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1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君”的反问句,表示了对自己丈夫的赞美 和自豪。
妾也用了反问句,但是缺少了“君美 甚”的肯定,让这个回答多了胆怯和试探 ,表现了妾在回答邹忌提问时的小心翼翼 。
而客人的回答用了一个否定句,其中 含有比较的意味,表示了客人在回答时的
合作探究
那么,邹忌与徐公到底谁更美呢?理 由是什么?
徐公更美,“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 弗如远甚。”
认识到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合作探究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 “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 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说明不要 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 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的道理。这 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 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合作探究
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 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之妾畏臣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合作探究 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
设喻说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 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例如荀子在《劝学》中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比喻学习贵在坚持。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 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合作探究
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与徐公比美。
合作探究
邹忌向妻、妾、客提出了自己与徐公比 谁美的问题后,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妻、妾、客都说邹忌美。
合作探究
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妻用“君美甚”的肯定句和“何能及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1)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1)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 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 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 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 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 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 影响不小。
一、导入新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唐· 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 “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 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 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1)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2)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3)威王除蔽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令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4)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2)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三变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脉络梳理及人物形象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主要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 自思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 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类比推理,进而婉讽“王之 敝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理解默写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 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脉络梳理
邹忌三问
问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私我
问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悟理
妾—畏我
问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求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脉络梳理
态度 人物
私(偏爱)
邹忌

畏(畏惧)
求(有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_ppt课件完美版
理解默写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
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
土地方圆蒙蔽很深了当面指责指责讽刺公共场合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满一年侍从国王旁边的近臣朝朝服衣冠服衣冠时时时时间间进进徐公不若君之徐公不若君之美美也也宫妇左右莫不宫妇左右莫不私不宜偏不宜偏私私早晨早晨朝庭朝庭间或偶然间或偶然参与参与漂亮好看漂亮好看偏爱偏爱私情私情朝见朝见55我我孰孰与城北徐公美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讽刺 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
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 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 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 chú n于 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 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 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 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 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主旨: 本文生动记述了邹忌讽齐王 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 政治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了一 个惊喜、聪明的谋臣形象,给 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 惑。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5、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 在于: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
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 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三问 三比 三答 三赏 三思 三变

问 三 答
(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1张PPT)

2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21张PPT)

重点词句
• • • • • • • • • • •
确实知道 诚知: 都认为比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土地方圆 地方: 国王旁边的近臣 左右: 蒙蔽很深了 蔽甚矣: 当面指责 面刺: 批评议论 谤讥: 公共场合 市朝: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面刺寡人→上赏 三 上书寡人→中赏 → 变 谤讥市朝→下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欲言无可进
3、齐王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燕赵韩魏皆朝与齐
邹 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 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 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 (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 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 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 为侯。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 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读准字音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 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皆朝于齐 chá o
朝服衣冠 zhāo
读准句读
1. 2. 3. 4.
邹忌 /修 /八尺有余 今齐 / 地 方 /千 里 王之蔽甚/ 矣 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Hale Waihona Puke 点词句• • • • • • • • •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美我: 动词,偏爱 私: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PPT课件

启示三
作为领导者,更要广开言路、虚 心纳谏,以推动团队或国家的更
好发展。
05
文化内涵拓展与延伸
战国时期思想观念对比
诸子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 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其中,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 各有特色,相互争鸣。
邹忌的思想倾向
通过邹忌的言行,可以窥见战国时 期士人的思想倾向。他们关注国家 大事,勇于进谏,同时注重个人修 养和道德品质。
战国时期政治格局
各国之间互相争霸,战争 频繁,同时也有思想文化 上的繁荣和交流。
社会经济情况
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 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邹忌生平及主要成就
邹忌的生平
邹忌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 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机智善 辩而著称。
主要政治活动
邹忌曾在齐国担任重要官 职,为齐国的繁荣稳定做 出了重要贡献。
词句翻译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 解原文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 译能力。
修辞手法鉴赏与运用
修辞手法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手法的表 达效果和作用。
修辞运用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或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
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
逻辑性
故事情节发展符合逻辑,邹忌由自己的切身 体会出发,推己及人,最终成功说服齐王采 纳建议。
合理性
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思想都符合当时的社会 背景和人物身份,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故事情节对现实启示
启示一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蒙蔽。
启示二
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批评和指正, 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

合作探究
研讨本文的写作特点,将精彩的对话描写和精巧的构思运用到写 作实践中去。
(1)对话精彩,语言精练 。 (2)剪裁巧妙,详略得当。
随堂检测
1.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忌不自信( D)
①城中皆不之觉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时人莫之许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生的写作特点。
忠言而并不逆耳,利齐威王于听。 A.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邹(3忌)对齐威王的讽谏,了解准“确讽谏判”断的艺,先术。齐威王之忧而忧。
合作探究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 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 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 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 语要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 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C.虽然有人想进言(,1也)不敢去说
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这就是所准说的确在定朝庭位上自就战己胜的了对身方份及进谏时的客观实际。
辩证地认识文中除弊的效果。
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赏读《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
研赏讨读本 《文战的国写策作》特语点言(活,2将泼)精流彩畅的、对人话物描栩写栩和如精忠巧的言构而思运并用不到写逆耳,利齐威王于听。
2.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D)此同时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文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文课件
不能互换位置。三人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语言只 有几个字的变化,却反应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 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应了妻 子对丈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低微,因为畏惧, 不可能像妻那样热情;客的答话用陈说句,比妾的反 问句语气更轻,表明他与邹忌的关系更疏远一些,所 谓的“不若君之美也”不过是客套的溢美之词罢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B ) A. 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 乃下令/乃不知有汉 D.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听茶声然
【 解 析 】A项,和/同“欤”,语气词;B项,即使;C 项,于是,就/竟然;D项,比得上,及/好像。故选B。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设喻说理,以小见大。本文先写了邹忌与 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词以及邹忌对这些 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好像与讽谏无 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 威王,通过正面设喻来说明齐威王易于受蒙蔽的道 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 齐威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从全文看,第一部 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三部分则 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 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 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导航
1. 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掌握重点文言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 的借鉴意义。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威王纳谏,使齐威 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 开言路、采用群言,才可以改进政治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曰:“善。” 善:好,对。 齐威王说:“好!” •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刺:指责 书:信函,亦 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谤讥(中性词): 指责,劝谏.谤,指责别人过错 讥,讽刺 于:介词, 在 市朝:公共场合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 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 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 集市一样;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 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 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思考
•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 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 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 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吾妻之美我者 2. 妾之美我者 3. 客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意思是“以„„为美”
续:
1.朝服衣冠。 服:名词用作动词。 “穿戴”
2.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
找出本文的判断句
1.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4.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古代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 用“„„者„„也”。
32
归纳
复习
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朝于齐 期年 间进
yì zhāo cháo jī jiàn
本文采用“三叠结构”
三问:妻、妾、友 三答:妻、妾、友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 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
•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由衷、热情
•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拘谨、勉强
•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阿谀奉承
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 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 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 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
1.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讲闺房趣事,次谈 自己体会,然后类比推理,让人容易接受。 《古文观止》评: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 从闺房小语破之。 2.掌握分寸:到“王之蔽甚矣” 而止。 3.他遇到了一个开明的领导者——齐威王是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 知人善任,是个开明而较有作为的国君。
2、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 (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 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 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以回 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 诚:实在,的确。 有求于:介词,向 以:以为,认为 美于:介词,比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 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 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 徐公漂亮。
答问
深入理解
学习提纲
• 1、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 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 • 2、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他 用的是什么方法? • 3、具体说明邹忌怎样类比推理? • 4、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 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 到了很好的成效。这是什么原因?
1. 乃重修岳阳楼 2.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3.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建、整修 治理 高、长
比较下列“善”字的意思
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善事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京中有善口技者 4. 王曰:“善”
好(长处) 擅长 好,表示同意
比较下列“间”字的读音和意思
1. 2. 3. 4. 5. jiàn 间或、偶尔 时时而间进 jiàn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jiàn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jiàn 一会儿 立有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jiàn 暗中,暗暗 地
正音
正确朗读
读 准 字 音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cháo
皆朝于齐
读 出 停 顿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8、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明日,徐公来。 明日: 第二天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孰视:仔细地看。“孰”通“熟”,仔细。窥镜:照 镜子 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 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睡觉。 美:以……为美,称赞,赞美。美我者: 认为我美。私:偏爱。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 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 求于我。”
找出本文三个表示比较的句子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 吾孰与徐公美? 3. 吾与徐公孰美? 4. 还可以是:我孰与徐公? ——总之,“孰与”表示比较。
比较下面几个“朝”字的意思
zhāo 早晨 1. 朝服衣冠 2.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拜见 朝廷 3. 于是入朝见威王
比较下列“修”字的意思
43
判断停顿的正误
×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王之/蔽甚矣! ×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 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嗜好音乐,不理政事,结果 “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 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 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 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 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 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具体说明邹忌怎样类比推理 妻私我→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有求于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皆以美于徐公→ 王之蔽甚矣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 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1. 2. 3. 4. 5. 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酒色而被挖心; 屈原劝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吴子胥劝夫差不要轻信勾践而被杀; 白居易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 韩愈谏迎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 潮州路八千”„„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上,比得上。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 呢?”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同徐公比,谁美?”
•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 公孰美?”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 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及,比的上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思考
• 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2、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明 确
• 1: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 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 2: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 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 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 宫妇左右„„有求于王” 最后得出”王之蔽 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 3: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 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 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 可)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 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 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
解题: “邹忌讽
齐王
纳谏”
兼语句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有多少谋臣 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流放, 司马迁宫刑„„所以,出现了这种讽谏 艺术手法。实在是有背景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 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 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 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分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 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 略和言论。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 (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 年),共24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