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

2024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

2024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25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憧(jǐn g) ▲②(xuàn) ▲丽③摇摇欲(zhuì) ▲④出谋(huà) ▲策2.下面的这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象,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霭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声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翻风格……——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乡书何处达,▲。

( ▲《次北固山下》)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③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⑤四面湖山归眼底,▲。

(湖南岳阳楼对联)⑥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⑦▲,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4.阅读下面的材料,同答问题。

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

”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要求:语言得体,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2分)▲5.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

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bǔ)迭.起(dié)彭湃.(bài)气冲斗.牛(dǒu)B.彷.徨(páng)花圃.(pǔ)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C.呜咽.(yàn)山涧.(jiàn)徘.徊(huái)锲.而不舍(qì)D.亘.古(gèn)愧.怍(kuì)踱.步(duó)叱咤.风云(c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屏障抱歉取谛心不在焉一泻万丈B.斑斓泛滥震悚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咀嚼烦锁卓越妇孺皆知酣然入梦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鞠躬尽粹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____永世长存。

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____。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即使铭刻标注B.功勋即使铭记标记C.功绩无论铭刻标榜D.功勋无论铭记标注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狂飙》讲述的是省督导组与京海市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身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各项中结合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面临祸患而不忘国家,这是忠心的表现: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诚信的表现: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生死于度外,这是坚贞的表现。

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3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1、积累和运用(29分)1、请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下面的文字(2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冬霜雪,语文与自然相映生辉!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A.肃杀shù 奥秘mì 狡猾huá 不求甚解shènB.轮番fān蜷曲juán 开拓tuò 洗耳恭听gōngC dǎo攲斜qī菡萏dàn 头晕目眩yūnD.并蒂tí 须臾yǔ铭记míng 向隅yú而立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瘫痪并蒂各得其所翻来覆去B、锤打搓捻不求甚解慌然大悟C、尴尬荫蔽形影不离水波粼粼D、烂漫委屈满不在乎花团锦簇4、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2分)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

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3套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与运用(29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 朗润.(rùn) 应.和(yìng) 着.落(zháo) 精神抖擞.(sǒu)B. 贮.蓄(zhù) 莅.临(lì) 粗犷.(kuǎng) 咄.咄逼人(duō)C. 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D. 攲.斜(qī) 啄.食(zhú) 难堪.(kān) 人声鼎.沸(dǐng)2. 下面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感慨澄清奥秘花团锦簇B. 确凿云霄博学各得其所C. 祷告遮蔽徘徊波光粼粼D. 静谧诀别烂漫翻来复去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 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D.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B. 尊君在不.(同“否”)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C.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D. 饭.疏食,饮水(动词,吃)逝者如斯.夫(代词,这,指河水)5. 下面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济南的冬天》先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对应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3题20分)1.(8分)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把“千磨万击还坚劲”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②lín(2分)(3)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2分)(4)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修改意见。

.(2分)2.古诗文名句填空。

(7分)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1)”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2)”的凄凉萧瑟;我们在“正是江南好风景,(3)”中感受杜甫感慨时事之悲,也在“遥怜故园菊,(4)”中感受岑参对和平的渴望之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5),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A. 杜甫B. 陆游C. 苏轼D. 辛弃疾4.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A. 背水一战B. 破釜沉舟C. 草船借箭D. 负荆请罪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4.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5. “满江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

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______。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______》。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在故事中被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2. 请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3.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故事。

4. 请解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

5. 请简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山、水、花、鸟”四个字,各写一个成语。

2. 请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3. 请写出一句描写友情的诗句。

4. 请写出一句描写思乡的诗句。

5. 请写出一句描写勇敢的诗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10分)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 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5.《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本文选自,这是(朝代)的(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分)7.解释下列文言字词的含义(2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2)及鲁肃过寻阳及: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 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 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琴有杀心蔡中郎赴邻人酌①。

至门,有客鼓琴,中郎潜②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

主人知,自起追之。

中郎具以告。

客曰:“我适③鼓琴,见螳螂方捕蝉,惟恐失之,此岂杀心现于指下乎?”中郎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注】①酌:酒宴。

②潜:暗中。

③适:刚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中郎具以告()②见螳螂方捕蝉()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用琴音来招请我,而(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什么人?B.(他)用琴音来招请我,可(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为什么?C.(他)用琴音来招请我,而(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为什么?D.(他)用琴音来招请我,可(琴音中)有杀机,这是什么人?12.宾客听到琴音中的“杀心”源自何处?(请用原文回答)(2分)13.从宾客的话中,我们发现音乐有时可以;同时,宾客的话也印证了蔡中郎是一个的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无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无答案)

2024年南山外国语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基础学问考查。

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A.酝酿.(niàn g) 黄晕.(yūn) 抖擞.(sǒu)人声鼎.(dǐn)沸B.粗犷.(kuàn g)倜.(tì)傥吝.(lìn)啬翻来复.(fù)去C.徘徊.(huái) 确凿.(záo) 着.(zhuó)落咄咄..(duō)逼人D.搓捻.(niǎn) 贪欲(1án)诅(zǔ)咒饥肠漉漉..(lù)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班主任很擅长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贡献。

B.参与舞会的人们,一个个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的。

C.到人迹罕至....的山里旅游要留意平安。

D.他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如此过分的享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早晨,在深圳湾公园漫步的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和和煦的阳光。

B.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

C.这个问题你应当说明清晰,否则不行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D.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实力。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是一项是()①一般地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②戏剧冲突是社会冲突的反映,有它肯定的发展改变过程。

③“开端”开得好,就能逐步绽开冲突,紧紧地吸引观众。

④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冲突冲突的作用。

⑤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A.②⑤①④③B.①④③⑤②C.③④②⑤①D.①③④②⑤5.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 (共4页)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今之黄河】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

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2分) 二、阅读理解。

(44分)
(一)《伤仲永》(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世隶.耕( ) (2)伤.仲永( ) (3)日扳.仲永( ) (4)泯然..
众人( ) 7、翻译下列文言短句:(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8、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9、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
10、读了本文后,你所受到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2分)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8分)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

(2分) (1)我任.之 ( ) (2)去.任之日 ( ) 1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1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共11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2分)
16. 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2分)
17.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

请品析下面句子。

(2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8.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9.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四)长大了(11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0、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2分)
21、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3分)
2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附加题(10分)
24、名著阅读:(10分)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__。

三、写作。

(50分)
25、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

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

请以《那一次烦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