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喉痹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3.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中医疗法治百病——慢喉痹(慢性咽炎)
4.针灸治疗:中医针灸疗法对于慢喉痹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穴位进行针刺,以改善咽部的炎症症状。
5.食疗调理:中医认为,合理调节饮食也可以起到治疗慢喉痹的作用。比如患者可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注意事项
在治疗慢喉痹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用嗓:长时间的大声喊叫、过度用嗓容易导致喉部疲劳和炎症加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行为。
2.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于喉部黏膜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加重慢喉痹的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3.较少冷饮:冷饮会刺激咽部黏膜,容易导致炎症加重,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冷饮。
中医诊断慢喉痹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如患病时间长短、咽痛程度、吞咽困难等。其次要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情况、喉部黏膜充血情况、声音变化等,以及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伴随症状,再结合脉诊等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慢喉痹。
二、中医治疗慢喉痹
1.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慢喉痹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润燥生津、消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百合、麦冬、蜂蜜、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咽部疼痛和不适感。
4.保持喉部湿润:可以多喝温开水,保持咽部的湿润,减轻干燥的感觉。
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中医将人体视为整体,强调气血运行的平衡,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愈疾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常常只是采取对症治疗,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患有慢喉痹的患者来说,中医疗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总之,中医疗法治疗慢喉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药熏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和食疗调理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嗓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加速康复。通过中医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有望摆脱慢喉痹的困扰,恢复健康。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
(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
(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
(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慢喉痹优化诊疗方案

慢喉痹优化诊疗方案

慢喉痹优化诊疗方案慢性喉痹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特征是声音嘶哑、干咳、疼痛和不适感。

慢性喉痹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声带过度疲劳、喉部感染、喉部炎症等。

为了优化慢性喉痹的诊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慢性喉痹的诊断,应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确定。

病史询问应重点询问声音嘶哑、干咳、疼痛的出现时间、频率以及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应注重喉部的观察,包括声带的疾病和功能检查,以及声门运动的评估等。

其次,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来确定。

对于轻度的慢性喉痹,可以采取保护性喉部治疗,如喉部保护咳嗽、保护性声音使用等。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慢性喉痹,应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造成的慢性喉痹,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声带过度疲劳引起的慢性喉痹,应采取声带休息、定期锻炼声带肌肉、避免刺激等措施。

对于喉部感染引起的慢性喉痹,应采取抗生素治疗、软化喉部黏膜、保持喉部湿润等方法。

对于喉部炎症引起的慢性喉痹,应采取抗炎治疗、保护喉部黏膜等措施。

此外,对于慢性喉痹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声音专业评估和喉部检查。

声音专业评估可以评估声音的质量、音高、音量等,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和指导康复训练。

喉部检查可以观察声带的状况、检测声门运动等,判断病情的变化和进展情况。

此外,对于慢性喉痹的康复训练,应采取系统的声带肌肉锻炼和声音训练。

声带肌肉锻炼可以通过语音治疗师指导下的声门运动和声带运动训练来实施。

声音训练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来改善声音的质量和音量,如发音练习、息肩训练等。

总之,对于慢性喉痹的诊疗方案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确定。

定期的声音专业评估和喉部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应注重声带肌肉锻炼和声音训练。

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慢性喉痹的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一、概述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而局限性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

慢性咽炎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

多发生于成年人。

农村发病率较低。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喉痹”范畴,包括“虚火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等。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2)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病程:病程较长。

(4)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干燥性咽炎。

(1)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咽部有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萎缩性咽炎病人有时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2)体征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咽黏膜表面。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

咽侧索亦充血肥厚。

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二)证候诊断1、肺肾阴虚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或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喉痹(TCD 编码为:BRY0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咽炎(ICD-10 编码为:J31.2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慢喉痹(慢性咽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喉痹(慢性咽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喉痹(TCD 编码为:BRY022)和慢性咽炎(ICD-10 编码为:J31.203)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鼻咽、喉咽部内窥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肾阴虚证: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2)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3)脾肾阳虚证: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4)痰瘀互结证:祛痰化瘀,散结利咽。

2.外治法(1)中药含漱。

(2)中药吹药。

中西医:慢喉痹的诊疗

中西医:慢喉痹的诊疗

中西医:慢喉痹的诊疗慢喉痹是因脏腑之阴阳气血津液失调,咽喉失养,气血痰浊郁滞所致,以咽部微干、痒、痛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慢性咽病。

本病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顽固难愈。

以往教科书一般认为多属虚火之证,故亦称虚火喉痹。

本病相当于西医慢性咽炎。

慢喉痹之名出于宋代《御药院方》卷9,所指症状不明。

在古代文献中,本病属咽(噬)干,咽喉不利、喉痹等范畴。

类似于本病因机证治的论述十分丰富。

如《素问•脉解》说:“阴阳相薄而热,故噬干也。

”张仲景《金匮要略》说:“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后世医家如朱丹溪、薛己、赵献可、张介宾、张宗良等,对本病多有独到见解。

[病因病理]1.阴虚咽喉失濡:肺肾阴虚,咽失濡养;或虚火上炎,灼烁津液成痰,痰热上扰咽喉。

2.郁热熏咽:肺脾郁热化火,循经上扰,清道不利为病。

3.气虚咽喉失养:肺脾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咽失所养;或脾虚,湿浊不化,停聚成痰,痰湿阻滞咽喉。

4.阳虚咽喉失煦:肾阳亏虚,咽失温养;或命门火衰,阴盛于下,格阳于上,虚阳客于咽喉;或阳虚气化不利,津液凝结成痰,上干咽喉为病。

5.气郁咽喉: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脉络痹阻,咽喉不利;或肝郁犯脾,痰浊内生,上干咽喉。

6.血瘀咽喉:咽喉反复感受外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致久病入络,瘀血痹阻咽喉脉络,清道不利。

西医认为本病属咽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为屡发急性咽炎,病程迁延而成,同时与局部及全身慢性刺激因素亦有密切关系。

局部因素主要是慢性鼻炎致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经常刺激咽部;或受慢性扁桃体炎、龈病以及长期烟酒过度,或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

全身因素包括各种慢性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引起咽喉局部病理改变等,均可诱发慢性咽炎。

[临床表现与诊断]1.病史:多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病程在3个月以上。

2.症状:咽部有各种不适感,如干燥、灼热、微痛、微痒、异物感、痰粘着感,或梗阻感等,时轻时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的患者。

一、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喉痹(TCD 编码为:BRY0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咽炎(ICD-10 编码为:J31.2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慢喉痹(慢性咽炎)临床常见证候:
肺肾阴虚证
脾气虚弱证
脾肾阳虚证
痰瘀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喉痹(慢性咽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喉痹(TCD 编码为:BRY022)和慢性咽炎(ICD-10 编码为:J31.203)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鼻咽、喉咽部内窥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肾阴虚证: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2)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3)脾肾阳虚证: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4)痰瘀互结证:祛痰化瘀,散结利咽。

2.外治法
(1)中药含漱。

(2)中药吹药。

(3)中药含服。

(4)中药蒸气或雾化吸入。

3.针灸疗法
(1)体针。

(2)灸疗(艾条灸或隔姜灸等)
(3)耳穴贴压。

(4)穴位注射。

4.其他疗法:如按摩、导引、刺血、割治、烙治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咽异物感、咽干等主要症状改善。

2.咽黏膜充血、肿胀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慢喉痹(慢性咽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慢喉痹(慢性咽炎)(TCD 编码:BRY022;ICD-10 编
码:J31.203)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
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