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过后是宋词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唐诗过后是宋词,是一本介绍宋词的书籍,作者是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先生。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宋词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代表作品,以及对宋词的评价和赏析。
读完这本书,我对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眼光深表敬佩。
首先,这本书对宋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唐诗之后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初唐、盛唐、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宋词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宋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价值。
其次,这本书对宋词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宋词与唐诗相比,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宋词注重言简意赅、情感真挚,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感慨为主题,而唐诗则更注重意境和形式的完美。
书中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对宋词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这也让我对宋词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对宋词的代表作品进行了精彩的评价和赏析。
书中选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对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阅读这些赏析,我对这些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总的来说,读完《唐诗过后是宋词》,我对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鲁迅先生对宋词的评价和赏析。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对宋词的介绍和评价,更是一部展现鲁迅先生卓越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眼光的杰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魅力,加深对宋词的理解和欣赏。
【同步课堂】10唐诗过后是宋词—华东师大版高二下学期语文课件(共7张PPT)

预习
1、 文章以空行为标志分成三个部分,请 分别为三部分拟小标题。
2、 划出文中所引用、化用的诗文典故, 并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自主理解。
解题
文题“唐诗过后是宋词”有何意味? 比较: 唐诗过后是宋词。 唐诗过后是宋词! 唐诗过后是宋词? 如果要在文题后加一个标点符号,哪一个
片断作文(2选1)
1、 本文作者从文化传承与汲取精华、创 新发展的角度解读流行歌曲的崛起现象, 耐人寻味。其实,当今许多的文化现象亦 可作如是观,你能举例说明吗?(可以讨 论影视圈、文坛、艺术界乃至于城市建设 中的点现象,也可以就某些影片、电视 剧、作家作品等等发表意见。)
2、 你是否认同作者对流行歌曲和当代诗 歌的看法?请谈谈你的意见。
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对比中提出疑问:“是不是 诗的时代真的让位给歌的时代?”
第二部分:指出流行歌曲流行的原因。 第三部分:怎样才能留住“唐诗”,迎接
“宋词”的时代。
圈划
具体来说,作者对流行歌曲和当代诗歌各 有怎样的形容和评价?
圈划出你认为形容得最妙和评价得最妙的 词句,朗读给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 如作者所言,流行歌词中也有一些“写得相当 不错”,“歌词里有不少意象很美也很有深意”。 你喜欢的歌曲有这样的歌词吗?如果有,请加上你 的评语向大家推荐;如果没有,请试着写一两段你 理想中的歌词与大家分享。
思考与练习
1、 作者认为,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等都是 以文化人的身份参与宋词的创作,从而提升了宋词 的文学品格,你认为呢?请举出宋词实例加以说明。
2、 文章最后一句写道:“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 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 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你对句中“让 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如何理解?
《唐诗过后是宋词》课件

唐诗和宋词的传承与承续
探讨唐诗和宋词的影响力以及后世诗人 对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剖析其在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结语
1 综合总结唐诗和宋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对唐诗和宋词的影响和意义进行全面总结,并强调其对中国文学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对唐诗和宋词的美感思考和评价
探讨唐诗和宋词之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发表个人对其美感的思考和评价。
三、唐诗和宋词的代表作品欣赏
唐诗代表作欣赏
赏析几首李白和杜甫的代表作品,感受他们所表达 的壮丽景象和内心呐喊。
宋词代表作欣赏
欣赏苏轼和辛弃疾的佳作,欣赏他们丰富的情感表 达和对人生的感悟。
四、唐诗和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1
唐诗和宋词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讲述唐诗和宋词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包括对诗歌创作、音韵艺术和思想文化 的贡献。
《唐诗过后是宋词》PPT 课件
# 唐诗过后是宋词
介绍唐诗和宋词的历史背景,探讨两者的风格特点对比,并欣赏代表作品。 同时分析唐诗和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贡献,总结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 义。
一、介绍唐诗和宋词的历史背景
唐诗的兴起和发展
探究唐诗的兴起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讨论其代表诗人和主题。
宋词的兴起和发展
介绍宋词的产生背景,讲述几位重要的词人和他们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二、唐诗和宋词的风格特点对比
唐诗的气势恢宏和华丽
探讨唐诗的行文风格、修辞手法以及与汉赋的关系,并分析其中展现出的气魄和豪情。
宋词的细腻和唯美
描述宋词的独特之处,阐述宋词家在情感表达和音韵节奏上的创新,引发读者共鸣的力量。
十《唐诗过后是宋词》

十《唐诗过后是宋词》一、文意理解1、第一部分:在对比中提出疑问:“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让位给歌的时代?”第二部分:指出流行歌曲流行的原因。
第三部分:怎样才能留住“唐诗”,迎接“宋词”的时代。
2、俯首称臣(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客观原因:时代的变化带来了受众口味的变化。
主观原因: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想法很深,视野很广,比如融入了思乡愁绪、人生喟叹等,对情感、人生和命运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深层次的思索,并非是无病呻吟或文化快餐;而当代诗歌,作者认为是一些诗歌死样活气,无病呻吟,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自绝于人民。
3、原因是:文人的参与与创作,文化人的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促使了宋词最终由附庸蔚为大观,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
目的是:为了阐明流行歌曲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的艺术样式,就必须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的人参与歌词的创作。
4、流行歌曲需要文人参与创作歌词,增强歌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提升歌词的文学品格,避免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这样才能蔚为大观。
当代诗歌要避免“自绝于人民”,“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诗歌语言要贴近百姓,亲切自然,摆脱故作深沉、故弄玄虚的做法。
二、探究品读1、提示:举例要恰当,谈体会要具体。
2、提示:能把诗歌与流行歌曲放在一起评说,主要原因有一条:它们都重在抒情。
如:现在流行歌曲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不乏狂热的拥戴者,相形之下,诗歌显然是受了冷落。
我们真的不需要诗歌了吗?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拿唐诗和宋词的情况作类比。
“唐诗过后是宋词”,诗歌在唐代发展到巅峰,宋代文人们为自己情绪的抒发找到了另一种形式——词,可宋词是在一夜之间产生并飞速成熟的吗?不是的,我们知道,最起码在中唐时期就有了比较优秀的词作了,白居易的作品可为例证。
再说,宋词与唐诗不管有怎样的不同,它们采用的语言还是一个系统的,宋词的作者也都是当时优秀的文人,这些条件,如今的流行歌曲哪一点具备?现在距现代白话文运动不过八九十年的时间,现代文学发展又遇到诸多的波折与阻碍,至今灭有产生一定量的文学作品经典,加之长时间以来我们队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重视不够,这导致了如今的作家们包括词作者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以利用的储备严重不足,叫他们又如何有丰富的创造力呢?所以,如今衰落的不仅是诗歌。
唐诗过后是宋词

今夜 我看见对岸树影斑驳 泰戈尔童真的微笑 像春天绚烂的花朵
今夜 我与诗擦肩而过 梅 丛 (杨华) 我与诗擦肩而过
今夜 我与诗擦肩而过 汨罗江畔去意蹉跎 屈夫子含情脉脉 不屈的魂魄依旧漂泊 今夜 我与诗擦肩而过 莎士比亚泪光灼灼 偶然一个感动的哆嗦 回眸之间已还原成诗行的收获 今夜呀 我真的与诗擦肩而过 任潮起潮落续写诗意中国的寄托 2001.10上海浦东
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 歌变得亲切和自然;
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 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
心 跳乱了节奏 梦 也不自由 爱 是个绝对承诺 不说 撑到一千年以后 放任无奈 淹没尘埃 我在废墟之中守着你走来 我的泪光 承载不了 所有一切你要的爱 因为在 一千年以后 世界早已没有我 无法深情挽着你的手 浅吻着你额头 别等到 一千年以后 所有人都遗忘了我 那时红色黄昏的沙漠 能有谁 解开缠绕千年的寂寞
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一下子显出了笨拙做作, 那就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 夜晚”,前一句好像急匆匆就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了下来, 连纽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一句好像耐不住性子干 脆直话直说,连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来的流畅 一下子在这儿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到这儿好像江郎 才尽泄了气,说实在的,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什么叫月落乌 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在街上听得 耳朵起茧的那首《纤夫的爱》,很民歌风,可是那一句 “爱在纤绳上荡悠悠”就让我怪,是你俩这份情这份爱 不怎么牢靠么,要不干嘛会荡悠悠的让人发颤为他们的前 途担惊受怕?而那首借了《海马歌舞厅》传唱一时的歌里 “何不游戏人间”,末了提高了声调唱出来的三个字“不 成眠”,我也真不知道那是怎么和前面几句的意思接上弦 的,怎么想它前后也差了一截子,既然不管它恩恩怨怨地 游戏人间,那么有什么发愁的事儿还会让你辗转反侧睡不 着觉。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

唐诗过后是宋词读后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绚烂花朵。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含蓄深沉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风景。
唐诗过后是宋词,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唐诗和宋词,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宋词则是在唐诗之后,继承其精华,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柔美、含蓄细腻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道奇葩。
唐诗与宋词,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唐诗过后是宋词,这是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唐诗过后是宋词剖析课件

唐诗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增强表达效 果,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唐诗的语言和风格
语言精练
唐诗讲究语言的凝练和含蓄,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
风格多样
唐诗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展现了多样的 艺术风格。
03
宋词的艺术特点
宋词的题材和主题
题材广泛
宋词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离别、风景、历史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 情感和思考。
语言的运用
唐诗在语言运用上为宋词 提供了典范,宋词在语言 上更加通俗易懂,更接近 民间。
意境的营造
唐诗注重意境的营造,宋 词在创作中也注重意境的 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
宋词对唐诗的传承
情感表达的延续
宋词在情感表达上延续了唐诗的 传统,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艺术技巧的传承
宋词在艺术技巧上传承了唐诗的精 髓,如对仗、平仄、韵律等方面。
文化内涵的传承
宋词在文化内涵上传承了唐诗的精 神,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唐诗与宋词在现代的影响和价值
文学价值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 产,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美学价值
文化价值
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唐诗和宋词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现代 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05
唐诗与宋词的跨文化交流
唐诗与宋词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唐诗在国外的传播
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亚洲 地区,尤其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 ,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些国家在历史上 都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唐 诗在这些国家的文学和文化发展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高考模拟作文“唐诗过后是宋词”写作导引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唐诗过后是宋词写作导引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
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
(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范文:从亚历山大的担忧说起据传,父亲一打胜仗,亚历山大就忧心忡忡。
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面对这个理由,我先是哑然失笑,觉得这个理由真得很特别,甚至有些无厘头;可是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思,觉得亚历山大的担忧不仅不是无厘头,反而担忧得挺有道理,试想,当李白写出一首首气冲斗牛的诗篇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担忧?当牛顿用他的三大定律将运动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当乔丹在篮球场上打破一个个纪录的时候,那些初入NBA赛场的后生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无庸置疑,他们都有过这种担忧。
看来,亚历山大的担忧反映了人们面对优秀前辈时的真实心理——既兴奋,又嫉妒,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优秀前辈面前,你仅有这种担忧,那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超越前辈的人,那就要在担忧之后,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才能超的前辈而高兴,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弯的月亮》 《珍妮的辫子》 《涛声依旧》 《纤夫的爱》 《海马歌舞厅》
思考:作者对于当今诗歌是怎样 评论的呢?
故作深沉
故弄玄虚
当羊群离开 ——苏浅 草原上的风就满了,夏日盛大的黄昏 开始在每一片草叶上舒展。从远方而 来的人们,穿过滔滔的绿地 看见被吹空的蒲公英 空空的茎杆,更接近于无限蒲公英: “一个不再在乎时间的人 还有什么能让她衰老?” 不再具有危险的时间,重新分配它的 重量 从疯狂的苜蓿到微弱的山峦
葛兆光先生,原籍福建,1950年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清华大学 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 校务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安徽大 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是 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有《禅 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 《中国思想史》等,论著曾翻译成多 种外文,并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第 一届长江读书奖、第三届与第五届国 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迁移训练
请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 曲,借鉴作者评论的角度,谈谈 自己的看法,可仿照本文的 语言特点。
浏览课文
注意:1、文章以空行为标志 分成四个部分。 2、划出文中所引用、 化用的诗文典故以及段落的 起始句或总结句。 思考:人民大众对流行歌曲和 诗歌更喜欢哪一样?
品 思考:是不是“诗”的时代 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呢?
真的
现状
诗歌 流行歌曲 衰败、沉沦 传让位给 “歌”的时代呢?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 四方云 动。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 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 纵。 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 阳正浓。 晚上不舒服 ——管党生 整个夜晚 我整个身体都感觉不舒服 我担心 我是不是生病了 我更加担心的是 再过30年 如果我还有30年 我作为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 一旦生病是什么情景 我发现我在寂寞时 才开始成为现实的人
评
讨论 :当代诗歌能不能留住? 流行歌曲会不会入主诗坛?
诗歌 ︱ 亲切 自然 ︱ 贴近人民的 生活和情感 流行歌曲 ︱ 机智 内涵 ︱ 增强文化底蕴 增加人文精神 文化人参与创作
自由鉴赏语言
语言鉴赏角度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 情、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引用、排 比、夸张等。 3、风格:清新自然、活泼明快、委婉含 蓄、幽默诙谐、通俗直白、生动形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