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及工作要求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
因此,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保障饮水安全;2.加强对饮水源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加强对农村居民饮水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1.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时间:第一年内容: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并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招聘专业人员负责监测水质、卫生等工作;2.加强对饮水源的监测和治理时间:第一年至第三年内容:对农村饮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加强对农村居民饮水设施的监督管理时间:长期内容:定期对农村居民饮水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设施进行整改,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三、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1.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设置站长一名,副站长一名,技术人员若干人;2.相关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四、资金及物资支持1.拨款: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经费支持;2.物资:根据实际需要,购置监测设备、治理设备等。
1.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向;2.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的宣传推广,提升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的建设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将秉承“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愿我们的工作计划能够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认可,并顺利实施。
2023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

2023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202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确保农村所有居民都能够安全饮用清洁水。
2. 提高饮水水质。
进一步改善农村饮用水的环境质量,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完善饮水设施。
加大农村饮水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加强饮水安全监测。
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饮水安全隐患。
三、工作措施1.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
2. 加大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投入。
加强对农村饮水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建设质量。
3. 强化饮水安全监测。
建立农村饮用水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4. 提高村民饮水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增强村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5. 加强饮水安全技术培训。
组织农村水务管理人员进行饮水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6.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
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确保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
四、工作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2023年1月-3月)- 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并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调查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设施建设阶段(2023年4月-9月)-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农村饮水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施的建设;- 加强村民饮水设施维护培训,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完善设施的运维机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监测评估阶段(2023年10月-12月)- 建立农村饮用水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组织专业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饮水安全隐患;- 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相关数据。
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

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一、背景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保障农村人民的饮水安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
二、目标202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所有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三、任务1.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a.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制定优化饮水水源保护区划规划。
b. 完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c. 加强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管理,推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2. 改善农村饮水设施建设a. 继续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覆盖更多农村地区和人口。
b. 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网的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和供水稳定性,解决农村用水难题。
c. 鼓励农村家庭安装家用净水设备,提高居民自主净化水质的能力。
3. 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平a.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管力量和能力。
b.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的运维和维护工作,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供水质量的稳定。
c. 加强农村饮用水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提高饮用水治理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四、政策支持1.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投入,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 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治理力度。
3.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饮用水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五、组织机制1. 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2. 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专班,负责具体的工作推进和执行。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督查和评估1.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督查机制,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督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工作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工作计划一、加强饮水安全宣传教育1. 制作饮水安全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册、海报等,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
2. 组织饮水安全宣传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讲解饮水安全知识,提高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
3. 制定宣传计划,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1. 制定水源保护方案,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2. 开展水源治理工作,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加强储水设施建设1. 制定农村储水设施集中建设方案,建立统一的储水设施,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2. 加强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四、加强农村饮水管理机构建设1. 设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2.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
3. 培养和提高农村饮水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五、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1. 建立饮用水卫生监测机制,定期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2. 加强对农村饮水源、水处理设施、储水设施的卫生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加强对农村饮水设施和水质情况的巡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六、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1. 制定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做好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灾害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
七、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1. 建立饮水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对各级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督查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进行整改和问责。
八、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经费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资金支持。
2. 积极争取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增加农村饮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农村饮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份农村饮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总体目标本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建设具有长期稳定保障能力的饮水工程,使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安全地饮用洁净水。
二、任务分工1.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2.水利部门:负责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好饮水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和运维工作。
3.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测水质情况,做好污染源的防治工作,保证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4.卫生部门:负责饮水工程的卫生监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意识。
5.各级农村组织:负责发动农民参与饮水工程建设,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自觉性。
三、重点工作1.加强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饮水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确保饮水工程的完善和长期运行。
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
3.加强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先进的饮水工程技术,提高饮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严禁污染源进入饮水系统,保证饮水水源的洁净。
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农民饮水安全的自觉性。
6.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饮水工程的施工、运行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饮水工程的监督,确保饮水安全。
四、保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3.加强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更新资金,确保饮水工程的稳定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分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质安全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水源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水质普遍较差,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隐患。
第二,供水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相对落后,供水管网老化严重,供水能力不足,供水保障能力有限。
第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水源保护。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农业污染对水源的影响。
第二,加强供水设施建设。
优化供水设施布局,完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
第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三、具体实施方案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这里以某农村地区为例,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实施方案:第一,加强水源保护。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农业污染对水源的影响。
第二,加强供水设施建设。
对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修复老化和损坏的供水管网,增加供水设施的数量和容量,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
第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饮水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四、推动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的实施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意识。
乡镇饮水安全工作计划

乡镇饮水安全工作计划一、背景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乡镇仍然存在一些饮水安全隐患和问题,如水源质量不达标、供水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等,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乡镇饮水安全工作计划,是当务之急。
二、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核心,加强乡镇饮水安全管理工作,争取在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实现全乡饮水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饮水源水质安全水平,确保饮用水源达到相关国家标准。
2. 确保乡镇供水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减少供水设施故障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影响。
3. 建立健全乡镇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饮水安全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意识和素质。
5.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
三、工作内容1. 加强饮用水源管理(1)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并建立台账,定期公开监测结果。
(2)针对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造方案,并制定时间节点,确保水源质量达标。
2. 改善供水设施(1)对老化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提高供水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建立健全供水设施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3. 建立健全饮水安全监测体系(1)建立乡镇饮水安全监测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2)开展饮水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组织饮水安全科普讲座,提高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
5.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饮水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2)加强饮水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乡镇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如下:
一、目标:
确保乡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提高乡村饮用水监测与管控能力。
二、措施:
1.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定期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制度。
2.加强饮用水管网建设与维护,定期检查管网安全情况,及时修复漏损。
3.严格实施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4.加强对乡村饮用水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乡村饮用水质量监管平台,及时处理水质问题。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饮用水卫生意识,推广健康饮水知识。
三、执行计划:
1.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到人。
2.制定详细的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明确各项措施的具体时间表和负责人。
3.定期开展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检查,及时纠正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四、监督与评估:
1.建立健全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监督机制,定期评估工作进展情况。
2.开展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工作计划,提升工作水平。
五、预算及资源调配:
1.合理编制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预算,确保资金到位。
2.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保障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整改措施:
1.定期进行工作检查评估,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问题督办机制,推动整改措施落实。
七、防范措施:
1.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突发水质事件处理准备。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乡村饮用水安全。
以上为乡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塔县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制约金塔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在自然地理方面,金塔县位于河西走郎廊中段北部,北山戈壁以南,巴丹吉林沙漠西南边缘,四周被荒漠所包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538.6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2.4倍,干旱指数24.96,属严重干旱区。
在社会经济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低,市场销售不旺,经济效益低;二是工业欠发达,经济效益不高;三是交通要道闭塞,招商引资滞后,造成地方财政困难,使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
在水资源方面,水资源短缺,供水矛盾突出。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河川径流全部为黑河水系过境水。
因属于黑河流域水系下游区域,基本无自产水资源,水资源状况完全受制于流域中上游用水水平。
根据水利工程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及现有提水能力,按保证率p=50%计算,全县实际可供水量为4.7669亿m3,而现状年总需水量为5.3053亿m3。
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牲畜饮水及工业用水0.1614亿m3情况下,农业灌溉及生态可用水量仅4.6055亿m3,缺水0.5384亿m3。
水资源短缺造成的供需矛盾日趋严重。
至2004年底,全县农村总人口117373人,集中式供水人口80202人,自来水普及率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8.33%,其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占32581人,普及率占农村总人口的27.8 %,占集中式供水人口的40.6%。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质状况分析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1)地表水资源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气候干燥、少雨,决定了金塔县基本无地表河流,所以没有自产水资源,只有入过境水资源。
金塔县地表水都源于祁连山降雨和冰雪融化水,主要有黑河和讨赖河两条河流。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至莺落峡出山后穿越张掖,临泽、高台三县市,经正义峡进入金塔县,是金塔县鼎新片2镇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唯一水源。
根据
正义峡水文站实测资料,黑河的年入过境水量9.53亿m3。
2001年黑河实行调水以来,限制金塔县最大引用0.9亿m3,中等干旱年引用0.76亿m3。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在酒泉城北汇集临水河后进入鸳鸯池,再经鸳鸯池、解放村、板滩三水库调蓄后供鸳鸯灌区8个乡镇灌溉用水,讨赖河全长360km,其河流具有来水年际变化大,年内水量分布不均,来水量呈周期递减的特点。
根据鸳鸯池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表明,鸳鸯池水库入库水量多年平均3.05亿m3 ,经对来水频率分析,在p=50%的年份时,来水量2.8亿m3。
在p=75%的年份时,来水量2.45亿m3。
(2)地下水资源
我县地下水资源由于受地质结构,河川径流,人工开采和灌溉等影响,浅层地下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两河系地表水河床和库、渠入渗和田间灌溉水补给为主,此外还有微弱的降水补给,鸳鸯灌区地下水资源年最大可利用量约为0.7亿m3,黑河灌区地下水资源年最大可利用量约为0.4亿m3。
全县共计最大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1.1亿m3,中等干旱年可利用0.85亿m3。
(3)可利用水资源量
根据两河系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全县在p=50%的保证率下,可利用4.8亿m3,其中:地表水3.7亿m3,地下水1.1亿m3,p=75%的保证率下,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06亿m3,其中:地表水3.21亿m3,地下水0.85亿m3。
全县灌溉农田面积46万亩,林草地19.52万亩。
全县实际可供水量为4.8亿m3,而现状年总需求量为5.5亿m3,经水资源供需分析,缺水0.7亿m3。
每年尚有近3.6万亩耕地和5.3万亩林草地无水灌溉。
这充分说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根据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全县农村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84792人,其中:饮用水水质超标的人口67857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80%;用水不方便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人口16935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0%。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1)高氟高盐水水质
地下水潜水高氟高盐水主要分布在鸳鸯绿洲东坝镇、大庄子乡、古城乡、三合乡四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
13483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5%。
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1.2~2mg/L有5967人,主要分布
在大庄子、东坝、古城三乡镇的6个行政村;大于2mg/L的有7516人,主要分布在三合、东坝、大庄子、古城四乡镇的7个行政村。
其主要特征是含氟量高,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
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
在氟病区,专家对小河口小学的5个班,110名学生检查中发现33名学生有严重氟斑牙症状,占被调查人数的30%,对村组检查的14位老人中有10位就有严重的氟斑牙症状。
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
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抽检的2份化验结果分析得出:主要指标总硬度1504—2499mg/L,溶解性总固体3244—4540mg/L,氟化物1.8—2.04mg/L 等超标。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这些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刻不容缓。
(2)苦咸水水质
地下水浅层潜水苦咸水水质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以及黑河绿洲。
浅层潜水苦咸水的主要特征是硬度高、溶解性总固体严重超标(溶解性总固体在1500 mg/L~2000 mg/L)、口感苦涩,很难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疾病发病率高。
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的抽检化验结果:11份化验资料,总硬度在1032~2751mg/L之间,溶解性总固体在2060~5256mg/L之间,氯化物最高达949mg/L,由于这些指标的严重超标,是造成水质又苦又咸的主要因素。
至目前,全县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45926人,占农村人口的39.1%。
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由于水质原因,造成农村广大居民致病、致贫、致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污染水水质
浅层地下水污染水水质主要分布在县城附近的金塔镇东星、上杰、红光、中杰、营泉5个村。
污染水水质的主要特征是耗氧量高、微生物种群和群落总数数量大、气味难闻,很难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癌症发病率高。
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市卫生防疫部门抽检的2份化验结果:溶解性总固体在1632~1814mg/L之间,总硬度1150~1176mg/L之间,耗氧量6.05~7.1mg/L之间,总大肠菌群27个/L等指标的严重超标。
目前,全县
农村饮用污染水的人口有8448人。
占农村人口的7.2%.造成污染的原因:一是县城下水的污水排水管网及终端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排放后严重影响了周边地下水质;二是城市绝大部分居民区为旱厕,粪便及污水经渗漏严重污染地下水;三是城市平房居民区和县城周围人口相对集中,大部分家庭自建排污渗井;四是鸳鸯池水库地表水受酒泉、嘉峪关上游的严重污染,季节性水质变坏,经渗漏影响该区域地下水水质。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县城内北水塔水质变坏,2003年已废弃,县城水厂向南迁近3公里,但是周边农村群众饮用地下水的现状没有改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
近二、三年金塔镇群众迫切要求解决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呼声越来越大,希望政府列入计划给予扶持解决。
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不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1)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地下水是农村生活用水唯一饮用水源,根据全县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地质结构和水文变化规律,从总量上可以满足农村人畜饮水需要,水资源保证率可达95%以上,但就局部地区来看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全县还有9993人,分布在金塔、中东、西坝、鼎新等四乡镇,11个行政村,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5%。
造成水源保证率不足的原因:一是该地区没有专门的人饮工程;二是一井两用现象严重,吊泵严重,造成人饮和灌溉的争水现象;三是输水管道多为再生塑料管,经过多年运行破损严重,导致管道到处漏水,无法正常供水。
(2)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全县有6942人,这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金塔镇、中东镇、羊井子湾乡、西坝乡、鼎新镇5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3个农林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
造成用水不方便程度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吃水井干枯,加之经济条件薄弱,无能力建设饮水工程。
二是主要靠距该村1~2公里的其他村拉水或在农业灌溉机井取水维持生活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