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

一、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C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第二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结直肠恶性肿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生化、凝血、输血前筛查(3)肿瘤指标(4)全腹部CT、肺功能检测、常规心脏彩超(5)胸部影像学、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细菌学检查、送检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相关检查、基因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血培养、ESR、痰涂片等。

-肿瘤科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肿瘤科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痰湿内停证瘀毒内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

(4)痰湿内停证:化痰利湿。

(5)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

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6)肿瘤标记物检查。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社区获得性肺炎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支气管扩张1.4支气管哮喘1.5自发性气胸1.6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1型糖尿病7.22型糖尿病7.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Grave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2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3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4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5。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并发症和副作用
总结词
结直肠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和 副作用,如感染、出血、穿孔等。这些并发 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详细描述
并发症和副作用是结直肠癌治疗中不可避免 的一部分。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 能由手术或放化疗引起。出血和穿孔都是可 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可 能出现恶心、呕吐、疲劳等副作用,影响生 活质量。
治疗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首选手术治疗,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来根治疾病。术 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
中晚期结直肠癌
诊断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医生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疾病。
治疗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通常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术后辅以放疗、化疗 等手段,以降低复发风险。
详细描述
在病例一中,我们将分享一个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和 诊断过程。我们将介绍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筛查方 法、诊断方法和确诊后的治疗建议。早期发现和治疗 结直肠癌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病例二
总结词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 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病例二中,我们将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和 综合治疗方法。我们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放疗 、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方法对患者生存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显 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 疗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结直肠癌概述 •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 • 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 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挑战和问题 • 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 结直肠癌病例分享和讨论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气血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

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一、直肠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下段直肠癌(ICD-10:C20伴Z51.0,Z51.0伴Z85.007,C78.501伴Z51.0),行放射治疗。

1.对保肛困难、临床分期T3-4N0或者T1-4N1-2的直肠癌,应推荐行术前同步放化疗。

2.对术后病理分期T3N0或者T1-3N1-2的病例,应推荐行术后同步放化疗。

3.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放化疗综合治疗。

4.复发/转移性肿瘤局部放疗。

5.晚期直肠癌姑息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分、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

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

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

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

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细胞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 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为:
C20xx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2011年NCC 结肠癌、直肠癌TN 腕期。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 者。

2. 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适合并接
受中医治疗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
》。

》。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
需的检查项目
(1) (2) (3) (4) (5)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 扫描、肠
镜、 SPEC 、T 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2) (3) (4) (5) 2. 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 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随诊计划
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 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十)出院标准
1. 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主症至少一项减轻。

2. 病情稳定。

3.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
图; 肿瘤标志物;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温阳健脾。

滋补肝肾。

益气养血。

化痰利湿。

活血化瘀。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TCD编码:BNA000内科癌病、ICD-10 编码:C18.902 或C20xx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职业: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出院时间:
标准住院日W 21天
时间
月日
(第T 天)
实际住院日:_________ 天
月~日~
(第P 天)
年月日(第3
〜14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疾病相关主症及分级(10级)
主症1._________ 分级__________
主症2._________ 分级__________
□ KPS评分-
□体重 _______
□书写并完成首诊病历
□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开具中医综合治疗初步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病历
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补充、修
改并完善中医药综合治
疗方案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
定治疗方案及日期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
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病程和查房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肿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类型
□中医综合治疗(辨证汤药、静点和口服抗
肿瘤制剂、方法)
临时医嘱
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
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
血脂
□肿瘤标志物
□ B超:双锁骨上淋巴结、腹腔脏器及
腹膜后淋巴结、盆腔脏器和淋巴结
□心电图、超声心动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近一月没有做者)
□肠镜及病理学检查(既往没有做者)
□免疫功能:T\B淋淋巴细胞亚群
□其他检查
中医非药物治疗
+镜检、便常规
电解质、血糖、
长期医嘱
□肿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类型中医综合治
疗(多选)
□辨证论治汤药
□辨证中成药口服□中
药注射剂
□中药外敷□针灸
□中药灌肠
□中药泡洗
□中医食疗
□中医音疗
□其他
□科主任查房修订治疗目标和中
医综合治疗方案□每4〜7天一
次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每周一次
近期疗效评价□调整中药处方1
〜2次□观察疾病相关主症及分
级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_______ , _________
2. ,
□完成病程和查房记录
□向患者、家属沟通科查房制定
的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长期医

□肿瘤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
□饮食类型中医综合治疗(多
选)□辨证论治汤药□辨证中
成药口服□中药注射剂□中药
外敷□针灸
□中药灌肠□中药泡洗□中医
食疗□中医音疗□其他临时医
嘱□血常规□肝肾功能□对症
处理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调整中药处方1〜2次 □注意观察疾病相关主症及分级并及
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2. ______
□ KPS 评分 □体重 ' □疗效:中
、西 _______ 预后与出院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复查「血常规、肝肾 功能、等)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长期医嘱 □肿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类型 中医综合治疗(多选) □辨证论治汤药 □辨证中成药口服 □中药注射剂 □中药外敷 □针灸
□中药灌肠 □中药泡洗 □食疗 □音疗 □其他 临时医嘱 □血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住院医师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 复查时间、门诊随诊时间、下一周 期治疗时间,写入出院小结中
□诊断证明 □出院小结
长期医嘱 □停用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辨证论治汤药、中成药、 西医基础治疗西药) □门诊随访
时间
年 月 日 (第15〜20天)
年 月 日
(第21 天^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 法 主要 护理 工作
医师 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