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精品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参考答案] D[09孝感中考]第17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2010·山东青岛)7.“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D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2011·福州]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是( A )A. 北魏孝文帝 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昊 D.金太祖阿骨打[2011·盐城]“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2011·湘潭]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 )A. 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B. 与汉族贵族通婚C. 负责推行均田令D. 努力学习汉话[2011•滨州]“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

此次改革是( B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2011·鸡西]“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

”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C )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2011·重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 )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C.汉武帝D.秦孝公[2011·呼和浩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B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2011·海南]“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抽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抽测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22课北方的民族会聚〔课堂抽测〕班级考号评分单项选择题1.以下HY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A.管仲HY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HYD.汉武帝HY2.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D.孝文帝迁都3.北魏孝文帝HY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4.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A.七擒孟获B.孝文帝HY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以下哪项史实有关()A.北魏迁都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6.以下关于北魏孝文帝HY的作用,不正确的选项是()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C.完成了南北统一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7.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通过汉化来推动社会进步,并且影响最大的是()A.商鞅变法B.“贞观之治〞C.北魏孝文帝HYD.戊戌变法8.与北魏孝文帝HY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阶级矛盾B.统一黄河流域C.完成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交融9.①迁都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HY的内容,他的HY促进了民族交融。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10.北魏孝文帝HY中的汉化措施包括()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淝水之战1.在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有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的观点可能是()。

(苻)坚曰:“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A.前秦实力弱小 B.前秦兵力分散C.苻坚骄傲轻敌D.民族矛盾尖锐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魏书·高祖纪》记载:“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北魏孝文帝“迁洛”的意图是()。

A.学习中原文化,巩固统治B.避免思乡之苦C.消灭鲜卑贵族D.减少洛阳人口3.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项措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A.改汉姓B.穿汉服C.迁都洛阳D.用汉语4.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A.实现了南北统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增强了军事力量D.削弱了北魏实力知识点三北朝政权更替5.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的直接原因是()。

A.六镇军人的兵变B.北方柔然的进攻C.民族交融的加强D.豪强地主的打击6.北朝政权中,统一过北方的是()。

A.北魏和东魏B.北齐和北周C.北魏和北周D.北魏和北齐知识点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7.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这表明()。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能力提升8.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氐族D.羌族2.北魏建立后,定都在A.洛阳B.长安C.平城D.建康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3年B.317年C.494年D.439年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人口曾达到A.50万左右B.100万左右C.80万左右D.30万左右5.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A.姓王B.姓元C.姓张D.姓李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完成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阶级矛盾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A.与汉族地主建立亲密合作关系B.追求汉族政权在洛阳的豪华宫室C.加强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控制D.加强对中原的控制8.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9.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C.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D.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10.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阅读以前学过知识,讨论将下列图示中空白填上:12.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上面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孝文帝要坚持这方面的改革?(2)(3) 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哪些作用?(4)●自设创造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

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平城与课本108页“汉族服饰俑”图,各创一选择题与材料选择题。

走进第二课堂●人物风采冯太后冯太后,也称文明太后。

是北魏第四代文成皇帝的皇后,北魏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

他祖父冯弘和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父亲冯朗降魏后,官至刺吏,因犯罪被杀。

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题

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题

北方民族大融合习题精选例题解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解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尽管课文中只有“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样一句话,但我们通过分析会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方面的措施,必然会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迁都和一系列汉化政策必然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所以,A、B、C选项都是正确的,而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D是不正确的。

答案:D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北魏建立时的都城在()A.洛阳B.建康C.平城D.荆州4.北魏政权建立的时候应属于()A.西晋末年B.前秦时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许C.洛阳D.殷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A.383年B.386年C.439年D.494年7.五胡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先进。

B.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

C.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

D.使我国古代的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8.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是()A.北魏B.东魏C.西魏D.北齐9.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10.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B.匈奴C.羯D.氐11.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七年级历史上册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自主学习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2.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迁到洛阳。

3.迁都以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学习,采用,提倡与汉人。

4.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5.、、和、、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6.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B.加强对北方人民的控制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D.解除对匈奴族的威胁基础巩固7.在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除羯、氐、羌之外,还有 ( )A.匈奴和鲜卑 B.鲜卑和回疆C.吐蕃和回疆 D.匈奴和吐蕃8.黄河流域分裂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 )A.魏建国 B.北魏迁都洛阳C.北魏分裂 D.北魏统一北方9.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C.羌族 D.羯族10.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C.洛阳 D.殷11.促使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等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2.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13.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孝文帝迁都洛阳1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15.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七擒孟获B.孝文帝改革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16.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 )A.北魏迁都洛阳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C.完成了南北统一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18.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通过汉化来推动社会进步,并且影响最大的是( )A.商鞅变法B.“贞观之治”C.北魏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19.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阶级矛盾 B.统一黄河流域C.完成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20.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能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知道各民族互相学习、影响,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A.匈奴族 B、羌族 C、柔然族 D、鲜卑族*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4.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课堂回顾1、材料分析题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五世纪三十年代,统一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B.匈奴C.羌D.氐
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约
A.46年B.56年C.86年D.100多年
3.北魏孝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扩大鲜卑族地位和影响
D.仰慕洛阳的繁华和富庶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
5.北魏时,洛阳的繁华体现在
①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②大量的佛教寺院③人口达100多万④很大的市场和云集的商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孝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B.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
C.加速封建化进程D.巩固鲜卑贵族的封建统治
7.对孝帝的改革,下列评价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孝帝改革实际是由冯太后主持的,孝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B.孝帝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实行汉化政策
C.孝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2.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迁到洛阳。

3.迁都以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学习,采用,提倡与汉人。

4.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5.、、和、、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6.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B.加强对北方人民的控制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解除对匈奴族的威胁
基础巩固
7.在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除羯、氐、羌之外,还有( ) A.匈奴和鲜卑B.鲜卑和回疆
C.吐蕃和回疆D.匈奴和吐蕃
8.黄河流域分裂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
A.魏建国B.北魏迁都洛阳
C.北魏分裂D.北魏统一北方
9.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B.鲜卑
C.羌族D.羯族
10.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B.许
C.洛阳D.殷
11.促使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等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
12.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汉武帝改革
13.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
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
1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15.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6.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C.完成了南北统一
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18.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通过汉化来推动社会进步,并且影响最大的是( )
A.商鞅变法
B.“贞观之治”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19.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阶级矛盾B.统一黄河流域
C.完成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
20.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
2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
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2.读下图:
请完成:
(1)这两幅图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产方式?
(2)它出现在关外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画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创新升华
2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完成:
(1)“魏主”是指谁?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措施?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措施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5)怎样评价这次改革?
答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自主学习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平城
3.汉服汉语汉姓通婚
4.语言服饰风俗习惯
5.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歌胡舞
6.C解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二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控制。

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的说法不够准确。

基础巩固
7.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

当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又称为“五胡”。

8.D解析: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自然也就标志着黄河流域分裂局面的结束。

9.B解析: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

10.C解析: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11.D
12.C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13.A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学会理解表中的含义。

此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的历史事实。

14.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A项的说法是不准确的,C项是一个重要条件,D项反映了改革的性质。

15.B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南北朝时期”。

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在三国时期,B项发生在北魏时期,C项发生在西汉时期,D项发生在东汉时期。

而北魏和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

16.D解析: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求穿汉服、说汉话、采用汉姓,实行汉族的礼法习俗,
17.C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并没有实现南北统一。

18.C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南北朝时期”可直接确定C 项正确。

因为A项发生在战国时期,B项发生在唐朝,D项发生在清朝。

19.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进行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改革,故A、B两项可排除。

改革
只是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谈不上“完成封建化”,故C项也应排除。

只有D项在原有的程度上进一步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孝文帝改革提供了条件。

反过来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大融合。

20.C
21.C解析:所谓汉化措施,肯定是向汉族学习,不可能鼓励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故③是错误的。

22.参考答案:(1)反映了汉族(农业民族)的生产方式。

(2)说明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逐渐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行农耕。

解析:东汉以来,北方各族人民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形成了民族汇聚的潮流,图中的内容反映了生产方式的融合。

创新升华
23.参考答案:(1)北魏孝文帝。

(2)改鲜卑姓为汉姓。

(3)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4)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5)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含义,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