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运用态度资源解读经典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Al i c e Wa l k e r是美 国 黑人 女诗 人 和 当代美 国最
杰 出的小说家之 一。她 的作品大都是描 写美国女
性 的生 活 和 命 运 的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 是她 的 短 篇 小说 集 《 爱 情 与 困 惑 :黑 人 妇 女 的 故 事 》 ( 1 9 7 3 ) 中 的 一 篇 。 小 说 集 出 版 后 备 受 评 论 界 的 关
运用态度资源解 读经典小说 《 外婆 的 日用 家 当》木
武书敬
( 滨州学院外语 系 山东滨州 摘 2 5 6 6 0 3 )
要 :本文 以评价理论 的核心子系统一一态度系统为研 究视 角,对 外婆的日用家
当 展开分析 ,由此来窥探作 品中美国黑人女性所面临的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击 以及她们 在情感、鉴赏和判断中的挣扎和取舍 ,以求为该小说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 键 词:艾丽斯・ 沃克 外婆的 日用家 当 评价理论 态度
注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 外 婆的 日用家 当》被 一些评 论家认
为 是 她 最 好 的 短 篇 小 说 。故 事 是 通 过 黑人 母 亲 来
行 社会交 际来影 响人们的行为 ,表达 自己对事物
的主 观判 断和 评 价【 。评 价理 论 是系 统功 能语 言学
讲 述 的 :大 女 儿 D e e受过 大学 教育 ,漂亮 、 自 信 、独 立 而 时 尚;小 女儿 Ma g g i e Ma g g i e一 直和 母 亲 住 在 偏 僻 的 乡 下 , 由于 小 时 候 一场 大 火 在 她 身
A S t u d y o f At t i t u d e S y s t e ms o f En g l i s h Cl a s s i c a l No v e l Ev e r y d a y Us e
黑人民权的实践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迪伊形象的再解读

期问 , 林肯发表 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摧毁了奴 隶制度 , 但这一行 为并 没有彻底解放黑人 。事 实 上, 美 国黑人在 以白人 占主导地位 的社会 中依 旧 是处在社会底层 , 资产阶级依 旧猖獗地实施着种 族 隔离 和歧 视政 策 。为 了 消 除 日益严 重 的种 族歧
在男 性人 物几 近 缺失 的前 提下 如 何 突 显黑 人 女性
话语 。 E z ] 文 化 身 份 认 同视 角则 是 分 析美 国黑 人 的
民族文化身份二重性的问题 , 得 出“ 母 亲是传统文 化 的捍卫者 , 麦姬是传统文化 的继承者 , 迪伊是传 统 文化 的背离 者 ” 的结论 。 l 3 人 物 塑造 和 遗 产继 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 国黑人 民权 运动 的相 关背 景
从 1 6世 纪 初 西 班 牙 殖 民 者 将第 一批 非 洲 黑 人奴 隶运 到北 美 大 陆起 ,黑 人 就 开始 了他 们 漫 长 而艰 难 的反 抗 奴役 和压 迫 的英 勇斗 争 。南 北 战 争
g o ) 分别对应迪伊 、 母亲、 麦姬o [ 6 3 文本修辞手法分
自己的 实践行为来表达对追 求黑人权 利平等的渴望。
关键词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 ; 美 国 黑人 民权 运 动 ; 迪 伊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1 7 9 4 ( 2 0 1 3 ) 0 3 — 0 0 6 7 0 5
作者简介 : 黄丽 丽, 安徽 大学英语语 言文 学硕士 生, 研 究方 向: 美 国文学( 合肥 2 3 0 6 0 1 ) 。
基金项 目 : 安徽 大学研 究生学术创 新研 究项 目: 艾丽斯 ・ 跃 克的《 外婆 的 日用家 当》 研究( 0 1 0 0 1 7 7 0 -1 0 1 1 7 7 0 0 2 3 7 )
爱丽斯沃克 祖母的日用家当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8卷 总第2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1 2006(Vol.8 Sum No.27)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管淑红(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
在美国的非洲黑人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因而忽视或放弃整个文化遗产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姬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来凸现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沃克;黑人权力运动;非洲文化根;美国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6)01-0261-03 一、美国黑人权力运动艾丽斯・沃克,当代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女权主义者兼政论家,生于佐治亚州一个贫苦农村家庭。
大学时代即投身于民权运动,毕业后赴当时的民权运动中心———密西西比州工作,当过大学教师,曾出版了一系列诗歌、小说及政论作品。
她不仅被公认为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如此。
该短篇小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风起云涌的美国黑人权力运动(the Black Power Movement)为背景。
权力运动以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主旨,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品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作者以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与冲突为大背景,却关注美国普通黑人家庭内部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
在其刻画的三位主人公中,母亲———小说的叙事者是一位没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有一定头脑的劳动妇女;两个女儿在外表、性格、生活经历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并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化语境与美国黑人灵魂的双重性初探——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的文本分析

黑人历史 的车轮滚滚 向前 的还有黑人 文学 的成 长与发展 。
黑人文学一直关切美 国黑人精 神上的痛苦状态 ,希冀通过
怨 的品质。而“ 的大女儿伊迪希望我 的样子 是 : 我 体重减 去
一
文学 的方 式回答美 国黑人在现代社会 中怎样 克服这样窘迫
的“ 双重性” 对黑人灵魂 的折磨 , 怎样去获得灵魂 的完整。这 样的双重性体现在西化 的黑人文化 与传统 的黑人文化之间 的激烈交锋与碰撞之中。艾丽丝 ・ 沃克坚定不移地站在黑人 传统文化立场上 , 着力表现文化语境下的黑人文化特征。 英 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l o si 13 年首次 Manw k) 9 5 i 于 提出 了“ 文化语境 ” 这一 概念。( an w k 13 : J 他看 M l o si 959 i , )在 J 来 ,文化语境 ”指 的是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 的整个 文 “ 化背景 , 它属 于非语言因素。巴赫金指 出:文学是文化不可 “ 分割 的一部分 , 脱离了那个 时代 整个文化的完整语境 , 是无 法理解的 。” 巴赫金 ,9 8 3 6[ ( 19 :6 )1 2 因此将小说文本与整个时
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 爱情与烦扰 : 黑人妇女的故 事》 之中。
《 婆 的 日用 家 当》 写 了母 女 三 人 的生 活 片 断 。母 亲 外 描
“ ”与小女儿麦姬打扫庭 院迎接衣 锦还 乡的大女儿迪伊 。 我 麦姬生性怯弱卑微 , 而迪伊则 刚烈任性 , 两个女 儿有 着截然 不同却形成鲜明对照的外表 、性格 、生活经历 以及 人生态
代表 的正是一种另类文化价值观 :在黑 白对立的思维模式
中 , 法 认 可 自身 的 黑 人 身份 。 无
《 婆的 日用 家当》 外 的开篇场 景 , 亲与小女 儿麦姬打 母 扫庭 院, 做着准备 工作 , 迎接衣锦还 乡的迪伊。麦姬一 出场 就带着卑微和胆怯的性格 , 自己的外形 自惭形秽 , 为 只能怀 着既羡慕又敬畏 的心情面对姐姐。她认为姐姐是一个强者 ,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民权运动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认识的缺陷

( 山东 大 学 ( 威 海 ) 翻 译学 院 , 山东 威海 摘 要 : 《 外 婆 的 日用 家 当》 是 当代 美 国黑 人 女 作 家 艾 丽 斯・ 沃 克 的 短篇 小说 精 品 。 小说 讲述 了一 个 黑人 家庭 母 女 三人 间 因 两床 被 子 引起 的 冲 突。 主人公迪伊形象鲜明, 代 表 着 上世 纪6 0 年 代 积 极 投 身 于 民权 运 动 的 黑人 。 黑人 民权 运 动 内容 广 泛, 影响深远 . 其 中一 项 则 是 提 倡 非 洲 文化 的 复 兴 。 民权 运 动 虽 引起 空前 反 响 ,但 这 一 群 体 对 自身 文化 遗 产 的认 识 仍 不 够 全 面深 刻 。 本 文从 对迪 伊 的 形 象的 解 读 , 分 析 民权 运 动 中黑人
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交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广场聚集二十五万群众以反对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将整个运动推向高潮
—匪墨
从 《 外 婆 的 日 用 家 当》看 民 权 运 动 中
黑 人 对 自 身 文 化 认 识 的 缺 陷
对 自身 文化 认 识 方 面 的 不 足
2 6 4 2 0 9 )
关 键 词 :民权 运 动
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洲 文化
认 识 缺 陷
创 立 的黑 人 觉 醒 运 动 。 这 项运 动也 鼓 舞 了一 部 分黑 人 . 他们 不 再 拉 直 头 发 或 试 图 漂 白肤 色 以减 少 自身 的黑 人 特 征 。迪 伊 回 到家 中呈 现 在 母 亲 和 妹 妹 麦 琪 眼 前 的 种种 改变 正是 这一 社会 风 气 的具 体 体 现 。 二、 迪伊 形 象 分 析 小 说 通 过 母 亲 的 视 角 ,为读 者呈 现 了外 貌 性 格 截 然 不 同 的两 姐 妹 。 大 女 儿 迪 伊 聪 明 自信 、 伶牙 俐 齿 、 美艳照人 . 远 离 家 乡接 受 高 等 教 育 : 小 女儿麦琪卑微怯懦 、 相貌 平庸 、 曾 被 大 火 烧伤 . 对 姐姐 又 羡 慕 又 敬 畏 对于迪 伊的穿着 ,作者这样描 写 : ‘ ' Ad r e s s d o w n t o t h e g r o u n d ,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摘要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通过援引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围绕主人公对待本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故事主题和反讽技巧的理解,解读读者做出的阐释判断。
对小说中阐释判断的解读是理解小说主题涵义和欣赏小说美学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阐释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
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荣获1974年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其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是这本小说集中的精品之一。
叙事判断是修辞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美国著名叙事修辞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叙事判断主要有三种类型:对于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它因子所做出的阐释判断;对人物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对于叙事及其组成部分之艺术质量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主题涵义和美学意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深受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影响的黑人女孩迪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与母亲和妹妹麦吉就以“百衲被”为代表的黑人文化遗产的继承方式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篇幅不长,但是情节可谓生动细致并跌宕起伏。
三个主人公虽为母女和姐妹关系,却个性特点鲜明并极具代表性。
对三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故事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效途径。
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对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皆具有很强的启发效应。
小说创作中运用的反讽写作技巧,是理解故事主题的又一关键因素,对反讽技巧的阐释同样不可忽视。
对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文档资料

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论一前言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三大黑人女作家之一。
她孜孜以求,追寻、挖掘黑人及黑人女性的历史传统,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颠覆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都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经过岁月洗涤以后留下的“根”,是一个时代风雨吹打后所保存的“前理解”,是一个社会走向未来的反思基点(左金梅,申富英,2007)。
作为黑人女作家,沃克并不消隐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而是努力挖掘黑人的传统记忆,追寻自己的“根”。
沃克明确地指出,一旦抹杀了祖先的生命和声音,黑人的主体部分也就消亡了。
在创作中,沃克延续着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历史和文化身份。
在《梅丽迪恩》中,沃克描绘出黑人种族的历史记忆,追寻黑人女性系谱,重建破碎的黑人民族、黑人女性传统。
《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沃克强调寻找祖先的重要性,表达了其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紫色》中,沃克抒发了其多种族、多民族和谐共存的愿望。
在沃克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她则通过母女三人的故事来探讨美国黑人双重文化身份所经历的困惑。
《外婆的日用家当》摘选自沃克的短篇小说集《In Love and Trouble》。
该书出版于1973年,当时正值北美黑人权利运动的巅峰时期,美国的非裔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权利,在文化上摒弃了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并提出“黑人权利”,“黑人民族主义”,“回归非洲”等口号。
许多北美黑人寻根非洲,掀起了非洲文化热潮。
但是更多的黑人,特别是黑人知识分子对自己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身份进行艰难的思考和探索。
他们在文化身份上表现为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由此导致了他们无论面对非洲本土还是美国生活都处于两难境地。
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如何“让祖先的生命在我们及别人身上延续下去”?沃克以其女性作家的独特的视角给出了答案:美国黑人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性,对其双重性的尊重和双向继承才是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真正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 泛东非名字的混合 & ! 很可能想强调迪伊对她遗产的表面 兴趣% & "她对非洲和非洲所代表的一切只有肤 9 ) 0 * . 3 5 3 , 3 + 6 0 * 0 9 6 Z 浅的了解和内心的困惑 " 迪伊对她新近接纳的非洲遗产了解甚少 ! 其实对她现实的 美国遗产也同样的无知 "她知道她的名字是依迪伊姨妈的名字 但是她并不清楚这个名字在这个家族能追溯到多远 " 而取的 ! 饭后 ! 她不客气地拿走搅乳棒 ! 尽管她不了解搅乳棒的历史 " 妹 那是迪伊姨妈的第一个丈夫做的 " 他的名字叫 妹麦姬却知道 # 亨利 ! 但人们总叫他史大西 "麦姬了解搅乳棒的历史 ! 了解她的 她说 # ’ 这两床被子都是用外 遗产 "后来迪伊又决定拿走被子 ! 婆曾穿过的衣服拆成布片 ! 然后由她靠手工一针一线拼缀而成
美国黑人权力运动 !! 一 $
艾丽斯 # 沃克 $ 当代美国女诗人 % 小说家 % 女权主 义 者 兼 政论家 $ 生于佐治亚州一个贫苦农村家庭 & 大学时代 即 投 身 于民权运动 $ 毕业后赴当时的民权运动中心 ’ ’ ’ 密西 西 比 州 工作 $ 当过大 学 教 师 $ 曾 出 版 了 一 系 列 诗 歌% 小说及政论作 品 & 她不仅被公认为 美 国 妇 女 文 学 和 黑 人 文 学 的 最 杰 出 代 表$ 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沃克早期最优秀的 短 篇 小 说 作 品 ( 外婆的 日 用 家 当) 便 是如此 & 该短篇小说 以 二 十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末 至 七 十 年 代 初 风起云涌的美国黑人权力运动 ! " 6 S 0U , 5 VG ( W 0 *1 ( 8 0 A 0 + 6 为背景 & 权力运动以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为 主 旨 $ 在许多黑人文学作品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 & 在 ( 外婆 的 日 用 家当 ) 中$ 作者以黑人 与 白 人 之 间 的 种 族 矛 盾 与 冲 突 为 大 背 景$ 却关注美 国 普 通 黑 人 家 庭 内 部 女 性 之 间 的 矛 盾 冲 突 关 系& 在其刻画的三位主人公中 $ 母亲 ’ ’ ’ 小说的叙事 者 是 一 位没受过多少教育 $ 但 却 有 一 定 头 脑 的 劳 动 妇 女* 两个女儿 在外表 % 性格 % 生活经 历 等 方 面 都 截 然 不 同 并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比 & 作者通过三人对 两 床 被 子 的 不 同 态 度 反 映 她 们 对 于 自 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的 不 同 态 度 及 遗 产 传 承 问 题 的 看 法 & 沃
) * ! 迫我的人的名字给我取名 " ( 迪伊只知道她的名字是照迪伊姨
妈的名字取的 "妈妈却非常清楚 # ’ 迪伊的名字是照她迪伊姨妈 迪伊姨妈的名字又是照迪伊外婆的名字取的 + 迪伊 的名字取的 + 外婆的名字又是照她妈妈的名字取的 " 母亲甚至能把她们的家
) * ! 族史追溯到南北战争以前 ( " 尽管迪伊不是一个非洲人姓氏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 0 *1 ( + ( 3 ,4 * 3 5 ) 6 ) * , -7 + 3 8 0 * 9 3 6 ; ( 5 3 , ; 5 3 0 + 5 0< = 3 6 3 ( + 2 2 :
第 % 卷 ! 总第 ! ! " " # 年第 $ 期 !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有着错误的认识 ! 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把美国黑人从西非带到了 美国大陆 "假如他们真要寻找他们文化的根基 ! 学习一些西非 语言更有意义 "而迪伊对母亲的问候语却是东非语言 " 何况迪 伊用带外国腔的话语问候她的母亲 ! 而且这些话对她母亲来说 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赶时髦 ! 追时尚 " 迪伊告诉妈妈和麦姬她已改名为 ’ 万杰萝 ? 李万利卡 ? 克曼 乔% & ( "她说 # ’ 我无法忍受照那些压 X , + 0 * ([ 0 0 W , + 3 V ,H 0 A , + ( 2 T
+ , ! 么$ 世界还没有学会对她说半个 不 字/ & 母亲羡慕女儿对任何 J J
人都不畏惧 $ 犹豫不是她的本性 & 但母亲也讨厌她的自私与自 负 &迪伊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 $ 大学时代即投身于民权运动 $ 致 但也颇受黑人 力于非洲文化根的探寻 & 尽管迪伊非常有个性 $ 权力运动新时尚的影响 &当她发现人们以非洲文化为荣耀的势 头$ 她便很快追随 $ 并试图赋予这些文化遗产以美学和经济价 值 &这就和她先前的态度和自身价值观发生冲突 &因为她曾经 那样地鄙视黑人文化传统 & 当她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 她 甚至讨厌母亲又粗又 瞧不起她们贫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 $ 黑的外貌和笨嘴笨舌 $ 并引以为耻 &母亲这样描述到 $ 我的女儿 希望我的样子是 . 体重减去一百磅 $ 皮肤像下锅之前的大麦面 头发在耀眼的灯光下闪闪发亮 &而且 $ 我还必 饼那样细腻光滑 $ 须是一个伶牙利齿的人 $ 说起话来妙语连珠 $ 就连约翰尼 ? 卡森
但是她是依约翰逊家族的祖先和传统命名的 " 迪伊丢弃自己的 名字而改为非洲人名字 ’ 万杰萝 ( " 表面上 ! 它似乎是非洲人姓 氏! 但它与她的传统文化遗产无关 ! 它非代代相传 ! 它不象征着 候尔 % &在研究迪 她家族的任何东西 " 而且黑尔格 ? \ 0 ,\ ( 0 2 伊的新名字 X , + 0 * ([ 0 0 W , + 3 V ,H 0 A , + (时发现 X , + 0 * (和 H 0 ] 2 T 2 & 民族 X A , + ( 是东非 吉 库 尤 % H 3 V ) ) , + 3 * (和 X , A 0 + ( 错 拼" T : T T 中间名字 [ % 0 0 W , + 3 V ,有点象 [ 0 W , + 3 V $ % E ! D$ C $ # 年在巴罗特斯 " 沃克为迪伊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 兰德的赞比亚国王的名字 & 她十六岁时就知道’ 什么叫时髦( " 故意让她有种非洲骄傲公主
万方数据
内 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 % 卷 ! 总第 ! " " # 年第 $ 期 % &期& !!!!!!!!!!!!!!!!!!!!!!!!!!!!!!!
她不仅参加了民权运 !! 作为美国黑人权力运动象征的迪伊 ! 动! 而且也加入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行列 " 文化民族主义者 非常强调黑人文化艺术的复兴和发展 " 当迪伊坐下来吃饭的时 候! 她突然对家中的手工器具非常感兴趣 # 先是她爸爸因为买不 起椅子而做的条凳 ! 然后是迪伊外婆的黄油碟子 ! 后来她问妈妈 要搅乳器的盖子和搅乳棒 "尽管她知道那是巴迪叔叔用一颗树 的木头做的 ! 但她更感兴趣的是将搅乳器的盖子放在凹室餐桌 中央做装饰品 "至于那根搅乳棒 ! 她说她也会想出一个艺术化 的用途来 "后来她又发现了家中的两床百衲被 " 她觉得妈妈理 远远欣赏 ! 因为它是无价 所应当送给她 "她决定把它挂在墙上 ! 之宝 "而当初迪伊上大学时 ! 母亲曾把其中的一床被子送给她 ! 她却嫌被子太旧 ! 太过时而拒绝了 " 迪伊认为遗产应该是像挂在墙上的被子和放在凹室餐桌中 央做装饰品的搅乳棒一样是看得见 ! 摸得着的东西 " 她知道这 些物品是祖先手工制作的 "然而她不清楚这些物品背后的文化 历史蕴涵 "妈妈和妹妹麦姬却知道 " 她们把对祖先的记忆和缅 怀铭刻在日用家当里 "沃克认为遗产和文化的价值不在于对物 而是代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 品的拥有和它的表面价值 ! 活的态度 "迪伊和母亲正是文化和遗产不同方面的化身 " 一方 物质的和现代的生活方式 " 文化和遗产 面迪伊代表了功利的 $ 仅仅因潮流 而 受 重 视 ! 因 它 们 的 经 济 和 美 学 价 值 而 备 受 珍 爱" 另一方面母亲代表了一种简单的$ 满足的和务实的生活方式"文 化和遗产因它们的实用和个人意义而受珍爱"故事认可母亲的 简单而脱俗的遗产价值观而鄙视迪伊对遗产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 ?迪伊对文化遗产的困惑 迪伊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大批这样的人 ! 他们不了解自 己的遗产或者说对他们的遗产感到困惑 " 迪伊努力寻找和创造 却又困惑这是一个怎样的身份 " 她想紧紧抓住非洲的传 自我 ! 统文化 ! 却未能了解自己真正的非裔美籍人 % & 4 . * 3 5 , + D4 A 0 * 3 5 , + 的文化 "这种事发生在六十年代 ! 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美国 ! 特 别是美国的北部地区 " 他们一方面在寻找非洲文化根 ! 另一方 甚至抛弃他们的美国文化遗产 % 一部充满悲惨命 面却拒绝承认 ! 运和不公正待遇的痛苦血泪史 & " 迪伊的直接遗产应该是非裔 美籍人的文化传统 "沃克认为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既包括非洲 的又包括美国 的 文 化 遗 产 " 非 洲 黑 人 在 美 国 已 经 融 入 美 国 社 会!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国黑人文化 ! 因而放弃任何一边 ! 都是 对祖先的不尊重 "因为黑人祖先在美国大陆极其恶劣和敌意的 环境下 ! 经历了难以置信的苦难 ! 在这片大陆坚强地生存了下 来 "母亲看得出迪伊对被子的爱不是基于对先人的爱和尊重 ! 而迪伊的自私行为和对母亲的不尊重 ! 促使母亲最后作出了自 己的选择 # 把被子送给妹妹麦姬 "这也是沃克的选择 " 小说也通过迪伊的语言$ 名字$ 发型$ 服饰$ 和男朋友% 或丈夫& 批评了她对新近接纳的非洲文化的轻浮$ 浅薄和狭隘的认识" 迪伊一到家 ! 问候母亲的话是 # 瓦 D 苏 D 左 D 提 D 诺% X , & ! 这是卢干达语 ! 卢干达的布干达族人道安 D 9 ) D Y ( DQ 0 , +D ( 的话 % & ! 可 译 作# 祝 你 睡 了 个 好 觉! % K ( ( =A ( * + 3 + /S ( 0: ( ) 2 Z ! & "暗示迪伊指责母亲如此固守她的传统文化而 S , 8 0 9 0 6W 0 Z 不去了解和珍惜她的非洲文化根基 " 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对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