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成技术CH4
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第一章

二、故障诊断的概念、任务及其发展现状 故障诊断的概念、
1. 2. 3.
三、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研究意义
绪论第一章 绪论-综合测试的含义及其发展
一、综合测试的含义及其发展 1、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自动测试(系统) 一般意义的自动测试系统是对那些能自动完成激励、 一般意义的自动测试系统是对那些能自动完成激励、测 量、数据处理并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一类系统的统称。 数据处理并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一类系统的统称。 通常这类系统是在标准的测控系统总线或仪器总线 CAMAC、GPIB、VXI、PXI等 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CAMAC、GPIB、VXI、PXI等)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并 且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多功能、 且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多功能、多参数和宽测量范围 等众多特点。 等众多特点。
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
主讲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张玲霞
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 课程简介
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学时和学分:30h,2学分; 教学:课堂教学 成绩:笔试+考核+大作业 参考书: 朱大奇,《电子设备故障诊断原理与实践》,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1997。 李行善, 左毅, 孙杰,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电子 工业出版社,2004。 杨军,冯振声,黄考利,装备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国防 工业出版社,2004。
绪论第一章 绪论-综合测试的含义及其发展
a)
颁布MIL-STD-2165 电子系统和设备的测试性 颁布MIL-STD-2165“电子系统和设备的测试性 MIL 大纲”标准。 大纲”标准。该标准对各种军事装备全寿命 过程从方案论证阶段测试性、确认阶段测试 过程从方案论证阶段测试性、 全面研制阶段测试性、 性、全面研制阶段测试性、生产阶段测试性 到装备部署阶段测试性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规 定。
多媒体通信技术--复习

图像通信系统是一个二维信息系统,因此可以进行类似的定义,二维函 数f(x,y)与其频谱F(μ,ν)的关系:
(5) 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a.分量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ITU-R BT 601建议,建议采用分量编码,亮度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 率fY和fC分别为:
其中fHNTSC和fHPAL分别代表NTSC制和PAL制中的行频。如果对亮度 信号和色差信号进行量化,而且都采用8位码,那么三个分量信号数字 化后的数据量为:
如果系统是彩色电视系统,除了亮度之外,图像的色调和饱和度都 是表示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它们与U、V的关系如下:
图像的色调=
图像的饱和度=
c.彩色电视制式:
PAL(我国)、NTSC、SECAM
d.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是指电子束按一行接一行的规律,从上到下的对整个一幅
(帧)画面进行扫描的方式。
人们将一个正程和逆程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用TH表示,由此 可以得出行扫描频率(行频)fH:
互控制能力。 同步性: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文字、声音和图像是以在时空上
的同步方式工作的。 4、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的获取与显示技术, 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存储技 术,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 5、应用:可视电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点播 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虚拟现实。 课后习题:
b.图像子采样:对色差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比对亮度信号使用的采样频 率低
4:4:4
智能制造概论-CH4-智能加工技术

《智能制造概论》
4.2.4 3D打印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 在3D打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进入了新一
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时期。借助3D打印所能制 造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样。从珠宝、跑鞋,到房屋、 汽车,3D打印几乎无所不能,甚至人类的牙齿、心脏 等都可以被打印出来。
《智能制造概论》
1.虚拟化加工 这里选用Vericut仿真软件进行虚拟机床的建模流
程如下: 1)前期准备; 2)机床构建; 3)机床控制系统设置; 4)建立机床刀具库; 5)设置机床系统参数。
《智能制造概论》
某产品加工为如下图所示零件,现采用Vericut软件 自带的三轴铣削机床样本可满足要求。
《智能制造概论》
(1)固体激光器: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它主要由激
光工作物质、泵浦光源、聚光腔、光学谐振腔等部分
组成。
全反射镜
聚光腔 工作物质
部分反射镜
泵浦电源
泵浦灯
激光
固体激光器基本结构示意图
《智能制造概论》
用于材料热加工的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主要有:红 宝石,Nd:YAG和钕玻璃。使用这三种激光物质的激光 器的性能特点见下表。
《智能制造概论》
4.3.2 激光加工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
性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增材加 工及微加工等的一门加工技术。
1.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激光(LASER)是英语“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意思 为“通过受激辐射实现光放大”。
①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束流作为热源,对材料或构件进行激光 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等加工的先进特种加工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实践-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实践-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标志着我们已经走进了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为人们创造更高的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探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科学科技术就是生产力,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各个领域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是通过集成技术实现自身功能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集成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严峻考验。
因此,如何用网络集成技术各种传统的办公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设计原则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就是以网络为作为信息传输、存储的载体,运用相关硬件设备和媒介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
网络系统集成的目的是把各个部分紧密结合,进而为企业和用户增加效益,提高利润空间。
因此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切入点,遵循一定的原则。
网络系统集成的设置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并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检验,保证设计的实用性,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网络集成系统的后续改进和发展。
在网络系统设计时,要注重安全性,对系统进行精密的设计,保证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少出故障,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系统问题和网络攻击,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和避免病毒入的侵或黑客的袭击,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被盗,使用户利益受到损害,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信息安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更新频繁,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在未来发展中的技术更新与拓展,设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更要有发展的眼光和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使设计更符合用户多性化的需求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设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CWDM粗波分产品的介绍及应用方案(新)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Vispace 1000介绍广州市汇信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一:C W D M粗波分复用系统(V i s p a c e1000)介绍随着Internet的IP数据业务高速增长,造成对传输线路带宽的需求不断加大。
虽然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作为最有效的解决线路带宽扩容的方法,但是CWDM (粗波分复用) 技术比DWDM在系统成本、性能及可维护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汇信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运用于G.652、G.653、G.655光纤的CWDM设备,是日益增长的城域网组网的理想选择,并考虑将来设备扩容,C&D混合波分设备具有很强的波道升级能力,是通信运营商网络优化,大客户网络改造,接入层宽带业务发展解决纤芯紧张的良好选择。
产品介绍1.机盒式CWDM设备(Vispace系列)单机台CWDM Vispace 1000设备集成度高,体积小,采用19寸1U机盒式结构,安装、使用方便。
2.机架式C&D Vispace 1000混合传输设备机架式CWDM混合传输设备采用可灵活扩展的模块化架构,支持用户在线升级,融合DWDM波道,可利于扩容和维护。
设备外型图功能特点◆设备容量大目前使用单模光纤传输,可实现8个通道的复用,每个通道的传输速率可达2.5Gbit/s,总容量可达20Gbit/s。
当使用全波光纤时,机架式可以升级到18通道,每通道的速率可达10Gbit/s, 总容量可达180Gbit/s。
◆设备组网灵活可以组成点到点、链状、环状、单纤双向、一点对多点等的网络结构。
◆多种速率业务灵活透明接入提供多种速率业务接口,支持以太网、PDH、SDH、CATV及专网等业务。
◆多种规格的传输距离无中继点对点传输距离为30km,50km,80km,100km,100km以上.◆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4波、5波、6波、7波、8波、加DWDM波道可升级到32波以上.◆具有1+1光复用端保护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作者:谢家立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1年第10期摘要: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由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其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可以有效整合计算机硬件设备、传输媒介,由此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
文章主要就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应用0 引言当前我国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作为一项系统集成技术,其有着不同的系统集成方法与技术表现形式。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应用集成技术,人们需要对系统集成方法进行掌握,将集成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
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的功能,然后对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及应用进行探究。
1 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原则1.1 集成系统的功能集成系统是由网络、硬件、软件几个部分组成,是以信息传递、储备为载体,通过不同的工作平台对系统需求予以满足,包括网络安全平台、网络应用平台等,且通过平台优化配置的利用,能使网络储存、应用等功能予以实现。
另外,可以通过系统平台的搭建,使重要信息资源、文件保护予以加强。
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包括:(1)涵盖的范围比较广;(2)存在复杂的内容,以及诸多不可控因素;(3)项目具有创造性、独特性;(4)可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2]。
1.2 集成技术设计原则结合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功能,然后通过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集成技术设计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实际可用性的满足,设计中应与用户需求结合起来,以此使集成技术满足人们的需求;(2)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保障,应对系统各环节的正常工作予以保证,以此有效降低系统故障的发生率;(3)网络环境安全性的保障:安全性是网络系统设计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避免出现系统运行安全问题,应对各种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保证集成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病毒侵害系统,保障网络系统的顺利开展;(4)前瞻性原则。
ch4-物联网概论(第2版)-崔艳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扩频参数
数据参数
频率/MHz
码片速 率/(k 调制方 chip/ 式
s)
868~868.
868/9
8
300
BPSK
15 902~928 600 BPSK
比特速率 /(Kb/s )
符号速 率/(k symb
ol/s)
20
20
40
40
符号阶 数
二进制 二进制
信道 数
1 10
2400
2400~24 83.5
第4章 网络传输层
本章内容提要
1
4.1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2
4.2 无线局域网WLAN
3
4.3 无线城域网WMAN
4
4.4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5
4.5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 网络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把感知识别层感 知到的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是互联网和下一代网 络,而各种无线网络则提供随时随地的网 络接入服务,是物联网的边缘部分。物联 网网络传输层主要关注各种无线网络和移 动通信网络及其主要网络协议。
2000
O-QPS K
250
十六进
62.5
制 16
2.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定义何时节点应该如何来使 用物理层的信道资源,如何分配使用信道 资源以及什么时候释放资源等,MAC层的 主要功能是:完成个人区域网的建立和分 离、为PAN协调器发出网络标识信号、同 步时序信号、保证设备的安全、为信道访 问提供CSMA/CA机制和保证两个对等的M AC实体之间的可靠连接等。
802.15.4标准具有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离 传输等特点,它定义了14个物理层基本参数 ,非常适宜支持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的 简单器件。表4-1给出了IEEE802.15.4标准 定义的两个物理层2.4GHz和868/915MHz的 主要参数 。
组网集成技术

现 任 清华大 学教授 15 0
,
通信 与信 感交换 中 国组 委会委 员 目前从 率
。
.
。
当 代 网络 集成技 术及 网络 多媒 体应 用 等 方面 的研 究和开发 工 作
0 年代 末 期 7
,
P c
的 出现 及 在 8 0 年 代的高速发 展 使 适 也获 得 了 急 剧 的 演进
1
.
远 程传 递 信 息 和访 问 系统资源 计 算机 与 P
。
简单的 点 点 通信 ( P
R S 2 32 串口
~
一
P )
B x
连 接 若 使 用 话 音模拟 通道 : 则计算机 通
。
,
利用
通信 《 19
.
实现 点 对 点 连 接 是 最 常 用 的方 法
e
、 ,
具
过 串 口 加接 M o d s m 话
。 。 ,
.e
成熟
PS I N
,
国 内有三 类广域 网提 供使用 二 是 公 用 数据 网 P D N
;
一 是 公 用 电 话交换 网
。
器来代 替 M d o
m
往往也 能满足要 求 , 无 线 情 况 下 传输率偏
。
。
;
三 是 数字数据 网 D D N
。
C P
使 用 的必 然计算 环 境 和
。
PC
连 网 率反 映 了
P c
使
存 近 2 0 年来
,
用 水 平 的论 断
以
L
A N 为 基 础 的本 地 和 全 局 组 网 技 术 把 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利用率 链路利用率
23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效率(Efficiency)
网络效率:为产生所需的输出要求的系统开销 网络效率明确了发送通信需要多大的系统开销,不 论这些系统开销是否由冲突、差错、重定向或确认 等原因所致 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
– –
尽可能提高MAC层允许的最大长度的帧 使用长帧要求链路具有较低的差错率
时延抖动(jitter)
假想的时延标准值 分组实际到达 分组产生
时延抖动ΔTk
网络实际时延
时间 t1 T0 Tk tk
18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路由(Route)
路由即为一个特定的“节点-链路”集合,该集合是 由路由器中的选路算法决定的 选路算法决定分组所采用的路径(路由)
h0 l0
由,除非当资源用完(即发生拥塞)或底层网络出现故障
20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带宽(Bandwidth)
瓶颈带宽和可用带宽
– – –
瓶颈带宽:两台主机之间路径上的最小带宽链路 (瓶颈链路)的值 可用带宽:沿着该路径当时能够传输的最大带宽 一些典型应用的带宽如下
PC通信:14.4kb/s~50kb/s 数字音频:1~2Mb/s 压缩视频:2~10Mb/s 文档备份:10~100Mb/s 非压缩视频:1~2Gb/s
–
5
需求分析是网络设计过程的基础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要点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 因特网流量的特点 分析网络流量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1.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
2.
3. 4. 5. 6.
6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1)
工作步骤
– – –
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开始收集商业需求 收集用户群体需求 收集支持用户和用户应用的网络需求 加强合作交流,共享的重要数据资源 加强对分支机构或部属的调控能力 降低电信及网络成本,包括与语音、数据、视频 等独立网络有关的开销
观察结果 2
表征聚合的网络流量的特点很困难
–
因特网 的异构特性
–
–
存在大量的、不同类的应用
多种协议、多种接入技术和接入速率、用户行为 随时间的变化,以及 因特网 本身随时间变化
32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观察结果 3
网络流量的“邻近相关性”(locality)效应
–
流量的模式远非随机的
–
流量的结构与用户在应用层发起的任务有关,各 分组并非是独立的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饶国政 博士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本课程知识结构导学图
网络工程设计概述(2学时) 网络工程设计基础(4+2学时) 配臵二层以太网交换机(2+4学时) 网络需求分析 (4学时) 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2学时) 路由器配臵(2+4学时) 企业网设计(4学时) 网络安全策略设计(2+0学时) 网络维护与测试(2+0学时) 设计性实验(0+10学时) 2
16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时延抖动(Jitter)
时延抖动:分组的单向时延的变化 变化量应小于时延的1%~2%,即对于平均时 延为200 ms的分组,时延抖动≤2~4 ms 有一些网络应用与时延波动有关
–
如果因网络突发引起时延抖动,就可能使得视频和音频 的通信中断
17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
网络丢包率(丢分组率):在某时段内在两点间 传输中丢失分组与总的分组发送量的比率
–
–
–
–
该指标是反映网络状况极为重要的指标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0%,轻度拥塞时丢包率为 1~4%,严重拥塞时丢包率为5~15% 丢包的主要原因是路由器的缓存队列溢出 与丢包率相关的一个指标称为“差错率” ,如误 码率(BER) 、误帧率 ,通常极小
11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要点
1.
2.
3.
4. 5. 6.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 因特网流量的特点 分析网络流量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12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
定量地分析网络性能,首先要确定网络性能的技术 指标 有很多国际组织定义了网络性能技术指标 这些技术指标为我们设计网络提供了一条性能基线 (baseline) 网络性能指标有两类:
基本概念、基本设备 简单组网技能
中型网络设计知识与技能 设计中型网络
大型网络设计知识与技能 设计大型网络
网络设计综合知识与应用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回顾
联网物理介质
–
问题:为什么需要各种不同的联网介质? 问题:速率不同,应用的场合是否一样?
以太网技术
–
案例教学
3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教学提示
丢包率 这条线定义了某些网络 应用不可用的阈值
–
25
时间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其他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续)
可扩展性(Scalablity)
–
网络技术或设备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而扩充的能力
安全性(Security)
–
总体目标是安全性问题不应干扰公司开展业务的能力
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
电子邮件
否
非常重要
政策法规库 文件共享/访问 否
会议系统 8 视频会议 是
重要
不重要 中层以上领导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要点
1.
2.
3. 4. 5. 6.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 因特网流量的特点 分析网络流量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9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1)
–
10
分析网络应用约束(2)
时间约束
– –
项目进度表规定了项目最终期限和重要阶段 用户负责管理项目进度,但设计者必须确认就该日程表 是否可行 通过填入检查表确定是否了解用户的应用目标及所关心 的事项
检查项目 结果
应用目标检查表
–
对用户所处的产业及竞争情况做了研究。
了解用户的公司结构。
……
时间上的邻近相关性 空间上的邻近相关性
在主机级、路由器级和应用级都有该效应
33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观察结果 4
分组流量并非均匀分布的
–
在 因特网 主机的分组流量很不均匀
–
–
例如:10% 的主机占据了总流量的 90% (或 20-80)
原因: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地理原因等
规律是有帮助的
30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观察结果 1
因特网 的通信量连续地在变化着
–
因特网 通信量增长速率很快
–
不仅是通信量,而且通信量的组成、协议、应用 以及用户等,都在改变
对现有网络收集的数据仅仅是在 因特网 的演化 过程中的一个快照 不能把通信量的结构视为不变的
–
–
31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h1
l1
hn-1 ln hn 19
Packet Switching
19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路由(Route)
路由的变动将使时延、丢包率等指标有较大变化 IP网络路由是动态的,但是相对稳定
–
一种错误的观点是,IP网络的路由是动态的,研究路由没 有意义
–
为了保持网络稳定工作,选路算法通常不会轻易改变路
明确网络设计目标。典型网络设计目标包括
– – –
7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2)
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
– –
是设计新网络还是修改网络 网络规模:一个网段、一个(组)局域网、一个广域网,还 是远程网络或一个完整的企业网
明确用户的网络应用
网络应用统计表
应用名称 应用类型 是否为新应用 重要性 备注
办公邮件
– –
网元级:网络设备的性能指标 网络级:将网络看作一个整体,其端到端的性能指标
我们这里关注的是网络级的性能指标
13
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性能参数—时延(Delay或Latency)
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发送一个比特到网络的另一端 接收到这个比特所经历的时间
–
总时延= 传播时延+发送时延+重传时延 +分组交换时延+排队时延 ≈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 单向时延(One-way Latency,OWL) 注意:RTT≠2×OWL
教学目的
– –
–
网络需求分析是获取和确定用户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网 络服务和性能水平的过程,对大中型网络系统是必须的 搞清网络应用目标,理解网络应用约束,掌握网络分析 的技术指标,采用适当的分析网络流量的方法,对于网 络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 以设计网络实验室局域网和办公环境局域网为例,讲解 了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
27
结果
网络应用技术需求表
应 用 名 称 应 用 类 型 是 否 为 新 应 用 重 要 性 停 机 成 本 可 接 受 的 M T B F 可 接 受 的 M T T R 吞 吐 量 目 标 时 延 必 须 小 于 时延 变 化 量 必 须小 于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