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肚脐(也叫神阙)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另外,有一种说法:《艾灸神阙(肚脐眼),万病自灭》!一、功能与原理肚脐有个孔,把药放在肚脐,用纱布把它封住去睡觉,药力就会进入到人体内。
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这样能增强疗效。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敷脐时间。
用热性药外敷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使身体气血畅通,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14岁以上男女均可,对年老者效果稍差。
三、配方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
四、制作将花椒,陈皮,胡椒,肉桂,附子,炮姜研末,密封备用。
五、方法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擦洗干净,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药粉)适量,(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放入肚脐孔,用医用胶布(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盖住固定即可。
最好晚上睡觉前用,白天不需要拿下来。
一般保留6~12小时即可。
使用本方后,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冬季怕冷的朋友,请用此法。
注: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
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
生姜长于散表寒;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生姜贴肚脐的正确方法

生姜贴肚脐的正确方法生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而生姜贴肚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认为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缓解一些常见的不适症状。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生姜贴肚脐的正确方法。
首先,准备好新鲜的生姜。
选择一块外皮光滑、无损伤的生姜,然后用刀切成薄片备用。
接着,准备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将生姜片放在纱布上,再用另一块纱布盖在上面,制作成生姜贴。
然后,清洁肚脐部位。
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肚脐周围的皮肤,确保肚脐部位干净卫生。
然后用毛巾擦干肚脐周围的水分,待肚脐周围的皮肤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接着,将生姜贴敷在肚脐上。
将制作好的生姜贴放在肚脐上,轻轻按压使其贴紧皮肤。
可以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让生姜贴停留在肚脐上一整晚,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正确的使用生姜贴。
在贴上生姜后,可能会感到一些发热或灼热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如果感到不适,可以适当减少生姜的使用量。
同时,使用生姜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每次使用不超过8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贴肚脐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肚脐部位有伤口或皮肤破损的人群不宜使用生姜贴。
另外,对于有皮肤过敏史的人群,也要慎重使用生姜贴,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总之,生姜贴肚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缓解一些不适症状。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0敷脐疗法简称

敷脐疗法
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根据病情选定方药。
2.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
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3. 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
4.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二次,或3-5天换药1次。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本法无绝对禁忌证,但敷脐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符合。
二、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用此法7-10天后仍无效,改用其它疗法。
4. 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中医敷脐疗法学习资料

中医敷脐疗法学习资料敷脐疗法是把药物敷贴在脐部的一种特定的敷贴疗法。
中医敷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肚脐敷药、涂药的记载,开脐疗之先河。
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都有关于脐疗方法的丰富记载。
1.敷脐疗法的原理脐是神气通行出人门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吸收营养,而脐中之穴是神厥。
神阙在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是经气汇海,五脏六腑之本,该穴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主-一身之阴,足阳明胃经、冲脉挟脐而行,督脉贯脐中央,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故脐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经八脉有着天然的联系,“脐通百脉"之说是有着充足的依据的,故敷脐有治百病作用;胎儿之脐在.腹部又是最后闭合,出生后此处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无脂肪,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而且脐下腹膜之中还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静脉相吻合,并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
因而敷脐之药,其有效成份很容易通过动静脉的血液循环、经气运行而达全身。
脐中形成凹窝,便于药物存放,也易被吸收渗透。
2.脐疗的适应范围将药物敷置于脐部,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气喘、胃痛、腹痛、眩晕盗汗厌食、呕吐、便秘、泄泻、尿闭、水肿、淋证、遗精、遗尿、阳痿阴挺、痛经、闭经崩漏、带下、头而五官疾患如口腔溃疡等各科病症。
3.脐疗给药方法脐部给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剂型有丸、散、青、丹、饼、糊等,如丁桂散、暖脐膏等。
脐疗-般用选定的药物研成细末,或作散剂填脐用,或用各种水、酒、醋、蜜等液态调和剂,调做膏剂敷贴脐部,或用新鲜湿润药物直接捣如泥状,置于脐中,然后用胶布或纱布、塑料纸等覆盖固定,以免药物脱落。
如对胶布过敏,则可用绷带绕腰腹固定。
根据病情或数小时撤去,或每1~2天,或3~5天换药--次。
4.脐疗的注意事项(1)严格脐部消毒,预防感染。
-般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涂擦脐部,进行常规消毒。
(2)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寒。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硫磺贴敷肚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这种疗法通过在肚脐周围贴敷硫磺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脏腑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硫磺贴敷肚脐的案例,展示了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案例一:治疗腹痛李女士,40岁,因多年来经常出现腹痛而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师的检查和诊断,发现李女士的脐部有寒凝的现象,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李女士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伴随的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案例二:改善女性生殖系统问题王女士,35岁,因长期出现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问题而就诊。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发现王女士的肚脐部位气血不畅,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王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痛经也明显减轻。
案例三:治疗腰腿疼痛张先生,50岁,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因腰腿疼痛而求医。
中医师诊断为寒湿痹痛,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张先生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行走也变得更加轻松。
案例四:改善睡眠质量刘先生,45岁,长期失眠,求医于中医门诊。
经过中医师的诊断,发现刘先生的肚脐部位气血不足,故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刘先生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焕发。
案例五:增强免疫力赵女士,30岁,容易感冒,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虚,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赵女士的免疫力明显增强,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
案例六:改善消化不良陈先生,50岁,长期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弱,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陈先生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食欲也恢复了正常。
案例七:缓解便秘杨女士,40岁,长期便秘,求医于中医门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滞血瘀,给予了硫磺贴敷肚脐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贴敷,杨女士的便秘问题得到缓解,排便恢复了正常。
案例八:改善痔疮王先生,55岁,长期患有痔疮,求医于中医门诊。
敷脐疗法

收的通道 , 尤其是一些高分子物质 , 不同体表部位的皮肤 结 构有一定的差异 , 而使药物吸收程度也不一样。 二 、 脐 疗 渣 的 特点 敷
1搠作简 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中药敷 脐疗 法可根 据 不 同疾病 需要 ,取 一 定量 的 鲜 药
种 方法 。肚脐 为神 阙所 在 。 任脉 由此通 过 , 与督 脉 命 门对 且
3适应 证广 .
临床 实践及 医学文献记载表明,敷脐疗法对于妇科疾
应; 由于任 、 二 脉 统领 全 身 经络 之 气 血运 行 , 督 联络 五 脏 六 病 如 月经 不调 、 经 、 痛 产后 尿 潴 留等 , 儿疾病 如 疳 积 、 尿 小 遗
敬 脐 疗 藩 作 用 祝 理
可以补 内治 之 不及 。 敷脐 疗 法是 中医学 外治 法的 一种 , 它利 用各 种 治疗 手 治 疗作 用发挥 尤为 突 出, 4注意 事项 . 段 作 用于脐 部 , 通过 经络 以调 整人 体脏 腑 气血 功 能 , 而达 从 到扶 正 祛邪 、 整 阴阳 、 调 治愈 疾病 的 目的。几 千年 的 历 史与
Xl ANG CUNYI SHENG
o 张俊龙
敷脐 疗 法是将 配好 的 药物敷 于患 者 的肚脐 上 ,并盖 上 般不会对机体造成损 害, 且患者和 家属易于接 受和掌握 , 安
塑料薄膜和纱布 , 然后 用胶布固定( 古代的方法是 , 盖上树 全 可靠 。
叶或菜叶, 然后用布条捆扎)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 目的的一 ,
内服 或 注射 药物 ,有时会 因药物 的毒 副 作 用或是 对 药 物 的过敏 难 以及 时消 除而造 成 负面影 响 ,甚 至可 导致 出现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

硫磺贴敷肚脐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人们开始寻找一些自然疗法进行治疗。
其中,硫磺贴敷肚脐就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养生方法。
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硫磺贴敷肚脐的案例,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1. 强化肾脏功能:小张是一位中年人,最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下降,肾脏功能也不如以前。
他听说硫磺贴敷肚脐有助于强化肾脏功能,于是开始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发现自己的背部不再酸痛,尿频问题也有所改善。
2. 缓解腹胀问题:小李是一位上班族,长期久坐导致他经常感到腹胀不适。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直到他开始使用硫磺贴敷肚脐。
他每天晚上在睡觉前使用硫磺贴,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发现自己的腹胀问题明显减轻,感觉更加舒适。
3. 改善睡眠质量:小王是一位失眠患者,他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后来,他听说硫磺贴敷肚脐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于是决定一试。
令他惊喜的是,他每天晚上使用硫磺贴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早上起床感觉精力充沛。
4. 缓解经期不适:小丽是一位年轻女性,每次经期都会感到腰酸背痛、腹痛等不适症状。
她听说硫磺贴敷肚脐可以缓解经期不适,于是尝试了一下。
她每次经期前敷贴硫磺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经期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5. 提高免疫力:小刘是一位容易感冒的人,每到换季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他听说硫磺贴敷肚脐可以提高免疫力,于是开始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免疫力得到了提高。
6. 缓解胃痛问题:小陈是一位胃痛患者,他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他听说硫磺贴敷肚脐可以缓解胃痛问题,于是尝试了一下。
他每次感到胃痛时敷贴硫磺贴,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发现自己的胃痛问题明显减轻,胃部感觉更加舒适。
7. 减轻腰痛症状:小宋是一位腰痛患者,她长期坐办公室导致腰部感到酸痛不适。
她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后来听说硫磺贴敷肚脐可以缓解腰痛问题,于是开始使用。
肚脐疗法

敷脐疗法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其均有研究,精方妙药层出不穷,治病屡见奇效。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肚脐是外治法层佳部位之一,随着经验积累,敷脐治疗疾病的范围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敷脐疗法,堪称中医一绝。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
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加之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对药物反应灵敏,因此内病外治多选用脐部。
现代研究表明,将芳香药物置于脐下,药物不断的刺激脐下皮肤,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的反馈作用,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
中医认为,脐,神阙穴,“神”为一身之主宰,“阙”指重要之处,神阙穴为先天之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腹部正中部位,属人身至要之处。
神阙穴又是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循行于腹正中,上连心脏,中经脾胃,下通肝肾,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故有脐通百脉之说。
神阙与十二经脉相通,和五脏六腑相连,其作用广泛。
《经穴名的考察》指出,“神”乃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可见,神阙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
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均依靠脐带的供血和营养输送,以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代中医学家把脐看做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
《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歧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