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信息处理教案

合集下载

光学实验教案详解

光学实验教案详解

光学实验教案详解光学实验教案是光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工具,其详细规定了光学实验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光学实验教案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学实验教学内容。

一、实验目标光学实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学生通过光学实验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实验目标既包括专业知识方面的目标,也包括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

例如,在光学实验教案中,可以设定如下目标:1.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基本原理;2.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与光学器件的关系;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使用光学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4.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光学实验教案中需要清晰而详细地列出各个实验的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光学实验内容示例:1.明视和暗视现象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说明明视和暗视现象的原理。

实验器材:凹透镜、凸透镜、白色屏幕、光源等。

实验原理: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观察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明暗变化,理解明视和暗视现象。

2.狭缝干涉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解释狭缝干涉现象的原理。

实验器材:狭缝装置、光源、暗光箱、屏幕等。

实验原理:通过光的干涉现象,观察狭缝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变化,理解干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

3.曲率测量实验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曲率仪测量透镜的曲率和焦距。

实验器材:曲率仪、灯具、屏幕等。

实验原理:利用曲率仪的原理,测量透镜的曲率,进而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三、实验步骤光学实验教案中需要详细描述每个实验的步骤,确保学生清晰明了地进行实验操作。

在描述实验步骤时需要注意的是,语句要通俗易懂、流畅自然。

以下是对狭缝干涉实验步骤的示例:1. 准备实验器材:将狭缝装置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狭缝宽度为适当大小。

2. 调整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的光线暗淡,以提供较好的干涉条件。

大一大二必修课光学基础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光学基础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光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光学基础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2.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规律;3.能够应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与折射规律;2.光的反射规律;3.光的色散原理;4.光学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光学基础的相关概念,如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光现象联系起来。

例如,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为什么光照射到水中会发生折射?2. 理论讲解(30分钟)(1)光的传播与折射规律- 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引起的折射现象;- 斯涅尔定律的表达和解释;- 光在平行介质边界上的折射规律。

(2)光的反射规律- 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规律;- 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3)光的色散原理- 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后产生的色散现象;- 白光的组成与彩色光的形成。

3. 实验演示(40分钟)准备好光学实验所需材料,向学生演示折射、反射、色散等现象,并帮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活动与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应和联系。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提高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解题、实验报告撰写等,以巩固学生对光学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与准备1. 实验所需材料: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源等;2. 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等;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光学原理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光学基础是大一大二必修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光学基础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

光信息专业 实验教学大纲

光信息专业 实验教学大纲

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实验背景1.1 实验课程简介光信息专业的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光学、光电子技术等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实验室设备和条件光信息专业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满足相关实验教学的需要。

实验室应当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子设备,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和目标2.1 实验内容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涵盖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通信等方面的实验内容。

包括光学器件的性能测试、光电探测器的特性测量、激光器的调试与性能测试等实验内容。

2.2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光信息专业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够理解和分析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实验教学安排和组织3.1 实验课程设置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

基础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验则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况的综合实验。

3.2 实验教学计划按照课程设置和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的顺序,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部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4.1 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手工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2 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实行数字化实验教学,开发实验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第五部分: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估5.1 实验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和秩序。

制定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管理。

5.2 实验教学评估制定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定期进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进行考核。

光学现象教案分享与反思

光学现象教案分享与反思

光学现象教案分享与反思一、引言光学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多个方面。

教师在教授光学现象时,需要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本文将分享一份光学现象教案,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二、教案分享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光的传播和基本性质;2)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规律;3)实验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例子。

2.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实施这节课,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设备:1)黑板、粉笔和教案投影片;2)实验装置:平面镜、凸透镜、光屏等;3)PPT演示,包含图像和示意图;4)课堂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1)光的传播和基本性质的介绍:通过演示实验和示意图,解释光是如何传播的,介绍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题,向学生展示光线在反射和折射中的行为,并引导他们理解相关规律。

3)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并说明干涉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4)光的衍射现象:通过实验和图像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衍射现象,并讨论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5)实际例子解析:选择一些实际例子,如彩虹、倒影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产生原理,并展示他们的解释结果。

4.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以考察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现象、分析和解释,以及对光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课后练习:出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教案反思这节课的教案设计在大部分方面都能满足教学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一些实验和示意图,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光学实验的综合分析与数据处理

光学实验的综合分析与数据处理

光学实验的综合分析与数据处理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光学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光的现象。

而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则是实验的重要一环。

本教案将围绕光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展开,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一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目的和原理介绍: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所涉及的光学原理。

通过详细介绍实验目的和原理,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实验的背景和重点,为实验的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实验装置和仪器准备:在进行光学实验时,学生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装置和仪器。

在本小节中,将介绍所需实验装置和仪器的名称、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学生在熟悉实验装置和仪器后,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节: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实验步骤:在本小节中,将详细介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从准备试样、调整仪器到进行测量,每个步骤都将有详细的说明和操作要点。

学生应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本小节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使用仪器的方法、数据记录的格式等等。

通过规范的数据采集和记录,学生可以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据。

第三节: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在实验数据采集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整理。

本小节将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平均、数据求和、数据拟合等等。

学生通过掌握这些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整理,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在本小节中,将介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的图表分析等等。

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图表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数据中的信息和规律。

数据的分析结果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实验现象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呈现:在本小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实验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数据表格、图表等等。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开展有趣的光学实验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开展有趣的光学实验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开展有趣的光学实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开展有趣的光学实验的教案设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光的传播,探究光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1.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针孔成像、折射、反射等,让学生建立起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现象的初步认识。

2.光的成像。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成像原理,探究光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相机、光学仪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3.光的传播路径的变化。

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会对光的路径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进一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的变化。

4.光的反射与折射。

利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实验中进一步深入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二、教学课程的设计1.导入环节在课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光有关的科普视频,或者展示光学科普器材,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让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实验环节接下来是实验环节。

实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a.针孔成像实验。

让学生在黑暗的房间内利用一个小洞和一张白纸进行针孔成像实验,将物体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白纸上。

b.球面镜成像实验。

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凹透镜前,观察物体在球面镜中的成像情况,让学生感受光的传播路径的变化。

c.光的反射实验。

将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面前,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反射情况,让学生充分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折射实验。

放置两个小水池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在水池中加水,将光线从上方水池照射到下方的水池中,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让学生感受折射的原理和过程。

3. 总结环节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性地回顾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并与课前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充分巩固学生对光学实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成果的评估。

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估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能力。

光信息专业 实验教学大纲

光信息专业 实验教学大纲

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
实验一:光学系统搭建与调整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光学系统的搭建与调整方法;
2. 了解光学元件的基本特性与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光学系统的认知与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
1. 搭建简单光学系统;
2. 调整光学元件,实现光束的聚焦、准直等操作;
3. 观察光学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二:光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光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2. 了解不同调制方式对光信号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光学信号处理过程的能力。

实验内容:
1. 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如脉冲调制、频率调制等;
2. 解调调制后的光信号,观察解调结果;
3. 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三:光学干涉与衍射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光学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干涉与衍射现象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光学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能力。

实验内容:
1. 搭建干涉与衍射实验装置;
2. 观察不同条件下干涉与衍射现象的变化;
3. 分析干涉与衍射现象产生的原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四:光谱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了解光谱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光谱数据的能力。

实验内容:
1. 使用光谱仪测量光源的光谱分布;
2. 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光学教案:从微观角度分析光的传播行为

光学教案:从微观角度分析光的传播行为

光学教案:从微观角度分析光的传播行为从微观角度分析光的传播行为引言光学是一门研究光传播与光学现象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通过对光的物理属性进行研究,来探索、解释、预测、获取光的特定属性的一门学科。

本篇教案旨在从微观角度分析光的传播行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学的理解,并且理解光学中一些常见的概念。

第一部分:光的微观描述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双重性质,既表现出波动性,也表现出粒子性。

2)光的波动特性(1)光的波长:波长是测量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的长度,用λ 表示。

(2)光的频率:频率是指每秒钟内通过某一固定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量,用 f 表示。

(3)光速: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用 c 表示。

(4)光的传播方式:光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是直线传播,而在不透明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是反射和折射。

3)光的粒子特性光的粒子性是指光能够表现出类似于粒子的行为,光的粒子被称为光子,它是光传播中最小的能量单位。

第二部分:光的传播行为1)光的反射当光线与介质表面相交的时候,光线会发生反射。

(1)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率:反射率是指入射光线中被反射的光线的能量与入射光线中的总能量之比。

2)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之比称为介质的折射率,也称为折射角的正切值,用 n 表示。

(2)光的折射现象应用广泛,例如在透镜、棱镜以及眼睛中等。

3)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相遇时,它们会干涉。

干涉效应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1)构成干涉:当两条光线相遇时,它们会形成干涉图案,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2)破坏干涉:当两个相位相差 180 度的光线相遇时,它们会发生破坏干涉,这种干涉称为搜色干涉。

4)光的衍射光通过一些狭窄的开口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1)衍射定律:狭缝越窄,衍射图案就越宽,狭缝越宽,衍射图案就越窄。

(2)衍射的实际应用: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衍射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0 x0
b
§ 2. 抽样定理
b.抽样函数:
1
0 x0
x
Δx
x [ comb( )] Δx
一维:
x - x0 1 [ comb( )] Δx Δx
x - x0 y - y0 [ comb( x )comb( y )] 1 二维:[ ΔxΔy comb( Δx )comb( Δy )] Δx Δy
§ 2. 抽样定理 c.离散谱与原函数谱之间的关系: 设 F ( ξ , η ) F { f ( x , y )}
则只要:
1 1 2 B x并且 2 B y ,即抽样间隔满足: Δx Δy Δx 1 2Bx Δy 1 2B y
Fs ( ξ , η ) 谱函数不会出现频率混叠现象,这样 可以从 Fs ( ξ , η )中分离出 F ( ξ , η )
§ 2. 抽样定理
d.抽样定理: 假设f(x,y)是有限带宽函数,其频谱在 空间频域内的一个有限域上不为零,设 2Bx,2By是这个区域在、方向上的宽度, 即满足: F ( ξ , η ) Bx ξ Bx
§ 3. 计算全息的信息容量 a.计算全息的两个必要条件: 1.物函数经过抽样,其抽样间隔应满足抽 样定理,以避免频率混叠现象。
2.计算全息的再现应选择适当的空间滤波 器,才能恢复出所需物光波前。 b.信息量的概念: 1.信息量与物体的空间尺寸有关 2.信息量与物体的频率成分有关 3.用空间带宽乘积来表征信息量的大小。即: 信息量 频率宽度 空间宽度
A R 2RA( x , y ) cos[2πax φ( x , y )]
2 2
背景光与晕轮光纪录时不可避免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c.修正离轴参考光的编码方法: 2.计算全息重构全息函数
~ h( x , y ) A2 R2 2RA( x , y ) cos[2πax φ( x , y )] ~ h( x , y ) 0.5{ 1 A( x , y ) cos[2πax φ( x , y )]}
F { f ( x , y )} 0 By η By
则只要:
1 1 2 B x并且 2 B y ,即抽样间隔满足: Δx Δx 1 1 Δx Δy 2Bx 2B y
奈魁斯特间隔
Fs ( ξ , η ) 谱函数不会出现频率混叠现象,这样 可以从 Fs ( ξ , η )中分离出 F ( ξ , η )
§ 4.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c.计算全息中的调制方法: 计算全息采用调宽、调频复合调制。 1.对振幅采用调宽法。 2.对相位采用调频法。
d.解调:
从调制信号中提取原被调制信号的过程。
§ 5. 计算全息的分类
a.第一种分类法: 根据物体与记录平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
1.计算傅里叶变换全息。
2.计算像面全息。 3.计算菲涅耳全息。
物光波离散化: f(m,n)=A(m,n)exp[j(m,n)] 2)相位编码: 调频方式 面积Smn的几何中心的相对 离散化面积So中心的位置来 SoSmn 表征: 一般取沿x轴方向的相对 位置: φ( m , n ) 2πKPmn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1. 罗曼型: 物光波:f(x,y)=A(x,y)exp[j(x,y)] 物光波离散化:f(m,n)=A(m,n)exp[j(m,n)]
§ 1. 计算全息的理论基础 a.重要历史人物简介
1、罗曼(A.W Lohmann) 德国籍国际知名光学信息处理科 学家; 2、发明计算机全息图,使光学信息处理进入一个新时代; 3、他的计算全息理论是光学新领域“二元光学”的基础; 4、是最早将光学、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结合的科学家; 5、是提出光学数字计算机和光通讯中光交换器最早的人。 6、在国际光学届享有崇高威望,曾任美国光学学会主席, 国际光学委员会主席; 7、被选为瑞典皇家工程院与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2.四阶迂回相位法: 直角坐标系矢量编码法方式 f(m,n)=A(m,n)exp[j(m,n)] 矢量角就是(m,n) 矢量距就是A(m,n) A(m,n) An 用A(m,n)的直角坐标分 量Am、An按灰度编码
0o 90o 180o 270o
(m,n)
x
Am
Am An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2.四阶迂回相位法: 直角坐标系矢量编码法方式 f(m,n)=A(m,n)exp[j(m,n)]
f ( m2 , n2 )
y
f ( m1 , n1 )
x
f ( m4 , n4 )
f ( m3 , n3 )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3.三阶迂回相位法: 三相矢量编码法方式 f(m,n)=A(m,n)exp[j(m,n)] 矢量角就是(m,n) A(m,n) 矢量距就是A(m,n) An 用A(m,n)的三相坐标分 量Am、An按灰度编码 (m,n)
Smn ( W δx )( Lmn δy ) Lmn ( Wδxδy )
离散化时:x、y为常量 编码时使W保持不变 A( m , n ) Lmn 1 经规一化后有: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1. 罗曼型: 物光波:f(x,y)=A(x,y)exp[j(x,y)]
便于记忆
便于计算 便于传输
§ 4.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b.常用调制方法: 1.调幅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b.常用调制方法: 2.调宽Pulse Width Modulation。
§ 4.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b.常用调制方法: 3.调频(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不等距产生的相位差为:
2π ΦK ( L' K LK ) λ 2π Δ sin θ K λ Δ 2πK d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1. 罗曼型: 物光波:f(x,y)=A(x,y)exp[j(x,y)]
物光波离散化: f(m,n)=A(m,n)exp[j(m,n)] 1)振幅编码: 调幅方式 用面积Smn表征: SoSmn
LK d sin θK
光栅衍射公式:
d sin θK Kλ
K sin θ K λ d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1. 罗曼型: 物光波:f(x,y)=A(x,y)exp[j(x,y)] 不等周期光栅 LK d sin θK
L' K ( d Δ ) sin θK
Bx
Fs ( ξ ,0 )
0 Bx
1 Δx

Bx
0 Bx1Biblioteka Δx§ 2. 抽样定理
d.抽样定理: 假设f(x,y)是有限带宽函数,其频谱在空间频 域内的一个有限域上不为零,设2Bx,2By是这个 区域在、方向上的宽度,即满足:
F ( ξ , η ) F { f ( x , y )} 0 Bx ξ Bx By η By
Am
0o 120o 240o
Am
An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3.三阶迂回相位法: 三相矢量编码法方式 f(m,n)=A(m,n)exp[j(m,n)]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c.修正离轴参考光的编码方法: 1.离轴平面参考光全息记录
~ f ( x , y ) A( x , y ) exp[ jφ( x , y )] ~ R( x , y ) R( x , y ) exp[ j 2πax )] 2 ~ ~ ~ h ( x , y ) f ( x , y ) R( x , y )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a.计算全息的编码对象和编码过程: 1. 对象: 物光波:f(x,y)=A(x,y)exp[j(x,y)] 2.过程: Hi(x,y)=Ci[f(x,y)] 1)抽样离散。
2)用实数数字化编码表征离散化f(x,y)。
3)方法的多样性、非唯一性。
§ 6. 计算全息的编码方法 b.迂回相位编码: 1. 罗曼型: 物光波:f(x,y)=A(x,y)exp[j(x,y)] 等周期光栅 相邻两狭缝间的光程差:
§ 2. 抽样定理 e.原函数的复原:
Fs ( ξ ,0 )
理想滤波器
0
Bx
Bx

如果在频域内采用一矩形低通滤波器,其频 率宽度正好为奈魁斯特间隔的倒数,即:
ξ η H ( ξ , η ) rect( )rect( ) 2 Bx 2B y
则当满足抽样定理时,可准确提取原函数的谱:
F ( ξ , η ) Fs ( ξ , η )H ( ξ , η ) 1 f ( x , y ) F { F ( ξ , η )} 所以:
§ 1. 计算全息的理论基础
b.概述 1.定义: 利用光波的数学描述,通过计算机对想象中 的物体形成模拟干涉图,并将其绘制或复制 在透明胶片上,这种计算机合成的全息图称 为计算全息图。 2.特点: 1)无需实物 2)可形成三维虚构像
§ 1. 计算全息的理论基础
b.概述 3.应用: 1)用于二维和三维物体像的显示 2)在光学信息处理中用作空间滤波器 3)产生特定波面用于干涉计量 4)用作激光扫描器 5)用于数据存储
§ 5. 计算全息的分类
b. 第二种分类法: 根据全息透过率函数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1.计算振幅全息图。 1)计算二元振幅全息图。
2)计算灰阶振幅全息图。
2.计算相位全息图。
§ 5. 计算全息的分类 c.第三种分类法: 根据编码方法不同,可分为:
1. 迂回相位型计算全息图。 2.修正型离轴参考光计算全息图。 3.计算相息图。 4.计算全息干涉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