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

江西省吉安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吉安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吉安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提纲班级:组名: 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学习目标】——导1。
结合实例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通过资料分析,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基础梳理——思(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P109)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2。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阅读P109-110)1.概念: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能力.2.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相反,组分,营养结构,其也越小。
3。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什么特点?(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阅读P110-111)1。
抵抗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越过限度,能力就遭到破坏。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②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③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重点难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受影响。
1、为什么森林中的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的增长?2、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为什么会崩溃?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的能力。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控能力越强,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预习测试】1、在自然条件,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 D食物链缩短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A一条食物链 B所有生物必须捕食 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热带雨林被破坏与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比较,前者恢复起来()A更容易 B更难 C均容易 D均难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5、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A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 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自主学习练习1、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新课:1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游戏: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下图是生物群落内部调节___________的实例。
4、你能列举一个正反馈的例子吗?二、分类1、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2、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3、比较热带雨林与极地苔原带两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①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某种植物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地苔原带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地衣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以上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如果两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更容易回复原状的是____________⑤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提高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三)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
常见方法举例:2、对有害动物进行_____________。
常见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组1、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A、氧气B、水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5、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组7、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8、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你优异的表现是我们的期待。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理解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及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本小节主要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生态系统稳定性,教材是利用著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引出的。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教材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要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这是它与生态平衡的区别;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教材分析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讲述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特点。
关于恢复力稳定性,教材首先通过实例阐明了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然后讲述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说明这两种稳定能力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存在相反的关系,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又一次提到了“生物圈Ⅱ号”实验室的实例,指出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性,接着举例讲述了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并说明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想法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小节的知识结构如下:问题全解:117.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1)科学家们之所以建造“生物圈Ⅱ号”,是为了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
(2)“生物圈Ⅱ号”中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溪流;有土壤、水源、空气、阳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
(3)在实验过程中,“生物圈Ⅱ号“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造”生物圈I号“的混凝土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负反馈调节是重要概念。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全章知识的进一步总结概括和深化。
因此,本人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计:1、新课引入:在学习本节课前事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完成课后的“生态缸的制作”,以便学生在上新课时展开讨论,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小生态缸维持稳定的能力较差,这是为什么呢?制作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否就可以长期维持稳定呢?。
由此引入“生物圈II号”实验,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和相关材料的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中草原生态系统羊与狼数量关系的分析讨论,提出“负反馈”的概念,之后阅读课文P109第三段, 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羊与狼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反馈的含义。
再让学生举例,加强对概念的巩固。
最后通过对课文P110的“森林火灾后的恢复”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使之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课本P109-112(二)预习目标1.阅读教材,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能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及二者区别、联系。
能解释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能与小组成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并分析其稳定性。
(三)预习检测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自身结构和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并使自身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原因: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
(3)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反之则越高。
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
3.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是的。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2)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关系。
二、落实与整合1 / 5别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1)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理归纳总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表现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齐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2 / 5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图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特别提醒:①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
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
A.消灭“有害”生物
B.植树造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种
t1 t2 t3 t4时间
①下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A B C D
②该鱼在t3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原因是和。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
④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调节
⑵这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和,能够较长时间的
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遇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
系统具有;如果遇到严重污染,将导致大多数植物死亡,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
低,其原因是;
最终水质恶化,水生动物也大量死亡,在这种条件下,异化作用类型为的微生物大量
繁殖,将动植物尸体中的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
四、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2.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D.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4.右图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
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
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
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
5、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
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
系如右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
产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后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6.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
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7. 某同学打算制作一个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 植物数量越多,生态缸就越稳定
C. 生态缸模拟生态系统,其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给自足的
D. 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8.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金字塔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① ;③ ;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 。
(2)甲种群在c 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a~b 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① ;② 。
(3)图1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如果要使B 尽量多地从A 获得能量则A→C 和A→B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 和 。
第五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检测:5、B 6、A 7、C
8、⑴ ① B. ②不再增长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多 ③增长 ④负反馈
⑵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植物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需氧型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厌氧型 蛋白质
当堂训练:
1—5 ABDBD 6—7 CD
8.(1) 丁 甲 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
(2)增长型 ①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②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3)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5) 20% 20%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