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小故事

合集下载

十个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一、一袋子苹果种子在南京某小学,有一位老师给了每个学生一袋子苹果种子,要求他们回家种植并照顾好,最后取得收获的同学将得到奖励。

大部分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进行了种植,并且每天都细心地照料着自己的苹果种子。

然而,有一位同学却没有种植,而是将自己的袋子藏了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们的苹果种子终于生根发芽,而藏着袋子的那位同学却没有任何成果。

最终,老师公布了最终结果,只有一位学生种植的苹果种子结出了果实,他也因此获得了奖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真正努力付出,才能取得成功。

二、诚实的邮差有一位邮差,他每天准时将信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信件,但不小心将其掉在了路上。

虽然他知道这封信件非常重要,但他决定还是将其交给正确的收件人,而不是将其私自保留或者随意丢弃。

经过一番寻找,他终于找到了这封信件的主人,并将其交到了对方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诚实,不撒谎,不欺骗。

三、诚信的商人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商人以诚信而闻名。

他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与顾客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他不会欺骗顾客,不会故意提高价格,而是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商品。

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口碑也越来越好。

虽然有时候他可能会少赚一些钱,但是他相信诚信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经营智慧,诚信的商人能够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四、诚实的学生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位学生在考试中不小心作弊了,但是他没有被老师发现。

然而,他的良心不安,他决定将作弊行为告诉老师并承担后果。

他向老师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老师的惩罚。

老师对他的勇敢和诚实非常欣赏,决定给予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参加考试,并改正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勇气,诚实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五、诚信的律师在一起法庭案件中,一位律师代表被告进行辩护。

诚信的故事

诚信的故事

诚信的故事诚信的故事(精选35篇)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仅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诚信的故事(精选3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诚信的故事篇1“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故事篇2晏殊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

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诚信的故事更容易给小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理解,易于小朋友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诚信小故事经典简短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诚信小故事1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诚信小故事2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诚信小故事3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诚信小故事4华盛顿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诚信小故事5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诚信小故事6福克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界办事言而有信,有很好的美誉。

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他的父亲想将其拆除,并在较为开阔处另建一座。

小福克斯从住宿学校回家度假,正巧赶上工人在拆亭子。

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

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

有关诚信的20个故事诚信1:曾子杀猪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十个诚信小故事

十个诚信小故事

以下是十个诚信小故事:1. 《司马光卖马》古时候,有个叫司马光的人。

有一天,他的马死了,他非常着急,他想用卖马的钱去买一匹活马。

他告诉邻居,他打算卖掉死马,邻居们都很感动。

后来,他的马活了过来,邻居们纷纷前来祝贺。

司马光诚信待人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子。

2.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别闹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而已。

”曾子说:“对孩子不能开玩笑,他们年纪小,不懂是非,学习父母的行为是分不清是非的。

”于是,曾子真地杀了猪给孩子吃。

3. 《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

一天,他在花园里玩耍时,看见芭蕉叶上有个大黑疤,便问妈妈:“这芭蕉花怎么这样丑?”妈妈笑着说:“孩子,芭蕉花的花朵很美,但它自己却不知美丑。

”郭沫若听后低头不语。

从此,他总是提醒自己要严以律己,待人真诚。

4. 《华盛顿与樱桃树》华盛顿小时候砍倒了一棵樱桃树。

他父亲很生气,扬言要惩罚他。

华盛顿在父亲的面前承认了错误,并诚实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父亲被他的诚实感动了,原谅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5. 《列宁打碎花瓶》列宁小时候在姨妈家做客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

他害怕姨妈责怪他,于是他诚实地向姨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姨妈不仅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的诚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6. 《我不能失信》宋庆龄小时候,有一次家里准备带她去看演出。

但她想起和同学小珍约好了一起做花篮,就不想去了。

父亲劝她可以回来再去看演出,但她还是坚持留下来等小珍。

小珍来了后,她们一起高兴地继续做花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守承诺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很喜欢画画。

有一次,他画了一只鹰,但是他的朋友告诉他,他画错了。

富兰克林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他决定重新画一幅更好的鹰。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故事1:曹操断发示诚信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十个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

以下是十个关于诚信的故事:1.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你。

”说着,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父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2. 《狼来了》:古希腊寓言中,一个牧羊人因为两次撒谎,大喊“狼来了”而戏弄了村民,最后自己受到惩罚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3. 《商鞅立木为信》:战国时期,商鞅为了推行法令,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此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

虽然有人围观,但无人尝试。

后来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履行了诺言,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很重要的。

4.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最终在敌军攻破都城后被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5.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有名的侠客,他十分讲信用和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难都会设法办到。

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6. 《孙权劝学》:三国时期,孙权以吕蒙为名将学习为先,激励吕蒙读书学习。

吕蒙也以军务繁忙为由推托。

孙权却以自己为例,告诉吕蒙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后,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和学习的重要性。

7. 《韩信报恩》:韩信是汉朝的一位名将,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

邻居家的母鸡总是跑到韩家来下蛋,韩信便把母鸡抱回家养。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回到家乡报答恩人时,送上了千两黄金。

这个故事强调了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性。

8.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家中拜访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诚信小故事 简短

诚信小故事 简短

诚信小故事简短
1. 曾子杀猪:曾子为了实践自己对儿子的诺言,把家里的猪杀了。

这体现了曾子对诚信的重视,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出必行,信守诺言。

2. 商鞅立木:战国时期,商鞅为了让人们相信自己推行的新法,在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给搬到北门的人赏金。

这树立了政府言出必行的形象,对新法的推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个信守诺言的人,他的信誉极高,人们甚至用“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来形容诚信的价值。

4. 李嘉诚的诚信经营: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离不开诚信经营。

他始终坚持信誉第一,以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5. 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放羊娃多次戏弄村民,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当他真正遇到狼时,已经没有人相信他,导致羊群被狼吃掉。

这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信誉。

6.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结果在真正需要救援的时候,诸侯们不再相信他,导致亡国。

7. 华盛顿的樱桃树:华盛顿小时候误砍了一棵樱桃树,但他勇于承认错误,向
父亲坦白。

父亲表扬了他的诚实,而不是责备他。

8.孔子的诚信教诲: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他强调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教育弟子要诚实守信,为人处事要有诚信。

这些诚信小故事,既有古人古事,也有现代楷模,它们传达了同一个道理: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身处世的基础。

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让我们以这些故事为榜样,践行诚信,传承诚信,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有一个放牧的男孩,他觉得很无聊,于是向山下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农民听到狼来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跑到山上,谁知见到的却是男孩的哈哈大笑。

男孩一次又一次的撒谎,农民一次又一次的上当。

直到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男孩站在山头大喊:“狼来了!狼来了!”这一次尽管他喊破喉咙也没用了,因为他骗了人们多次,所以再没人相信他。

狼把他的羊咬死,他自己也差一点没命了。

有一个国家,国王要选出他的继承人,于是对他的几位王子说:“我这里有些种子,谁能把这些种子种开花,谁的花最漂亮,他就是我的继承人。


一年过去了,王子们纷纷捧着茂盛的花来了。

这时只听见一阵凄凉的哭声,国王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小儿子。

国王亲切地问:“孩子,你为何哭泣啊?”小王子擦了擦眼泪说:“我的种子没开花,哥哥们的都开花,呜呜……”出乎意料的是,故事的结局,国王却立了小王子为继承人,因为国王知道那些种子不会开花,那是些煮熟了的种子。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
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