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包含了六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词语盘点、汉字笔画、阅读理解、写景作文指导和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口语交际、汉字笔画等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学会描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3)学会汉字笔画,提高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的技巧与实践。
(3)汉字笔画的掌握。
2.教学难点:(1)课文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2)口语交际中情景的创设与引导。
(3)汉字笔画的复杂笔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3.示范教学法: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朗读、书写等方面的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编写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教材《语文园地二》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主题和文学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2 教材特点《语文园地二》作为五年级语文教材的下册,强调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各个单元中的文学作品,把握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文学作品。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内容安排1.开篇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或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学习目标解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主体教学:介绍并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4.拓展延伸:组织相关阅读或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或思考,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看视频: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班级活动,增强自信心。
3.3 评价与反思•定期组织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及时反馈并给予指导。
•在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对《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的反思,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
以上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内容:词语辨析、古诗欣赏、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词语辨析部分通过对比和组词,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古诗欣赏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口语交际部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习作部分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词语辨析、古诗欣赏等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辨析词语,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欣赏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能够在习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组词、朗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古诗的欣赏,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习作的指导。
2.教学难点:词语的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感悟,口语交际的技巧,习作的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3.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指导法: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学习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记故事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3.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提高朗读的音调和节奏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表演。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在课文中进行理解和思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认知。
2.在朗读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调和节奏,做到情感真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分析笔记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的朗读稿,并熟悉故事情节。
3.课堂准备录音设备和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情。
2. 学习•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或朗读,教师点评。
3. 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表演《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进行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二》的主题和内容。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增加学生对汉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进行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难点1.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
2.运用课文中的语句结构进行表达。
3.发挥想象力,进行课文的延伸阅读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和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词语等方式引入课文内容。
2.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重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拓展: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展开相关讨论。
4.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模拟情景对话。
3.操练:学生分组进行语文知识的应用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总结: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反思。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和作文。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课堂积极性、表现和互动情况进行评价。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
3.学习成果: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答题、朗读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园地二》的主题和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继续巩固和拓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互动教学法: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课文PPT3.课文相关图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例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4.巩固(10分钟)老师选取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些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3.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诵《鸟鸣涧》并背诵。
▶教学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掌握感受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词句段运用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外貌描写来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悟诗人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阅读名著时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会理解名著中较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指导学法1.最近我们班里的同学阅读了许多古典名著,请说说你们读了哪些古典名著。
(指名学生说)2.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本单元我们走进了古典名著,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哪四个故事?(指名学生说)3.这四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分别是谁呢?(指名学生说)4.这些中心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可以结合你阅读的整本书谈一谈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5.阅读这些古典名著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困难?预设:(1)我读的是《西游记》的原著,古代白话文读起来很难懂。
(2)我读的是《红楼梦》的原著,我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些古代用具的名称指的是什么。
6.想读懂经典名著很难,我们必须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代说法不同的语言意思的方法,通过“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重点教学内容是理解古诗《鸟鸣涧》。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代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掌握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理解古代语言和内容的方法?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做出总结。
2.练一练,学会运用。
1)XXX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猴王出世》①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这段话?②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做出总结:XXX提示下,群猴拜XXX为王。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1.读一读,找规律。
榜文、客官、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1)小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
2)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做出总结。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讨论: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
2)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做出总结。
①如何: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
请注意:本文中的错误已全部被修改,但为了保证语句通顺,有些地方进行了适当修改。
但有过往客商,可以在午间结伙成队穿过山岭,请不要误入歧途。
XXX高兴得不知所措,突然抽身往外走,然后又闭上眼睛蹲下身子,跳出水面。
其他猴子听到消息后,便齐齐躬身表示敬意,排成队伍向上面行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通过“积累与运用”的学习,理解古诗《鸟鸣涧》,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语言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大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够更加畅顺。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都积累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代语言和理解古典内容的方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2.练一练,学运用。
(1)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猴王出世》
①组交流:说说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文能够了解到在石猴的提示下群猴拜石猴为王。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的词语现在的说法吗?
1.读一读,找规律。
榜文客官印信驿站伙计
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
(1)小组交流: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②但凡:凡是,只要。
③岂:表示反问。
有“难道”的意思。
④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⑤石碣:石碑。
碣,石碑。
(二)读下面的句子,猜测加点部分的意思,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1.读一读,找规律。
◊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1)小组交流: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2)互相交流,说说是怎么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的。
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请勿自误”的意思。
②结合石猴的发现理解“喜不自胜”的意思。
③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瞑目蹲身”的意思。
④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
平生,一般指一生。
)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
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读一读,找规律。
(1)小组交流:猜猜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
(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
2.我交流,我积累。
(1)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
(2)全帮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
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
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
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
(李逵)
②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削发恨参禅。
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独撑一杖行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
(鲁智深)
③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悟净)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此诗是王维为友人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3)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4)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5)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8.赏析。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
依存的。
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
“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 /桂花落, 夜静 /春山空。
月出 /惊山鸟, 时鸣 /春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