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应用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6例UAP经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3例患者实施CNP进行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疾病健康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UAP经PCI治疗能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CNP)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patients in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Heal (PCI).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UAP,the PCI-trea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of 33 patients was taken care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33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aken care by the CNP care. Results Awareness of the ill-heal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egree of physical activity is limited,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whil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used in UAP standard treatment after PCI treatment behavior,improve health care quality and safety,reduce hospitalization time,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care.[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Interventional treatment;Clinical care path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属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80例,随机数字表法且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n=140)以及实验组(n=140),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于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中又可称为介入治疗,较为常见,其方案可分为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血管性介入治疗,对于脏器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通过此方式治疗后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

但是由于其仍然是一种有创操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护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引起足够重视。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特定时间手指的心血管介入患者开展研究,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随机抽取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80例,随机数字表法且平均分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平均140例。

参照组中:男性90例,女性50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47±2.43)岁;实验组中:男性91例,女性4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48±2.40)岁。

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统计学软件比较组间资料(P>0.05),可予以对照研究。

1.2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时对患者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与记录,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此外,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讲解应当注意的事项等。

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制定计划:医护人员需要准确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组建护理实施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治疗方案、病情实际情况等,确保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同治疗以及护理方案更为贴切,并不断优化治疗以及护理方案,确保临床护理路径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作者:王逢秋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分别给予传统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

结果:在疾病相关知识达标率方面,实验组疾病相关知识达标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相关科室和部门的医护人员,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患者制定的一组有预见性、有顺序、综合的和跨学科的医疗护理程序。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其护理理念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不稳定心绞痛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该病发作突然,病程长,如果治疗或者护理干预不合理,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57例、43例;患者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3.3±1.8)岁。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受时间的限制。

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为:1)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吸氧监护,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的相关制度和病房环境,告知患者应卧床休息。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质 量 。
【关键词 】 l临床护理路径 ;心脏病 ;介入术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11)23—0043—02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 n pat ients undergoi n g cardiac intervent ion operat ion
care.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rdiac disease; inter vention operation;nur sing care
心脏介入治 疗是 目前治疗 各种 心脏 病 的重 要手 段 ,因 房后进行讨论评估 。② 根据 临床路 径护理 内容确定 护理 措
operation. M ethods:68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inter vention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11Ie control group kept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exper imenta l group applied clinica l nursing path model to assess pa- tients pathway.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diferences in complications, hospita l sta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 f t 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erence two groups o f hospita l stay,nosocomia l infection rate a n d the satisfaction o f both nur-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李映霞;邓李琼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李映霞;邓李琼
【作者单位】514000 梅州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514000 梅州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中的应用 [J], 蒋敏
2.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J], 汤艳君
3.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邱亦萍;刘芳;宋代黎
4.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J], 孟凯
5.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J], 孟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护理研究 20 0 9年 3月 第 2 卷 第 3期 下 旬 版 ( 第 2 1 ) 3 总 8 期
・ 73 ・ 8

科 护 理 研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的 临床 路径 应 用 研 究。
Ap ia in su y o l ialp t wa orp te t ih u sabe a gia p c ors pl to t d n c i c a h y f a in s w t n t l n n e t i c n 赵 秀兰 , 同成 , 王 孙 燕, 杨庆 风 , 海 静 , 万 张 婷
不 稳 定 心 绞 痛 病 人 , 符 合 国 际 心 脏 病 学 会 和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均
( HO) 9 7年 缺 I 性 心 脏 命 名 和 诊 断 标 准 , 中 男 5 W 19 『 『 l 其 3例 , 女 3 9例 。为 减 少 异 . 糖 尿 病 病 人 及 以 行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凡
员 探 讨 等方 法 , 订 I 路 径 表 。共 2份 表 格 , 1份 由 医 生 、 制 临床 第
定 型 心 绞 痛 疾 病 诊 治 中 医疗 、 理 、 护 医技 精 诚 合 作 实 施 临 床 路 径 难 度较 大 , 美 国等 发 达 国 家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的 临 床 路 径 已 得 在
定 型 心 绞 痛 病 人 实施 临床 路 径 , 可减 少住 院 天 数 , 降低 住 院 费 用和 药 物 占总 收 入 比例 , 高 病 人 满 意 度 和 健 康 教 育知 识 水 平 、 塑 医 提 重
院 的 外部 形 象 。 关键词 : 床路径 ; 稳定型心绞痛 刘 床 应用 临 不 盏
Zha ul n, a n c e g, n Ya , tal o Xi a W ng To g h n Su n e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且疾病健康认知、躯体活动受限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确保其生活质量。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治疗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介入治療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38例,女性有30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在(52.45±2.67)岁之间。

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工作:(1)入院第1d,予以吸氧监护,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阐述病房环境与相关制度,叮嘱其卧床静修。

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床上大小便指导,进食低盐低脂食物,强化危急值登记与报告。

与此同时,要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入院第2-3d,强化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宣传,予以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协助患者作相关临床检查与进餐,确保排便畅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谢玉敏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住院天数、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病人的便秘状态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及便秘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能减少病人住院天数,改善病人便秘状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不稳定性心绞痛;便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6.022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C-3394-02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指定的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可根据护理路径进行有序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从而使病人得到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服务[1]。

不稳定心绞痛(UA)是指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病症[2]。

2010年4月我院开始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病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42例介入病人,男29例,女13例;年龄41岁~85岁(62.0岁±1.72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心血管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从病人入院起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制订好的路径表进行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全、无创伤、无副作用。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不调,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肝脾不合的病理表现,脾不运化水湿,湿聚成痰,造成痰湿痹阻胞络,冲任二脉不通而致不孕。

故采用疏肝行气活血,燥湿化痰通络的治疗方法。

微波利用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作用使输卵管炎症组织的血管扩张,加快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炎症吸收。

两种方法并用具有互补、协同和促进的作用,是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于医务人员掌握,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1]高惠娟,蔡婕,黄荷凤.不孕患者输卵管炎症的处理以及后续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2]李群英,周雪莲,秦惠萍.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1006例随访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内科(750004)2012年6月18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8例符合临床路径入径标准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进行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满意度比较。

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 <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临床路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147-02临床路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李霞*王娜*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 )是按照某一疾病的预计住院天数,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将医疗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1,2]。

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还要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作为医疗服务的目标。

2009年我国内地新医改方案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011年6月我科开始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10月入住我科符合入径标准: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者共计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0~82岁。

随机分成实验组(临床路径组)2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4例,两组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进行护理,即由上班人员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对具体计划、时间、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实验组首先成立临床路径小组,成员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收集资料、评估、分析共同制定临床路径表,包括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4大内容,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涉及和所需求的护理内容全部列出、归类,借用表格打钩的方式,设计了临床路径护理文本。

对全科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知识培训,要求严格按照路径设定的时间、内容进行工作,由指定的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实施,按医疗文本的医嘱安排每日的护理工作,体现医疗与护理工作的无缝隙对接,护士长随机检查评价、督导,以实现并达到预期目的。

制作表格如表2。

1.2.2评价指标: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满意度作为效果评价指标,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发放.住院费用因患者自身血管病变不同,置入支架数量不同,选择进口、国产支架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故不具可比性。

1.2.3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和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临床效果评价见表1、表3。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3讨论3.1规范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临床路径明确了护理人员每日应该表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护理)时间主要护理工作第1天□入院宣教:住院制度、探视制度、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房安全。

□入院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主诉及病史、过敏史、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各种管道风险评估、自理能力评估、二便及睡眠评估、心理状态评估。

□一级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入院宣教:住院制度、探视制度、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房安全。

□入院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主诉及病史、过敏史、压疮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各种管道风险评估、自理能力评估、二便及睡眠评估、心理状态评估。

□一级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第2天□一级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完善各项检查,疾病知识宣教,药物知识宣教。

□饮食指导。

术前1天□一级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术前宣教:手术目的、方式、过程、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左上肢留置留置针,术区备皮,必要时做碘过敏试验,手术日晨无需禁食,但不宜过饱。

练习床上大小便。

□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睡眠困难者遵嘱给予镇静剂。

手术日□一级护理,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心电图变化。

□术前:继续给予心理支持,协助更衣,与导管室交接送病人至导管室。

□桡动脉穿刺者抬高术肢,定时减压,4~6h 减压完毕,根据情况更换3M 敷料,平卧6h ,24h 下地活动。

股动脉鞘管拔除后沙袋压迫6h ,8h 剪除绷带,24h 下地活动。

□观察生命体征、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及有无迷走神经反射、手术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协助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饮温水1000~2000ml ,观察尿量6h>800ml 。

□观察并询问病人术后舒适度,6~8h 后无特殊情况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做好生活护理。

术后1天□二级护理。

□指导、协助患者下地活动,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等。

□讲解药物治疗的目的、用药指导。

□了解患者介入体会,与其他病友分享。

□冠心病预防知识教育。

术后2天□二级护理。

□出院准备指导:药物指导、饮食、休息、运动、复诊时间等。

□冠心病预防知识教育。

出院日□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出院后冠心病二级预防宣教。

组别例数出血及血肿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实验组24100 4.2对照组243116.7147内蒙古中医药表3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比较注:P <0.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为患者落实哪些护理工作,该怎样做,尤其是对年轻护士,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路径要求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路径进行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同时也使患者也参与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

3.2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临床路径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有计划性、时限性、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能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有研究显示,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高龄、女性并服用抗凝剂、高血压、糖尿病、穿刺部位过高、拔管是压迫手法不正确,肢体过早活动、沙袋压迫不当等。

因此对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密切病情观察、术肢情况、活动指导等更要及时、具体,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

我院规定我科平均住院日为8.84天,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6.26±1.71)天,明显少于规定天数。

3.3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是临床路径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密切,伴随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1]。

护士每天根据路径要求为患者提供具体、深入、细致的临床工作,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并持续改进,每日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时间增多,增加了信任感,提高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1]。

我科在实施临床路径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需探索、改进和总结。

我院信息科已在医院HIS 系统的护士站,开发了临床路径信息化功能,将全力推进临床路径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2]磨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3]王丽姿.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6-18.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日(天)满意度(分)实验组24 6.26±1.7198.12±1.97对照组248.91±1.6295.90±2.51*陕西华县人民医院(714100)2012年6月25日收稿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148-01外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潘彩萍*李娟*杨哲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0年2月~2012年2月共发生4例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

其中1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住院治疗期间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一例是住院治疗期间,另一例是康复出院后1月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4例均经过抗凝治疗痊愈。

1.2预防措施: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专注于做好术后护理,鼓励并帮助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于预防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密观病情,实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有计划,科学的护理干预,做好出院指导,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随访,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1.3护理干预:首先选择由年资高、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护理体会,由责任护士针对病人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苏醒,神志清楚,一般情况稳定,在耐受活动时尽可能的早期进行活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由于血流速度加快,减少了血管血栓形成的概率,并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早期活动能极大满足患者的精神需要,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从而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2结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列腺电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病人的护理中,采取系统的有计划、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系统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