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历史纵横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历史纵横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课件
第十八页,共27页。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 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奇唱歌 来怪唱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 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奇唱歌来怪唱歌,红 薯亩产三万多,南瓜大一个,抱都抱不合,要拿重得像秤砣, 急得他喊爹喊妈莫奈何!
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的,其特征包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本标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 的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 放式经营向集约
体制转变
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式经营转变
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第六页,共27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 党中央在认
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 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 识国情和总
原 因
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面的经验和教训,特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 别是吸取了“文化大 二公”,急于完成工业 革命”的教训,并借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建国以来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 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 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 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 体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下) 课件-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下) 课件-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 3.思想上:自由主义出现,马克思主义诞生并进一步发展。
2017年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 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 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 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一、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前提: 英国较早地确立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统治 稳定,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7.生态环境:
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 污染和破坏。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背景条件:
1.经济上: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 经济迅速发展,加快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密切了各地联系,同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2.经济条件: ● (1)资本: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提供丰厚资本原始积累。 ● (2)市场:殖民地提供广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扩大,使英国工业
品供不应求。 ● (3)劳动力:圈地运动促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 ● (4)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高,技术积累和革新较快,工匠技术
熟练,分工细致。
●3.其他原因: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原因或条件。比如英 国优越的自然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专利 制度的实施等等,充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多 种因素的促成,不能只囿于一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2.核心内容: (1)生产手段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 (2)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重要发明: (1)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革命: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工具: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育才中学月考)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

”这说明哥伦布(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D.因某某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错误;16世纪某某改革过程中新教产生,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X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说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着某某动力,故D 项正确。

2.“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X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C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X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解析:选B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发生“商业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16世纪末”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由于黄金、某某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发生“价格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不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索一:雏形出现。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线索二:不断拓展。

16-18世纪,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线索三: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线索三: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为寻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必备知识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背景⇒目的:寻金、传教、拓殖(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黄金和香料的狂热追求。

(3)文化因素:①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推动。

②宗教因素:基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4)政治因素:欧洲政局动荡,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直接原因)(6)主要条件:①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中国指南针的传入与应用。

②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3.影响:(1)对欧洲: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表解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表解




卷入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1519- 麦哲伦 1522年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 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首次完成环 球航行
高考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图示、表解 经济史 知识板块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图示、表解 经济史 知识板块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莱特兄弟试制飞机航行成功
高考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图示、表解 经济史 知识板块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生国家 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 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对缓慢 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组织 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进 入中小企业时代
哥伦布(1451-1506)到达美洲
高考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图示、表解 经济史 知识板块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原因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界市场形成的
服 与
殖民霸权的角逐和西欧主要国家争夺世界 霸权
手段之一
掠 夺
强盗的贸易
高考复习之知识归纳、比较、图示、表解 经济史 知识板块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开始,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西班牙、葡萄牙支持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追求财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欧洲大西洋沿岸,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促进了物种的交换等。

(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前提和主要条件)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17世纪下半叶,法、英、荷三国进行殖民争霸,英国战胜对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以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强大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武力侵略世界各地,打开国外市场,输出廉价工业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金、原料等;工业革命后,为了开拓世界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殖民扩张和掠夺)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世界被瓜分,出现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一新的侵略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专题 专题训练(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专题 专题训练(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训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是 ( )A.西班牙国王 B.英国国王 C.葡萄牙国王 D.荷兰国王【解析】选A。

材料可以看出是指麦哲伦的坏球航行,而西班牙国王支持下的远航都是向西方航行。

2.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选A。

从图片信息看,欧洲贸易中心区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C。

①体现了黄金(Gold);②体现了上帝(God);④体现了荣誉(Glory),③不包括在三个“G”之内。

4.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选B。

15世纪末到达这一地区的是达·伽马。

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麦哲伦是16世纪才开始全球航行的。

5.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解析】选B。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的联系,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解析】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 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故排除A项;阿克 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排除B项;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故排 除D项。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2.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 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 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 向工厂制度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 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 业的各个部门。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跟踪训练】 1.[2011•福州一模]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 命”。下列选项突出反映了“价格革命”影响的是( ) A.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B.美洲烟草出现在欧洲市场 C.欧洲移民开始进入美洲 D.“圈地运动”在英国兴起
[答案] D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 因 素
主要 资本
显 著 主要途径 特 点 暴 力 手 段 殖民扩张 残 和掠夺
影响(世
界市场
进程)
工场手 工业 新航 时期 路 商业 (16世 的 纪— 资本 开
初显 端倪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自由资 本主 义时 第一 期(18 次 世纪 工 中期 业革 —19 命 世纪 中后 期)
工业
资本
凭工业 优势
以炮舰和 商品进 初步 行不平 形成 等贸易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学科方法素养
方法九 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 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 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 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 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 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本末倒 置,或因果倒置等。 ►
[解析] 本题考查对“庄园”与均田制的理解。解答本 题注意题干对庄园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均田制的概念, 分析均田制与“庄园”的关系是土地兼并。据题干可知庄园是 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 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 后,地主依旧圈占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答案为C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价格革命”和圈地运动概念 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价格革命”与圈地运动的内涵 和外延。“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输入 欧洲,引发了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导致封建 贵族所收地租下降;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是英国新兴的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 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运 动,故与价格革命相符合。A、B、C三项都不符合价格革命, 排除,答案为D项。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 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 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 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 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 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 速。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2. [2011•临沂二模]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世界历 史上的一次变革时说:“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 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 少。”此次变革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世界市场形成 D.信息时代来临
[答案] B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时空定位 单元时空定位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单元要点归纳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 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 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 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 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方法总结]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 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 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 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 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 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 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 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 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 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 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 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 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 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经济: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 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思想: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潮。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解析] 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影响的理解。据 题干信息“人口更快地增长”“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 少”,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迁 移,故答案为B项。
单元总结提升 │ 学科方法素养
例 [2010•广东卷]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答案]提升 │ 单元要点归纳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从边疆危机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 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先后出现。 (2)经济: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 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 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 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思想科技: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 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科技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