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五论中国梦

合集下载

中国梦

中国梦

梦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对于个人,它是人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它是进步的源泉,对于国家,它是发展的动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一、中国梦·民族复兴梦1.中国梦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十二届全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入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

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我们的中国梦,有两幅明确的路线图和两个明确的时间表:第一,到20 21年,就是我们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昌明,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建成一个美丽的中国。

第二,到2049年,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提出实现中国梦,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历史的必然。

第一,中国梦顺应了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昭示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

提出伟大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与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相契合,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坐标。

第二,中国梦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共同心愿。

中国梦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渴望,最具凝聚力感召力,最具广泛性包容性,是最大公约数,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旗帜。

第三,中国梦顺应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展示了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意愿。

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同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同各国合作共赢之梦。

2.追梦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非凡历史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

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

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

中国梦

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十三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没有自弃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的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

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

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十三亿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想百川归海汇成中国梦。

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总任务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前两者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3)中国梦将国家、民族、人民融为一体,体现了整体利益,表达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4)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5)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创造者与享有者;(6)中国梦是国家、民族、每一个中国人的梦;(7)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3、奋力实现中国梦(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特”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5)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需要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奋斗;(6)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需要全国人民缪力同心;(7)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两步走”战略:先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①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在政治建设上,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③在文化建设上,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大;④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更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上升,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中国梦,我的梦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中国梦,我的梦 全国通用

小学班会教案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中国梦,我的梦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梦”的内涵2. 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关系3. 如何实现“中国梦”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的伟大成就,如航天、高铁、5G等,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2. 讲解“中国梦”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 讨论“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相辅相成的。

4. 分享个人梦想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梦想,鼓励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共同实现“中国梦”。

5. 互动环节:画出心中的“中国梦”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梦”,可以是国家的繁荣景象,可以是家乡的美好变化,也可以是自己的成长历程。

然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6. 总结升华强调“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梦,我的梦”的感悟,字数不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理解程度。

2. 学生能正确表达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关系。

3. 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对“中国梦”的感悟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彩笔、纸张等绘画材料3. 相关书籍和资料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中国梦”时,要注意用词严谨,表述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方面。

首先,中国梦表达了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体现。

中国梦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中国梦追求民族振兴的目标。

中国梦激发了广大人民对民族独立和发展的热情。

中国梦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呼吁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这需要我们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保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同时,中国梦追求人民幸福的目标。

中国梦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梦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中国梦还包括了实现社会稳定和国际和平的愿景。

中国梦要求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中国梦提倡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融合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理论文章:家国情怀是通向中国梦的心理密码

理论文章:家国情怀是通向中国梦的心理密码

家国情怀是通向中国梦的心理密码“家国情怀”是中国人对祖国的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情怀和思想。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家国情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被称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密码”。

“家国情怀”内涵众多,“个人修身”、“重视家庭”、“爱国主义”和“实干兴邦”无疑是它应有的时代内涵。

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近代以来,国人“家国情怀”的共同希冀。

论及中国梦,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

”所以,如果说“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最深刻的心理密码,她必定是引导我们通向中国梦的。

(弘利教育)“家国情怀”是指引我们通向中国梦的心理密码是由于“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家国情怀”的内涵中往往也存在着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个人理想的层面。

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是深藏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之中的观念,习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相反,国家危亡,个人注定失意。

辛弃疾作为著名的南宋爱国词人,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贯穿了他的一生,但由于时局动荡,大半生得不到重用。

直到晚年,64岁的辛弃疾得到主战派的重用,但由于宋宁宗犹豫不决,贻误战机,他依旧无法驰骋疆场,击杀金贼。

在山河破碎的民族危机之下,辛弃疾虽然将个人的志向深深地融入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但却注定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能落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自问和临死之前一句“杀贼、杀贼”的遗言。

而如今,在这个放飞梦想的时代,正如习总书记之喻,“中国是一艘超级巨轮,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

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份力量。

”“家国情怀”是指引我们通向中国梦的心理密码是由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2018毛概)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018毛概)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的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2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3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三奋力实现中国梦1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2实干才能梦想成真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4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从“三步走”战略目标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十九大“两个阶段”的新征程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是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二是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三是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四是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五是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怎样理解中国梦

怎样理解中国梦
怎样理解中国梦?
怎么看美国梦?
怎样理解“中国梦”?
一般说,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人 民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梦想和追 求,就有奋斗的方向,就有奋斗的动力 ;在前进道路上就能不断迸发出力量和 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 》时发表讲话,特别提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感 动着人民,振奋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1,中国梦 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再创辉煌高 度契合。 中国梦“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 进步的光荣传统”, 而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 追求进步的最辉煌的伟业,是创造了中华文明 。 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悠长的文 明;中华文明柔韧刚强、绵延不绝;中华文明 有容乃大,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大的文化精 神;中华文明是活的文明,其文化传统和文化 精神的方方面面,依然存活在当代中国人的生 活中,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怎样理解“中国梦”?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中国梦的奋斗过程,是使中国人民生活 越来越美好的过程。 每个中国人都能有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 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 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 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 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 说,实现中国梦,中国人民才能过上更 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
怎样理解“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 根本的梦想”。这是中国老百姓多少代的亲历 亲感,一代又一代的历史记忆。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 而中国梦所激起的亿万老百姓的历史记忆,也 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源头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五论中国梦
来源:宣讲家|作者:颜晓峰| 上传时间:2013-04-16 20:40
我要评论(6)字号:小大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

中国梦要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有机融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正是由于陆游心中始终萦绕着征战沙场、报国救民的爱国情怀,才能在梦中把风声雨声听成金戈铁马之声,声声点点如鼓角激荡。

梦里情怀、内心情结。

梦反映了情怀,情结凝结于梦。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最博大深厚的情怀。

170多年神州大地的风雨历程、世间沧桑,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中国梦连绵不断、愈益强烈。

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复兴先驱,李大钊、方志敏、左权等革命先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蒋筑英、杨善洲、郭明义等时代先锋,一脉相承地都是赤诚的中国心。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家园,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的中华儿女,13亿中国人民,无论地域、民族、信仰等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个人有大大小小的梦想,中国梦是贯通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心系一起的纽带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想、中国情怀深深地融入全体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

近代以来,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情怀的强大力量,中国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广大人民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矢志不渝。

李四光、钱学森等老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他们始终都是无怨无悔、竭诚奉献,正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国家、民族、人民构成中国梦的主体。


国梦,要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富强、振兴、幸福构成中国梦的目标。

中国梦包含着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有机融合。

这三大情怀,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底蕴,是中国梦的理想源泉、情感基础、力量所在。

正所谓“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清朝政府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皆因为满清王朝的腐朽没落,皆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正如马克思所说:“满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

近代以来的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国梦、爱国梦,中国人民期盼国家富强的情怀格外突出,国家情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情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和骄傲,国家情怀得以极大地舒展和满足。

这种国家情怀表现为“位卑未敢忘忧国”,渴望国家的强大统一,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坚决反对国家分裂。

表现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尽心尽力为国贡献,甘洒热血保卫祖国。

特别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面对亡国的危险,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集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长生活的美好家园。

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朝代如何更替,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怀积淀为不能割舍的基因。

炎黄子孙无论身居何地,或大陆或海外,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56个民族传统有别、风俗各异,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令世界惊叹,当代中国更应对人类有更大贡献。

民族振兴是一个民族的梦,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自尊自立自强的情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民族情怀的精髓。

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部环境的抗争中,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堪压迫、不受凌辱的民族情怀得到充分砥砺和增强。

这种情怀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决不向困难挫折屈服;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乐观态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种民族情怀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情怀是人民的情怀。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是广大人民的国家理想和社会信念,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毕生愿望和追求的目标。

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自尊、愉快、自由、发展、安全。

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梦。

中国梦的人民情怀,使得梦想有了生命,梦想有了根基,梦想有了力量。

人民情怀又是党的情怀。

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人民梦才能梦想成真。

为人民造福,激发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这样才能让广大人民把中国梦当成是自己的幸福之梦、命运之梦、未来之梦,从而倾其全部热情、力量和智慧为之奋斗。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可以说中国梦的情怀归根到底是人民情怀。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少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