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自遣·日日为诗苦翻译赏析
韦应物《送杨氏女》翻译及赏析

韦应物《送杨氏女》翻译及赏析韦应物《送杨氏女》翻译及赏析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9]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送杨氏女》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解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平日。
译文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赏析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
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
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
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加怜爱。
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
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作者主要影响韦应物像,出自清刊本《吴郡名贤图传赞》[21]韦应物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在大历时期显得尤为特殊。
大历年间,盛唐时候的壮阔气象已不复存在,因此题材多为风花雪月,乡情羁旅等,诗风也趋向于王维、孟浩然的清淡。
李商隐《日日》赏析《日日》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商隐《日日》赏析《日日》译文及鉴赏答案《日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日日》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日日》唐代: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日日》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日日》注释日日:意为一天天。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
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心绪:心思,心情。
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浑无事:即全无事。
浑:犹全。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日日》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
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流莺漂荡复参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树上合欢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从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
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
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日日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注释:⑴日日:意为一天天。
诗题一作“春光”。
⑵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⑶浑:都,全。
⑷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
①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
(2分)②钱钟书先生对此诗末句中“游丝”这一意象的评价说“著墨无多,神韵特远”,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4分) 参考答案:⑴ “斗”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丽日当空,春光烂漫,二者争艳竞妍、互争雄长的意态,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
日光,还兼有时光之意,着一“斗”字,眼前活泼鲜亮的春光又似乎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心绪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再从丝绪引出具体的游丝,辗转相引,曲尽其妙,表现出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了现时乱不宁的心绪。
(3分)参考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够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赏:《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写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
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作者乱不安的心情。
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第一句语、意都显得有些奇特。
春天的丽日艳阳,本来就是使一切自然景象呈现出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
说“春光斗日光”,似乎不大容易理解。
但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却正是借“斗”字生动地表现出来。
自遣罗隐古诗及译文

《自遣》
唐-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得:获得、成功。
即:就是。
高歌:高声歌唱。
失:丢失、失去。
休:停止。
多愁:许多忧愁、忧愁缠绵。
多恨:大量的恨意、怨恨。
悠悠:长久的、漫长的。
今朝:今天。
有:有了、有着。
酒:美酒。
醉:喝醉了、痛痛快快享受。
明日:明天。
愁:忧虑、痛苦、悲伤。
来:到来。
整句的意思是:成功时要高声欢呼,失败时要平静面对,无论是多大的忧愁和恨意,时间都能让它们慢慢消退。
今天有好酒,就应该好好享受,不要担心未来的忧愁和痛苦,明天再来面对。
这种态度告诉我们应该珍惜当下,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罗隐《自谴》——人生最重是当时

罗隐《自谴》——人生最重是当时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人中,罗隐的名字并不算太响亮。
他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做过大官,外人看来他是一事无成。
但是罗隐的才学不输于盛唐任何一位诗人,他文采出众,久负盛名,是当世公认的大才子,连当时的宰相都很欣赏他。
他一生坎坷,比起李白、杜甫来更为甚者。
但是相比之下,罗隐的性格更为达观,有诗《自谴》为证:自谴【唐】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本名罗横,生于唐朝末年。
此时盛世大唐已经是昨日泡影,藩镇割据威胁中央,宦官专权祸乱朝纲,唐王朝面临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然而就算朝廷再黑暗,也抵挡不了文人出仕的渴望,罗隐也不例外。
罗隐从28岁开始考进士,但由于他的应试文章讽刺味太强,考官很不喜欢他狂妄的性格,所以他考了七年也没有考中。
他十分郁闷,自编讽刺小品集《谗书》发泄心中不满。
柳永当年进士不举,作《鹤冲天》讽刺朝廷有眼无珠,最终落了个“奉旨填词”的下场,官场彻底无缘。
罗隐也是一样。
当权者本来就看他不顺眼,这下就更没戏了。
柳永当年得知自己仕途无望,从此堕落在温柔乡,而罗隐却很有番不屈不饶的劲头。
他脾气很犟,不服输,不低头,接着考。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一共考了十多次,直到五十五岁。
结果都是一样——落榜,史称“十上不第”。
之所以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想来罗隐也清楚知道自己不会中举,只是某年来了兴致就考一下,没空就不考,反正都是走过场。
遭遇挫折,却能如此自我消遣,权当是无所谓,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直面惨淡,这种豁达是常人所之不能及的。
正如诗的第一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人生不可能总是得,难免会有挫折起伏,得志了就高歌狂欢,失意了也没什么,只不过不能庆祝了罢了。
只要一息尚存,生活总还有希望!罗隐毕竟也不是没心没肺的人,若说他心中不苦,那也不可能。
和许多文人豪士一样,这个时候他选择酒来排遣。
现实不如意,干脆喝酒吧,喝醉了做个美梦也能让自己短暂兴奋。
小升初自遣(李白)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自遣(李白)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自遣拼音版注音:duì jiǔ bù jué míng ,luò huā yíng wǒ yī 。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zuì qǐ bù xī yuè ,niǎo huán rén yì xī 。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遣翻译:与朋友对饮,不知不觉已经暮色昏暗落花洒满了我的衣衫醉意朦胧在溪边月光下散步鸟都归家了,路上行人也很稀少。
自遣赏析: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罗隐《自遣》中的自我宽慰与人生哲学

罗隐《自遣》中的自我宽慰与人生哲学“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的这首《自遣》,以其直白而深刻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独特的自我宽慰和人生哲学,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这首诗开篇“得即高歌失即休”,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一种对待得失的态度。
得到时就高声歌唱,失去了也不再留恋,这种豁达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拥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得到的东西欣喜若狂,而对失去的则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然而,罗隐告诉我们,得失不过是人生的常态,过于执着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之中。
学会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得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多愁多恨亦悠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点。
忧愁和怨恨再多又能怎样?它们也不过是悠悠岁月中的一抹浮云。
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总是被忧愁和怨恨所困扰,那么生命将会被阴霾所笼罩,失去原本的色彩。
这句诗提醒我们,不要让负面情绪主宰自己的内心,要学会放下,以一种悠然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是这首诗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
它并非倡导人们放纵自我、沉迷于酒色,而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
在忙碌而疲惫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未来而奔波,却忽略了当下的美好。
这句诗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享受当下的快乐。
当然,这里的“醉”并非指真正的醉酒,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陶醉和满足。
当我们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在琐碎的事务中找到乐趣,那么每一个今天都将成为值得珍藏的回忆。
“明日愁来明日愁”是一种对未来的坦然。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
与其为未来的忧愁而担忧,不如先过好今天。
这种态度并非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明智选择。
我们可以为未来做好规划和准备,但不必过度焦虑。
因为过度的焦虑并不能改变未来的结果,反而会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他本人在仕途上也屡屡受挫。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自遣》,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也是一种自我解脱和宽慰。
古诗拼音版《自遣》原文及赏析

古诗拼音版《自遣》原文及赏析《自遣》拼音版唐代|罗隐dé即jí高gāo歌gē失shī即jí休xiū,多duō愁chóu多duō恨hèn亦yì悠yōu悠yōu。
今jīn朝zhāo有yǒu酒jiǔ今jīn朝zhāo醉zuì,明míng日rì愁chóu来lái明míng日rì愁chóu。
《自遣》唐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赏析》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
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
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这首诗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
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
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
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
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感受。
情而有“态”,便形象化。
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
也就收到具体生动之效,不特是趁韵而已。
同样,不说得过且过而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旷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能够以醉解愁。
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
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
可诗人是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也仅仅暂时的排解而已。
看来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诗人也没有毕其功一役的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自遣·日日为诗苦翻译赏析
《自遣·日日为诗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归仁。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
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
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
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
【注释】①论:在乎,在意。
②联:每两句诗称一联。
③砌:台阶。
【鉴赏】自遣意谓排遣自己的思绪和忧虑。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
归仁这首诗排遣的是什么愁闷,诗中已有明言:为诗苦。
自来诗人皆辛苦,自来悲愤出诗人。
仁公亦复如此。
春夏秋冬,日日为作诗而辛苦,终于须发斑白了。
头发白了,也任随它去,无悔无怨。
这就是诗人。
孜孜咽咽,不倦追求艺术境界的诗人便是如此。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