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的故事始于中国古代,是一则关于女性英勇、坚韧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初载于《木兰辞》,后来被改编成了各种版本的戏剧、电影、小说等形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花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她的父亲年迈体弱,无法应征入伍,因此她站了出来,代替父亲参军征战。
她剪去长发,穿上男装,化身为一名勇敢的战士,投身军营,与男兵们并肩作战。
在长期的征战中,花木兰表现出色,以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战友的尊重和上级的赞赏。
最终,她辅佐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功成身退。
花木兰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赞美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儿而退缩,反而义无反顾地投身战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担当重任,甚至可以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立下不朽的功勋。
花木兰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他们在困难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向前。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花木兰的形象也成为了许多女性的楷模。
她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只要我们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和尊严。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它告诉我们,女性不应被固有的性别角色所限制,她们同样可以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大展拳脚,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和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加辉煌的人生。
在思考花木兰的故事时,我们也要深刻反省现实中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和对待。
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格和能力,不应被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所束缚,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空间。
只有在这样一个包容、尊重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花木兰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她的勇气和智慧,让她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传承花木兰的精神,勇敢前行,勇敢担当,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花木兰一样,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让这个世界因我们而更加丰富多彩。
10木兰诗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朝的一 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全 诗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古代 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 业的传奇故事。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返回
请读准字音噢——
Jī pèi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jiān yān jiū róng shuò tuò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请概括本诗 主要情节
一、 代父从军,
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
(1—3)
十年征战
(4)
三、 还朝辞官,
(5—6)
亲人团聚 讴歌英雄
(7)
四、 比喻赞美,
不唧 闻唧 机复 杼唧 声唧 ,, 惟木 闻兰 女当 叹户 息织 。。 —勤劳孝顺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想 什么 思念
——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坚强的 英雄气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 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乡。 ——不贪图荣华富贵 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1 、两组“旦辞 …… 暮宿(至) ……” 写出了什么 ? 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2 、两组“不闻 …… 但闻 ……” 写什么景象?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 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修辞:对偶、反复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修辞 对偶。有什么作用? 在艰苦的环境的烘 托下,充分展现了木兰艰苦的军旅生活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 互文,表明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 烈。木兰身经百战,最终凯旋归来。
花木兰观后感

花木兰观后感花木兰观后感集合15篇花木兰观后感110月15日,我和妈妈在电视上点播了电影《花木兰》。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电影中的花木兰既忠又孝,有情有义,让我很是敬佩。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多病,没办法上战场,所以,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是很艰苦的事,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在战场上与邻居费小虎共同作战,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又认识了英俊的文泰。
在柔然族发生兵变后,独裁的独门当上了新的单于,对花木兰他们进行了追杀,后因接应的大将军未来营救,文泰牺牲自己保全了大家。
后木兰乔装打扮进入柔然军队,杀死了独门救出了文泰。
最后,花木兰带领军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凯旋归来。
皇帝因她的功劳,封她为大将军,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年老的父亲。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花木兰观后感2之前有听别人说,花木兰有多不好看。
只是想说,好不容易出了中国的,去看一看,唯余失望罢了。
影片的内容不过是最后所表达的忠孝两全。
相比于木兰辞,更多的是表面而缺少了一种内涵。
木兰从小被抑制,所谓表现出来的元气被人不理解,所谓的女人,只是束缚在社会的枷锁中,人生中的一切都好像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妻子而存在。
所有的天性被剥夺,不被理解,提到的最多的反而是家族的蒙羞。
而不是像原来写的,是替父从军,是女子所表现出来的英气,是表达的对于时代,对于家庭中的一种担当。
而我在电影中看到的,只是对于女子的指责,只是封建下的枷锁。
最后所谓的找到了自己,不过是对于所谓世俗的认可,不过还是屈服了这个世界,所谓的突破在哪里?所谓的人生只有爱情,没有自己的理想,所谓的找到了自己,只是在于认可自己,可是,替父从军又何尝不是一种认可?花木兰观后感3自从《花不兰》的电影上映后,一直都想去看,想看看“赵薇”演绎的花木兰,想知道这个电影版由中国人自己拍摄出来的花木兰到底会是什么感觉,终于在昨天如愿看到了这出电影。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

历史上的十位巾帼女英雄简介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
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
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
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些古代著名的女英雄。
1、妇好妇好,好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妇”为亲属称谓。
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
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2、花木兰花木兰,412年-502年,武汉黄陂人,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3、吕母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
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
吕母起义,点燃反抗王莽反动统治的火炬。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
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
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
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花木兰》读后感(精选20篇)

《花木兰》读后感(精选20篇)《花木兰》读后感(精选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木兰》读后感(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花木兰》读后感篇1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善良而勇敢的女孩。
木兰没有哥哥,她的父亲只得应战征兵。
木兰担心父亲年老体弱,于是就瞒着家人,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参了军。
木兰在战场上机智勇敢,多次立下战功。
多年后,她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家人听说她回来了,非常高兴。
木兰脱去战袍,换上了原来的衣服,变回女孩的模样。
和她一起上战场的伙伴们都很惊讶:在一起十几年居然没发现木兰是个女孩呢?读完《花木兰》故事让我感触很大,我们要象花木兰学习,学习她的责任、学习她的关心、学习她的勇敢,做个懂事好孩子。
《花木兰》读后感篇2这个小说是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村里住着花木兰一家人,花木兰的父亲因为在战场上受伤有腿疾,退役在家修养。
可是,就在花木兰十几岁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动乱,敌人在长城下准备攻打长城。
皇帝只好下征兵诏书,每家都必须有一个男子充当壮丁去前线参加战斗。
其中就有花木兰的父亲,花木兰为了她父亲不得不鼓起勇气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诏书发到家里的第二天,花木兰来到军营,战士们谁都不知道她是个女孩儿。
就这样她开始了军营生活,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她跟着战友们练了一身好功夫。
一天,长官把箭射在最高的柱子上,但是没有谁能把它取下来,只有花木兰不断努力花了一整夜的功夫,爬到最高处,拿下了那支箭,也让身边其他的士兵对“他”刮目相看。
终于要上战场了,他们走啊走,突然前面有很多敌人向他们冲来,原来是中了埋伏。
花木兰看到前面的雪山和悬崖,灵机一动,把大炮对准雪山,就是一炮,雪崩的巨大威力使得敌人的千军万马全部被淹没在皑皑白雪里。
长官也被雪崩的力量冲走了,花木兰为了救他,被冰块刮伤,将军请大夫来给她包扎的时候,大家发现原来花木兰竟然是个女的。
10 木兰诗

邮票上的花木兰——
迪斯尼版《花木兰》 ——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水浒传》里的
孙二娘
性格、心情
勤劳善良 忠孝两全 坚毅顽强 思念亲人 英勇善战 淡泊名利 热爱和平 谨慎机警
木 兰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
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 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
精练。如王昌龄的《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于说 “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 关”。 在《木兰诗》中哪两句用了互文
《木兰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文学上的《木兰诗》——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上的《木兰诗》———
豫剧《花木兰》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
工 笔 绘 画 花 木 兰 ——
民间连环画《木兰诗》——
书法上的《木兰诗》——
米 芾 书 《 木 兰 诗 》
1.木兰为什么叹息? 2.出征前的准备,为什么要分东南西北来写? 3.出征后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
故 事准备出征 奔赴前线 4.十年征战 5.还朝辞官 6.亲人欢聚 7.设喻作结
情节
停机叹息 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 奔赴前线 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 亲人欢聚 设喻作结
英语版的《木兰诗》——
Tsiek tsiek and again tsiek tsiek,Mu-lan weaves, facing the door.You don't hear the shuttle's sound,You only hear Daughter's sighs.They ask Daughter who's in her heart,They ask Daughter who's on her mind."No one is on Daughter's heart,No one is on Daughter's st night I saw the draft posters,The Khan is calling many troops,The army list is in twelve scrolls,On every scroll there's Father's name.Father has no grown-up son,Mu-lan has no elder brother.I want to buy a saddle and horse,And serve in the army in Father's place." In the East Market she buys a spirited horse,In the West Market she buys a saddle,In the South Market she buys a bridle,In the North Market she buys a long whip.At dawn she takes leave of Father and Mother,In the evening camps on the Yellow River's bank.She doesn't hear the sound of Father and Mother calling,She only hears the Yellow River's flowing water cry tsien tsien. At dawn she takes leave of the Yellow River,In the evening she arrives at Black Mountain.She doesn't hear the sound of Father and Mother calling,She only hears Mount Yen's nomad horses cry tsiu tsiu.She goes ten thousand miles on the business of war,She crosses passes and mountains like flying.Northern gusts carry the rattle of army pots,Chilly light shines on iron armor.Generals die in a hundred battles,Stout soldiers return after ten years. On her return she sees the Son of Heaven,The Son of Heaven sits in the Splendid Hall.He gives out promotions in twelve ranksAnd prizes of a hundred thousand and more.The Khan asks her what she desires."Mu-lan has no use for a minister's post.I wish to ride a swift mountTo take me back to my home." When Father and Mother hear Daughter is comingThey go outside the wall to meet her, leaning on each other.When Elder Sister hears Younger Sister is comingShe fixes her rouge, facing the door.When Little Brother hears Elder Sister is comingHe whets the knife, quick quick, for pig and sheep."I open the door to my east chamber,I sit on my couch in the west room,I take off my wartime gownAnd put on my old-time clothes."Facing the window she fixes her cloudlike hair,Hanging up a mirror she dabs on yellow flower powderShe goes out the door and sees her comrades.Her comrades are all amazed and perplexed.Traveling together for twelve yearsThey didn't know Mu-lan was a girl."The he-hare's feet go hop and skip,The she-hare's eyes are muddled and fuddled.Two hares running side by side close to the ground,How can they tell if I am he or she?" From:The Flowering Plum and the Palace Lady: Interpretations of Chinese Poetry By Han H. Frankel,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6.
木兰诗

10.《花木兰》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唧唧:虫叫声。
形容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
杼:织布梭子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kèhán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马笼头。
旦:早晨。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越过一座座的山脉。
度,过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shuò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用刁斗报更的声音。
朔:北方,金柝:即刁斗。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功很多次。
策勋:记功。
转:次的意思。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要求什么。
不用:不愿作。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尚书省是当时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花木兰》读后感

《花木兰》读后感《花木兰》读后感(通用16篇)《花木兰》读后感篇1这几天废寝忘食地读完《花木兰》,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姑娘。
当时人们都认为女生只能在家缝衣织布,男生才能上战场带兵打仗,但这位女生花木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花木兰从小就跟父亲花孤将军学了一身武艺,父亲生重病不能上战场,孝顺父母的女儿花木兰勇敢的替父从军。
她先用聪明的计划打退了番兵,当上了副将领,又通过重重危险,用智慧的计谋当上了先锋使。
她勇敢又聪明,最后用机灵的脑袋和厉害的武艺打败了可恨的番王,并将番将和番帅捉住了。
花木兰成功了,她为祖国打败了敌方,为自己创造了奇迹。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没有人做不到的事,只有人肯偷的懒。
世界上没有男女之分,大家都是靠实力做事,男生能做到的事,女生也能完成。
《花木兰》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勇敢面对,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动脑筋在短时间内寻找解决方法。
花木兰的替父从军,不仅让我懂得了勇敢,还让我学到了孝敬父母。
我兴奋地翻开《木兰辞》,大声朗读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读后感篇2今天我看了一部动画片《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也是迪士尼公司第一部改编中国故事的动画。
故事主要内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还是有一点和中国传说不同。
那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花木兰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为了代父从军,她削断长发,拿走父亲盔甲,悄悄离开家奔赴战场。
一开始花木兰很不习惯,惹了很多乱子,她的伙伴木须和小蟋蟀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她发奋努力,练了一身好本事,杀了匈奴头领单于,保护了皇上和国家,为家为国都争光,同时也让很多人敬佩她。
这部动画片制作得很好,体现出了花木兰的善良机智和勇敢。
在战场花木兰机智杀敌,在战后不图官禄,只想回到家乡,也表现出了花木兰的单纯可爱。
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当她竭力保护皇上除去单于后,皇上向她表示谢意,而广大百姓则下跪表示敬意,那场面太感人了!希望以后多看一些这种动画片或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好的故事好的节目,还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花木兰》读后感篇3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书――《花木兰》,它主要讲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练习册
附板书:
(6).复沓句: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展现征途遥远,行军神速,衬托木兰思乡之情。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7)、反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三、小结: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3、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木兰诗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军情紧急,思念亲人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亲人团聚,木兰女装
双兔难辨,比喻赞美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二次备课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总结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①排比、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默写生字。
2、学生齐读全文。
二、合作探究:
分析第二部分:
1、齐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辛安镇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0木兰诗
课型
新授课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分析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抽查上一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5)、顶真: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②对偶、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③对偶、互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④对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结构相同,由4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用来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3).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