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资格统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习题22
(完整版)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A.强化练习B.直接感知C.实际操作D.亲身体验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
这反映了小班幼儿()A.具体形象思维特点B.直接行动思维特点C.象征性思维特点D.抽象逻辑思维特点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主法属于()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代评价法D.实验法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A.过渡规范化B.扩展不足C.过度泛化D.电报式言语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B.头围和胸围C.身高和胸围D.身高和体重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A.知识取向B.情感态度取向C.能力取向D.技能取向8.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B.解放儿童的体力C.解放儿童的智力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0.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A.表演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规则游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为什么不能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幼儿?请说明理由。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学问与力量)真题〔答案及解析在最终〕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生入园时,幼儿园要进展A. 幼儿学问与力量测评B.幼儿智力C.幼儿家长测评D.幼儿安康检查2.幼儿通过塑造角色表现文艺作品内容的玩耍是A. 角色玩耍B.构造玩耍C.智力玩耍D.表演玩耍3.在科学活动《奇异的气味》中,教师预备了分别装有水、食醋、酱油等液体的瓶子,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
幼儿在活动中使用了什么方法?A.试验B.参观C.观看D.表达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课程四要素的是A. 课程设计B.课程目标C.课程组织与实施D.课程内容5.妈妈带 3 岁的岳岳在外度假。
阿姨打来问:“你们在哪里玩?”岳岳说:“我们在这里玩。
”这反映了岳岳思维具有什么特征?A.具体性B.不行逆性C.自我中心性D.刻板性6.“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提出者是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张宗麟7.保护幼儿听觉器官的正确做法是A. 引导幼儿遇到噪音时捂耳、张嘴B.常常帮助幼儿掏耳、去耳屎C.要求幼儿捏住鼻翼两侧擤鼻涕D.常常让幼儿用耳机听音乐,故事8.小明搭房子时缺一块长条积木,他觉察苗苗手里有一块,就直接过去抢。
小明的这种行为属于A.工具性攻击B.言语性攻击C.生理性攻击D.敌意性攻击9.毛毛第一次看到骆驼时惊呼道:“快看,大马背上长东西了。
”按皮亚杰的理论,毛毛的反响可以用以下哪个概念解释?A.平衡B.同化C.顺应D.守恒10.儿童认为规章是由有权威的人打算的,不行以经过集体协商转变。
这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处于A.习俗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前道德阶段D.自律道德阶段二、简答题11.教师应当如何对待不同气质的幼儿?请举例说明。
12.体育活动中与活动后,教师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推断幼儿的活动量是否适切?三、论述题13.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力量?四、材料分析题14.教师为幼儿制作了一个玩具灶(见以下图),投放了羽毛、棉花、小木棒、乒乓球等不同材质的物品和扇子,让幼儿猜测哪些物品能被风吹起来并进展验证。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导语: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担任幼教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升自己的保教知识与能力,以下是一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选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A. 身体从大到小的发育B. 从无法控制到锻炼自己的意志控制能力C. 从简单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D. 从感觉到运动控制E. 从粗大肌肉迅速发育到细小肌肉2. 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是指幼教师通过交流与()与幼儿建立感情联系。
A. 语言B. 动作C. 表情D. 肢体接触E. 音乐3. 幼教师在保教实践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以游戏为基础B. 以孩子为中心C. 以实际操作为核心D. 让孩子积极参与E. 着重培养学前阶段的综合能力4. 在幼教中,创设真实而富有挑战的情境是幼教师提供游戏活动最佳的一种方式,而通过什么活动效果更佳?A. 玩具操作B. 角色扮演C. 唱儿歌D. 自由涂鸦E. 练习写字5. 下列哪项不属于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功能?A. 增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B.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互信心C.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D. 锻炼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E.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二、简答题1. 请列举三种幼儿常见的基本心理品质,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在幼教中,如何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实验中形成直接和间接的关心意识?3. 在幼儿教育中,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请列举三种幼儿行为的观察指标,并解释其意义。
4. 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适宜的社会情感体验,请列举三个幼儿常见的情感品质,并简要描述教师如何提供适宜的社会情感体验。
5.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请描述一个适用于幼儿的培养创造思维的活动。
三、论述题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扮演是必不可少的。
2015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和答案解析

!一"下单列项哪选一择种题不属本于大)题(共+岁小儿题 童学每习小与题发展分指南共*倡导分的 幼儿学习方式+ "#
#" 强化学习
$" 直接感知
%" 实际操作
&" 亲身体验
'" 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
地(有益地自由活动$ 首先!动静交替原则表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活动步调的节奏!
避免单调和疲劳$ 如'有的幼儿园日程的安排多而零碎!幼儿常跟着教师匆匆忙忙的去做每件事!而没有机会仔细去品
味各种经验!这种长期匆忙所带来的压力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在 大的环节转换后!应该容许有一些机会来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如较安静(不爱社交的幼儿在集体活动 后!需要有个能独处(静息的空间.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当集体活动静坐的时间已超过其耐心的极限时! 就需要让他有机会动一动$
+" 答案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某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 坐高(肩宽(头围等!真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 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 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幼停儿止在活户动外!冷活敷动扭中伤扭处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停师止应活对动幼!儿热采敷取扭的伤措处施是"#$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习题(4)(教师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园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6、某幼儿园的活动区设计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
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活动区创设的( )原则。
试卷链接:/t/Z9HAvnS.html
【答案】B
【解析】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或者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 游戏形式。因此,表演游戏是有蓝本的,不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可以对故事进行创编,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的。
5、“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是(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答案】B
【解析】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25、语言能力是在(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
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 B、交往 C、活动 D、运用
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答案】D 【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
为。
10、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B、学龄前智力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习题(4)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专训(6)(教师版)

17、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
【解析】①提高幼儿教育质量;②促进幼儿教育公平;③普及幼儿教育;④保教管理一体化;⑤促进合作关系(建立家园共建 和社区参与的模式)。
18、简述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答案】 【解析】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整体、连续、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方面如身体正 常生长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如智慧机构的变化、情绪变化、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等。
(2)幼儿准备2~3张自己的照片,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布置照片展览会; (4)自制一本相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 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问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照片里有谁? (2)我和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做了一件什么事?玩得怎么样? (三)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乐趣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教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幼儿详细、条理、完整
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是可行的和必
2015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附答案解析

2015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即在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劳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幼儿的某些因素,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变化。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自主感[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
题干描述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A.性别倾向性B.性别差异性C.性别独特性D.性别稳定性[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性别稳定性是指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3 ~ 4 岁的时候,幼儿对性别稳定性就有了正确的认识。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意识B.防御意识C.性别意识D.道德意识[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点红实验,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A.元认知B.道德认知C.心理理论D.认知理论[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心理理论是指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如信念、愿望、意图、感知、知识、情绪、需要等)的认识,以及据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对错误信念的理解是幼儿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6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性游戏B.规则游戏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幼儿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摇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题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掌握。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方法。
故B选项正确。
A项: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C项: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掌握。
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三个方面。
道德感是幼儿在对别人行为方面进行评价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幼儿在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愤怒或谴责的同时,还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
如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就是道德感发展的结果。
故B选项正确。
A项:理智感是幼儿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C项:美感是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中期能从音乐、绘画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跳舞、朗诵中得到美的享受都属于美感发展的体现。
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自主感的产生与发展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相关,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自主感也逐步发展起来。
自主感是幼儿在自己做主完成活动时产生的情感。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7.儿童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年龄小体质弱的儿童睡眠时间需相应延长,3—4岁每天需要()个小时睡眠。
A.8—9 B.9—10 C.11—12 D.12—13
8.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
A.3—4 B.4—5 C.5 D.3
9.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为36℃~37.4℃。
一昼夜间,有生理性波动。
测量幼儿体温最好在其进食()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进行。
A.1 B.2 C.3 D.0.5 10.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6.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详解]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在掌握了有关的词后,儿童开始知道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发展到会像其他人那样叫自己的名字。
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遇到别人也叫相同的名字时就会感到困惑。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为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就产生了。
7.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详解]儿童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年龄小体质弱的儿童睡眠时间需相应延长,3—4岁每天需要12—13个小时,5—6岁每天需要11—12个小时。
8.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详解]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能使幼儿获得充足的阳光,享受新鲜空气,并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的疾病,促进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育。
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3——4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
9.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生活指导部分的知识点。
[详解]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为36℃—37.4℃。
一昼夜间,有生理性波动。
吃奶、吃饭、哭闹、衣被过暖或室温过高,都会使体温略高。
所以测量体温最好在幼儿进食半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进行。
10.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详解]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他认为教育要启发儿童、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有放开让儿童进行创造,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