细菌真菌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思考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19页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20页
甘油转化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21页
脂肪酸:经过β氧化路径得到氧化。从脂 肪酸上断下一个个乙酰辅酶A,进入TCA 环,每次2个碳原子,直到全部转化。假 如是奇数脂肪酸,最终还有丙酸。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22页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35页
2、尿素氨化 人、畜尿中含有尿素,印染工业中印花 浆用尿素作膨化剂和溶剂,故印染废水中 含有尿素。尿素被细菌水解产生氨,如尿 八联球菌、尿小球菌、尿素芽孢杆菌等。
尿酶 CO(NH2)2 + 2H2O → (NH4)2CO3 → 2NH3 + CO2 + H2O
碳酸铵,很不稳定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24页
分解脂肪微生物:脂肪是比较稳定化合物, 但仍有微生物能够降解它。如细菌中荧光 杆菌、绿脓杆菌、灵杆菌等,真菌中青霉、 白地霉、曲霉、镰刀霉及解脂假丝酵母等 及一些放线菌。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25页
第二节 微生物与氮循环
一、氮循环 氮循环主要包含氨化作用、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及固氮作用。
能分解含硫有机物微生物很多,引发含 氮有机物分解微生物都能分解含硫有机 物产生硫化氢。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47页
甲酸、乙酸、NH3和H2S可在好氧条件下分 解转化成CO2、 H2O、 NO2- 、NO3 -、 SO42-。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48页
2、硫化作用 硫化作用:在有氧条件下,经过硫细菌 作用将硫化氢转化成元素硫,再进而氧 化成硫酸过程。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碳循环机理研究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碳循环机理研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概述:土壤碳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群体,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提供养分和水分等服务,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
此外,丛枝菌根真菌还能够调节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进行探讨,详细介绍其与植物共生关系以及其在森林、草地等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随后,将深入研究真菌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揭示其在土壤有机质分解、碳汇累积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尽分析。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碳循环机理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真菌与土壤碳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我们希望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真菌在碳循环中的重要角色,为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维持全球气候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至此,大纲中的第一部分“引言”内容已详细阐述完毕。
2. 正文:2.1 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生活在植物根系中的微生物,它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菌丝网络与植物根系紧密联系。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和转运养分,特别是磷、氮和铁等常见元素。
通过菌丝网络,真菌能够扩展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并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
其次,丛枝菌根真菌还可以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如抗旱、抗盐等。
最重要的是,丛枝菌根真菌参与了土壤碳循环过程。
2.2 真菌与土壤碳循环的关系土壤碳循环是指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
其中,植物残体和根系分解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输入源;呼吸作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输出途径。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碳循环中起到双重作用。
一方面,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输入。
细菌和真菌的相互作用

细菌和真菌促进植物生长,通过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 细菌和真菌在植物根部定植,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细菌和真菌产生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 防治中的应用
生防菌种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作用机制: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竞争营养、诱导植物抗性等途径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预防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 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以 延缓真菌耐药性的发展。
耐药性的定义:细菌和真菌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细菌和真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基因的方式,对药物产生抗性。
耐药性的防控措施:严格控制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加强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研发 新型药物。
优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
应用前景:随着对生防菌的深入研究,其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农业、医 药和环保等领域。
挑战:生防菌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如稳定性、安全性、生产成本等问题,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解决。
研究方向:针对生防菌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生防菌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降低生产成本、探索新的应用领域等。
生物防治应用:利用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研究前景:深入研究生防菌的种类、作用机制和生态学特性,为生物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 方法
培育方法:采用适当的培养基 和培养条件,促进生防菌的生 长繁殖
筛选标准:具有抗真菌或抗 细菌活性
应用范围:防治植物病害, 促进植物生长
在互利共生关系中,细菌和真菌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
互利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实用文档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中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分组卷中的微生物。
调查病毒对人类一样是生物多样生物圈离开了微卷中的各种成分实验、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资料和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的危害,真菌与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了解微生物和动植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影响巨大,生物将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循环。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疑 - 篇
款随
提请
期
专经菌真菌在生物要中的用
等习能用电子显牌
格胜物的注要提面谢
短鞋划人类生绿明
铱
财藤楼、薪式专慧-
笼解软药
发其花
膜谢财类、养式专
人势系专群酌谢
造棋葡药
过真菌封种类,对程、查养式专鞋
短纵
胜生物透中技常
专
生种氯新
熊
学幕
动脑
各器生按注要特征
掌解
融定的丽生物圈中的用
鲜
募爆动和手动
学胡学识研隔愿
生物种的常生物遮断
维大部分授道与真面长染
話验酸
皮实事求是的存态度、下素器法,立建的生活式
出簇样志分类、糖荒族
英在要征,让随与动的同
7 镇英,一是
#姓据物种用
各常生控王要特征
习牌骑饼道
朝浮解职垢的派境
学习过取讲点
特笔化们到
积要点舒统讲,就轮秸
道守实类室线花与要求。
初二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腐生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遗体内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的大自然中,被绿色植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考点】呼吸作用概念。
2.细菌或真菌从食物中获取有机物来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食物腐败。
()【答案】对【解析】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的腐败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食品的腐败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3.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
请你分析:(1)这个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
变量是__________。
(2)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湿润?(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1)乙甲有无细菌(2)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3)不行不同的树叶,细菌生长繁殖的情况不同,不能科学的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解析】:(1)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地没有特别施加影响的一组作为对照组,施加了特别影响的为实验组,甲组未接种细菌为对照组,乙组接种了细菌为实验组。
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碳减排和碳固定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中,生物固碳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固碳微生物作为生物固碳的主要执行者,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手段,深入探讨固碳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特性,揭示其在碳固定过程中的机理和调控机制,以期为提高固碳效率和促进生态平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固碳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态分布进行概述,阐述其在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重点介绍固碳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固碳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固碳微生物的固碳机制、环境适应性及其与宿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分析影响固碳效率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总结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固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碳减排和生态平衡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固碳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固碳微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从土壤、水体到大气,甚至是极端环境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这些微生物利用各种各式的固碳途径,如卡尔文循环、还原性三羧酸循环等,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固碳途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固碳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两大类。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
其中,光合自养微生物如蓝藻和绿藻,能够利用光能和无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和氧气;化能自养微生物则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它们通过氧化无机物质(如硫化物、亚铁离子等)获得能量,进而固定二氧化碳。
而异养微生物则不能自己合成所需的有机物质,它们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生物炭作为一种由生物质经热解或气化产生的富含碳的固体产物,近年来在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生物炭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炭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接着,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作为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其活性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本文详细探讨了生物炭对几种关键土壤酶(如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还重点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和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之一,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高通量测序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分析了生物炭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生物炭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生物炭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驱动力,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其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
本部分将探讨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生物炭的施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
这主要归因于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土壤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位点,从而增强了酶的活性。
生物炭的碱性特性也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某些酶的活性,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生物炭的含碳量、灰分含量、表面官能团等特性都会影响其与土壤酶的相互作用。
例如,生物炭表面的负电荷可以吸引带正电荷的酶分子,从而增强酶的活性。
碳循环知识:真菌对碳循环的作用

碳循环知识:真菌对碳循环的作用碳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循环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还直接影响着生物生长和地表质量。
在碳循环过程中,真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真菌对碳循环的作用。
一、真菌对碳的分解作用真菌是自然界中最能够分解碳化合物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分泌腐解酶,能够将植物和动物的残骸、落叶和根系完全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其他营养物质。
这些分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碳,被其他微生物如细菌、线虫和其他真菌所吸收和利用,也可以被微生物吸附到土壤孔隙中,最终转化为有机质和肥料。
真菌在碳循环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分解和释放碳源是碳循环的第一步。
二、真菌的共生关系对碳循环的贡献真菌与植物、桦树和针叶树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菌专门通过与根部共生的方式,将潜在的碳聚积起来。
这种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合作关系被称为菌根。
真菌通过菌根结构吸收植物和其他有机物质的碳,并将该碳转化为有机质。
菌根能够帮助植物和其他生物固定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过量碳,在碳循环的同时还发挥了激活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地污染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三、真菌对土壤碳的固定作用真菌对碳的固定作用在整个碳循环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真菌通过分泌的地下结构和生长的鞘,能够将有机物与下层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地下碳库。
因此,真菌也被视为执行土壤碳固定的中介,同时也可以保持地下碳储存的密度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真菌在碳循环中是不可或缺的。
它们能够有效地分解和释放大量的碳,维持植被和壤质的健康,帮助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真菌不仅能够固定碳的汇入本质,而且能够提供有机物的底部,为其他微生物和植物提供有机物质的生长空间,有助于优化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生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②_________
4
5
③_________,
2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3
•5
2、千姿百态的蘑菇
毒蝇鹅膏
蘑菇为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有菌丝集合而成
菌盖
•子实体 菌褶
菌柄
•菌丝
•蘑菇依靠伸展在土壤 中的菌丝,吸收土壤中 的水分和有机物等进行 腐生生活
孢子 生殖
•孢子印
3、青霉和曲霉(多细胞)
利 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
方
杆菌感染化脓;用病毒防止手术后病人长伤疤等. 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利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
面 粘虫等,即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又完全无害。
小结
一、病毒的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 四、病毒的种类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四、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 (如流感病毒)
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 (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
侵染细菌的病毒又叫做噬菌体。 (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Hale Waihona Puke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最常见的感冒病毒、乙肝病毒。
有
过去的天花病毒、狂犬病毒曾经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现在的艾滋 病病毒(HIV)、伊波拉病毒等,更被人类视作新世纪的瘟疫。
,病毒就无法进行
,
它是以
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讨论:
1、病毒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2、病毒的繁殖。 自我复制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 生物?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
巩固练习
1、根据细菌的形态,可分为 、 、 三种。
2、细菌都是由一个 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
有 、 、 等结构,但都没
。
有些细菌还有 、 等特殊的结构。 3、
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 ,只能
靠吸收现成的 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
叫 ; 异养的细菌主要分为营
生活和营
生活两种情况。
4、细菌通过 的方式进行繁殖。其繁殖能力
有害:导致人或其 他生物患病,
• 小结 •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1、酵母菌
2、千姿百态的蘑菇
。
(4)这种细胞结构微小,必须在 下才能观察到。在环
境恶劣的情况下,能产生 ,度过不良环境。
2、如图所示:B表示细菌形成 的 过程,这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一 种 。A过程表示细菌进行 的 过程
第三节 真菌
学习目的: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掌握真菌的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关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结构、营 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 分钟就能繁
殖一次。
是细菌的休眠体,它对干旱、低
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1、右图是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根 据图示回答问题:
写出细菌各部分的名称:
(1) 1 ,2 ,3 ,4 ,5 ,6 。
(2)[1]的作用是 ,[6]的作用是 ,[3]中含有 .
(3)与洋葱细胞比,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细菌的个体十分 微小。
• 细菌的形状有球 状、杆状和螺旋 状
二、细菌的结构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个体。细胞内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鞭毛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遗传物质 细胞质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营养方式
腐生:如枯草杆菌 寄生:如痢疾杆菌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当环境条件恶劣时有些细 菌能够形成
休眠体—芽孢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自 养
•异
•
寄生 •
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 有机物来生活
养 • 腐生 • 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粪便或枯枝落叶等吸取
有机养料来生活
•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 病毒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繁殖: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
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后,通 过一系列的步骤进行增殖。
结果: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面 的病毒,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实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1、酵母菌 (单细胞个体)
酵母菌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进行异养生活 出芽生殖
生殖
孢子生殖
右图是酵母菌的结构图,酵母菌可以进行 ____和____生殖。酵母菌是_________细胞 个体,细胞内不含_________,进行 _________生活。
请写出图中标号名称:
①_________,
由菌丝构成 直立菌丝
营养菌丝
青霉和曲霉依靠营 养菌丝蔓延到营养 物质内部吸收有机 物进行腐生生活
直立菌丝顶端有成 串的孢子进行孢子 生殖
直立菌丝顶 端有帚状结 构——青霉
直立菌丝顶 端有球状结 构——曲霉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如平菇、香菇可以 食用利用青霉产生青霉素,酿造 业离不开酵母菌,白僵菌可以防 治农业害虫等。
复习巩固
1、病毒的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 才
能察它们。病毒的形态多种有 、 、 等。
2、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
基本相似,一般有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3、病毒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
可将病毒分 、 和 (也叫噬菌体)三类。
4、病毒必须生在其他生物的
内才能生活和
繁殖,一旦离开
• 梅县松口中学 • 八年级(上)
• 罗海洪
新课导入:
第一节 病毒
病毒的大小:形体极其微小在10—
一、病毒的形态 300纳米之间(百万分之一毫米),
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杆形、球形、 蝌蚪形
二、病毒的结构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典型结构
•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
• 营养方式
害 2.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烟草花叶病毒
方
危害种烟业;猪瘟、鸡瘟病毒危害饲养业等;潜藏在农作物中的病 毒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国外实验证明,将马铃薯种苗的病毒脱去
面 后,普遍增产20%左右。
3.一些细菌病毒会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
有 1.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
有益的方面: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如酿造业, 利用棒状杆菌造味精,醋酸菌造醋.放线菌能 够产生一些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 叫抗生素.医学上85%的抗生素药品是由放线 菌产生的。
危害:导致人或动物生病,腐生细菌能使食物腐败
小结 一、细菌的形态 二、细菌的结构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