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例CAP患者的病例分析-0712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证素分布特征与营养指标相关性分析》范文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证素分布特征与营养指标相关性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二者合并发生的情况也日益常见。
患者体内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在某大型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证素分布等,同时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3. 证素分布特征分析根据中医证素理论,分析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并对比T2DM患者及CAP患者的证素分布。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证素分布与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结果1. 证素分布特征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证素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阴虚、湿热、血瘀等证素较为常见。
与单纯T2DM或CAP患者相比,合并CAP的T2DM患者证素分布具有独特性。
2. 营养指标分析患者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在不同证素分组间存在差异。
其中,阴虚证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而湿热证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好。
3. 证素分布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证素分布与营养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阴虚证患者由于阴液亏虚,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而湿热证患者由于湿邪内蕴,可能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受到影响。
此外,血瘀证患者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也可能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证素分布具有独特性,且与营养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这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针对不同证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AP案例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用药分析(举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用药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7岁,公共汽车司机,75kg,既往体健。
主诉:发热伴喘息一周现病史:患者于7天前因受累、受凉后出现乏力、发热、咽痛、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体温至38.7℃,伴畏寒,无寒战,无呕吐,无皮疹,无关节酸痛。
于社区门诊静脉注射“头孢他定、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2天前于院当地医院(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门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体温仍不能控制,发热最高至40.2℃,在家自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后,出汗,热退。
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治疗。
既往用药史:不详家族史:不详过敏史:无体格检查:T:38℃ P:76次/分 R:18次/分 BP:108/52mmHg SPO2:96%中年男性,急性病容,神智清,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口唇微紫绀,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底背部可及小水泡音,未闻及干啰音。
心界不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S1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下2cm可及,脾未触及,莫非氏征(—),麦氏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双侧巴氏征(—)。
辅助检查:入院当日血常规:WBC:8.03×109/L N% :84.5 % 尿素氮10mg/dl胸片:右下肺边缘模糊的片状浸润影入院诊断:1. 发热原因待查肺炎?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继用门诊选用的抗菌药物,并增加了抗病毒治疗,医嘱如下: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0.25g ivdrip qd;氯化钠注射液100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drip bi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0.4g维生素C针1g ivdrip qd;清开灵3g po tid,入院第2日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及利巴韦林组换为氯化钠注射液100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ivdrip q8h,并使用氨溴索静推及高压雾化吸入。
病例分析: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主要治疗药物
作用 抗感染 祛痰
药品名称
亚胺培南西司 他丁钠粉针
0.9%氯化钠注 射液250ml
左氧氟沙星氯 化钠注射液
万古霉素粉针
0.9%氯化钠注 射液250ml
氨溴索注射液
标准桃金娘油 肠溶胶囊(成 人装)
用法用量
1g
250ml,1/8小 时
静脉滴注
0.5g,1/日
静脉滴注
1g
250ml,1/12 小时
常见的CAP致病菌
❖青壮年,无基础疾病: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 ❖ 肺炎链球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卡他莫拉菌 ❖ 革兰氏阴性杆菌
• CAP患者病死率高,且病原体培养分离困难,
血清学检查耗时,因此,应初始经验性治疗
LOGO
❖既往病史:
❖ 有“过敏性鼻炎”10余年,未药物控制;2014年9 月患者于医大一院诊断“哮喘、湿疹”,给予药 物治疗后好转。
❖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01次/分,呼吸33次 /分,血压116/66mmHg。
❖辅助检查:
❖ 胸部CT(外院2014-11-15):示双肺下叶大片高 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
变迁
• 老年CAP患者逐年增多 • 吸入性肺炎患者逐年增多
•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
• 合并其他疾病的比率增高
• 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
• 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 病原体检出手段改进
• 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逐年 增加
CAP临床诊断依据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 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口服 口服
抗内毒素
血必净注射液 50ml
《CAP病例分享》课件

CAP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和风险群体,有不同的CAP疫苗接种建议。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 低CAP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治疗后的随访和评估
对于CAP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和评估非常重要。通过定期复查和评估,可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 应和相互作用,并与患者密切沟通和监测病情。
感染性肺炎的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选择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疗程和剂量
按照临床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抗 生素疗程和剂量。
联合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或存在多重病原 体感染的患者,考虑联合治疗。
过敏性肺炎通常会伴随过敏反应的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和皮疹。鉴别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和特殊 实验室检查来确定。
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进行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支持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水分补充和适当休息。
3
康复护理
提供营养支持,协助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患者病史分析
1 患者A
近期有接触感染者的经历,无其他症状。
2 患者B
曾长期吸烟,同时有慢性咳嗽和咳痰症状。
3 患者C
近期有过敏性反应,同时出现嗓子疼痛。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A
体温升高、呼难、气促、血氧饱和 度降低。
患者C
喉咙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
过敏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CAP病例分享》PPT课 件
《CAP病例分享》课件

一、CAP病例分享简介1. CAP的概念: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肺炎。
2. CAP的发病率:CAP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3. CAP的病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均可导致CAP,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4. CAP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体征包括呼吸音减弱、湿啰音等。
5. CAP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片、CT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CAP的药物治疗1. CAP的治疗原则:根据病原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阶梯性治疗。
2. 细菌性CAP的治疗: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3. 病毒性CAP的治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等。
4. 真菌性CAP的治疗: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5. CAP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CAP的临床实践案例分析1. 病例1:细菌性CAP患者的治疗过程及药物选择。
2. 病例2:病毒性CAP患者的治疗过程及药物选择。
3. 病例3:真菌性CAP患者的治疗过程及药物选择。
4. 病例4:CAP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
5. 病例5:CAP患者的长期随访和预防措施。
四、CAP的预防与护理1. CAP的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2. CAP的护理要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3. CAP患者的家庭护理: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诊。
4. CAP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提高肺功能。
5. CAP的护理团队协作:医生、护士、药师等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例CAP患者的病历分析和用药监护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和药学监护一、病史摘要:患者刘妍希,性别:女,28岁,身高164cm,体重58kg,汉族。
住院时间:2015年9月16日至2015年9月28日,共13天。
主诉:发热20天,咳嗽、咳黄痰4天现病史:20天前劳累后出现午后发热,伴畏寒、咽痛,体温不超过38.5℃,夜间出汗逐渐增多,食欲较前减退,自觉疲乏无力,未予治疗。
4天前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黄色粘痰,无咯血、鼻塞、流涕、胸闷、气促、胸痛,急诊查血常规WBC 1.86*109/L,GR 74.8%,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g静滴,治疗2天,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为进一步治疗,以“肺部感染”收入院。
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食欲减退,睡眠可,大小便如常,近半月体重减轻约2斤。
既往史:盆腔炎病史2年既往用药史:无个人史:生于北京市,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无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阳性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64mmHg。
正常面容,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较对侧低,未闻及确切干湿啰音。
心率9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诊断:肺部感染出院诊断:1、肺部感染2、低钾血症初始治疗药物简要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和检查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并对症给予补液、化痰等治疗,患者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出现输注部位皮疹,考虑患者正处于哺乳期,故未给予氟喹诺酮类抗感染,给予调整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除出现低钾血症外,无其它并发症,病情稳定,抗感染周后复查血常规、血生化正常,复查胸片明显吸收给予通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支原体感染

一例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一、前言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
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1]。
CAP的常见治病菌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不典型菌、病毒等,目前我院呼吸内科治疗了多例不典型细菌感染的CAP,作为临床药师参与该例支原体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我对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及更换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临床提出了用药建议。
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了帮助。
二、病案资料患者刘某、女、31岁、ID号:100****701 。
以“咳嗽、咳痰、发热5天”为主诉于2015.7.31入院。
患者自诉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较多白粘痰,可见少量黄痰,咳痰较费力,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8.6℃,下午热为主,伴有畏寒、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热时头痛,无头晕,无寒战、皮疹,咽痛,无鼻塞、流涕,无胸痛、咯血,无盗汗、乏力,剧烈咳嗽时伴有憋喘,无喘鸣。
于当地诊所抗感染、抗病毒(具体药物与剂量不详)治疗5天,仍有咳嗽、咳痰、发热。
为进一步治疗今日入住呼吸内科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发现“甲状腺结节”1年余,未予处理。
否认其他疾病史。
无乙肝、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血制品输入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查体:T37.4℃,P115次/分,R24次/分,BP114/79mmHg,身高165cm,体重57kg。
相关检查结果:2015.07.31胸片:左下肺炎症可能;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2015.07.31血常规:WBC7.44×10^9/L、N 71.6%、RBC 5.32×10^12/L、Hb 154g/L、PLT282×10^9/L。
一例CAP患者的病例分析 20160712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我国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
在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时,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既往用药和药敏敏感性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病原并评估耐药风险,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
当初始治疗失败时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可能,并应进一步评估产ESBL菌感染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一例CAP 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病史简介1.1病史摘要患者男,62岁,体重65kg,身高175cm,主因“发热、寒战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3天前受凉后出现全身无力,全身发冷,测体温38.0℃,自服感冒药(复方氨酚烷胺片1片 po bid)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于入院前一天患者症状加重,再次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39.0℃,伴寒战及胸闷、气短,入院当天早晨患者体温39.0℃,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5月31日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收住老年科。
该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未曾规律用药,有“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当天急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入院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2.2型糖尿病;3.腔隙性脑梗死。
1.2主要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头孢他啶(1.5g ivgtt q12h ,共用10天)抗感染治疗10天;痰热清(20ml ivgtt qd,共用10天)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十味龙胆花胶囊(0.9g po Tid,共用10天)止咳平喘;盐酸氨溴索片(30mg po Tid,共用10天)祛痰止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我国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
在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选择时,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既往用药和药敏敏感性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病原并评估耐药风险,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
当初始治疗失败时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可能,并应进一步评估产ESBL菌感染的风险。
本文通过对一例CAP 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病史简介
1.1病史摘要
患者男,62岁,体重65kg,身高175cm,主因“发热、寒战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3天前受凉后出现全身无力,全身发冷,测体温38.0℃,自服感冒药(复方氨酚烷胺片1片 po bid)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于入院前一天患者症状加重,再次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39.0℃,伴寒战及胸闷、气短,入院当天早晨患者体温39.0℃,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5月31日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收住老年科。
该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未曾规律用药,有“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当天急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
入院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2.2型糖尿病;3.腔隙性脑梗死。
1.2主要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头孢他啶(1.5g ivgtt q12h ,共用10天)抗感染治疗10天;痰热清(20ml ivgtt qd,共用10天)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十味龙胆花胶囊(0.9g po Tid,共用10天)止咳平喘;盐酸氨溴索片(30mg po Tid,共用10天)祛痰止咳。
入院第3天患者述及仍有间断发热、寒战,医生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用抗感染。
血常规示:白细胞数12.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8% ;糖化血红蛋白示:7.0%;血生化:葡萄糖 7.88mmol/l,
C反应蛋白 68.8mg/L,其余正常;痰培养结果:正常菌群无真菌生长;腹部彩超:1.脂肪肝2.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补充诊断:脂肪肝,患者无临床症状,暂时不予药物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述及再无发热、寒战,血常规示:白细胞数 5.56×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7.4% ;降钙素原测定 0.2ng/ml;血生化:葡萄糖11.73mmol/l,给予阿卡波糖片;痰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无真菌生长;腰椎正侧位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补充诊断: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无临床症状,暂时不予药物治疗;入院第9天,患者述及无发热、寒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血培养示:无细菌生长无真菌生长。
医生停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氯化钠注射液;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早(多源性),偶呈二联律,部分呈三联律。
3.平均心率及总心率均明显减慢 4.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正常范围,异常动态心电图,患者频发房早,给予稳心颗粒,补充诊断: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入院第12天,患者无发热、寒战,无咳嗽、咳痰,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病情较入院时明显好转,于2016年6月11日出院。
2分析讨论
2.1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该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即该患者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在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时,首先应考虑到该患者有糖尿病及腔隙性脑梗死,对有基础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或老年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可能,并需要进一步评估产ELB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风险。
产ESBL菌感染的风险因素有产ESBL肠杆菌定值或感染史、前期曾使用三代头孢、反复或长期住院史、留置医疗器械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1]。
该患者前期未曾使用三代头孢,无反复或长期住院史,无产ESBL肠杆菌定值或感染史,也没有留置医疗器械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通过评估:该患者无产ESBL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对于无相关危险因素的该类患者(需入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的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其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军团菌等。
针对以上常见病原菌,可以选择以下药物:1.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2.三代头孢或其酶抑制剂复合物或头霉素、氧头孢烯类、厄他培南等;3.上述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4. 呼吸
喹诺酮类[1]。
其次由于该患者为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所以其最有可能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应首选青霉素[2]。
而头孢他啶的抗菌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弱,但肺炎链球菌对头孢他啶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选择头孢他啶有一定的合理性。
入院第3天时患者仍有间断发热,未达到临床稳定,说明头孢他啶临床疗效不理想,这也进一步头孢他啶对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作用较弱。
综上所述,对于该患者,头孢他啶不是最佳选择,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最好应选择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敏感度较高,耐药率(1.9%)较低,同时青霉素安全性高且价格低廉。
2.2头孢他啶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抗感染的指征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征有:(l)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2]。
首先,该患者的情况不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所以无需联合用药。
经头孢他啶治疗2天后患者仍间断发热,这说明初始抗感染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第一,头孢他啶对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针对性不强;第二,头孢他啶剂量不足,对于多数感染,头孢他啶的常规剂量为一次2g ,q12h。
而该患者给药剂量为1.5g ,q12h;第三,该患者有基础疾病糖尿病。
其次,左氧氟沙星属于呼吸喹诺酮类,在肺组织中浓度较高,对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左氧氟沙星还覆盖了该患者其他可能常见的病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再者,虽然联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不过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氟喹诺酮类一般用于较严重的肺炎患者,且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主要都是从肾脏代谢,联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在初始治疗失败时联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欠合理,建议停用头孢他啶,更换为左氧氟沙星。
3小结
CAP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以在门诊治疗; 重者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占总数 1% ~ 2% 的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抗菌药物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初始经验性选药时要根据可能致病菌、感染严重程度、药物抗菌谱、医院耐药情况及患者的情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宜的抗菌药物,并不是选择抗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过度频繁的使用强效抗菌药物,将会增强耐药率、增加治疗难度、增添患者经济负担。
该患者初始抗菌药物药物选择不是最佳,联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抗感染欠合理。
通过本次病例分析,药师在初始抗菌药物选择及是否需要联合用药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认识到作为药师,应对临床常见感染疾病的病原菌、治疗原则、停药指征、常用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等有较好掌握,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上,需要充分考虑药物选择的适应性、合理性及规范性。
药师要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实践,为临床合理用药当好参谋;同时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保证临床安全用药,也应积极收集最新药物情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咨询。
药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养,与临床医师共同合作,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