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行走在一条自我的路上

合集下载

悟空传小说读后感

悟空传小说读后感

悟空传小说读后感《悟空传》是一部讲述孙悟空成长故事的小说,作者是当代作家贾平凹。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小说中,孙悟空从一个顽皮调皮的猴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英雄。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让我明白了,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伟业。

其次,小说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小说中,孙悟空是一个勇敢、聪明、机智的英雄形象。

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迎难而上,勇敢无畏。

他的机智和聪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勇敢和聪明才能战胜一切。

孙悟空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勇气和智慧,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最后,小说中孙悟空的情感世界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小说中,孙悟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对师父的忠诚、对朋友的真诚、对爱情的执着,都让人感动不已。

他对师父的忠诚让我明白了,只有对待师长忠诚,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对朋友的真诚让我明白了,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他对爱情的执着让我明白了,只有用心去爱,才能得到真爱。

孙悟空的情感世界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明白了,只有拥有真诚和执着,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总之,《悟空传》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深刻内涵的小说,它以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聪明、真诚、执着,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迎接人生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悟空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悟空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悟空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悟空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悟空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悟空传》读书笔记1“如果不能继续拥有,那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记它的好。

”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虽说《西游记》是古典中的经典,但在经典的躯壳上,又耸立起辉煌的灵魂,它永垂不朽。

它是《悟空传》。

刚起初,一切都平缓又和谐。

还是他们师徒,还是那条共生死的天竺路,安静又带着嬉笑的氛围,一个庞大的故事这样展开。

在开始的路上,他们打闹着,轻松又开心。

故事,总要有一道分水岭,划开剧情,划开所有的喜悦。

如同一颗果实,它的中心有条虫子在吞噬内部,在果皮被咬破之前,一切还是光鲜饱满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另一个悟空出现了,它将八戒杀死。

那时起,所有的悲伤与杀戮正张开利爪,刺进心脏,不偏不倚,痛不欲生。

许多人评价这本书是再创经典。

它可以经典到撕心裂肺,在众神众妖重重包围之下,悟空沉默地高举金箍棒,它吼道:“这一次,高举剑柄,为了我自己的名字!”它可以经典到霸气震天,在濒临绝望时,悟空突然有了活力,它不屑地吟道:“……可谁知道,天也会云间颤抖,大地也会在土中咆哮?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也没不过我的心,要这诸神,都烟消云散!”它的声音久经回响,余音未散。

它可以经典到平淡奇幻,悟空的口中微吐出几个字:“生我何用?不能欢笑。

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最终的最终,它将自己抹杀,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它。

《悟空传》是经久不息传唱的圣歌,眼前满是那只嚣张又坚强的猴子。

那个古典中的悟空,有空前的坚强。

今何在用他平淡搞笑的笔谱写了一部永不散的挽歌。

忘不了,这是对悟空最后的赞歌。

画面停在了一片光明中,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荣辱不惊,悲喜不乱。

《悟空传》读书笔记2在《悟空传》面世14年后,我终于有机会拜读这部经典。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悟空传读后感1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时空交错,五百年爱恨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原本似乎气势磅礴的取经大戏,在这本书里却显得无助与无奈。

《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在序言中写道:“我心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有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台,我们都是舞者。

看《西游记》时,时常会梦想着拥有孙大圣的七十二变,能够随心所欲,顺心而为,但是《悟空传》让我看到了崭新的孙悟空,看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迷茫与困惑:唐僧的看不透,孙悟空的懦弱,猪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奴性通读《悟空传》,最令我难忘的却是那句唐僧的话。

还记得唐僧对师傅说:“我要学的东西,你教不了我。

”师傅问他想学什么,唐僧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是何等的气魄!藐视万物,唯我独尊。

然而,在命运面前,纵然有千般抱负,也毫无用途。

他看见了佛祖与观音笑着欺骗着世人,笑看他幡然醒悟却垂死挣扎,他想跳出去,不惜自毁千年法力,不惜一死,却渡不了众生,更渡不了自己。

读完全书,读出了一个道理:为了达到目的,人必须去取舍,选择。

就像这出悲剧中的主角――孙悟空,纵然逍遥自在,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也难逃如来手掌心,必须杀掉曾经一起奋斗的兄弟,才能去掉紧箍,位列仙班。

何等悲哀!然而他做了一件事,一件如来也没能想到的事――杀了兄弟,杀了爱人,竟然不愿在天庭做仙,战斗到死。

或许他并不遗憾,活了那么久,只为跳出命运,终究是成功了。

但这一人的成功,沾满了多少的血与泪?如果他当年不愿成仙,安心在花果山当一个小猴,无欲无求,结局还会是这样吗?悟空传读后感2当梦想注定被毁灭,你是否还有勇气选择彻底地反抗?会接触这本书还是因为一部电影,是和姐姐一起观看的《悟空传》,觉得很新奇,很震撼,似乎是第一次了解到这样的孙悟空和西游,所以我翻开了这本书。

悟空传读后感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担当

悟空传读后感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担当

悟空传读后感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担当《悟空传》读后感: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担当《悟空传》是一部以《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为蓝本创作的小说,该作品以讲述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所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社会担当。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读《悟空传》,首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

在小说中,孙悟空作为一个猴子精,天赋异禀,有着超凡的本领。

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能力用于个人私利或恶意行为,而是在保护弱小和公正事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时刻保持着对社会的责任感,保护弱小的人、伸张正义,从而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

在小说中,孙悟空常常以打破常规、打破束缚自我的方式,与邪恶势力进行搏斗。

他坚定的目标是为了保护无辜的人民,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他在和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中总是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他身手矫健、智勇双全,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邪恶势力,解救了被压迫的人民,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

此外,孙悟空不仅具备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还展现了对社会的担当。

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修炼和历练之后,意识到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主动选择了加入唐僧取经团队,与同行的法师、猪八戒和沙僧一起,面对各种困难和险阻。

他们之间的合作、互助和默契,彰显了他们共同的担当精神,在面对种种压力和诱惑时保持团结,并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

个人英雄主义和社会担当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面对个人困境还是社会问题,都需要像孙悟空那样充满担当精神,积极投身其中,为正义和公平发声,为真理和美善而斗争。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信仰、有理想,肩负起对社会的担当。

通过阅读《悟空传》,我深刻认识到个人英雄主义和社会担当的重要性。

《悟空传》观后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悟空传》观后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悟空传》观后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悟空传》让世人都记住了西游记中的那只猴子,那只叫做孙悟空的齐天大圣。

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当他来到这个世上,就预示着一切将要改变,当他得知万物的命运都靠天机仪来安排,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时,就注定要反抗到底。

他不服,不服天庭掌管一切事物的命运,不甘自己就如此任凭他人的安排。

他要抗拒,他要改变,他,就是孙悟空。

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他生来法力无穷,但还是失败了。

花果山被毁,但石心仍在,石心是女娲补天时所遗之物,岂是那么容易被毁的!菩提大师巧遇石心,救活了孙悟空,并告诉他万物命运靠天机仪来安排,任何人也无能为力。

孙悟空不服,自此埋下信念——毁灭天机仪,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以为他能做到,以为他可以抗拒的,认为他有能力改变命运。

于是他开始与天庭抗衡,最终,虽然他毁掉了天机仪,却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永远还是魔,永远要被神所追杀,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殊途同归的结局。

在与天庭斗争的过程里,他认识到了天机仪的强大,但他最终没有放弃,一直战斗到最后,他不后悔,如果再来一次,他还是同样的选择,正如他说:“我来过,我不在乎最终的结局。

”是啊,他已经尽力了,他还能做什么呢?面对天命,谁也不能将其改变,哪怕是孙悟空……,但是我们能看到他的坚持、努力、韧性。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只要用尽全力,就是英雄,就是成功者。

这部电影,刻画了一个永远不屈服命运,永远不会放弃,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孙悟空。

他的性格将永远不会改变,永远还是以前那个高傲、豪侠、勇敢无畏的美猴王。

而我们的世界里,没有天庭,没有天命,事物的一切命运也不一定都由自己来掌握。

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习一下孙悟空呢?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屈服于现状。

不要让自己顺着命运的轨道自由滑行,不要一味地接受传统和世俗的安排,而是要打破禁锢,努力改变自己,充实自己,使将来的自己不要痛恨现在的自己。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悟空传》读后感《悟空传》是一本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陈忠实。

这本书通过对孙悟空的诠释,重新讲述了《西游记》中重要角色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和传奇故事。

读完《悟空传》后,我深受其故事内容和创意的启发,并产生了许多感悟。

首先,《悟空传》为我展示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入的孙悟空形象。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描述为一个勇敢、机智和聪明的猴子精,具备神奇的神通和力量。

然而,我们通常只看到了他的英雄事迹和帮助唐僧取经的过程。

而在《悟空传》中,陈忠实将焦点放在了孙悟空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上。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孙悟空作为一个猴子精从无到有,从被困在花果山到成为众神敬重的齐天大圣的过程。

通过对他的成长和内心矛盾的描写,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经典角色。

其次,《悟空传》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描写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阅读体验。

陈忠实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将我带入了孙悟空的世界。

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与各种妖怪、神仙的战斗,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内心的挣扎。

这种想象力的呈现让我沉浸在故事中,与角色一同成长,体验他们的痛苦和喜悦。

同时,陈忠实的叙事方式和文笔流畅,读起来非常愉快,让我无法停下来。

再次,《悟空传》给了我许多关于生命和成长的启示。

作为一个猴子精,孙悟空在《悟空传》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他从中总是汲取力量,并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挣扎。

与孙悟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但只有跨越困难,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成就。

无论是孙悟空在战斗中的勇气,还是他对友情和爱的坚持,都让我深感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最后,《悟空传》也给我带来了对于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叙述,更是对中国文化和神话的重新演绎和诠释。

通过对战斗、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描写,陈忠实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

西行路上《悟空传》心得体会读后感书评

西行路上《悟空传》心得体会读后感书评

虽然早已过去很多年,我仍记得那天傍晚,看完《悟空传》后我走下楼去,竟然有细雨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皮肤上是微凉。

街上的喧闹仿佛被雨水冲淡,一切都似乎隔得很远.我一个人缓缓地走着,感受心中不可名状的悲哀.姐姐说,以我的年纪我的阅历还不适合读它,里面的深味我还不能体会。

然而我仍是固执地把它看完了,我读懂了,我是明白的。

上高中以后我曾与一位同学分享那种心情,我总是描述不好,而他只说了一句:“看完之后我只觉得仿佛已过了一千年。

"是的,正是那样,千年的重量压得心脏无力跳动。

天蓬无奈的狂笑,金蝉子淡漠的表情依然清晰地印在心中,即使情节渐渐被淡忘。

我是喜欢天蓬的,当初把它当作彼岸世界真实的存在来喜欢。

于是那段时光里,蜕变之时的沉痛里,有我用幻觉融成的思念。

天蓬,我只叫他天蓬,不论他是天庭中高高在上的神明还是取经路上小丑似的角色。

我忆起那一次前桌的两个男生斗起嘴来,L对C说:“你就是那个天蓬元帅!”我一时冲动竟脱口而出:“不要诬蔑天蓬!”L大笑起来,C瞪着我,我只好一遍遍地解释我说的是另一个人,天蓬不是八戒。

他们怎能明白仅仅是一个虚幻的角色对我却那么重要!西行,真的只是西行而已吗?天蓬仰天望向夜空,笑着笑着便泪流满面,他知道这不过是一场骗局--神明玩弄的把戏。

林中有人影晃动,他轻声唤着:“师父.”也只有金蝉子才懂得他的寂落,只能被神的指令束缚,他们必须西行。

信仰已崩溃,正如而今的我们被无形的力量牵制,曾经的梦想碾作尘土。

纵使神要消去他们的记忆,天蓬和金蝉子仍记得一切。

五百年前那个温柔美丽的女子独自在深宫之中,天蓬看着那女子播撒的漫天星辰,心想幸好阿月不曾见过猪八戒.而那只猴子呢,一心只想着西行,想着要神明满意.“我要那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那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那众生都明白我意,我要那诸神都烟消云散……”当年狂妄地喊出这忤逆之言地齐天大圣早已死掉,如今重生的只是西行路上的孙悟空。

神仙们定会掩口偷笑,他们就是要让不安于被支配的一切生灵全都毁灭。

书荐--《悟空传》

书荐--《悟空传》

书荐--《悟空传》
孙悟空说,我总觉得,我有一个家,在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可是我走遍四海也找寻不到。

他说,我可以忘了我自己。

须菩提眼神复杂的看着他。

可是,我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东海水,忘不了西行路,忘不了路上的人。

师傅,你看我有这么多可以记得的东西,多么的好!
须菩提看着拿到远去的背影,喃喃的说,既然改变不了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
唐僧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无处可去的,他们是流放者。

你让他们回去,他们就找不到来时的路,找不到过去的家园,就会死在某一个角落。

猪八戒说,这就是命运啊!无比神奇美妙的命运啊,需要多么高的智慧,才能想出这些绝妙的安排啊!伟大的上苍啊,众生都战栗在你的威严之下!
牛魔王看着孙悟空说,齐天大圣?我也在找他,如果你见了他告诉他兄弟们都很想他,什么时候我们再到花果山喝酒...喝了它,百年的梦醒过来吧!
一本关于追求真我,追求自由,有些狂妄,追求理想的小说。

书中用这样的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今何在,在悟空的身上,最大化了自己的寄托,好酒好朋友都不在了,没关系,悟空和三藏依旧在路上。

是的,在路上,悟空,承载了多少英雄梦,终于打破了冥顽。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好在还有三藏,为了他们的西游,不记来时路,直至归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空传》:行走在一条自我的路上
汉师0901严梦丹
1502090116 摘要:小说《悟空传》以多重主题重新架构了西游,多个主题都围绕“自我”展开。

人们生存在世界之中,处在价值体系之内,以自我个体存在,却不能突破自我,当自我成为自己的禁锢,既存价值体系内的人该何去何从,是妥协还是抗争?迷失自我、寻找自我、实现自我,行走在一条自我的路上,这就是《悟空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悟空传》;自我;
从2001年2月北京第一版到2011年7月第一版,今何在再次推出《悟空传(完美纪念版)》。

新书更是打出了“畅销十年不朽经典·影响千万人青春”的宣传语。


《悟空传》作为影响最为深远的网络小说之一,其主题被广为讨论,有人认为爱情是小说的主要描写,小说中描写了悟空与紫霞的爱情,猪八戒与阿月的爱情,唐僧与小白龙的爱情,所以,爱情当是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描写理想与现在的冲突与矛盾是小说的主题;[1]有人认为对秩序的颠覆,对现存秩序做出勇敢的质疑是小说的主题;[2]有人认为“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活的像自己一样”才是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所在。

[3]在我而言,这就相当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角度的解读当有不同的认知,各种命题同时存在于小说中,并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多主题的故事,不局限于单单表达某一方面。

而将这些串联起来的却是一条名为“自我”的线,《悟空传》始终行走在一条自我的路上。

一、在追求中迷失自我
我们总是在追求些什么,或者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是自由,同时我们也总是在追求中陷入一个个的怪圈,不停的行走在追求之路上,却在蓦然回首时发现自己一直都未走出这个圈子。

②这个圈子有着太多的诱惑,有些我们得到了,有些我们穷尽一生也难以窥探天之一角,而那些我们不得追求到的便是“神”所不愿我们得到的,这是“神”在统治世界之时定下的秩序与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我们不得不遵守,因为我们生存在这个神掌管的世界。

然而这世上总还有那么几个逆天者,这便是以金蝉子和孙悟空为代表的一行人。

金蝉子作为如来座下的二弟子,却质疑如来佛法,终也是落入人世成为陈江流。

③一个得道,却忘不了这时间千万受苦之人,这本该是大慈大善的菩萨心,在《悟空传》中却成了金蝉子最大的错误,在这个忘记了自我的神界中,又岂会顾着那世间受苦的民众。

为了追求心中的大乘佛法,他用千年修行与如来赌个胜负,却终不知这场赌局本就在局中,落入了尘世,忘记了自己。

孙悟空作为石头中蹦出来的一只猴子,脱离神仙所创造的世界范畴,却又生活在神仙所创造的世界中,他不符合世界既定的体系规则,不愿受任何的约束。

于是,在体系世界中,孙悟空被定义为妖:
“可我不是!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生我者天地,谁也没资格管俺老孙生死,管他是阎王老子还是玉皇大帝!”
“所以……你就砸烂了地府?”
“哼哼哼哼……”孙悟空冷笑起来,那笑声倒好像在哭一般,“我勾销了生死簿,还把九幽十类皆除了名,从此天下灵长,皆长生不死,世间一片生机,我以为从此无忧无虑了,没想到……”
“什么?”
“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
孙悟空追求绝对的自由,于是他反抗,给自己取名齐天大圣,带领众妖与天庭作战,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想要拯救所有的妖精。

却痛苦的发现反抗不过徒增痛苦,他未能改变这一个神仙统治的世界,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受封于天庭成了一个“神仙”,以为那样至少自己的命运不用握在他人之手。

可是,就算他成了“神”,先成了弼马温,后玉帝又封他为齐天大圣,但这一切就已经存在在神仙所创造的体系内,又如何允许不受掌控者的存在。

这时的孙悟空,“齐天大圣”已经忘记了最初的自己,那个从石头中蹦出来不属于天地任何一处的猴子。

一旦开始妥协,“齐天大圣”的紧箍咒从那时就开始带在了他的头上。

后来的大闹天宫,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都是因了这妥协而激发的一场场闹剧。

而西天路上的取经成佛的孙悟空早已不是他,不是那个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孙悟空,被欲望和虚妄所束缚的一个猴子罢了,这都在神的统治之下。

这就是神的阴谋,神不能容忍人拥有自我,不能容忍人的不敬,不能容忍人脱离他们的统治,于是他们利用人的追求,心中的欲望使得人一步步的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一个个紧守体系规则的行尸走肉,更有甚者,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塑像,成为了神。

而没有忘记自我的那些人,就像天蓬一样不能忘记,却始终清醒的看着这个纷乱的世界,痛苦不已。

二、在矛盾中寻找自我
在这个规则林立,错综复杂的世界,我们要怎么拨开这层层迷雾,去寻找真实的自己呢?我们寻找到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孙悟空对于自我的觉醒开始于与阿瑶在万灵之森中的相遇。

阿瑶认出孙悟空,却不能说出自己是谁,这时的孙悟空就已分化为两个自我。

一个自我是“花果山一妖猴”,被玉帝惩罚完成三件事,懦弱、胆小,时刻谨遵天庭条令的孙悟空;另一个却是那个杀了唐僧、破了幽冥地府、杀了东海龙王的孙悟空。

阿瑶与孙悟空的相遇,知道他是谁,却不能说出,而孙悟空对自我的认知则是“花果山一妖猴”,另一个他则在说出“他说了我是谁,也说了我们每一个人是谁”后举起金箍棒打死了唐僧。

在幽冥府中,鬼问他“你究竟是谁?”,一个的回答是“我的名字是孙悟空”,却被看做一只被驯服的狗,另一个在地府杀了幽冥王,杀了个“痛快”;一个在东海龙宫中轻易的放弃寻找定颜珠,不知自己为何奔忙,另一个最恨一片痴心,想要一个个打醒,结果了东海龙王。

而与这些相照应的是五百年前在王母的蟠桃宴上对王母的回答,“多谢,我就是那只妖猴。

我的名字叫孙——悟——空,听清楚些。

因为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得我的名字!”④。

至此,在小说中共出现了三个孙悟空的形象,彼此重叠,拥有同一幅面容和同样的生命,一个带上了金箍,懦弱,屈服;一个没有金箍却暴戾;最后一个则是紫霞眼中“披黄金甲,是天神如无物的凛凛英雄”。

但是到底哪一个才
是孙悟空要寻找的自我,却始终没有定论,直到两个悟空在天庭相遇,彼此之间展开一场恶战,这是自我和自我的战斗,灵魂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

最终,头戴金箍的悟空打死了那个“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的悟空,于是西游的骗局揭开了。

能够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于是神安排哄骗他怀疑自我,否认自我,与自我斗争。

这个时候的答案就呼之欲出,如同真相只有一个一样,自我也只有一个,孙悟空在杀死自己后寻找到的自我或许只是不甘心不认输不肯死的意志,这又或者是作者想要体现的灵魂不死。

从始至终,孙悟空的自我寻找都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局中的孙悟空陷入对于自我质疑的矛盾中。

在矛盾中寻找自我,自我存在于体系之中,可是要寻找自我就要跳出体系,凌驾于体系之上,或许这也是我们总是不能认识自我的原因。

三、在牺牲中实现自我
我们在追求中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却又不停地寻找着自我,最终是为了什么?
天蓬和小白龙的形象在书中代表着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是因为爱情触犯天条而纷纷落入尘世,一个成为了一只猪,一个化作了一匹白马,再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可是整个西游中,他们是最为清醒的,所以他们便成了最痛苦的人。

爱情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信念,最终猪八戒和爱人一起死去,守护了心中最为珍贵,也是生命全部的爱。

而小白龙想要保住唐僧的肉体,未能实现,最终唐僧的一副臭皮囊还是臭烂掉。

最终小白龙再次触犯天条,在花果山私降雨水,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做下最后一件事⑤,但正是这“最后一件事”实现了唐僧“普度众生”的思想。

沙悟净的理想就是重回天宫,得到王母娘娘的原谅,却最终以理想的牺牲实现了自我。

金蝉子以千年修炼与如来打下巨赌,落入尘世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西去取经。

以肉体的毁灭成就了自己“我要这天,再不遮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理想。

孙悟空却是在几个自我不停地斗争中最终认识了自我,并最终以死亡证实了自我不受神的掌控,不认输的精神,打破了既存的价值体系。

他们最终都以一定的牺牲实现了自我,或是肉体,或是生命、或是理想。

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天上地上,唯我独尊。

我是谁?
是我。

注释
①.终于来了。

《悟空传》十周年纪念版。

收录《悟空传》、《百年孤寂》、《花果山》+全新故事《杨戬传》、《哪吒传》附赠《西游日记》试读本。

十年不仅仅是纪念,也是全新的开始。

路正长,我们刚启程。

《西游日记》全文正在创作中,准备在悟空传销量破百万册时出版!(请大家帮助转发,有机会获赠签名海报)
——2010年5月31日今何在微博。

②.今何在在《悟空传(完美纪念版)》的序言《在路上》中提到“这个世界其实只是看起
来很大,可实际上你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这有限的几平米空间中不停地划圈,你以为你走了很远,一看里程表都好几万公里了,其实只是在转圈。


③《悟空传(完美纪念版)》第44页,“这法力第二者,便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了,可是他质疑如来佛法,自行修炼一法,妄图超越如来,被如来施法使得其走火入魔,灵魂坠入尘世,不知何处,你想必也不是他徒弟。


④《悟空传(完美纪念版)》第63页
⑤《悟空传(完美纪念版)》第119页
参考文献
[1]绝对天下风云.让理想与现实一战——一谈谈《悟空传》[EB/OL].新浪文化.2005.08.26
[2]urey.解构《悟空传》[EB/OL]. /zpj/u/urey/002.htm
[3]杨新敏.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今何在《悟空传》的一种解读[A].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