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推荐下载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推荐下载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2013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稳健中有创新,基础性与选拔性兼顾,外在形式的平实与内容考查的丰富相得益彰。

从整体上看,主要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固本、创新、引领。

一、固本2013年历史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两大本质特征:选拔性和学科性。

1、选拔性。

2013年历史试题突出“能力立意”,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选择题为例,第11题“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查,第14题隐含了对15-16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考查,都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14、16题将“人民公社”和“李贽思想”置于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视野中,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再如第28题,以“1902~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试题呈现形式平实,而考查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知识考查上来说,试题考查了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它不是教材的陈述性知识,它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课程知识。

考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无法作答本题。

考生只有在完整、准确的理解“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时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20世纪初的历史阶段特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从能力考查上来说,第(1)题“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完整、合理的解读历史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其思维特征是从材料到结论,“论从史出”,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第(2)题“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其思维特征则是从结论到材料,“史论结合”,考查了考生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信息,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3年山东高考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3年山东高考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山东卷——历史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图5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1)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山东卷)解析版(1)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2013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 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 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 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 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考查点】陆王心学
5.(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5题)自汉至 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 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 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考查点】程朱理学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 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 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 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 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 (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 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 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6.(2013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 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 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 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查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 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 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 (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2013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3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3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2013年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 下列各题序号中,与前面的生物名词在科目上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12B.34C.45D.67答案:B2.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通过点M(2,4),点N(-1,3),过点P(a,b),p黎a的取值范围是()A.a<-4或a>0B.-4<a<2C.a>2或-4<a<2D.-4<a<0或a>2答案:A3.将点(2,3)关于原点旋转90°后所得点的坐标是()A.(-3,2)B.(-2,3)C.(-3,-2)D.(2,-3)答案:A4.已知函数(1-2x)/(ax+b)=5有两个解,则a,b满足的条件是()A.a<0,-b/2><1/2B.a>0,-b/2<1/2C.a<0,-b/2<1/2D.a>0,-b/2>1/2答案:B二、解答问答1.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到一地点,甲先出发,乙蹬车时速为12米/分,甲车速是乙车速的150%,若乙在甲到达时,还差400米到目的地,问乙离目的地多远处遇甲?解:设甲车速为k米/分。

〖(12〗(k-12))×2.矩形的周长为20整米,面积为12平方米。

问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解:设长为x米,则宽为(10-x)米。

20=2(x+10-x),12=x(10-x)。

三、稍作推敲第11题阅读理解1早在清朝,汉皇慈溪便喜欢艺术。

那时,宫中很流行盛装以玉石为饰。

皇帝十分喜爱,留下了用玉石饰物的图片,今日让人惋惜无已。

可想其中宝贵无比。

文章在描述其碎片品的原因是A.作者憎恨有人贩卖古董玉饰品B.作者感叹古代形式浮华员都不明智C.作者反对与汽车罄立D.作者对古代艺术品的保存和保护表示担忧答案:D第12题短文改错下列各题序号中,哪几个连续的数字在生物学、积分学、和艺术学上有着相同安排?①12 ②34 ③45 ④67A.12和34B.34和45C.45和67 D.12和45答案:B以上就是2013山东高考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穆叔出使晋国。

晋国国君招待他,酒席宴间,先演奏迎天子之曲—《肆夏》,穆叔没反应;再演奏迎国君之曲—《文王》,穆叔还是不答拜;最后演奏规格最低的《鹿鸣》,穆叔三拜表示答谢。

穆叔只对规格最低的音乐接受并拜谢的主要原因是()A.晋国君颠倒了宗法制的大小宗关系B.晋国君违背了分封制下鲁晋两国的等级C.演奏《鹿鸣》曲符合周礼乐制的等级规定D.体现了鲁大夫穆叔的傲慢心理10..“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一评价的制度()A.世袭制B.军功制C.察举制D.科举制11.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12.下图漫画中,木桶周圈的木条代表德意志各邦,箍桶的铁条代表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

此漫画的寓意是()A.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联邦统一B.君主专制维护联邦统一C.联邦议会权力高于帝国议会D.君主专制取代民主法制13. 人民大学李景治教授写道:“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14.开辟新航路被称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十件大事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2013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稳健中有创新,基础性与选拔性兼顾,外在形式的平实与内容考查的丰富相得益彰。

从整体上看,主要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固本、创新、引领。

一、固本2013年历史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两大本质特征:选拔性和学科性。

1、选拔性。

2013年历史试题突出“能力立意”,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选择题为例,第11题“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查,第14题隐含了对15-16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考查,都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14、16题将“人民公社”和“李贽思想”置于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视野中,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再如第28题,以“1902~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试题呈现形式平实,而考查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知识考查上来说,试题考查了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它不是教材的陈述性知识,它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课程知识。

考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无法作答本题。

考生只有在完整、准确的理解“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时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20世纪初的历史阶段特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从能力考查上来说,第(1)题“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完整、合理的解读历史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其思维特征是从材料到结论,“论从史出”,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第(2)题“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其思维特征则是从结论到材料,“史论结合”,考查了考生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信息,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3山东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3山东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降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

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结束时,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ake photosB. Buy a cameraC. Help the woman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noisy nightB. Their life in townC. A place of living3. Where is the man now?A. on his wayB. In a restaurantC. At home4. What will Celia do?A. find a playerB. Watch a gameC. Play basketball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 SaturdayB. SundayC. Mon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图5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8分)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分)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6分)(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4分)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分)(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周代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城”东西南北井然有序。

答案:B《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没有关系。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商人不得购买土地(“名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排除C;B项也与材料含义无关。

答案:D《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必修1+2》第135页有关于重农抑商的详细介绍及评价,内容涉及正选项。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C;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

答案:A《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必修1+2》第17页,有如下文字:中央权力愈来愈大,地方权力愈来愈小。

第18页:“元朝:一省二院,相权反弹。

(忽必烈改制)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

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可帮助考生解答本题。

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图5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雍正以前,上谕一般是由内阁大学士或南书房的侍臣撰拟。

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

对考生来说,难度太大,不过学生可以蒙对,因为好多学生不知道清朝有“内阁”。

答案:C《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有关于军机处的详细解读。

《四版本合一教程必修3+选修》第275页有清朝所有皇帝世系,可帮助考生定位材料所处时代。

清朝世系“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解析】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1923年,陈独秀,中国革命新方向。

武装革命、民族革命早在之前就已发生(孙中山革命)。

答案:B《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内容比单一版本教科书内容更详尽。

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考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认为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苏联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指“集体农庄”——“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人民公社与集体农庄有惊人的一致。

答案:D《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有关于人民公社与苏联集体农庄的详细文字。

《四中版本合一教程必修1+2》第188页,有如下文字: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①内容: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④缺点:为追求集体化速度,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了自愿的原则。

把农民的住宅、牲畜、家禽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农牧业产量一度明显下降。

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对农民剥削过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

在当前俄国的教科书中,把20~30年代之交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第二个农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