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唾液多淀粉消化作用”实验专题检测

合集下载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文档

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单,本次实验将成为你成长和进步的真实记录。

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本次探究实验,预祝你们取得成功。

评价设计说明: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学习内容。

活动要求是: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理解食物从口腔开始消化的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次探究实验需要教师引导的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组,如何有效采集足够的唾液,如何恒温加热,如何鉴别淀粉等。

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本次实验取决于实验前是否对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次设计评价表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反思,既发挥评价的学习指导作用,同时又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取2支相同的试管,按图3.1-5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度温水中5-10分钟。
4、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实验
结论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起消化作用
实验教师
备注
将2支试管放入37度温水中是为了模拟人的体温,使淀粉酶活性更强
时间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学科
生物
实验名称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
馒头、烧杯、温度计、试管、量筒、滴管、清水、小刀、碘液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
2、用清水漱口,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并做咀嚼动作,3分钟后;将烧杯靠在下唇边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检测题-初中生物-七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检测题-初中生物-七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活动: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检测题
一、小练习
1.细嚼馒头有甜味,是因为()
A.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
B.淀粉本身有甜味
C.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
D.牙齿的咀嚼
2.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 (1)清水对照
(2)1、3
(3)1号 1号试管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了。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引言消化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唾液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了解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

实验目的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分析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机制;3.提出实验结果的教学反思。

实验方法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2.将一定量的淀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淀粉溶液;3.将一定量的唾液涂抹在手背上;4.将手指蘸取淀粉溶液,然后涂抹在涂有唾液的手背上;5.观察并记录涂抹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看到涂抹了唾液的地方,淀粉溶液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时候,手背上的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或透明的颜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逐渐变成了淡黄色。

这表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实验讨论唾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是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的酶类物质。

当淀粉溶液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接触时,淀粉酶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过程,将其分解为较小的糖类分子。

这是由于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和低聚糖。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这一结论与我们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了解是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可供身体吸收利用的简单糖类分子。

教学反思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锻炼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然而,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未涉及淀粉消化的更详细的机制和唾液对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实验探究。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消化系统中唾液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物质,而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淀粉的酶,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麦芽糖,从而实现对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滴管架、白糖溶液、盐水、淀粉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火柴、滴漏、移液管、显微镜、玻璃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洗实验器材。

b.分别准备好白糖溶液、盐水溶液和淀粉溶液。

2.实验一:观察淀粉的特性。

a.取一个小瓶,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b.取一滴滴加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在滤纸上滴一滴。

c.将滤纸放置于滴漏中,用酒精擦拭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

d.静置片刻,观察滤纸上的淀粉溶液是否变成蓝色。

3.实验二:观察淀粉消化作用。

a.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并标记为“试管A”、“试管B”和“试管C”。

b.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溶液。

c.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溶液。

d.在试管C中加入适量的唾液,通过滴管加入,然后立即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e.摇匀试管A、B和C,然后放置一段时间。

f.取出试管A、B和C,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观察淀粉的消化情况。

4.实验三:观察淀粉消化的细胞学现象。

a.取一滴入玻璃盖上的淀粉溶液,滴到显微镜玻片上。

b.立即加入相同量的唾液,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然后用滴管向混合液中加水。

c.用显微镜观察并描摹淀粉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学现象。

五、实验结果1.实验一:淀粉测定:淀粉溶液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变成蓝色。

2.实验二:观察到试管A中的淀粉完全消化,变成透明液体;试管B 中的淀粉未发生消化,保持原来的状态;试管C中的淀粉部分消化,呈现有些透明的状态。

3.实验三:观察到淀粉在加入唾液后快速溶解,并形成一些疏松的细胞学结构。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淀粉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淀粉;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加入唾液的淀粉溶液发生了部分消化,而加入白糖溶液的淀粉溶液完全消化,说明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3.实验三的结果显示,唾液能迅速地将淀粉溶解成麦芽糖,并形成一些细胞学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A .需
要适宜的
B .只对一种物质起
作用
C .需要适宜的
温度
D .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 mL 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 新鲜淀粉酶溶液;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 浆糊;再各加入2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 ,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 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

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 ①和②正确
D. 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加碘液后,①、②、③号试管中物质不变蓝色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②③
5.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

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 二、非选择题
6. 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
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毫升;
③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进行搅拌;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
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

7.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色。

结果分析:
(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4)实验结论:。

(5)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8.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丙同学:将馒头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接着将四支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

请你想一想:
(1)这四位同学做的实验结果中,不变蓝的试管是号试管。

(2)上述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1号试管的对照。

扬扬仔细分析了乙、丙、丁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后,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你代替扬扬将丙同学的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3)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的作用,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的作用,丁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的作用。

(4)以上的实验可以充分说明,馒头在口腔里的消化与
有关。

9.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
10.右图A 、B 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 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 试管。

(3)B 试管的作用是 。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

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 (填“增加”或“减少”), 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11.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和 是对照实验。

(2)以“唾液”为变量时, 和 是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分析其中原因是 。

(4)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的原因是 ;①号试管中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的目的是 。

(5)结合实验得出,馒头的消化与 有关。

12.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
37。

C
2mL 清水
37。

C 2mL 唾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