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专题08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19年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专题08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从物质、能量能识别不同模型并判断成分及序号代表的生物学意义根据种群曲线构建食物网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丁→乙→丙→则很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

根据重金属的富集构建食物属含量(1)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CO2库”(如甲中B,乙中④,丙中A)。

最后根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指向分解二、考向诊断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2.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判断(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3.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判断(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5)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4.有关能量流动特点、意义的判断(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3)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4)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5.有关碳循环的判断(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6.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7、判断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参考答案:1、(1)×.(2)√.(3)×.(4)√.(5)√。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结构ppt课件

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结构ppt课件
B 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乙 A .甲 丙



B.


丙 C. 甲 乙


D. 甲


2019
-
30
4、食物网的特点
1)、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 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既是 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 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答案】 C
-
27
3、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的起点总是___生__产__者_,终点是不被其 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食物链是指__单__方向的食物连接 食物网是指___多_方向的食物连接
3.同一动物在不同食物链,所处营养级__不__一_定__相__同__
4.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_不__同__的___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 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以来 自种间,也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 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下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 g的数量都减少。
-
32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 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 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 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 种内斗争势必加剧,种群密度减小,直至 相对稳定. 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 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大
【思路分析】 正确解答此题应从以下2点突破: ①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都是分解者。
-

一轮复习 第五章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共37张PPT)

一轮复习   第五章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共37张PPT)
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 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 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 “中间”营养级生物 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 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 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 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 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 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 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 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 特殊情况: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 营养级
4.(2015·天津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
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三)二者的关系
及时训练:
1、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 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 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 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单__一_变__量___原则和 ___对_照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 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 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 h。B处理的目的 是____杀__死_土__壤_微__生_物__,_同__时__避_免__土_壤__理_化__性_质__的_改__变___。
1、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 环境中,所有含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 平均浓度




能量
2.8×109KJ 1.3×108KJ 9.1×107KJ 2.9×107KJ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食物链相互交错 食物网
成网状的情势
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生物之 间的食 物联系
能量流 动和物 质循环
能量流动:单向流动、 逐级减少
物质循环:在生物和无机 环境之间反复地出现循环
课堂测评
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D ) 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
4.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能使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C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测评5.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食粮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 看,这是由于( C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绿色植物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草食动物以植物 为食,肉食动物则以草食动物为食。
表示方法
关系: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通式:A→B→C→D 注意: 1.A必须是生产者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 3.箭头前后必须是捕食关系 4.食物链写全
草→昆虫→蛙→蛇→鹰
食物网
概念
生物的食物链不是单条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把食物链 相互交错成网状的情势称为食物网。
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最终来源都是太 阳能,并且能量是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传递的。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概念
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留在生物遗体内
每个营养级 的能量去向
B.以热能的情势散失 C.被分解者分解
D.流入下一级营养级的生物体内

最新届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人教版)ppt课件

最新届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人教版)ppt课件

回扣·主干知识 归纳·核心考点 探究·实验案例
体验·双基考题 积累·实验技能 课时提能演练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 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回扣·主干知识 归纳·核心考点 探究·实验案例
体验·双基考题 积累·实验技能 课时提能演练
3.食物网的分析
回扣·主干知识 归纳·核心考点 探究·实验案例
体验·双基考题 积累·实验技能 课时提能演练
(1)营养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 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 养级,这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2)种间头鹰,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 又有竞争关系。 (3)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 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2013届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人教
版)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由_生__物__群__落__与它的_无__机__环__境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2.范围:_有__大__有__小__ 3.结构:_组__成__成__分__和营养结构(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
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 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 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回扣·主干知识 归纳·核心考点 探究·实验案例
体验·双基考题 积累·实验技能 课时提能演练
2.食物链的分析 如:草→兔→狐→虎 (1)表现形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 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虎),即最高营养级,不出现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及分解者,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2)数量变动: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狐)大量增加时,一般 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兔)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 下一营养级(虎)数量增加。

2019高考生物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共43张PPT)

2019高考生物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共43张PPT)

【随堂检测】
3.(2018•新泰市一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 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 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蜘蛛与青蛙是捕食关系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2018•柘城县二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的特点是( D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 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 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 础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 量传递效率是10%--20% 5.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自主预习】
二、食物网
1.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许多食物链彼
此___ 交错_,形成复杂的____ 网状 联系,生物之间 由于_食物 ___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 食物链 2.____ __和__ ____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构基础。 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 食物链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_____
【自主预习】
食物链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 __逐级
传递的。
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10% __ ~20% ____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沿食物 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_____ ___。愈向食 逐级递减 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____ 愈少 ,储存的能 愈少 量__ _ _。
【自主预习】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2024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5. (2021·1月八省联考湖南卷)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食动 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 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 t0~t1后期草食动物A种群数量多,种内斗争加剧;同时肉食 动物C数量增多,导致被捕食的草食动物A数量增多,从而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等。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
存在的基础。
(2)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生物群落
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 系统的必备成分
× 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2)将秸秆当作饲料喂猪,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作燃
× 料,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 )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例1.(2015·海南卷28节选)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 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2)t1~t2时,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 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___生__存__空__间__和__资__源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数量增加, 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 统的_(__负__)__反__馈____调节。 (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 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_稳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中,一部分能量用 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积累的 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0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知识精讲 应试例析
04
网络构建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精讲)
1.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物 群落 生产者
生 态 系 统 的 结 构
消者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精讲)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试例析)
关注生态系统成分必须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
(1)几个“未必”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如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未必都 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
底栖动物类、杂食性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 鱼类、滤食性鱼类 。若蛙类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试例析)
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
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分析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 者或以各营养级数量为依据,一般地,营养级越 低时,数量越多(看起点),即C→B→A。 2.依据柱形图或饼状图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的
答案 A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2】(2017· 经典高考,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 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 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 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生 演替。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 捕食和竞争。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 物理 信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 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 (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 浮游生物类 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 蛇类、肉食性 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 类不同纲的生物: ___________。 鱼类、鼠类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1】(2015· 海南卷,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 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C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生产者
解析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题述现象中的食物链为泥巴中 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与小鱼不同种),故泥巴中的藻类是第一营养级,小虾是第 二营养级,小鱼是第三营养级,大鱼是第四营养级,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 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答案 C
1.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营养 方式 生物 类型
自养
消费者
异养
分解者
异养
a. 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 大多动物,寄生植 蓝藻等 物(如菟丝子) b. 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部 分,但非必要成分
腐生细菌和真菌, 腐食动物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 分,必要成分
地位
作用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精讲)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 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 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 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 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 物所食。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渠道。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 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解析 小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贻贝等动物可以属于初级消费者, 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海星移除后,由于被捕食者 数量增加,种间竞争加剧,导致部分物种被淘汰,物种数量下降,C正确;通过海星的 捕食可以调节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正确。
(1)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为消费者提供 食物和栖息场所
(1)加快物质循环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 (2)帮助植物传粉和 机物,供生产者重 传播种子 新利用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精讲)
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快速判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精讲)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 高营养级)。 ②营养级:一般不越过5个营养级 a.植物(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b.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 消费者级别+1。 ③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 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④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 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 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物种。
(2)两个“一定”
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自养型”一定为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
定为分解者。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试例析)
【即学即练】(2017· 河南郑州一检)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 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 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 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
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