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飞云掣电:雷电灾害的防范自救

飞云掣电:雷电灾害的防范自救前言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是一个与各种灾害相抗衡、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艰难历程。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相对集中,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性疫情、火灾、爆炸、交通、卫生、恐怖袭击等伤害事故频频发生。
这些“潜伏”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危险因素,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
这些事件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安全风险中,而且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在何时何地会遇到何种灾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此,不要等到地震来临时,才想起不知道最佳避震场所的位置;不要等到火灾发生时,还想不起逃生通道在哪里或是不知道灭火器怎样使用;不要等到车祸发生时,因惊慌失措而枉自送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等到遭受人身侵害时,才想起当时不该疏忽大意……古人云:“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这话就是提醒我们在平时就应注意防范身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曾经发生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倘若我们平时能够了解、积累一些有利于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并加以适当的训练,那么,当我们陷入突如其来的困境和危险时,就会镇定自若、从容应对,产生事半功倍、化险为夷的效果。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特别是青少年,掌握一些减灾自救的安全常识,是必不可缺少的。
只有了解掌握这些宝贵的知识,才能在紧要的危急时刻,临危不乱、张弛得当,有方法、有步骤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各种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
雷电急救措施

雷电急救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强大威力往往给人们带来生命危(wei)险。
在雷电天气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急救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雷电急救措施。
一、室外雷电急救措施1.1 寻觅安全避雷处:避开高大的树木、金属结构物,寻觅低矮建造物或者车辆逃避。
1.2 不躲藏在露天场所:避免在露天场所如球场、高山等暴露在雷电下。
1.3 蹲下并保持膝盖并拢:减少接地面积,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二、室内雷电急救措施2.1 远离电器设备:避免使用电话、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被雷击。
2.2 关掉电源和煤气:避免雷击引起火灾或者电击事故。
2.3 不在窗户或者门口停留:避免被雷击进入室内,选择离开门窗较远的地方。
三、雷电伤害急救措施3.1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发现雷击伤者,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疗救援。
3.2 不擅自挪移伤者:雷击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内伤,擅自挪移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伤者呼吸难点,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进行人工呼吸。
四、雷电后遗症急救措施4.1 观察伤者症状:雷击后可能浮现心脏骤停、呼吸难点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2 保持伤者体温:雷击后伤者可能浮现体温异常,应及时保暖。
4.3 密切关注伤者情况:雷击后遗症可能随时发生,应密切关注伤者情况并及时就医。
五、预防雷击事故急救措施5.1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外出:尽量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外出,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5.2 定期检查避雷设施:如家庭或者办公场所有避雷设施,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正常运作。
5.3 学习雷电急救知识:了解雷电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以应对雷电事故。
综上所述,雷电急救措施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惟独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才干在雷电天气下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重视雷电急救措施,做好相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修正)

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09•【字号】•【施行日期】2024.08.09•【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15年11月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月2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10月29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8月19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5月21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立法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测预警与防雷工程第三章检测维护与调查鉴定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有效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预防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发生雷电的自救方法

发生雷电的自救方法
当发生雷电灾害时,如在室内:
- 关好门窗;
- 离开近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道等;
- 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手机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 注意淋浴洗澡;
- 不要把头和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
如在室外:
- 严禁奔跑,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险;
- 不要张嘴,应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
- 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打雷时最好离大柱五米远;
- 不要在水体边洼地边停留;
- 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靠近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等

防雷应急预案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生命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国家关于防御气象灾害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我单位实际,制定本预案。
12(1(2)现场处置组职责:及时调查收集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疏散人员,清理现场,抢救伤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控制事态蔓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保护好各种证据。
(3)安全保卫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人员、车辆疏散,现场秩序的维护,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医疗、公安部门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4)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保障处置现场的车辆调动、人员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
二、安全预防措施123(1强检查,及时排除防雷电装置故障。
(2)自觉接受气象部门防雷中心的检测服务,取得《山东省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3)定期对企业办公区、生活区内的电气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当雷电来临时电路安全无隐患。
(4)对于企业内的生产区、设备区、库房等重点部位,做好定期检查防护工作,特别要注意孤立的高大的设备的防雷安全,切实做好防雷电工作。
(5)建立雷电隐患台账,清除一切不安全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三、应急处置措施12(4通。
34、因雷电导致电脑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5、较大雷电灾害事故,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告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上级相关安全管理部门。
值班电话和安全负责人的手机24小时开通,切实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
6、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四、注意事项12评估。
风电公司风电场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风电公司风电场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批准:审核:编写: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 0 二零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适应范围第三章概况第四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五章预案的表述第六章应急事件的预防第七章危急事件的应对第八章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及生产恢复第九章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人员生命财产、机组设备的安全,防止发生突发性的雷电灾害故障,并能在危险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事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第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防止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某风电场雷电灾害可能引起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章概况第三条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国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雷电造成的损失日渐突出。
产生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
风力发电机组有完善的防雷保护。
根据某风电场接地网的情况及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特点,确定3个危险场所为应急目标。
(一) 66KV升压站;(二)主控制室;(三)风电机组第四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第四条指挥机构(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指挥部设在控制楼二楼会议室。
注:若总指挥、副总指挥均不在场内时,按指挥部成员排序作为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第五条职责(一)指挥领导小组1.负责组织本单位“防止雷电灾害故障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内容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没准儿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
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内容1关键词:海岛雷击灾害防控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大批高素质的海洋人才,促进和推动了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涉海类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有不少高校就建在雷灾泛滥的海岛上,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海岛类校园的安全问题。
据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和华东沿海地区是雷灾分布最广的区域,雷灾占全国的73%,十年经济损失达万元。
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雷击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因此,建立基于海岛特性的校园雷击综合防控体系对保证校园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海岛雷电特点分析雷击是积雨云内、积雨云团之间、积雨云团与大地之间发生的剧烈放电的现象,而积雨云多出现在水汽充沛的地区。
雷击大致分为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两种。
以下以舟山群岛为例,从雷暴日数、雷暴发生方向、地形地貌等角度分析海岛雷电特性。
雷电日数雷电日数反应了雷电活动的频繁与强弱。
它的统计数据分别由雷电活动日数(Tdo)、雷暴日数(Td)、闪电日数(Tds)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Tdo=Td+Tds。
以陈军等测得《舟山群岛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为参考数据。
舟山市定海测得的年平均雷电活动日数为 d,嵊泗测得为 d。
月平均雷电活动日数在3月和7月出现峰值,并在7月出现极大值,6月-9月是舟山市的雷电活动频繁的时间,在夏季及与秋季转换时,雷电活动是最频繁的。
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岛城市的雷电日数活动频繁。
每年的3月、9月份是学生开学的时间,校园里人流密集;另外,在6月-9月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段,在这期间虽然大部分学生放假回家,但无论在高校、中小学还是技校仍有部分学生留校学习,而这期间校园里也只留值班老师,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松懈的现象,恰恰此时是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这两个时段都需要格外注意雷电安全问题。
浙江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范本

浙江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浙江省对雷电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工作。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施策、强化监管、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省级天气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浙江省的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工作。
第五条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工作纳入本级防灾减灾工作的计划和预算中,并且加强对地方各级各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级各部门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公众应当增强雷电灾害防范意识,遵循有关规定,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防能力。
第二章防御工作第八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预测、预警方面的作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十条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方案,并按照年度计划进行实施。
第十一条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定期开展防雷宣传活动,提醒公众注意防范雷电灾害的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网络。
加强与气象部门、电力部门、通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第十三条加强雷电灾害防护设施的建设。
各地要合理规划,加强对公共建筑物、重要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护设施建设。
并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应急工作第十四条雷电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预警时间。
第十五条各地应当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各地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救援设备和队伍,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62775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
据统计,每秒钟造就1800阵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就有100个炸雷击落地面,造成建筑物。
发电、通讯和影视设备的破坏,引起火灾,毙伤人、畜、每年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死亡3000人以上。
其中美国每年有将近400人被雷击死,财产损失达2.6亿美元。
1996年7月20日,印度东北地区雷雨不断,雷电击中了比哈尔邦的一座校舍,造成15名小学生死亡,多人受伤。
雷电还将树下5个人全部烧死。
将另外4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击死。
我国也是一个雷电灾害频发的国家。
例如。
山东临沂地区平均每年约有39人因雷击伤亡。
又如,湖南省溆浦县戈竹坪乡山背村是个罕见的雷区,近10多年来曾先后被雷电击死8人,击伤115人(其中重伤24人),还击伤耕牛5头,击死击伤猪50余头,击死鸡、鸭、鹅等家禽450多只。
村里变压器也先后5次被雷电击毁,房屋、树木。
庄稼和田地被毁数十次,真是令人震惊的数字。
又如1996年7月10日,湖北省随州市黄坑体育场内正在踢足球的12名青年集体遭到雷电袭击,当场死亡2人,6名重伤者全身乌紫,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抢救,意识障碍达10多个小时。
因此,了解雷电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下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
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
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
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如,1970年7月27日中午1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个直击雷打倒10名游客,其中2人因电流通过身体抢救无效而身亡。
直击雷产生的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会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另外,直击雷的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例如,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5号油罐遭雷击爆炸,大火烧了60小时,火焰高300米,烧掉4万吨原抽,烧毁10辆消防车,使19人丧生,74人受伤,还使630吨原油流入大海。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
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
球形雷能从门。
窗。
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例如,1978年8月17日晚上,原苏联登山队在高加索山坡上宿营,5名队员钻在睡袋里熟睡,突然一个网球大的黄色的火球闯进帐蓬,在离地1米高处漂浮,唰地一声钻进睡袋,顿时传来咝咝烤肉的焦臭味,此球在5个睡袋中轮番跳进跳出,最后消失,致使1人彼活活烧死,4个严重烧伤。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例如,1992年6月22日,一个落地雷砸在国家气象中心大楼的顶上,虽然该大楼安装了避雷针,但是巨大的感应雷却把楼内6条国内同步线路和一条国际同步线路击断,使计算机系统中断4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4.雷电侵入波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其传播速度为3x108m/s。
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属于雷电侵人波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 。
例如,雷雨天,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又如,1991年6月10日凌晨1时许。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上空电闪雷鸣,震耳欲聋的落地雷惊醒酣睡中的居民,全区电灯不开自亮又瞬间熄灭,当晚,1、3、4号楼160户人家中有20多台彩电损坏。
防雷措施1.防直击雷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
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方安装避雷线。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的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
接冈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
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
如果引入线断了或接地装置接触电阻太大,避雷器不仅起不到防雷作用,还能吸引雷电,增加建筑物遭雷击的机会。
因此,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应取最短的途径。
要尽量避免弯曲,不得用铝线做防雷引下线。
要教育孩子不要拉引下线玩。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在用建筑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电阻不得大于10~30Ω。
防雷装置承受雷击时,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都呈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可能击穿与邻近导体之间的绝缘,发生剧烈的放电,这叫反击。
由于反击,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引起人身事故。
为了防止反击,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的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10cm)。
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接地装置距建筑物的出人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3m。
2.防雷电感应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
另外,建筑物屋顶也应妥善接地;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应将屋面钢筋焊成6~12m网络,连成通路,并予以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应在屋顶加装边长6~12m金属网络,并予以接地。
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管道相距不到0.1m时,每20~30m须用金属线跨接,交叉管道相距不到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管道与金属设备之间距离小于0.1m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其接地装置也可以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10Ω。
3.防雷电侵入波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
采用架空线供电时,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2~3mm 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
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
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Ω。
阀型避雷器装在被保护物的引人端。
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当因雷击,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器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切断冲击波,这时进人被保护物的电压仅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产生的残压。
雷电流通过以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4.新型防雷装置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目前世界各国专家都在研究消除雷击的新技术,以提高防雷效率。
经过多年努力,发明了一些新型装置。
例如,电离防雷装置,放射性同位索避雷针,高脉冲避雷针,激光防雷装置,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等,这些新型的防雷装置效能如何,还要靠实践来验证。
人身防雷措施雷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但采取与不采取措施以及措施科学与否,其后果大不相同。
如广西某地农民正在田间收花生,突然雷雨交加,几个男同志跑到附近岩洞中躲雨安然元恙,而7个妇女利用塑料薄膜搭起帐蓬避雨。
结果全被雷击中,其中6人当场死亡。
预防雷击的措施如下:1.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
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
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
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