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五柳先生传》(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五柳先生传》(附答案)阅读古文《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解:《五柳先生传》实为他的自传。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亦不详其姓字。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④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⑤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⑥晏如也。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⑧衔觞赋诗。
()2.翻译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文章的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和志趣的语句。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和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赞美了他()的精神。
6.“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色彩,为什么五柳先生说自己“不求甚解”?7.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心虚代实写,有何用意?8.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名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先生“不慕名利”的看法。
9.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10.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刁民时代格格不入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五柳先生传

开朗乐观
“曾不吝情去留” 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除了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 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大家一起找 一找,文中共用了多少个“不”字,把这 些句子摘出来,思考其中深意。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 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 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 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赞
本文在写作上除了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 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大家一起找 一找,文中共用了多少个“不”字,把这 些句子摘出来,思考其中深意。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淡泊XXX
“不慕荣利”
恬淡自足
9个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不求甚解” 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利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学习目标:
1、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情志趣和精神 风貌。 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 高贵品质。 4、背诵课文。
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造饮辄尽
(2)性嗜酒
2、文言句式 古义:往、到 今义:制作 古今异义
(1)先生不知何名许词人作动也词。,喝酒 译文:
思想性情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
请细细品味文章语句,并结合先生 的生平,说说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 应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⑴好读书 而不求甚解。
读书不能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同时还 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 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 所以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不为 了功名利禄,这是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 自娱的写照。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内容

要求背诵的内容一、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汉)【次北固山下】(王湾"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龟虽寿】(曹操东汉)【过故人庄】(孟浩然"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泊秦淮】(杜牧"唐)【浣溪沙】(晏殊"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如梦令】(李清照"南宋)【观书有感】(朱熹"南宋)二、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北朝民歌)【山中杂诗】(吴均"南朝)【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逢入京使】(岑参"唐)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约客】(赵师秀"南宋)【论诗】(赵翼"清)三.八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望岳】(杜甫)【春望】(杜甫)【石壕吏】(杜甫)【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使至塞上】(王维"唐)【渡荆门送别】(李白)【游山西村】(陆游"南宋)(二)课外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唐)【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 唐)【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浣溪沙】(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八年级下册(一)课内部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赤壁】(杜牧"唐)【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水调歌头】(苏轼北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行路难】(李白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二)课外部分【赠从弟】(刘桢"东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商隐"唐)【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南宋)五.九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词【望江南】(温庭筠"唐)【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武陵春】(李清照"南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沁园春雪】(毛泽东)(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月夜】(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宋)【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六.九年级下册(一)课内古诗【关雎】【蒹葭】《诗经》((一)课外古诗词【从军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白唐)【羌村三首】(杜甫唐)【登楼】(杜甫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望月有感】(白居易唐)【雁门太守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别云间】(夏完淳"明)文言文七上《童趣》(沈复清)《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南朝)《智子疑邻》(《韩非子》)(不背诵)《塞翁失马》(《淮南子》)(不背诵)《山市》(蒲松龄)(不背诵)七下《口技》(林嗣环清)《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伤仲永》(王安石)(不背诵)《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不背诵)《狼》(蒲松龄)(不背诵)八上《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核舟记》(2-4段)(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诗夜游》(苏轼)《湖心亭看雪》(张岱)《观潮》(周密)(不背诵)八下《与朱元思书》(吴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马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满井游记》(袁宏道)(不背诵)九上《出师表》(诸葛亮)《陈涉世家》(《史记》)《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隆中对》(陈寿)九下《公输》(《墨子》)(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秋水》)(不背诵)《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不背诵)现代诗文七上《春》(朱自清)《秋天》(何其芳)《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七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八上无八下《雷电颂》(话剧《屈原》郭沫若)九上无九下《我爱着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名著阅读七上《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七下《童年》《昆虫记》八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下《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九上《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九下《格列佛游记》《简·爱》。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五柳先生传(4)

3、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 “不慕荣利”, • “不求甚解”, • “不能常得”, • “曾不吝情去留”, • “不蔽风日”,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淡泊XXX
9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 “不” “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 赞 曰: 黔 娄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于
传记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 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 兹 若
心情急切的样子
• 人之 俦 乎?
辈、同类
此、斯,这样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 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 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 衔 觞 赋 诗 ,以 乐 其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开朗乐观
“曾不吝情去留” 耿直率真
作用:
因为众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 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 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 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 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 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 人入胜。
4、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得 家贫不能常得( 得到,获得) 忘怀得失( 益处 )
去 曾不吝情去留( 离开 ) 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亲旧知其如此( 他,代词 ) 其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加强语气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中 )
颇示己志(志趣 ) 志 以乐其志( 志向 )
寻向所志( 标志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地方)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 (qi)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初中语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ē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 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ǘ)?\'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
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
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
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
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喝酒作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赏析《五柳先生传》赏析(邱子钊)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
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课件人教版

上页 返回 下页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照应前 文什么内容?
• 照应“不慕荣利” 。
上页
返回
下页
找出本文的否定句, 再说说为什么用那么多否定句?
上页
返回
下页
本文所出的成语是:
• 不求甚解
上页
返回
下页
“赞”中的名句是: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上页
返回
下页
作
业
背诵默写全文
上页
返回
下页
扩展阅读
中国诗词网 陶渊明 中国文学网站 陶渊明的诗 雅虎网站 文学 陶渊明
上页 上页
返回 返回
下页 下页
• • • • • • • • • 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 逐利之事,作者 言“不”,意在 突出自己与世俗 的格格不入,突 出高洁的志趣和 人格。
上页 返回 下页
钱钟书评本文:
• “不”字为一篇眼目。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 氏”。“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 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 门第者而破除之尔。
上页 返回 下页
理解性背诵
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上页
返回
下页
取“五柳先生” 这一名号的原因 是:
•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上页 返回 下页
五柳先生读书的特点是: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

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
原文Original Text
译文Translated Text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分析

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分析本文是关于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分析,感谢您的阅读!初中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分析【原文】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
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 àn)如(1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
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24),以乐(25)其志(26)。
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注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黔qián俦chóu赋fù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觞shāng汲jí颇pō【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作业设计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上峡学校邓皓
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
..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