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及其灾害的预防
如何预防雷击范文

如何预防雷击范文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它能够产生强大的电流和电压,对人类和电子设备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雷击的风险。
1.寻找安全避雷点:首要的预防措施是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雷点,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和金属结构。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开阔的场地,并远离丘陵、山体、水域等高地区。
2.室内的预防措施:在室内,安装现代的避雷器、避雷针和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减少雷击的威胁。
此外,关闭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并拔掉插座中的电线,以避免电流通过设备进入室内。
3.建筑物的预防:对于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场所和高风险区域,如高楼、电视塔等,需要采取更多的雷击预防措施。
这包括安装高效的避雷器、避雷针和避雷网,以及确保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区的接地系统良好运行。
5.预警系统: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或场所,如雷电频发的地方,可以安装雷暴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雷电活动,并通过声音、图像或其他方式向人们发出警告,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6.教育宣传:加强对雷击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人们应该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知道何时应该避开危险区域,如何正确应对雷电天气。
总之,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给人类和设备带来巨大的危害。
通过选择安全避雷点、采取室内和建筑物的预防措施、保护电子设备、安装预警系统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法,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击的风险,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雷击预防技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环境挑战。
变电站防雷电自然灾害预案(4篇)

变电站防雷电自然灾害预案一、前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对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和电力系统设备有着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制定一份完善的防雷电自然灾害预案非常必要。
本文将结合变电站运行特点,针对防雷电自然灾害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二、防雷电自然灾害的重要性1. 雷电可能导致变电站的设备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2. 雷电击穿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3. 雷电电磁辐射可能对变电设备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三、防护措施1. 合理选择变电站位置:避免选址在山顶、高地或高层建筑附近,选择平坦地势或低地区域,减少雷击的可能性;2. 安装防雷装置:在变电站周围建设适当的避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以便将雷电引入地下;3. 维护设备的接地系统:保持接地系统的良好状态,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的接地装置,确保雷电的安全漏放;4. 安装避雷器:对关键设备安装避雷器,以吸收雷电冲击,保护设备免受损害;5. 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对变电站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预警系统1. 雷电预警系统: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对变电站周围的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 天气预警系统:与气象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取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五、应急措施1. 预案制定:建立完善的防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2. 基础设施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变电站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在雷电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正常运行;3. 转供电计划:制定转供电计划,以应对雷电等突发事件导致的停电情况;4. 人员疏散:建立合理的疏散路径和疏散预案,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5. 应急物资准备: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抢修工具、保护装备等,以备突发情况使用;6.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敏感度。
六、故障排除和恢复1. 故障诊断:在雷电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对故障进行诊断,找出并修复问题;2. 恢复电力供应:制定恢复电力供应的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

雷电灾害预防措施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雷击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设施缺乏.,下面是店铺为您介绍的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
以供参考。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 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预防雷击的措施:.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相关知识: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

雷电预防安全常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
它带有强大的电能,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给设备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雷电预防的安全常识,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1.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雷电是由云层内部的正电和地面的负电之间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当云层内的正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与地面上的负电荷产生强烈的电流放电,形成闪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雷电灾害。
2.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雷电常常伴随着大雨和狂风,这时候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门口和金属物品。
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如雷达站、避雷塔等。
3.不要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许多人在下雨时会选择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露天场所没有避雷设施,人们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接地物”,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躲避雷雨,选择安全的室内环境。
4.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远离高大的物体和金属设施,如高楼、电线杆、铁塔等。
这些物体容易吸引雷电,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如果无法远离,应找到安全的避雷设施或躲进建筑物内。
5.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雷电很容易通过水传导,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中或潮湿的地面上活动。
不要在游泳池、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游泳或嬉戏,也不要在雨水积聚的地方玩耍或行走。
6.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在雷雨天气中,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工具或器具,如铁锹、铁锤、铁丝网等。
这些金属物品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应尽量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工具,如塑料或木制品。
7.保护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雷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是常见的。
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者将它们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如果不得不使用,可以使用避雷器或插座保护装置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8.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周围的避雷设施和避雷知识。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一、雷电灾害概述
1.1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灾害是指由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等,其危害性极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2 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多人死于雷电灾害,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二、雷电灾害防范知识
2.1 雷电发生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电放电现象,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水滴、冰晶等粒子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带电粒子。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雷电放电,产生巨大的能量。
2.2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1. 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遵循安全规定,避免在雷电天气冒险行动。
2. 避免户外活动:雷电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高地、开阔地带和水面附近,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3. 安全室内避险:在雷电天气,应尽快进入室内避险,关闭门窗,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减少雷电波危害。
4. 正确使用电器:雷电天气应避免使用电器,如必须使用,应确保接地,避免电器损坏和触电事故。
5.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6. 宣传教育: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总结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位能够认真研究和掌握雷电灾害防范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雷电灾害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遭遇雷电灾害时,预防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雷电灾害的预防和自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
一、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是由于大气中的带电粒子在空气中的运动产生的放电现象。
雷电灾害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鸣和电闪,引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伴随着高温和高压的气体,人体如果直接接触到雷电,可能会导致烧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电的高温和高压可能导致建筑物及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3. 动植物伤害:雷电可能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禽的安危。
4. 电力设备故障:雷电可能导致电力设备故障,造成停电和电力设施的损毁。
为了减少雷电灾害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自救措施。
二、雷电灾害的预防1.了解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是预防雷电灾害的第一步。
应该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特点和频率,以及雷电灾害的破坏力和危害范围。
同时,还应了解雷电灾害的预警和避难措施。
2.建立雷电防护系统建立雷电防护系统是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雷电防护系统主要包括防雷接地装置、避雷针、金属屋顶等设施。
通过合理布置和安装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3.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雷电往往在雷雨天气中发生,并且往往在下雨前后的半小时内出现。
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该尽量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高山、水边等容易成为雷击点的地方。
4.避开高大的物体和金属结构物雷电往往会选择高大的物体和金属结构物作为攻击目标,因为这些物体能够更好地导电和吸引电荷。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开这些物体,寻找安全的避雷场所。
5.注意屋内也存在雷电风险虽然闪电一般会选择金属结构和高处为下击点,但是室内也有雷电风险的存在。
家里的金属管道和电线,以及电器设备等都可能成为雷击点。
因此,应该避免在雷电天气中接触这些物体,尽量远离室内电器设备。
如何预防雷击

如何预防雷击标题:如何预防雷击引言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对人们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雷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预防雷击。
一、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1.1 雷击的形成:雷击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引起的,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1.2 雷击的危害:雷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电器设备损坏、火灾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事故。
二、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2.1 安装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将雷电引导到地下的设备,可以降低雷击的风险。
2.2 使用避雷器:避雷器可以吸收和分散雷电能量,保护电器设备免受雷击的伤害。
2.3 安装接地系统:通过将建造物和设备接地,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三、采取个人防护措施3.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露天场所、高地或者水边。
3.2 寻觅安全避雷点:当您在户外时,寻觅安全的避雷点,如建造物内部或者车辆内部。
3.3 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在雷暴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因为金属可以吸引雷电。
四、加强室内防雷安全4.1 安装防雷装置:在建造物上安装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的危(wei)险。
4.2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坏。
4.3 室内避雷措施:保持室内门窗关闭,避免在室内使用水和电话等设备,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结论:预防雷击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了解雷击的形成和危害,建立有效的防雷系统,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室内防雷安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的风险。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雷击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们。
雷雨季节注意预防雷电伤害

雷雨季节注意预防雷电伤害
雷雨季即将来临,为避免和减少各种雷击伤害事故的发生,特整理出以下几点防雷安全小常识,供广大市民朋友借鉴,以此增强自我的防雷意识与应急防护能力。
一、户内防雷须知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6、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7、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二、户外避雷须知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
水能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及其灾害的预防
摘要进入夏季,雷雨天气频繁,雷电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指出要加强防雷意识,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期为减少雷击事故,更好地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预防
我国地域辽阔,夏季来临时雷电灾害事件时有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电力和电子为主的现代化时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大建筑物、孤立物)越来越多,电气化越来越普及,直击雷击(直击雷指直接击打在建筑物及人身上的雷电)事故也越来越多,雷电灾害(带电的雷雨云对地面目标冲击放电,造成建筑物或电力、电讯和电子等设备的破坏或发生人身伤亡等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影响面越来越广,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1雷电及其危害
雷电是雷雨云之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它包括闪电及雷声。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等原因,空气会产生强烈的对流现象,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强烈的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会形成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的雷雨云,当云中的电场电位差增加到极限值时,将产生放电现象,强大的电流使空气迅速膨胀,在一瞬间发生明亮的闪电和雷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雷电现象。
如果雷雨云云层很低,有时可形成云和大地之间的放电,会对地面建筑物、人或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产生极大的危害。
它不仅会造成建筑物或森林火灾,而且会造成航天事故,还会对电业、铁路、通讯等多种行业造成破坏,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
因此,雷电危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所造成的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人员伤亡5万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3 000多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人民币。
2加强防雷意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生命不属于你个人,它属于你所有的亲人和朋友。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义务就是替亲人和朋友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让她总是完美无缺。
尊重生命和保护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常识,因为生命可以创造奇迹。
但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又是脆弱的,而雷电灾害对于人和生命的危害是让人愤怒的,它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
我国每年因雷击死亡人数都在 1 000人以上,2004~2005年,我国发生雷电灾害共19 918起,伤亡人数高达3 157人,这其中80%是农村人员。
这一切都是公众防雷意识薄弱造成的。
面对雷电灾害日趋严重、
雷电防护日益重要的严峻形势,人们对于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仍十分薄弱,仍存在着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雷电已有了科学的定义,并且人们对出现雷电灾害的原因做出了清晰的分析,可当前不少人对雷电灾害认识不足,在农村甚至还存在迷信思想。
雷电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有得力的防范措施,绝大部分损失都是可以避免的,至少会使损失和危险降低。
一是在人员密集场所,要有防雷装置(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的统称),如果防雷装置不合格或没有防雷装置,雷击的危害时刻都有可能发生。
2007年5月23日下午4时许重庆开县一小学遭雷击,据事后调查所知,当时一声巨响之后,教室内腾起一团黑烟,烟雾中2个班95名学生和教师几乎全倒在了地上,有的学生全身被烧得黑糊糊的,衣服、鞋子和课本碎屑撒了一地,伤39人,7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
此次事件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这将对今后整个社会的防雷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保护。
二是雷雨时人们不要在野外工作,以免雷电带来伤害。
2008年6月13日7时左右,在河南省获嘉县发生2起雷击事故。
一位40岁的女性冯某在空旷的大田内劳动,雷电发生时其正在接打手机,使得直击雷击中手机的同时雷电流沿手机信号侵入人体,造成冯某当场死亡;37岁的男性季某雷电发生时正在空旷的大田喷洒农药,且走动速度较快,由于电动喷雾器为金属器械,加之人体快速移动引起的跨步电压(人体两脚接触两点所承受的电压)使得雷电夺去了他的生命。
许多人对雷电的防范意识淡薄,总认为雷电灾害是极遥远的甚至如神话,特别是农村的封建思想认为雷击是老天爷对人的惩罚,这些意识给防雷带来隐患。
在全国众多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学校、宾馆、剧场、工厂以及住宅小区等建筑物防雷装置大多不合格或没有防雷装置,且相当一部分单位以种种理由拒绝具有防雷资质的单位进行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命的尊重。
其实,树立和加强防雷安全意识,时刻警钟常鸣,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3雷电的预防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感应雷电(雷电放电时,在附件导体上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能使金属部体之间产生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建筑物的安全)、电磁脉冲辐射(作为干扰源雷电流及雷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和雷电波侵入(雷电击到电源线、信号线及金属管道后,以电波的形式引入建筑物的内部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造成的危害明显多于直击雷造成的危害。
在各种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中,感应雷击造成的损害高居榜首,占全部灾害损失的33%。
雷电灾害在全国分布十分不均匀。
雷雨季节一般都在每年的2~3月开始,止于10月,而在这期间全国各地的雷暴日数(即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则为一个雷暴日,而不论该天雷暴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却不同。
气象学上把每年雷暴日数≤15d的地区定为少雷区,40~90d的定为中雷区,>90d的定为强雷区。
而雷暴日数一般是赤道多于两极,陆地多于海洋,高山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夏季多于春秋季,冬季最少。
西北地区为少雷区,特别是新疆的南
疆一带雷暴最少,黄淮流域、东北等长江以北地区为中雷区,长江以南北纬30°以北为中强区,北纬23°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滇西地区为强雷区,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后在生活工作中就要特别注意一些防雷措施。
遇到打雷时,人们首先要做的是进入室内并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球形雷飘进室内。
应将家用电器电源切断,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也不再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在室内要远离进户的金属管道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在窗户、门口上,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的发生。
人近距离处在电灯的下方也十分危险。
另外,雷雨时不要在田间劳作,也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在旷野里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杆的雨伞或肩杠金属工具,也不要在空旷的水边、山坡孤立的小屋、工棚、凉亭避雨。
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m远,因为大树很容易引来雷电。
不要在屋顶停留,人在建筑物顶部活动是雷电容易袭击的目标。
如果在雷雨天乘车在外,千万不要把头手伸向窗外。
如遇到突然雷雨又避之不及时,人要赶紧蹲下,尽量降低自身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双手抱头,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如果雷雨天有急事必须外出,最好穿上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来保护自己。
如果有人被雷电击伤,要首先采用口对口的吹气法和心脏按摩法进行抢救,并及时通知医院前来救治。
4参考文献
[1]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 虞昊,臧庚媛,赵大铜.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