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23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23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其“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1)诗中的白牡丹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请简要赏析。

诗中的白牡丹是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

诗人在三四两句将白牡丹比作“玉盘”,说它在月下开放,沾满清露,突出了白牡丹冰清玉洁的特点;但是,这样白牡丹却无人观赏,表现了白牡丹被冷落的处境。

诗人塑造白牡丹这个形象目的在于托物寄意,诗人借白牡丹自比,表达自己虽洁身自好却不被重用的忧愤之情。

(2)诗歌前两句对表现白牡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前两句写长安的豪贵之人争相到街西欣赏紫牡丹,与后两句白牡丹遭受的冷遇形成对比,反衬白牡丹所受的不公待遇,表达对权贵不识人才的怨愤。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中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中的梅花是一个愁苦的失意者形象。

它无人赏识、孤独寂寞、屡遭打击却清高孤傲、坚持操守。

作者写梅花意在托物言志。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这首词主要是如何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主要是用比拟的手法表现这一形象的。

在作者笔下,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寂寞没有主人,在黄昏时后独自哀愁,它不和群芳争春,任凭群芳嫉妒,这就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表现了其愁苦又清高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宜宾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宜宾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宜宾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②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

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

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答案】(1)芍药、芙蕖;紫牡丹(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2)《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裴给事宅白牡丹》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

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屏风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答: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

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注]①膵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答:(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韦庄《白牡丹》裴潾《白牡丹》比较阅读及答案

韦庄《白牡丹》裴潾《白牡丹》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①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承露,汉武帝求仙,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故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落墨两句在词句的结构上进行了倒装,应理解为“闺中新妆妇莫妒,陌上傅粉郎须惭”。

B.后两句着眼于描写夜景,月光轻泻,清风微拂,入门只闻到了弥漫一庭的白牡丹的芬芳气息。

C.唐诗咏紫、红牡丹者甚多,裴诗专为白牡丹遭受冷遇而发,赞颂了它冰清玉洁的形色和风姿。

D.裴诗写紫牡丹是为了正面烘托白牡丹月下盛开后,竟是“无人起就” ,清冷寂寞,默默无闻。

15.这两首诗都写了白牡丹的光彩照人,请分析作者在突出此特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4.D“正面烘托"应为对比。

15.韦诗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新妆妇”的妒忌侧面写出白牡丹的光艳照人,用“傅粉郎”的惭愧写白牡丹的洁白。

(3 分,写“明月烘托牡丹的光彩”亦可酌情给分)裴诗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玉杯”作喻,再现白花盛绽之状;又运用典故,用汉武帝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典故,写出白牡丹月下沾满晶莹露珠的光彩。

(3 分)。

古代诗歌赏析裴潾欧阳修《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裴潾欧阳修《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

(2分)(2)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

(3分)(3)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3分)五、(8分)14. 阅读这两首《白牡丹》,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白牡丹裴潾(唐)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赏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白牡丹欧阳修(宋)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⑴对第一首《白牡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残”,即残春,也叫暮春,是每年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和王羲之兰亭集会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

B.“惜”是“舍不得错过”之意,和《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字不是一个意思。

C.一个“争”字,将世家子弟争先恐后去慈恩寺观赏紫牡丹借以互相攀比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玉盘”是月亮的别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的别称还有很多,例如:月轮、玉户、婵娟、玉桂等等。

⑵欧阳修是如何描绘白牡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⑶同样是写白牡丹,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四、(8分)13. (8分)(1)(2分)皇帝(宋真宗)也第二次到澶渊(1分),和契丹结盟。

(1分)(2)(3分)梅公被疏远不被任用,(1分)刚开始因为处理田地诉讼有失事实,(1分)调任到苏州。

(1分)(3)(3分)因此他看待当时的人,(1分)常常用先生长者自居,(1分)评论时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发泄心中的愤懑。

(1分)五、(8分)14.(8分)(1)(2分) D “玉户”不是月亮的别称,形容楼阁华丽。

《春江花月夜》中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诗句。

(2)(2分)写出以下一种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①联想(想象):诗人以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将白牡丹的盛开的景象描绘得多姿优雅。

②借代(拟人):第一句中诗人用月亮中的蟾蜍借代月亮,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的精气和雪的魂魄孕育出像白云的一样皎洁的白牡丹的根须”。

古诗词白居易《惜牡丹花》(唐)裴漭《裴给事宅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白居易《惜牡丹花》(唐)裴漭《裴给事宅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漭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首句升篇点明题意,“惆怅”二字暗示牡丹花已凋谢,照应标题“惜”字。

B.白诗中“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可见诗人赏花细致,情笃意深。

C.裴诗前两句运用侧面描写,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也为后面描写白牡丹作铺垫。

D.两首诗的语言都是自然质朴,但白诗的诗意起伏变化,裴诗的诗意则含蓄深远。

16、白诗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裴诗“无人起就月中看”的起因各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 ,”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

(2)杜甫《登高》中“ ”一句与陆游《书愤》中“ ”一句,都写到了作者鬓发变白,年华老去。

(3)“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唐代诗句“ ,”。

15、A。

解析:“暗示牡丹花已凋谢”错,只是造成牡丹花凋谢的错觉,结合“晚来唯有两枝残”一句可知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

16、白诗起因:作者由眼前牡丹的盛开,想象牡丹明天可能因风而凋谢,于是夜里把火看花,表达了诗人惜花爱花的痴情。

(3分)裴诗起因:紫牡丹被豪贵们争赏,而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的白牡丹却无人观看,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

(3分)17.(1)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艰难苦恨繁霜鬓镜中衰鬓已先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本题6分,每空1分,第三小题中只要包含“雁”这个意象的唐代诗句均可)。

高一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一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一诗歌鉴赏训练题阅读诗歌,完成诗后的题目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简析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通过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

子规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

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

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

②无意于仕宦、归隐田园的感情。

(2)请对这首诗抒情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分析。

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开头两联借景抒情,作者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最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了范仲淹及自己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本诗是涛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阳月:指农历十月。

(1)前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衬托的手法,南飞大雁到这里尚且折回,作者却要去更遥远的地方,表现思乡之情的强烈。

(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三联描写了江潮初落、一片寂静、丛林昏暗、瘴气不散的景象。

这一联上接首联与颔联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清、迷惘、忧烦的氛围与感情,为最后的抒情做铺垫和蓄势。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诗宋词-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唐诗宋词-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比较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答: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胡!注: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7分)秋词(刘禹锡)行秋(徐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5分)答:刘诗:手法:分析:徐诗:手法:分析: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

(7分)江上江上王安石董颖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这里考查的是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文题告诉我们,本诗的描写对象是白牡丹,那么写白牡丹以外的事物无非就是要衬托白牡丹。

“别”是理解诗歌情感的关键,前两句写洛阳豪贵对紫牡丹的喜爱,后两句借助玉盘、冷露、月白、风清这样一些意象,再加上寂静无人的园子,与上联形成鲜明的对比,倾注了作者满心的喜爱和同情。

答案:
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突出了白牡丹的与众不同。

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写出了白牡丹皎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

赏析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有诗为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当时,牡丹价格十分昂贵,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

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

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

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

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

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

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

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

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

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

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对白牡丹的形象刻划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

“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

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

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

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

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

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

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

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