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阵发症-VPppt课件

合集下载

前庭阵发症-VP讲解

前庭阵发症-VP讲解

发病机制
1.外周假说
Jannetta推测VP的发病机制与TN类似,系血管压迫神 经(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后,使局部 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邻神经纤维间产生短 路或假突触形成,致使动作电位在相邻神经间过度传 递,神经冲动过度释放,引起眩晕症状。
Sirikci认为血管压迫颅神经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得越来越厚,逐渐变僵硬,或是 由于年龄的增长,脑脊液总量增加以及脑萎缩使得颅 神经更加伸展,导致先前分离的血管与神经发生接触。
辅助检查
此外还发现,VP可以由任何类型、大小的血管压迫脑 池段长度超过10mm的第Ⅷ颅神经造成的NVC而引起, 这些压迫75%为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占10%,小脑 后下动脉占5%,另外10%为静脉。李艳成等对51例 VP患者行1.5T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检查,发现VP患者血管神经交互压迫 (neurovascular cross compression,NVCC)的发生 率较高,最常见的为单侧NVCC型的前庭蜗神经与小脑 前下动脉交互压迫;但VP组中17.6%患者无NVCC,考 虑可能为3D-FIESTA序列在软组织间缺乏对比,不能 显示周围无脑脊液存在的神经,对于某些较窄的内听 道神经轮廓显示不够清晰准确,不能排除其他软组织 压迫前庭蜗神经。
a 箭头所示为压迫神经的血管袢;b 箭头所示为血管 神经压迫,血管神经之间脑脊液间隙消失。
诊断标准
Brandt等(1994)提出VP的诊断标准: ①短暂或反复出现的眩晕,持续几秒至 几分钟;② 特殊的头部位置或头位改变 可诱发眩晕;③ 可伴有持续性或发作间 期的耳鸣或听觉过敏;④ 神经生理学检 查可发现听觉或前庭功能减退;⑤ 抗癫 痫药治疗(如卡马西平)有效。

前庭阵发症-VP课件

前庭阵发症-VP课件
前庭阵发症-VP
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辅助 检查 (fǔzhù)
3分钟过度换气试验(hyperventilation ,HV)可在70%的患 者中诱发一过性眼震,HV所诱发的眼震并不是VP 发作的表 现,而是提示受压前庭神经易激惹,并非VP所特有,亦可 见于其它破坏前庭神经髓鞘的疾病,如前庭神经鞘瘤。在 正常人中,HV不诱发眼震。CT对于VP的诊断既不敏感也不特 异,Ryu对43例可疑NVC的患者行统计学分析(fēnxī)指出,后 颅窝气脑池摄影术(air CT)对观察内听道周围的血管袢有 帮助,但是不能确诊NVC,因为手术中发现,有些患者内听道周
前庭阵发症-VP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诊断 标准 (zhěnduàn)
Hufner等(2008)在Brandt提出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做了修订,确 定VP的诊断标准:至少5次眩晕发作,且患者满足以下A-E:A.持续 数秒至数分钟的短暂眩晕发作;单次发作可自行缓解。B.以下一种 或几种情况下能诱发眩晕发作:① 静息状态;② 特定头位/体 位(非BPPV体位);③ 头位/体位改变(非BPPV 体位)。C.发作
前庭阵发症-VP
第九页,共二十九页。
临床表现
Moller等研究发现,DPV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是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在特定头位时加重, 增加体力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 或消失。常用的前庭抑制剂(如美克洛嗪、 茶苯海明、东莨菪碱等)效果轻微或无效。 除此之外,许多患者还有听神经和/或相邻颅
神经受累症状,如搏动性耳鸣(ěr míng)、间断耳部 锐痛及一侧眼周轻度抽搐。
前庭阵发症-VP
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辅助 检查 (fǔzhù)
纯音听阈测试、前庭双温试验对于VP既不敏感也无特异性。

前庭功能诊断治疗ppt课件

前庭功能诊断治疗ppt课件
无快慢相 不稳定

可编辑课件PPT
12
位置性眼震
变位性眼震
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 时出现的眼震
迅速改变头位和体位时诱 发的眼震
首先坐位时扭转头向左、 坐位—仰卧悬头位—坐
右,前俯、后仰各45至 位—头向右转、仰卧悬
60度
头—坐悬头—坐位。 每次变位应3秒内完成
可编辑课件PPT
3
3、前庭神经反射
前庭动眼反射:同侧和对侧的Ⅲ、Ⅳ、Ⅵ颅神 经核团,前庭感觉可立即产生反射性的眼球活动。
前庭脊髓反射:同侧或对侧的脊髓前角细胞,对 躯体肌肉进行调节。
前庭小脑通路:可感受体位变动时的前庭冲动。 同时反射性调节前庭功能。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核团与迷走神经有广泛 的神经联系。
按方向分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和对角性等。 常以联合形式出现,如水平-旋转性、垂直-旋转性。
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运动组成。
慢相为眼球转向前庭兴奋性较低的一侧的缓慢运动。
快相是朝向前庭兴奋性较高侧的快速回位运动,为 中脑快相中枢的矫正性运动。因快相便于观察,故 通常将快相所指方向作为眼震方向。
壶腹嵴与耳石是构成人体主要的外周平衡感受
器。
可编辑课件PPT
2
2、前庭系统中枢部分
包括前庭神经核、前庭的皮质下中枢、前庭在大 脑皮质的代表区,以及前庭神经核与脊髓、眼肌 运动核、小脑、网状结构等紧密联系的传导束。
前庭核分为前庭上核、前庭下核、前庭内侧核和 前庭外侧核等四个核团,与其它神经核团在中枢 发生广泛联系,形成特定的神经反射通路。
静态 动态 步态试验
扫视试验 平稳跟踪试验 注视试验
可编辑课件PPT
6
闭目直立检查法

前庭神经炎的科普知识PPT

前庭神经炎的科普知识PPT
前庭神经炎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概述 什么是前庭神经炎 症状 诊断神经炎是一种内耳炎症引起的 疾病,常表现为头晕、眩晕等症状 。 本PPT将介绍前庭神经炎的原因、 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前庭神 经炎
什么是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是指内耳中前庭神经发生炎 症,导致平衡功能受损的疾病。 前庭神经炎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内 耳感染、药物副作用等。
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
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和 抗组胺药物等。
治疗
物理治疗:如前庭训练可以帮 助患者改善平衡功能。
预防与注意事 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引发前庭神经 炎。 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保持 平衡功能。
预防与注意事项
症状
症状
头晕: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头 晕感,常伴随眩晕或眼球震颤 。 平衡障碍:患者行走不稳,容 易摔倒,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
症状
耳鸣:一些患者会出现耳鸣的症状。
诊断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医生可 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前庭神经炎。 进一步的诊断可以借助眼震试验、 前庭功能检查等方法进行。
治疗
如出现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按 医嘱进行治疗。
结语
结语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诊 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 活质量。
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 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前庭阵发症PPT培训课件

前庭阵发症PPT培训课件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重点
01
提出未来研究前庭阵发症的重点方向,包括病因学、病理机制、
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与融合
02
探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对前庭阵发症研究的推动作用,
如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社会经济影响与公共卫生策略
03
分析前庭阵发症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
临床试验与新药研发
1 2 3
临床试验概况
介绍当前正在进行的前庭阵发症临床试验,包括 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进展和预期结果等方 面的信息。
新药研发进展
介绍针对前庭阵发症的新药研发进展,包括药物 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等 方面的信息。
临床实践指南与专家共识
总结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前庭阵发症的临床实践指 南和专家共识,以及这些指南和共识对临床实践 的指导作用。
前庭阵发症ppt培训课件
目录
• 前庭阵发症概述 • 前庭阵发症的治疗 • 前庭阵发症的预防与康复 • 前庭阵发症的案例分享 • 前庭阵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前庭阵发症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前庭阵发症(VP)是一种罕见的神 经系统疾病,由于前庭神经核及其 周围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导致短暂 的眩晕发作。
如氟桂利嗪,可改善前庭 神经元的兴奋性,缓解症 状。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通过手术解除血管对前庭神经的压迫,从根本上治疗前庭阵发症。
前庭神经切断术
通过切断前庭神经来减少前庭阵发症的发作,但可能影响平衡功能。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
通过平衡训练、适应性训练等康复手段,改善前庭功能,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

前庭阵发症-VP讲解30页PPT

前庭阵发症-VP讲解30页PPT

ENDΒιβλιοθήκη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前庭阵发症-VP讲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前庭神经炎健康教育PPT

前庭神经炎健康教育PPT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中枢型前庭神经炎 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而周围 型前庭神经炎则需要通过物理治疗和行 为治疗来减轻症状。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
如何预防前庭神经炎:保持耳朵和头部 干净卫生,规律锻炼,注意力的放松, 改善睡眠质量,控制摄入咖啡因量等, 都有助于预防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的康复与注意事 项
前庭神经炎的康复与注意事项
前庭神经炎的康复:康复期间需要注意 饮食和锻炼,逐渐从简单的平衡训练开 始,慢慢增加难度,逐步提高人体平衡 的能力。
前庭神经炎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前庭 神经炎发作期间需要尽量避免繁重的体 力或脑力工作,避免刺激光线和噪音等 ,多注意休息和放松,不要吸烟和喝酒 等。
介绍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的分类:前庭神经炎分为周 围型和中枢型,其中周围型前庭神经炎 比较常见。
Hale Waihona Puke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前庭神经炎的典型 症状是头晕和恶心发作,伴随着眼球抖 动和失去平衡感。
如何诊断前庭神经炎:医生会通过听取 病史、检查耳部和神经系统功能,以及 进行平衡测试和视觉测试等来诊断前庭 神经炎。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前庭神经炎健康教育 PPT
目录 介绍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 前庭神经炎的康复与注意事项
介绍前庭神经炎
介绍前庭神经炎
什么是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是一种 伴随头晕和恶心发作的疾病,导致病人 感到不安全和失去平衡感。 引起前庭神经炎的原因:前庭神经炎的 发作和耳部疾病、头部创伤以及过度使 用手机等导致的颈椎问题有关。

前庭阵发症-VP

前庭阵发症-VP

辅助检查

此外还发现,VP可以由任何类型、大小的血管压迫脑 池段长度超过10mm的第Ⅷ颅神经造成的NVC而引起, 这些压迫75%为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占10%,小脑 后下动脉占5%,另外10%为静脉。李艳成等对51例 VP患者行1.5TMR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检查,发现VP患者血管神经交互压迫 (neurovascular cross compression,NVCC)的发生 率较高,最常见的为单侧NVCC型的前庭蜗神经与小脑 前下动脉交互压迫;但VP组中17.6%患者无NVCC,考 虑可能为3D-FIESTA序列在软组织间缺乏对比,不能 显示周围无脑脊液存在的神经,对于某些较窄的内听 道神经轮廓显示不够清晰准确,不能排除其他软组织 压迫前庭蜗神经。
前庭阵发症
(vestibular paroxysmia ,VP)
概述


前庭阵发症又名致残性位置性眩晕(disabling positional vertigo,DPV),是引起眩晕的疾病之一, 主要表现为短暂性的眩晕发作,可能是桥小脑角池段 第Ⅷ 颅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所致,致病机制类似三叉 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 )。 VP 在头晕门诊中占3.2-4%,发病率较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BPPV)、偏头痛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常 见眩晕疾病低,但因其临床症状与以上疾病较为相似, 容易误诊误治,有报道经治疗有效而确诊的VP 患者中 73%曾被诊断为梅尼埃病 。
治疗

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初始剂量为每次100-200mg ,每天三次, 或者200-600mg/d。对于卡马西平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用奥卡西 平,也可选用加巴喷汀、丙戊酸或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奥卡西 平的平均最大剂量分别为600mg/d和900mg/d。Hufner的研究中, 药物剂量相对较大,卡马西平为100-1000mg/d /或者奥卡西平 300-1500mg/d,还有1例患者应用了30mg的巴氯芬。应用这些药 物后,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降低到治疗前的10%(在发作频率的 控制上卡马西平较奥卡西平差,分别为12.05%和3.19%),发作 强度降低到15.07%,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到10.81%,且没有明显 副作用。陈瑛等对20例VP患者应用卡马西平(0.1/次,3次/日) 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即有明显改善,随后的2个月疗效无明 显改变,提示使用时间延长对眩晕发作频率及发作程度无显著影 响,其中产生不良反应的3例(15%)均反应轻微,不适感逐渐 消失,不影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阵发症-VP
概述


前庭阵发症又名致残性位置性眩晕(disabling positional vertigo,DPV),是引起眩晕的疾病之一, 主要表现为短暂性的眩晕发作,可能是桥小脑角池段 第Ⅷ 颅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所致,致病机制类似三叉 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 )。 VP 在头晕门诊中占3.2-4%,发病率较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BPPV)、偏头痛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常 见眩晕疾病低,但因其临床症状与以上疾病较为相似, 容易误诊误治,有报道经治疗有效而确诊的VP 患者中 73%曾被诊断为梅尼埃病 。
辅助检查


纯音听阈测试、前庭双温试验对于VP既不敏感也无特 异性。在发作间歇期,常规神经系统检查(动眼及第 Ⅶ 颅神经)往往无阳性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渐渐 出现患侧感音神经性聋及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是一项听觉传导通路受损较为敏感 的客观指标,能反映外周听觉通路及脑干的功能状态, 任何直接、间接影响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的因素都 可使BAEP 发生相应的改变,往往在听觉通路轻微受损 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总体来说,“双重病理学说”可能是对各种概 念、争论最好的解答。外周的NVC似乎是定义 NVC综合征各种症状的必要因素,中枢病理改 变造成中枢神经核内兴奋性过高或对颅神经核 抑制投射的减少似乎对发病也必不可少。

发病机制

此外,单纯的血管神经接触并不足以诱发疾病, 一些未知的因素可能改变了膜电位或隐藏了神 经的损伤。动物实验已经表明,长时间神经直 接压迫或血管神经压迫造成的缺血,均可导致 神经轴突去极化及传导受阻;短时间机械压迫 造成的局部神经缺血去极化可以诱发异位放电; 这两种机制均很好地解释了发生在同一根神经 内的兴奋性过高和兴奋性过低的现象。

发病机制


2.中枢假说
有学者认为血管神经之间的接触只有发生在颅神经根 进入脑干区才会引起显著的临床症状,但很多学者发 现,在三叉神经和面神经与血管走行密切的个体中, 大约70%的人无任何症状。 研究提示,以结构性能稳定性差为特点的中枢段颅神 经的血管压迫与临床症状有关,只有极少数颅神经的 颅外段受压后能引起症状;这些学者认为,病变部位 在颅神经核内,因为病损的存在,导致兴奋性增加或 者丘脑-皮质投射水平或皮质水平功能障碍使传出抑制 减弱,从而引起了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3分钟过度换气试验(hyperventilation ,HV)可在 70%的患者中诱发一过性眼震,HV所诱发的眼震并不 是VP 发作的表现,而是提示受压前庭神经易激惹,并 非VP所特有,亦可见于其它破坏前庭神经髓鞘的疾病, 如前庭神经鞘瘤。在正常人中,HV不诱发眼震。CT对 于VP的诊断既不敏感也不特异,Ryu对43例可疑NVC 的患者行统计学分析指出,后颅窝气脑池摄影术(air CT)对观察内听道周围的血管袢有帮助,但是不能确 诊NVC,因为手术中发现,有些患者内听道周围有血 管袢,但这些血管袢并不压迫第Ⅷ 颅神经。
临床表现

Moller等研究发现,DPV患者最常见的症 状是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在特定头位时 加重,增加体力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 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常用的前庭抑制剂 (如美克洛嗪、茶苯海明、东莨菪碱等) 效果轻微或无效。除此之外,许多患者 还有听神经和/或相邻颅神经受累症状, 如搏动性耳鸣、间断耳部锐痛及一侧眼 周轻度抽搐。

发病机制


2.中枢假说
不同个体的颅神经的中枢段长度不同, 其中枢段的长度与相关的微血管压迫综 合征的发病率相关,由于前庭耳蜗神经 的中枢段是所有颅神经中最长的,所以 前庭耳蜗神经压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应该 是所有NVC综合征中最高的,估计在89/10万之假说”和 “中枢假说”孰对孰错,仍有争议。Adams 甚至推断NVC与患者的症状毫无关联。
临床表现

Hufner 等研究发现,VP 的主要表现为反复眩 晕发作,常伴有平衡障碍及恶心、呕吐,眩晕 常于静息时发作,亦可于转头、转身时发作, 发作频率不等,最多每天可达数百次,每次发 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随着病程的延长,眩晕 发作的持续时间趋于延长,而且听力亦趋于受 累,表现为耳鸣及听力下降,少数仅压迫蜗神 经时,甚至仅表现为发作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而 无眩晕症状;亦有患者由于听神经血管交叉压 迫导致类似打字机工作样耳鸣。
临床表现

患者的症状主要与受累神经有关。第Ⅷ 颅神经分为前庭上、前庭下及蜗神经, 第Ⅶ颅神经在内听道及桥小脑角池段与 其伴行,血管压迫累及前庭神经时,临 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发作;累及耳蜗神经 时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听觉过敏等; 两者均受累时,可同时出现前庭和耳蜗 症状;面神经受压时,可伴发同侧面肌 抽搐。

发病机制


1.外周假说
Jannetta发现许多年轻人无大脑沉降或动脉延 长的迹象却有TN和偏侧半面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的典型症状,通过受累神经的 血管减压,症状也可以完全缓解; 但Moller认为NVC非常常见,很多正常人既无 症状也无体征,检查时也发现有NVC ,提示这 可能是桥小脑角正常解剖的一部分,不能仅凭 NVC来诊断前庭阵发症。
发病机制


1.外周假说
Jannetta推测VP的发病机制与TN类似,系血管压迫神 经(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后,使局部 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邻神经纤维间产生短 路或假突触形成,致使动作电位在相邻神经间过度传 递,神经冲动过度释放,引起眩晕症状。 Sirikci认为血管压迫颅神经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得越来越厚,逐渐变僵硬,或是 由于年龄的增长,脑脊液总量增加以及脑萎缩使得颅 神经更加伸展,导致先前分离的血管与神经发生接触。
辅助检查

Moller发现大部分DPV 患者会出现患侧Ⅰ-Ⅲ波 间期延长;Moller和Schwaber指出,由于神经 压迫导致听力下降的血管通常发生在听神经的 脑池段,它会造成波Ⅱ 潜伏期的延长和所有后 续波潜伏期的延长;李艳成等对51例VP患者的 BAEP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异常者40例, 异常表现以Ⅰ-Ⅲ波间期延长为主,且以男性更 多见;病程越长,蜗神经越易受累。 Hatayama认为,Ⅰ-Ⅲ 波间期延长越明显,越 提示蜗神经损害的不可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