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阻

合集下载

排阻的作用

排阻的作用

排阻的作用排阻就是封装在一起的若干电阻,可以是串联,也可1端并接(看电路需要)。

只是简化了PCB的设计、安装,减小空间,保证焊接质量。

阻抗匹配:负载阻抗与电源内阻抗或与传输线波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阻抗匹配,是指上下级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阻抗关系。

并不是说上下级阻抗相等。

总的目的是使上下级连接进来后对本级信号本身基本无影响。

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而另一个抗字呢?简单地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

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

电阻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电阻很大的物质称作非导体,而最近在高科技领域中称的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东西。

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

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

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

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高频电路的阻抗匹配由于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非线性状态,所以线性电路和阻抗匹配(即:负载阻抗与电源内阻相等)这一概念不能适用于它。

排阻工作原理

排阻工作原理

排阻工作原理
排阻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在电路中加入阻抗元件,使电流或电压受到阻碍而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

排阻可以分为电流排阻和电压排阻两种类型。

电流排阻是指通过在电路中添加电阻元件,通过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从而实现对电路中的电流流量进行限制或调节的功能。

当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时,由于电阻的存在,电流流过电阻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即欧姆定律:U=I×R。

因此,通过改变
电阻的大小,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

电压排阻是指通过在电路中添加电容或电感元件,阻碍电压变化的速率,从而实现对电路中的电压进行限制或调节的功能。

电容和电感具有存储电荷或电能的特性,在电路中充当滤波器或延时器的作用。

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变化速率。

排阻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通过添加阻抗元件,限制或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从而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排阻常常被用于稳压、滤波、隔离和校正等电路中,以实现对电路参数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排阻色谱分离原理

排阻色谱分离原理

排阻色谱分离原理排阻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其原理基于分子筛机制,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的分离。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排阻色谱分离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分子筛机制、凝胶色谱柱、分子进入色谱柱、分子筛效应。

分子筛机制排阻色谱法的核心是分子筛机制。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固定孔径的细孔材料,类似于分子大小的筛子。

当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固定相对流动相中的分子进行筛选,只有符合孔径要求的分子才能进入固定相,而较大或较小的分子则无法进入。

因此,不同大小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凝胶色谱柱凝胶色谱柱是排阻色谱法中最常用的色谱柱之一。

凝胶色谱柱的固定相是由交联聚合物制成的凝胶颗粒,这些颗粒具有三维网络结构。

当流动相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分子通过与凝胶颗粒的相互作用进入固定相。

由于不同大小的分子与凝胶颗粒的相互作用不同,因此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子进入色谱柱在排阻色谱法中,分子进入色谱柱的过程主要受到分子大小和极性的影响。

极性分子更容易与固定相中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从而更容易进入固定相。

相反,非极性分子则更容易与固定相中的非极性基团相互作用,从而更难进入固定相。

因此,不同极性的分子在进入色谱柱时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子筛效应在排阻色谱法中,分子筛效应也是实现分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流动相中的分子流经固定相时,只有符合孔径要求的分子才能进入固定相。

如果固定相的孔径较小,那么只有较小的分子才能进入固定相;如果固定相的孔径较大,那么较大的分子也可以进入固定相。

因此,不同大小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效应被称为“分子筛效应”。

总之,排阻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分子筛机制实现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极性的分子的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排阻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单片机的排阻有啥用

单片机的排阻有啥用

需要注意的是, 要将这种标示法与一般的数字表示方法区别开来, 如标示为220的电阻器阻 值为220, 只有标志为221的电阻器阻值才为2200。
on, 标示为'O"或..000"的排阻阻值为
这种排阻实际上是跳线(短路线)。
一些精密排阻采用四位数字加一个字母的标示方法(或者只有四位数字)。 前三位数字分别 表示阻值的百位、 十位、 个位数字, 第四位数字表示前面 三个数字乘10的N 次方, 单位为 欧姆;数字后面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误差 (G=2%、 F=1 %、 D=0.25%、 B=0.1 %、 A 或 W=0.05%、 Q=0.02%、 T=0.01 %、 V=0.005%) 。 如标示为"2341"的排阻的电阻为 234&Tlmes;10=23400。
二 '. , • ,, ., •, 匾,,. ,.• ,
:

1�-�-�-�-�-�-1�•�!39;--•�-�I
22RO
RP是排阻, JO就接数码管的段码。 把排阻有字的一面对着自己, 最左端有一个圆点右或方 点, 对应的管脚就是公共脚了。
单片机的排阻有啥用
21ic 电子网电子工程技术专 辑 2020-03-04
排阻的阻值读取
在三位数字中, 从左至右的第一、 第二位为有效数字, 第三位表示前两位数字乘10的N 次 方(单位为0)。 如果阻值中有小数点, 则用'R"表示, 并占 一位有效数字。 例如:标示 为"103"的阻值为 1O&Tlmes;10=1OkO; 标示为"222"的阻值为 22000即 2.2k0; 标示 为"1 OS"的阻值为1M立

第四章 凝胶(排阻)20130321

第四章 凝胶(排阻)20130321
26
第三节凝胶层析介质
一、凝胶的基本性质
自然界天然凝胶和化学合成的凝胶种类 很多,但能用排阻层析的凝胶则不多。排阻 层析的凝胶是一种球形颗粒,球内部是多孔 网状结构。与普通凝胶在性能上主要有以下 几点区别。
27
1.化学稳定性 合成凝胶的原料和合成凝胶介质以 后所保留的化学基团(如羟基等)必须具有良好的 惰性,不与待分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被 分离物质原有的性质(如生物活性、构象等);在 比较苛刻的环境中(在偏碱或偏酸的溶液中和在高 浓度的盐溶液中)不发生降解、变性反应,保持相 对稳定。 2.无特异性吸附 凝胶颗粒上不存在或存在极少的 离子基团,不与溶液中的离子化合物发生离子交 换、吸附或亲和反应。在低离子强度下,洗脱峰 不出现拖尾现象,被分离物质有较高的回收率。
19
在实际工作中,小分子不易得到Kd=1的数 值,尤其是对交联度大的凝胶介质Kd差别较 明显,如同样一个小分子在SphadexG-10柱 层析测得的Kd是0.75左右,同样一个小分子 在SphadexG-25柱层析测得的Kd是0.8左右。
20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由于一部分水分 子与凝胶结合较牢固,成为凝胶本身的一部 分,使凝胶的有效网状孔变小,小分子不能 扩散和渗透到凝胶内部,是凝胶失去了部分 筛分作用所致。此时的Vi不能以凝胶的吸水 量进行计算,因此,通常以小分子化合物通 过凝胶柱来测定Vi值。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是 不使用Vi和Kd,而是用Kav,(有效分配系数) 代替Kd,定义如下。
3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生物分子由于不能进入 或不能完全进入凝胶内部的网状孔,沿着凝胶 颗粒间的空隙或大的网状孔通过,大分子相对 于小分子迁移的路径近,在柱内的停留时间短, 保留值小,所以在层析过程中迁移率最快,走 在小分子的前面,先从柱中流出;

gpc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分子排阻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平均分子量。

原理是分子在固定填料(凝胶)中的渗透性差异进行分离。

凝胶填料由多孔性材料组成,具有一定的孔径大小范围。

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无法进入较小的孔径,因此在填料中被排除,而小分子可以进入更多的孔径,因此渗透性更高。

样品通过色谱柱时,较大的分子被更快地排除,而较小的分子则渗透更深。

这样,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就可以在色谱柱中被分离开来。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未知样品的探索分离,它能很快提供样品按分子大小组成的全面情况,并迅速判断样品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混合合物,并提供样品中各组分的近似分子量。

这种分离方法不宜用于分子大小组成相似或分子大小仅差10%的组分分析,如同分异构体的分离不宜用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的应用:
1.分子量测定:通过与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待测
样品的相对分子量或相对分子量分布。

2.分子量分布:分析样品中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得到分子量分布曲线,了解
高分子化合物的多分散性。

3.质量控制:用于确定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检测分子量分布的变化。

4.聚合物合成:跟踪聚合反应过程中高分子的分子量变化,评估聚合度和反
应进程。

5.蛋白质研究:分析蛋白质的聚合态、聚集性质和分子量分布。

sec排阻色谱

sec排阻色谱

sec排阻色谱
SEC(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即排阻色谱法,是一种根据试样分子的尺寸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

它根据待测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差异导致的在色谱柱中的洗脱速度和时间差异实现待测物质的多种表征,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纯度等。

SEC被广泛应用于表征蛋白生物药中的体积异构体,这是因为在开发、生产、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蛋白生物药容易形成高分子量(HMW)聚集体和低分子量(LMW)片段等体积异构体。

这些体积异构体可能导致蛋白药物出现免疫原性反应、药代动力学或效价差异等,因此需要对这些关键质量属性(CQA)进行表征。

SEC是分析ADC药物体积异构体的标准技术。

此外,SEC还分为凝胶过滤色谱法(GFC)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GFC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凝胶的代表是葡萄糖系列,洗脱溶剂主要是水;而GPC则主要用于有机溶剂中可溶的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及分离,常用的凝胶为交联聚苯乙烯凝胶,洗脱溶剂为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请注意,排阻色谱可能不适用直径比最小孔隙直径小的分子或比凝胶颗粒内部通道直径大的分子,这两种情况下,分子可能无法通过凝胶床或者全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因此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

sec体积排阻法流动相精氨酸盐酸盐次级相互作用

sec体积排阻法流动相精氨酸盐酸盐次级相互作用

sec体积排阻法流动相精氨酸盐酸盐次级相互作用
sec体积排阻法是一种常用的反应速率测定方法,用于研究溶
液中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

该方法基于分子在溶液中扩散的动力学原理,通过测量物质的扩散系数来间接测定相互作用的强弱。

精氨酸盐酸盐是一种药物,常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在溶液中,精氨酸盐酸盐会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次级相互作用。

这些次级相互作用可以通过sec体积排阻法来研究。

sec体积排阻法实验中,首先将样品溶液注入到一根多孔柱中,通常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实现。

然后,在柱内加入流动相,使溶质通过多孔柱。

溶质的扩散系数会受到流动相中溶质与流动相分子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通过测量溶质的保留时间和流动相的保留时间,可以计算出溶质的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大小与溶质分子与流动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有关。

因此,通过sec体积排阻法可以研究精
氨酸盐酸盐与流动相分子之间的次级相互作用。

总之,sec体积排阻法可用于研究溶液中精氨酸盐酸盐与流动
相分子之间的次级相互作用,并通过测量溶质的扩散系数来间接反映相互作用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阻是将多个电阻集中封装在一起,组合制成的。

排阻具有装配方便、安装密度高等优点,目前已大量应用在电视机、显示器、电脑主板、小家电中。

排阻通常都有一个公共端,在封装表面用一个小白点表示。

排阻的颜色通常为黑色或黄色。

所谓排阻就是若干个参数完全相同的电阻,它们的一个引脚都连到一起,作为公共引脚。

其余引脚正常引出。

所以如果一个排阻是由n个电阻构成的,那么它就有n+1只引脚,一般来说,最左边的那个是公共引脚。

它在排阻上一般用一个色点标出来。

排阻一般应用在数字电路上,比如:作为某个并行口的上拉或者下拉电阻用。

使用排阻比用若干只固定电阻更方便。

排阻的阻值与内部电路结构通常可以从型号上识别出来,其型号标示如下图所示。

型号中的第一个字母为内部电路结构代码(最后有图示说明)。

选用时要注意,有的排阻内有两种阻值的电阻,在其表面会标注这两种电阻值,如220Ω/330Ω,所以SIP排阻(上图)在应用时有方向性,使用时要小心。

SMD排阻安装体积小,目前已在多数场合中取代了SIP排阻。

常用的SMD排阻(上图)有8P4R(8引脚4电阻)和10P8R(10引脚8电阻)两种规格。

其电路原理图符号如图所示。

通常,SMD排阻是没有极性的,不过有些类型的SMD排阻由于内部电路连接方式不同,在应用时还是需要注意极性的。

如10P8R型的SMD排阻①、⑤、⑥、⑩引脚内部连接不同,有L和T形之分。

L形的①、⑥脚相通,T形的⑤、⑩脚相通。

在使用SMD排阻时,最好确认一下该排阻表面是否有①脚的标注。

排阻的阻值通常用三位数字表示,标注在电阻体表面。

在三位数字中,从左至右的第一、第二位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前两位数字乘10的N次方(单位为Ω)。

如果阻值中有小数点,则用"R"表示,并占一位有效数字。

例如:标示为"103"的阻值为10×10=10kΩ,标示为"222"的阻值为2200Ω即2.2kΩ,标示为"105"的阻值为1MΩ。

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这种标示法与一般的数字表示方法区别开来,如标示为220的电阻器阻值为22Ω,只有标志为221的电阻器阻值才为220Ω。

标示为“0”或…000”的排阻阻值为OΩ,这种排阻实际上是跳线(短路线)。

一些精密排阻采用四位数字加一个字母的标示方法(或者只有四位数字)。

前三位数字分别表示阻值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第四位数字表示前面三个数字乘10的N次方,单位为欧姆;数字后面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误差(G=2%、F=1%、D=0.25%、B=O.1%、A或W=0.05%、Q=0.02%、T=0.01%、V=0.005%)。

如标示为“2341”的排阻的电阻为234×10=2340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