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赤子中国情
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曲我爱你中国歌词简谱

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曲《我爱你中国》歌词简谱歌曲《我爱你中国》是陈冲主演的电影《海外赤子》的一首经典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
《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的内心体验到一种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啊...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不久,归国华人日渐增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拍摄了一部反映爱国华侨心系祖国的电影《海外赤子》。
它是一部反映海外侨胞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女青年黄思华报考部队文工团,虽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转,但因她是华侨女儿,录取工作受到了阻力。
“四人帮”被粉碎后,思华终于登上舞台。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在1980年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我爱你,中国》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
《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中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
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歌曲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较自由,气息宽广,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同步练习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鳞.爪飞扬(lín líng) 裔.裔皇皇(jú yù) 前途似.海(shì sì) 二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与国无疆.(jiān jiāng) 干将发硎.(xín xíng) 鹰隼.试翼(sǔn shǔn)奇花初胎.(tāi tái) 横有八荒.(héng hèng) 百兽震惶.(wáng huáng)1 .月光如水,liú xiè( ) 大地。
树枝在地上留下的影子,好似一条将要腾飞的qián lóng( )。
2. 我们要 cháng shì( )lǚxíng( ) 诺言,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能整日把自己当 成小 huáng dì( )、小公主。
三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则:①模范,规范;②表示因果关系;③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④规则,制度,规程。
新闻两则.( ) 以身作则.( ) 少年强则.国强( )履:①鞋;②脚步;③实行;④在上面,走过。
履.行协议( ) 如履.薄冰( ) 郑人买履.(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 ) 2 .本文中的“干将”是中国古代很擅长舞剑的将军。
( ) 3 .“少年智则国智”中“智”的意思是智慧。
( ) 4 .课题中的“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评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
( )5.“故今日之责任”中“故”的意思是旧的,过去的。
( )6.“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中“八荒”指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 )五 、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你,中国 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女高音独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插曲女高音独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
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模仿演唱此首歌曲的旋律,体会作品的内在魅力。
过程与方法: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感受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能够简述它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爱你,中国》的聆听与演唱,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融于对校,对家,对亲人的情感之中。
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2学情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发音容易跑调,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现自我的意识,原有音乐知识少,基础差。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3重点难点
能够熟练演唱,从情感上深刻体会并理解作品
通过对《我爱你·中国》的聆听与演唱,把自己对祖国的热情感
目标爱融于对校,对家,对亲人的情感之中。
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入主题爱,学生看画面
二、教学新课:欣赏歌曲:聆听《我爱你,中国》(美声演唱);播放音乐,老师跟学生轻声演唱。
全曲分三个部分,带有引子性质的开始部分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飘逸,聆听老师讲解,加深印象。
中间部分是全曲调核心,节奏较平稳,旋律委婉亲切,深情内在第三部分激扬的音调极富感染力,通过两个“啊”字的赞叹抒发,将歌曲引向高潮,在对祖国激越的赞美声中结束全曲。
海外赤子一生情系祖国的句子

海外赤子一生情系祖国的句子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5、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归去来兮。
——华罗庚。
海外赤子观后感

海外赤子观后感前言《海外赤子》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创作的电影,该影片展现了许多在海外留学生活的中国学生们的故事。
这部电影打动了我,并引发了我对海外留学生活的深思。
下面我将从情节、人物、影片主题等方面来阐述我的观后感。
情节和人物刻画电影《海外赤子》讲述了一群中国学生在海外留学时发生的故事。
影片以新加坡的一个学校为背景,通过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交织故事,展现出了海外留学生的奋斗、友情和爱情。
首先,该影片很成功地刻画了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例如,尚飞和张雨琪之间的纯真爱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但他们始终相互支持和默默守护着彼此。
此外,电影中还展现了许多其他形式的友情,如同学之间的互助和帮助。
其次,电影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描述,展示了海外留学生的真实生活。
影片中的学生们都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术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
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这样的刻画使观众更能够理解和关注海外留学生们的实际情况。
影片主题《海外赤子》的主题之一是对家国情怀的思考。
海外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努力学习、拼搏奋斗的同时,也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们对祖国的深深的感情,如他们看到国旗时的壮怀激烈和远离家乡时的思乡之情。
这种情感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是非常真实和普遍的,观众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
另一个主题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抉择,如选择专业、选择回国还是留在海外等。
这些选择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和人生轨迹。
通过展示主人公们对于这些选择的思考和挣扎,影片引发观众对于自己人生选择的思考,并激发了观众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思考。
总结《海外赤子》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深度的电影。
通过展示一群海外留学生的故事,该片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并引发观众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选择等问题的思考。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向观众传递出对于海外留学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歌曲《我的中国心》

我
的
中
国
汕头市澄海汇璟中,曾在1984、2012年两度登上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舞台,家喻户晓、广为 传唱。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歌,能历经30多年, 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呢?下面请同学们 一起来聆听这首作品。
歌曲的创作背景: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 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香港
词作家黄沾的愤慨,于是他和作曲家王福龄共
同创作了歌曲《我的中国心》。 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身着中山装,在
央视春晚上饱含深情的演唱了此曲,这是《我 的中国心》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舞台上亮相。歌 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 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一经唱出,便 引起世界各地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成为当时 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歌曲。
复听作品,提出问题:
①、作品的情绪? ②、歌曲的拍号? ③、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4/4 6· 3 23 17 | 6 — — —V| 3 6 5 32 12 | 3 — —V 3 5| 6· 7 6 5 3 2 | 1 1 2 3— | 2 · 3 7 6 5 | 6 — — —‖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 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984年,在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穿着中山装的香 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感动了 亿万中国人,也打动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引 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我的中国心》产生于爱国情怀,更抒发 了人们的爱国情怀,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 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从此《我的中国心》便 成为炎黄子孙的“同一首歌”,直至今天。
“V”叫换气记号,表示在该处换气。
请同学们找出板书中的旋律在歌曲中出 现了几次?
《我爱你,中国 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女高音独唱教案》初中音乐冀少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教案3959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看到课件能够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感,能过激情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刚刚通过观看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庄严的升旗仪式,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庄严的国歌大家还听过那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呢?
完成下面表格提出的问题
歌曲名称
音乐情绪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表现主题
我爱你中国
深情、质朴
美声唱法
艺术歌曲
女生独唱
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欣赏聆听歌曲《国家》(学生感受)
教师范唱
学生随课件轻声哼唱主旋律教师指挥(音乐律动、简单的舞蹈动作)带领学生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以感受为主)
歌唱体验:欣赏完不同演唱风格歌颂赞美祖国的歌曲,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音高变化等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并分析体验歌曲的音乐高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
教学过程4.1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感受歌曲节奏、速度、和节拍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分析并体验歌曲的音乐高潮。
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庄严的国歌大家还听过那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呢?
(生回答)
三、欣赏体验:下面我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我们熟悉吗?我们来倾听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感、抒发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师播发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教师讲解,并引领学生准确回答出下面表格提出的问题
歌曲名称
音乐情绪
演唱风格
革命歌曲一百首

革命歌曲一百首革命歌曲歌词一百首(一)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此歌作于1939年冬,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对歌词作了部分修改,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此歌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此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 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已。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香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赤子中国情作者:谭文诚来源:《收藏界》2016年第03期在紫砂收藏界,侨居美国的谢瑞华女士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
谢瑞华,号琴轩,美国旧金山艺术馆馆长,世界著名的吉祥花边及唐卡专家,紫砂研究收藏专家。
她历经40余年,潜心研究与收藏了大量的宜兴紫砂器,并发表了多篇紫砂研究论文。
谢瑞华女士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便从爱好饮茶的祖父那里认识了紫砂。
上世纪70年代,谢瑞华与夫君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贝洛先生一起开始了紫砂的研究。
1985年,谢瑞华首次来到宜兴,结识了壶艺泰斗顾景舟(1915-1996年)与花货大师蒋蓉(1919-2008年),与两位大师相处多日,收益良多。
把心爱的紫砂藏品与广大藏家分享,是谢瑞华多年的心愿。
因自己年事已高,2013年春谢瑞华把所藏35件紫砂器运回大陆进行拍卖。
下文笔者从这35件紫砂器中精选12件,与广大紫砂爱好者共同欣赏。
1.《莲子壶》清末民初紫砂制壶陶刻名家赵松亭民国初年的作品。
壶高11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支泉”,壶底钤阳文篆印:“师蠡阁”,(童斐款)紫泥制作,色泽淡紫。
莲子壶以扁圆体为壶身,一弯流,算珠钮,耳圆把,全壶素面素心,骨肉亭匀,泥料温润,造型简朴,是赵松亭光货中的杰作。
赵松亭(1852-1934年),字九龄,号东溪,宜兴上袁人,清末民初制壶陶刻名家兼紫砂实业家。
清同治元年(1867年),赵松亭拜宜兴上袁“邵家壶”嫡子传人邵甫廷为师,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艺成后所制竹鼓、掇球壶己初具神韵。
1881年,赵因创制了名作《隐角竹鼓壶》而一举成名,此壶原藏于南京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一羽处(1920-2007年,号羽翁),2007年,羽翁去世后,该壶由其后人收藏。
1893年,赵松亭受著名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吴大(1835-1902年)之聘,到苏州吴府制造紫砂仿古器。
所制壶具底部钤上吴大溦亲自篆刻的收藏印“斋”。
赵松亭以自己师承“邵泉壶”是名壶正统的支流为由,于是专门篆刻了“支泉”印钤于壶盖内。
故有“支泉”款的茗壶均为赵之精品,如“支泉”款的《汉君·斋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支泉”款的《仿古·斋壶》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师蠡阁”是童斐(1865-1931年)的号。
童斐,字伯章,宜兴芳桥人,晚清举人,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收藏家。
1916年,江苏省立宜兴陶业工厂设立紫砂专业培训学校,聘童斐为校长。
1921年,宜兴利永公司创办“陶工传习所”,聘童斐为名誉主任。
他为民初宜兴紫砂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童斐平日嗜茶赏壶,常以“师蠡阁”的名号订制赵松亭、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等名家的壶艺精品。
2.《高茄壶》清末民初邵家壶名师邵夫廷清末的作品,壶高11.5厘米,壶盖内钤阴文楷印:“敷亭”,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高茄壶》以植物茄瓜为壶身,短流环把瓜蔓钮。
全壶泥料细腻,壶型饱满,曲线流畅,质朴有致,是邵夫廷光货中的上品。
邵夫廷,1824年出生,卒于清末,字甫廷,又名敷亭,宜兴上袁人。
清末民初宜兴“邵家壶”嫡系传人。
邵家壶家传深厚,技艺严谨,所制壶具以光货为主。
其子邵云甫(号步巴,1870-1933年),是邵夫廷高足赵松亭的师弟,中国工艺大师徐汉堂、徐秀堂的外祖父,清末民初邵云甫所制紫砂烟具在南洋极负盛名。
邵夫廷所制壶具在国内极为罕见,故《高茄壶》更显珍稀不凡。
3.《扁茄壶》近代壶艺大师程寿珍民国初年的作品,壶高9厘米,壶盖内钤阴文篆印:“寿珍”,壶底钤阴文篆印:“艺古斋”,紫泥制作,色泽暗紫。
《扁茄壶》也是以植物茄瓜为壶身,短流环把瓜蔓钮,全壶扁矮敦厚,鼓腹丰满,圆浑素雅,大巧若拙。
壶的主面是民初陶刻名家赵松亭篆刻的行书:“白瓦垂家,哀哀玉响”,落款“东溪刻”,“东溪”为赵松亭篆刻壶具时的常用名号,名壶名刻,相得益彰。
程寿珍(1865-1939年),号冰心道人,宜兴上袁人,近代壶艺大师,民国紫砂光货的杰出代表。
他师从养父“邵家壶”名师邵友廷,艺成后,先受聘于“艺古斋”,后又为“铁画轩”、“吴德盛”与“利用公司”制壶。
程所制光货掇球、汉扁、仿古三种壶式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因其制壶勤奋又高寿,故其传世作品较多。
本壶底印“艺古斋”为宜兴制壶陶刻名家紫砂实业家赵松亭1904年创办。
他聘师弟邵云甫、潘德根、郭其林、储铭为技师,聘程寿珍、范大生为客师,专门制作高档壶具。
艺古斋陶坊在清末民初为宜兴紫砂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4.《扁柿壶》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民国的作品,壶高11.5厘米,紫泥制作,色泽紫栗。
《扁柿壶》以扁柿为壶身,短弯流,环形把,翻盖柿柄钮,流把均饰以瘿节累累,自然生动,壶面四条棱线由口沿过渡到壶底,等分规范。
壶的主面篆刻的行书为唐代顾况《茶赋》之句:“轻风细雨霭然浮,爽气淡烟风雨秋。
”落款为:“泽民先生雅赏,德明敬赠。
”副面刻有山川村落,全壶制作精良,陶刻淡雅,是裴石民的传世精品。
裴石民(1892-1977年),号治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近现代壶艺大师。
裴石民技术全面功力非凡,其紫砂作品构思精妙,典雅别致,在紫砂界有“陈鸣远第二”的美誉。
9.《柿圆壶》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民国的作品,壶高9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云根”,壶底钤阳文篆印:“宜兴紫砂”,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米黄。
柿圆壶以圆柿为壶身,短流圆把,截盖圆珠钮,珍稀的本山绿泥制作,色调高雅华贵,壶的主面刻有山水闲居图,副面刻有行书:“茗战而肥”,落款为:“抱翠楼主人刻。
”全壶饱满丰润,精致小巧,饮茶把玩,令人爱不释手。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宜兴蜀山人,近现代壶艺大师。
吴云根敦厚朴实技艺高超,其紫砂作品构思奇妙,型制古朴,他的竹类花货出神入化,生动传神,是后代陶人仿制的经典。
5.《木瓜壶》近代制壶名家李宝珍民初的作品,壶高11厘米,壶盖内钤阳文楷印:“宝珍”,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木瓜壶》以木瓜为壶身,三弯流,环耳把,拱形钮,虬枝遒劲,瘿瘤浮现。
壶盖以三层木瓜叶叠加而成,生动自然。
全壶节疤得体,饱满高昂,名壶名刻,是李宝珍的传世佳作。
壶的主面由民国陶刻名家邵宏俊(号潜陶)篆刻的隶书为五代胡峤《饮茶诗》之句:“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须封不夜候。
”落款:“戊午冬潜陶氏题”(戊午为1918年)。
副面刻有山水亭台,落款“潜陶作”。
全壶陶刻清雅简洁,赏心悦目,不愧名家的刀笔。
李宝珍(1888-1941年),宜兴蜀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他是清末民初壶艺大师俞国良(1874-1939年)的首席弟子,制壶技艺得俞之真传。
李宝珍为人忠厚,制壶一丝不苟,人品艺德为后人称赞。
邵宏俊(1882-1942年),宜兴潜洛人,清末民初宜兴紫砂陶刻名家。
邵宏俊出身贫寒,15岁师从清末民初制壶陶刻名家陈伯亭(1850-1920年)学习陶刻技艺。
1911年以后,邵技艺成熟,开始以“潜陶”名号署款,表示自己是潜洛陶人之意。
他长期被宜兴著名的铁画轩公司聘为陶刻技师,其铭文曾在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获奖。
抗战爆发后,邵宏俊不愿为日伪刻制壶具,故常遭伪军毒打,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1942年病故。
7.《玩砚壶》近代制壶名家蒋燕庭民国时期的作品,壶高12厘米,本山绿泥制作,色泽灰黄。
壶盖内钤阳文篆印:“燕庭”,壶底钤阳文篆印:“松鹤轩制”。
《玩砚壶》以东坡玩砚为题材,树瘤叉出为流,松枝扭曲为把,椭圆小砚为盖。
东坡先生端坐蜀山山顶一段老松椿上,以玩砚为乐,神态怡然自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全壶布局巧妙,工艺精湛,是蒋燕庭观赏把玩之精品。
蒋鸣高(1890-1943年),号老臣,又名燕庭、彦亭、夔庭,宜兴潜洛人,近代制壶名家,花货大师蒋蓉之伯父。
上世纪30年代,蒋燕庭在上海受聘古董商,专仿明清紫砂大家的作品,其紫砂作品端庄清秀,古色古香,闻名一时。
蒋蓉早年在上海由其亲自教泽,壶艺得其真传。
吴汉文(1874-1941年),号陶,民国宜兴吴德盛公司店主,宜兴近代著名陶刻家、实业家、收藏家,“松鹤轩”为其吴德盛公司精品壶之底印。
8.《双线竹鼓壶》近代制壶名家储铭民国的作品。
壶高10.5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储铭”,壶底钤阳文篆印:“龙溪山人”。
紫泥制作,色泽褐红。
《双线竹鼓壶》以扁竹为壶身,把流钮均制成竹节状,竹节钮两旁竹叶配饰,口沿与盖沿的母子双线,紧密饱满。
全壶造型风雅,线条俊朗,飘逸洒脱,自然灵动,是储铭竹类花货中的佳器。
储铭(1881-1939,一说为1881-1949年),原名储腊根,号大匠巨人,宜兴西乡人,近代制壶名家。
1921年,储腊根进宜兴“利永陶工传习所”学艺,师从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等名师,当时进所的20名学员,近半数都成为了民国紫砂的名家高手。
储腊根艺成之后,以制《牛盖洋桶壶》出名,人称“洋桶王”。
其后他又受聘赵松亭的“艺古斋”陶坊,以制作传统的《如意仿古》、《石瓢》、《竹鼓》、《线云》为主。
1934年,受顾景舟之父顾炳荣之邀,在顾家辅导顾景舟两年,顾景舟当时篆刻“龙溪山人”印章相赠,故储腊根更名储铭,号龙溪山人。
6.《六方壶》近代壶艺大师范大生的作品,壶高10厘米,壶盖内钤阳文楷印:“大生”。
紫胎白釉,色泽灰白。
《六方壶》为六方鼓腹式,棱线清晰,方中寓圆,敦厚浑穆,圆融光洁。
壶面釉色自然,开片细润,短流耳把嵌盖桥钮。
《六方壶》主面由民国陶刻名家邵宏俊(号潜陶)绘制的蓝釉隶书:“天地为炉,沧海为池,领略真趣,洋溢化机”,落款为“庚申仲冬月潜陶居士书于利用南窗”。
副面绘有山野村居图。
全壶清新活泼,宁静淡雅,蓝釉彩绘舒缓俊秀,古意盎然,是范大生的传世珍品。
范大生(1874-1942年),字绳武,号承甫,宜兴西望圩人。
师从范家壶名师范鼎甫,他勤奋好学,制壶一丝不苟,作品生动传神,工艺非凡,是民国范家壶的一代宗师,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
10.《传炉壶》近现代制壶高手叶德喜的作品,壶高9.5厘米,壶盖内钤阳文篆印:“玉良”。
紫泥制作,色泽赫红。
《传炉壶》壶体为四方形,三弯流耳形把算珠钮,流把比例恰当,曲线强劲有力,壶体下四只钉足,使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稳重与威严。
此壶以精细紫泥制作,壶面温润如玉。
全壶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刚柔相济,古朴端庄,是叶德喜紫砂光货中之上品。
叶德喜(1897-1988年),字玉良,号冶陶、卷翁,宜兴周铁人,师从名师范大生,是民国紫砂花货名家冯桂林(?-1945年)的师兄。
叶德喜擅制花货,作品以自然逼真、形态奇特、制工精细而闻名民国紫砂壶艺界。
1921年,宜兴利永公司创办“陶工传习所”,叶德喜作为助手,协助师父范大生培训艺徒,并对师弟冯桂林悉心照顾,多方辅导。
这时叶还将其弟叶金山(1908-1992年)带到宜兴传授技艺。
上世纪30年代,叶德喜前往上海,为古董商大量仿制明清大家的紫砂花货作品,这时的署款为:友泉、仲美、鸣远等,从未用过叶自己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