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

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

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西北师范大学 2016年618中国文学真题

西北师范大学 2016年618中国文学真题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618中国文学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共20分)
1、赋、比、兴
2、《古诗十九首》
3、建安七子
4、南宋“中兴四诗人”
5、“性灵说”
二、简答题(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先秦文化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2、结合作品,简析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
3、结合作品,简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选做1题,25分)
1、唐代文学繁荣的历史原因
2、结合《西游记》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自我觉醒与自我价值实现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改良诌议》
2、文学研究会
3、“好一计鞭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一些大城市的相继沦陷,以城市为中心的戏剧运动失去了原来的剧场和舞台。

于是,一些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织流动演剧队,深入农村、前线和内地开展演剧活动,街头剧和活报剧以及广场剧等由此应运而生、广泛流行。

“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当时演出最广、影响最大的街头剧。

4、湖畔诗社
5、东北作家群
二、简答(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语丝体”散文的艺术特征
2、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特征
3、简述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的多重悲剧及原因
三、论述(选做1题,25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茅盾长篇小说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艾青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艺术风格。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历年简答题汇总(2004——2016)2004年1·“无韵之离骚”——论《史记》的文学成就2·李商隐诗歌艺术魅力浅论3·论探春2005年1·简述《孟子》《庄子》各自的艺术特色2·比较分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的异同3·简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2006年1·《离骚》的“香草美人”式比兴与《诗经》的比兴有何异同?2·李贺诗歌的“怪奇”之美表现何在?3·简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与失。

(论述部分)1·辞赋源流概说。

2·《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3·从宝黛爱情看红楼梦的悲剧性。

(作品解读部分)晚次鄂州(卢纶)、眉妩(新月)王沂孙2007年1·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其诗歌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你看来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一词的含义何指?试结合杜甫的作品略做阐释。

3·明代前期文学萧条原因解。

(论述部分)1·关于“文学的自觉”,学界有“汉代文学自觉”与“魏晋文学自觉”等不同观点,试就“文学的自觉”的含义以及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阐述你的看法。

2·秦观词风之我见。

2008年(论述部分)1·谈贾宝玉。

2009年1·《诗经》之编集,有所谓“采诗”、“删诗”、“献诗”诸说,请对诸说做一述评。

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请以你所掌握的文学史及作家作品知识,对文中所描述的文学现象做一阐释。

(作品分析部分)1·韩愈《送董邵南序》一文仅百余字,而明人茅坤誉云:“昌黎序文,当属第一首”,试围绕此文之艺术特点写一分析小文。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梁启超评谓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2024年西北大学研究生考试809 文学综合二考研真题

2024年西北大学研究生考试809 文学综合二考研真题

2024年西北大学研究生考试809 文学综合二考研真题
业务课名称:809 文学综合二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古代文学部分(共70 分)
一、名词解释
1、《九歌》
2、沉郁顿挫
3、诚斋体
4、南洪北
二、简答(各10 分)
1、简述《左传》的叙事艺术
2、简述韩孟诗派的艺术创新
三、论述(30分)
1、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的材料,论述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古代文论部分(共40 分)
四、简答题(各20 分)
1、论述陆机、刘飙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与二者联系
2、论述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
古典文献学部分(共40 分)
五、名词解释
1、线装
2、套印本
3《七略》
4、类书
六、简答
1、简答校书的方法
2、结合实例,简答别集与总集的不同。

西北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西北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西北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20分)1、庄骚2、文章四友3、公安派性灵说4、新文体二、简答(每道20分,共80分)1、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正始文学对建安风骨继承了很多,但其中有些变化。

请阐述。

3、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者,辛弃疾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豪放派。

请结合苏辛的作品说明他们词学主张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传》都是讽刺科举制度的作品,请结合作品分析两者的异同。

三、作品赏析(25分)杜甫《秋兴八首》一、论述(25分)陈寅恪曾说诗和史可以互证,你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请阐述你对于“诗史互证”说的看法。

综合二(今年的综合二试题纸上全是繁体字)(一)古代文论一、列举了好几个人关于“大音希声”的理解,让你对他们话进行评述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20分)二、《文心雕龙宗经》中的一段话,结合诸家对划线部分的理解,试翻译划线的一段。

(20分)(有好几个人的理解,文心雕龙是重点,几乎每年都考)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

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二)古代汉语一、解释说明(每题5分,共20分)1、举例说明词本义和引申义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3、举例说明通假字4、解释划线字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加标点并翻译(加标点10分,翻译20分)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三)古典文献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敦煌文献2、别集3、伪书4、地方志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类书?举例说明类书的功用有哪些?2、校勘古书态度。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话:远古口头文学的一种,它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2 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

特点:口头性(无文学) 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3今文诗:又称?三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鲁(申培公)、齐(猿固生)韩(燕人韩婴),它属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东汉趋向于衰落。

4毛诗:以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著称,大毛公《传》小毛公《毛》。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弱,《毛诗》代之而兴。

5、诗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6、甲骨卜:钟鼎器铭文发展的洋洋大观的史家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段的文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留下了悠久的传统7、春秋三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8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9、《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

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天命神授?,最大特点是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10《论语》:是一部论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11《孟子》:和《论语》《中庸》《大学》共称为?四书?,今存七篇。

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

每篇又各分上下两篇。

它和《论语》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西北大学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

西北大学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

一名词与术语解释7*5=351孔子删诗说2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3花间词派4以诗为词5《骈体文钞》二简答20*2=401曹植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何在?2初唐的后五十年是唐代诗歌发生重要变革并逐渐形成唐诗风范的时期,其中初唐四杰与陈子昂在这一变革中,表现尤为突出,试结合“四杰”与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创作特点,简述其在唐诗演进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贡献三作品分析20*2=4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子路言志,孔子何故“哂之”(2)曾西言志,与“三子”之“异”何在?如何理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宋祁《玉楼春春闹》一词,清人李渔曾有所批评,谓:“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

”而王国维则谓“…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西北师大2021文学考研真题

西北师大2021文学考研真题

西北师大2021文学考研真题
618中国文学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四大谴责小说
九章
辛派词人
二、简答题
1.《诗经》的现实精神
2.太康诗风的艺术特征
3.元好问的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
1.《史记》叙述的特点
2.杜甫诗歌的艺术特征及成就
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七月诗派
新月社
二、简答题
周作人“人的文学”理论
莎菲的人物形象
三、论述题
张爱玲小说中现代和传统的交融。

809汉语与写作古代汉语
一、字词翻译(暂缺)
二、简答(暂缺)
现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双关
句式
二、论述题
有些地区的人分不清l和n的读音区别,请问如果要你纠正他们的读音,应如何纠正,并说出理由。

三、写作
(一首现代诗)要求:与给出作品相关,1500-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2004年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

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

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确切与否尚有争论。

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朝廷。

所谓的删诗,是指汉人认为,诗经编订成书,经过孔子的删订。

事实上,孔子只对《诗经》做过正乐工作,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2·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杨雄在《法言·吾子》中对不同类型的赋体做出的评价。

这里的诗人之赋,指的是屈原的骚赋,杨雄认为,屈原的赋符合诗经精神所以称之为诗人之赋。

辞人之赋指唐勒,景差,宋玉,枚乘之赋,其实就是指汉大赋。

诗人之赋丽以则,是指屈原的骚赋不失讽喻精神,虽丽而有法度。

辞人之赋丽以淫指大赋在辞章上太过分注意修饰,而失去了讽谏意义。

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上独标一帜,成为当时成就最高的诗人。

左思的《咏史》诗被钟嵘认为是“五言之警策”。

他借咏史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

情调高昂,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这种诗歌精神即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其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气势壮大,慷慨悲凉。

他们反对纤小绮靡的上官体,提倡刚健骨气,为初唐诗坛吹进一阵清新空气。

四杰扩大了诗歌题材,推动了律诗歌发展,但诗作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5·古今作者,唯昌黎最高。

行文叙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袭:这是明代吴讷在《文章变体序说》中对韩愈墓志铭文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对墓志铭文的发展与革新。

韩愈在碑志写法上不拘格套,别出手眼,尤其重视细节描写,借一二琐事将传主性格、心态巧妙展现出来,成为生动的人物传记。

一举打破传统碑志死气沉沉的局面。

与先叙墓主姓名籍贯谱系的碑志惯例不同,韩愈着意于变化。

破空而来,一人一样。

碑志不惟叙墓主事迹,时亦借以发议论,愈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

6·婉约词:词的一个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本为合乐而歌,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愁别绪。

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故称婉约词。

代表词人是柳永,李清照。

7·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够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

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成为江湖诗派。

此派诗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文学宗主,只有大致相同的创作趋向。

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艺术上相对粗糙。

8·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

亦称戏文。

是宋元时期采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是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

南戏最早起始并流行于浙江温州。

故亦称永嘉戏曲或者温州杂剧。

代表作有《张协状元》《小孙屠》《琵琶记》等。

南戏的繁荣发展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9·临川派: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

因开创者汤显祖是临川人,故将追随、效仿汤显祖的一批作家称为临川派。

该派创作倾向上有明显的反传统倾向。

提倡抒写性灵,表现至情。

反对拟古和拘于格律。

词曲富于文采。

重要成员还有吴炳,孟称舜,洪昇等。

10·小说界革命:这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改良运动。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为文学之上乘”。

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

小说界革命对晚清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

2005年1·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春秋笔法是指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

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叙述排比中表现出来。

《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作者爱憎。

如:杀有罪曰“诛”,杀无罪曰“杀”,下杀上曰“弑”。

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为后代史学所继承。

2·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诗人门的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因此多书写个人私愤的诗歌。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

诗风变得词旨渊咏,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

3·杜诗的沉郁顿挫:指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风格特征。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由于受到儒家中和节制的影响,在表达感情时,总能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它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在低回中缓缓起伏。

4·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由楚国诗人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一次大的解放,他们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为自由。

多用“兮”字以助语势,用楚地文学样式和方言声韵叙写楚国风土物产,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5·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的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方苞是创始人,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刘大櫆是桐城派承前启后的人物。

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化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词章”合一的理论,并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得名桐城派。

2006年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是其对晋代诗人陶渊明诗风的评价。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之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反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的诗风。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淳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直率之情志,具有真情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

是元好问心仪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园田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2·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形成和发展于齐梁陈三代,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严格要求四声八病之说。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永明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涩,使创作清新通畅起到了一定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

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

是杜甫对写时事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擅长于新乐府,长篇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

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

并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白居易的代表作为《长恨歌》《琵琶行》,元真的代表作为《乐府古题》。

4·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竑、钱起、司空曙、苗发、崔侗、耿津、夏侯审。

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静空灵,省静纤巧为主要特色。

相对于盛唐,由壮阔变得清秀,由重气势变得重韵味。

艺术更为精工。

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

,风格特征是“省静清约”。

5·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

体裁是有说有唱。

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以在敦煌发现的佛教文学里保存较多。

变文之变,是指变更了佛经本文而成俗讲的意思。

当变文成专称时,便不限定是敷衍佛经故事了。

变文的得名大致和儒家所谓的变相有关系,变文就是变相的说明文字。

6·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做《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江西诗派。

诗派成员大多数是江西人,受到黄庭坚直接或者间接的指点。

诗歌体裁和风格与黄诗比较相近。

该流派一直延续到南宋。

到宋末,方回因成员多学习杜甫,就把杜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

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尊为诗派之宗,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

7·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

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同一个宫调形式而言的。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故事。

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

多则十多首。

8·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创造的诗体被称为铁崖体。

最能体现体牙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这些诗题材内容并不新鲜,但在艺术风格上却使人耳目一新。

它融合了汉魏乐府以及李杜、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朝中期的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9·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文体有固定格式,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

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

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

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代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

八股文起源于宋元的经义,定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

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剧创作都产生过深刻影响,总体上说,僵化的说教和严格的形式限制,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0·同光体:中国近代学古诗派之一。

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

光绪九年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同光体的特点是主要学宋,也学唐,主要学习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

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

三派都学宋,而宗尚也有不同。

同光体诗人的诗,早期还有些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较好内容,而较多的则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

清亡以后,大都表现复辟思想。

同光体所以能在清末泛滥起来,原因是清代神韵、性灵、格调等诗派,到道光以后,已经极敝,所以同光体易于转移人们的耳目;而这一派诗人的自我标榜与广泛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关键人物是陈衍。

民国初年,同光体诗风又侵入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掀起了一场赞成者与反对者的斗争。

诗派在1937年宣告终结。

2007年《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清初一部重要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西周生,全书共100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