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二章第3节1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 10 18.998Na 12 22.990Al 14 26.982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 12 12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20 40 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 0 11 1 11 2 16 6 66 8 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2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第1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2.通过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简单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问题引入】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的时间一样吗(看图片)?炸药爆炸(图1)、金属锈蚀(图2)溶洞形成(图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图4、图6、图7)、镁条燃烧(图5)、溶液中新制的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8)、食物腐败、塑料老化……【结论】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分组讨论】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一些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例如: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丝(图4),你能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反应进行得快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观察该化学反应的快慢呢?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副板书】观察反应快慢的方法:①冒气泡快慢;②固体量的改变;③浑浊程度;④颜色变化;⑤温度变化等。
【过渡】物理学中用什么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
不考虑速度的方向仅考虑大小称之为速率。
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因为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来表示。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二章第3节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形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概念。
教学建议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实际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存在速率和限度问题。
(2)做好探究实验,教材中对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和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实验。
(3)把握教学内容深浅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例如进行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时,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不要拓展到影像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演示幻灯片:美丽的焰火,锈蚀的青铜大钟,被腐蚀的大理石古建筑,食物的腐烂、火药的爆炸随处可见的塑料垃圾,美丽的熔岩、钟乳石。
提问:观看了演示幻灯片之后,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你想到了什么?(1、你了解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2、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2. 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性与周期性规律之间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元素周期性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必修二教材第二章部分。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如若有实验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相关图像。
4. 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等。
教学步骤: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周期表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 提问:学生认为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师生一同探讨。
教学主体:3. 讲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周期表的相关性质变化趋势,并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
5.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各种元素性质与周期规律之间的关系。
6.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例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7. 设计有关元素周期性的实验,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观察不同周期表位置上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等。
8. 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研究和探索更多有关周期性的问题,鼓励思考和讨论。
课堂小结:9.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特性的关系。
10. 鼓励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作业布置:11. 布置有关元素周期性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以解题过程和答案形式提交。
教学反思:12.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姓名。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2)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2)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建议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回顾旧知,本节教学内容之一是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式,因此在进行新授课要回顾化学键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几个相关习题的联系。
(2)做好演示实验,本节教学内容之二是从实验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
(3)把握教学内容深浅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例如进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时,不要涉及反应热的概念及计算;进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时,对中和热不要涉及中和热实验的测定。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央视国际消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6.8亿吨标准煤。
2021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二章第3节1

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极限榜首课时教育进程导入新课播映投影片:云龙陛石北京的故宫是国际闻名的古建筑群,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云龙陛石”,上面雕有精巧的蟠龙图画(如右图)。
可是,近些年浮雕已开端受损,一些细微的斑纹已变得模糊不清。
在太和殿周围的玉石护栏的蟠龙柱以及吐水龙头上的斑纹也不同程度地遭到腐蚀。
据统计,国际上的古建筑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峻,有的已改头换面。
这真是一场大的灾祸。
构成这场灾祸的首恶是什么呢?它便是咱们在前面介绍过的酸雨。
为什么曾经几百年腐蚀很慢,而近几十年腐蚀却变快了呢?这就会触及化学反响速率的问题。
师同学们回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关化学反响速率的比如(或日常日子中有关的比如)。
生1化石燃料的构成。
生2钢铁生锈。
生3煤窑的瓦斯爆炸。
生4冰箱中的食物蜕变。
生5森林火灾、岩石风化。
……师很好。
不同的化学反响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的反响进行得很快,瞬间就能完结,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遇火产生爆炸,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响等;有的反响则进行得很慢,例如,有些塑料的分化要几百年,而石油的构成要经过亿万年等。
这些都说明晰不同的化学反响具有不同的反响速率。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极限推动新课师在初中物理讲义上是怎样界说微观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呢?同学们想一想化学反响速率应该怎样衡量呢?板书:一、化学反响速率[学生自学]阅览讲义P43~P44板书:1.化学反响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响进行的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刻内反响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添加来表明。
浓度的单位常用mol·L-1表明,化学反响速率的单位常用mol·(L·min)-1或mol·(L·s)-1表明。
师请举例说明化学反响速率的含义。
生某反响物的浓度在1 min内削减了1 mol·L-1,则其化学反响速率为1 mol·(L· mi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片:
云龙陛石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著名的古建筑群,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云龙陛石”,上面雕有精美的蟠龙图案(如右图)。
但是,近些年浮雕已开始受损,一些细小的花纹已变得模糊不清。
在太和殿周围的玉石护栏的蟠龙柱以及吐水龙头上的花纹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
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有的已面目全非。
这真是一场大的灾难。
造成这场灾难的元凶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酸雨。
为什么以前几百年腐蚀很慢,而近几十年腐蚀却变快了呢?这就会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师同学们回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或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例子)。
生1 化石燃料的形成。
生2 钢铁生锈。
生3 煤窑的瓦斯爆炸。
生4 冰箱中的食物变质。
生5 森林火灾、岩石风化。
……
师很好。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的反应进行得很快,瞬间就能完成,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遇火发生爆炸,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等;有的反应则进行得很慢,例如,有些塑料的分解要几百年,而石油的形成要经过亿万年等。
这些都说明了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推进新课
师在初中物理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呢?同学们想一想化学反应速率应该怎样衡量呢?
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学生自学]
阅读课本P43~P44
板书: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的单位常用 mol·L -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常用 mol·(L·min )-1或mol·(L·s )-1表示。
师 请举例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生 某反应物的浓度在1 min 内减少了1 mol·L -1,则其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 min )-1。
又如,在某化学反应中,某一反应物B 的初始浓度是2.0 mol·L -1。
经过2 min 后,B 的浓度变成了1.6 mol·L -1,则在这2 min 内B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 min )-1。
师 很好。
【演示实验25
】 生
观察并完成下表
师 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投影:
1.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该反应进行的快慢?
2.还有哪些其他办法观察该化学反应速率?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如下图
温度对H
分解反应的影响
生 观察并完成上表格。
师 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26】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投影:
2.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反之,温度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降低。
(2)催化剂:催化剂(正)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3)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浓度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快。
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布置作业
教材P501、3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的单位常用mol·L-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常用mol·(L·min)-1或mol·(L·s)-1表示。
2.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温度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降低。
(2)催化剂:催化剂(正)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3)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浓度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快。
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减慢。
活动与探究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近来由于大气中污染物(如冰箱制冷剂氟利昂CF2Cl2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不断增加使得臭氧层遭到破坏,从而造成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影响。
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
有关反应为
CF2Cl2CF2Cl+Cl
NO2NO + O
NO
33
Cl+O NO + O
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和NO2起什么作用?应如何保护臭氧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44实验2-7,回答有关问题。
生:探究实验2-7:把1mol/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到3ml-4ml 的CaCl2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
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
离子反应方程式:Ca2++ SO42+= CaSO4↓
生2:继续演示实验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Na2CO3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
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
[板书]二、化学反应限度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45页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限度不同。
例如平衡体系1,Ca2++ SO42-====CaSO4↓
平衡体系2,Ca2++CO32-====CaCO3↓
[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
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反应条件的控制。
阅读课本P46页
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
B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要求<2%,否则SO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要求≤ 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粉煤;
●炉膛:耐高温;
●烟囱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
必要时查阅资料。
i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ii.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1.教材P48T5、T6.
活动与探究
1.利用NO2平衡气体遇热颜色加深、遇冷颜色变浅
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
(1)按图2-7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2)向其中一个烧杯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固
体,CaO与水反应放热,此烧杯中的NO2平衡混
合气体的红棕色变深。
查找资料:NO2平衡气体遇热颜色加深,遇冷颜色
变浅的反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