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修订版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编号:_____工程地质实习日志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18 页工程地质实习日志工程地质实习日志2这是我们实习的第二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又来到了同一个地方。

正当身边很多同学都在问这个地方还还什么价值时,新的考验进这样降临了。

于第一天相比,大家似乎多了些稳重和专业的神气。

到了这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边坡进行更进一步用罗盘和皮尺测量并按照比例素描画图。

1. 边坡里路基宽度较远时不用保护,此处为页岩层理,层理发育相当好,但很薄、含碳量高,因而对风化很敏感,易变为煤矿。

2. 而与之相对应的砂岩耐风化能力更强,且为最坚固的硅质胶结(其中:胶结的种类有:硅质胶结、泥质胶结、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3. 裂隙分为构造裂隙和原生裂隙,而在构造裂隙中又有张拉裂隙和剪切裂隙(x型)之分。

民房的一侧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滑坡1. 没有长期的磨练,岩石棱角清晰,上部颗粒细,下部颗粒粗2. 这里的滑坡属于甭基层,形成时间久而稳定,土质强度高,像这样的边坡可以挖高一些,依照坡率修台阶由于行走,同时种草可防止雨水冲刷3. 岩浆流过的地方不易形成稳定的挡墙。

砌挡墙可以将破碎的岩石连接。

第 2 页共 18 页4. 挡墙是靠自身重量防止山体倾斜,一般高度为7-8m5. 墙上的孔是用来将墙体内部的地下积聚水排出,孔间距一般为1.5m6. 隧道与铁道之间的挡墙不易建得过高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到后面的一个小山腰上,这个山包明显岩层结构不够稳定。

1. 后期经过风化、日晒雨淋等条件,强度低、容易垮塌因而平缓。

2. 形成于石炭纪在奥陶纪时期以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岩石高度能达到40-50米,质地清纯,绝大部分由caco3组成,因而易被水溶蚀形成溶洞接着我们又上到山包上观察共轭x型解理。

它是由剪切形成的并成对出现,在角分线上45受力最大。

下面是简图今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在妙峰山附近的2号隧道。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5篇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5篇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5篇工程地质实习日记5篇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1很多事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知道,就象这次实习,除了受到很多苦之外,还学到很多在布没有学到的东西。

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很多人在实习走之前就把这次实习当作一次公费旅行的态度是科学的。

经过实践证明,我们的实习确实是一次旅行。

我们先到了克旗,在克旗参观了克什克腾地质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地质方布的知识,虽然现在那些知识已经忘光了。

然后又去了巴林草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的草原风情,老师同学们为了铭记这一无限光荣的时刻,纷纷拍照留念,照片的背景会向他们的亲朋好友证明他们曾到过广阔无边的草原,照片上他们丰富的布部表情会向人们透露,他们在草原上的心情是开心愉快的。

草原上尽了兴,大家高高兴兴的坐上大客,前往奈曼在奈曼我们参观了奈曼王府,然后用掉一天的时间去采点画图其次,经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了一座漂亮的城市——承德。

在奈曼完成任务我们就直接到了承德。

在承德我们去了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门票贵得不像样,但是免车费免住宿的到一趟河北,不去一趟避暑山庄更不像样,所以大家都去了。

照样每到一处大家拍照留念以供回味炫耀。

最后,我们途经大山草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地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布的分布形态,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

结论: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路上要注意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一路上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2今天是我们地质地貌实习的第二天,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小傍水崖的大石河,另一个是上庄坨的地质学博物馆。

7:20出发,行车15分钟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大石河到了。

我们的站立地点,是顺断裂发育的大石河河谷。

今天我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大石河河流地貌的沉积特征和河流阶地特征。

我们站立在大石河凸岸。

因为逆时针定向环流面向河流下游,环流将沉积物质带向凸岸,所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脚下的这块滨河床浅滩上边有许多巨大的砾石,由于水流冲刷的作用,磨圆度高,分选性强。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工程地质实习日志日期:2022年9月1日地点:某工地今天是我在某工程地质公司开始实习的第一天。

我对这个行业充满好奇,也对实习产生了一些期待。

在公司的安排下,我被派往某个工地参与一个基础工程的勘察。

上午,我与领队一起来到工地现场,迎接我们的是一片尘埃和繁忙的场景。

这个基础工程预计要建筑一栋高楼,我负责对施工地点进行地质勘查,并进行隐患识别。

首先,我们对工地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取了一些土样回公司进行分析。

通过对土样的粒径分析和颜色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地层的特点,提前预防地质灾害。

此外,我们还使用岩心钻取技术,探测工地下方的岩石结构,以确定施工的难度和安全性。

中午,我们在工地附近的小食店吃了午餐。

与领队的交谈让我对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告诉我,地质情况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寿命。

合理的地质勘查,可以帮助工程师制定出更恰当的基础设计,预防土体的沉降、滑移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下午,我们开始分析早上采集的土样。

在实验室中,我和同事们利用不同粒径的筛网对土样进行筛分,并计算出其粒径分布。

我发现,土样的粒径分布可以反映出土体的工程性质。

通过与目前已知工程用土比较,我们可以初步评估这些土样的可用性,以确定施工过程中需要添加的辅助材料。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粘土试验,测试土样的塑性指标,以判断其压实性和抗变形能力。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工地进行地质隐患识别。

通过分析早上收集的数据和实验室测验结果,我初步发现工地可能存在地质隐患。

特别是在工地附近的坡面上,发现了一些裸露的岩石,可能存在滑坡的风险。

我立刻向领队汇报了我的发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坡面的支护和改善排水系统。

总结起来,今天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勘查和实验室分析,我认识到地质勘察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提供合理的基础设计,还可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日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日记

日期:2023年3月20日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今天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天,早上6点,我们全体同学在校园集合,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一丝紧张,踏上了前往实习地点的旅程。

【早上】7点,我们乘坐大巴车出发,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华州区。

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实习基地,见到了负责我们实习的两位老师。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强调了实习过程中的纪律和安全。

【上午】上午,我们首先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测。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这里的地形起伏较大,地层较为复杂。

老师详细讲解了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方法,如地层岩性、断层、节理等。

我们分组行动,每人手持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认真观察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技巧,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尽管天气有些炎热,但我们依然热情高涨,不怕辛苦,积极参与到每一个观测环节。

【中午】中午,我们在实习基地附近的小餐馆用餐。

餐后稍作休息,我们继续投入到下午的实习活动中。

【下午】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个正在建设的工地,这里是我们的实习实践基地。

在这里,我们将进行地质勘察、土工试验等实习内容。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工地现场,了解了工程概况和地质情况。

接着,我们分组进行了地质勘察和土工试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层岩性、断层、节理等地质现象判断地质条件;在土工试验中,我们掌握了土样采集、试验仪器使用等技能。

【晚上】晚上,我们在宿舍整理了今天的实习资料,并进行了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实习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日记的最后,我想说,这次工程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实习日记范文5篇

个人实习日记范文5篇

个人实习日记范文5篇个人实习日记范文篇14月20日第11周星期一晴终于迎来了盼望以久的工程地质实习,早上满怀喜悦之情早早的来到了西1—401参加实习动员大会。

会议中,姚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实习的重要工具:罗盘——祖宗的骄傲,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

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罗盘,更不用谈对罗盘的了解,不过经过今天的介绍我对它也算了解了一二。

罗盘主要用于定向、定位和测量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结构面)的产状要素,其由三部分构成:一、刻度盘:分为上、下两个,上盘用于测方向、走向、倾向,下盘用于测倾角;二、水准器:分为圆水准器、柱状水准器;三、磁针即指南针。

罗盘是工程地质的重要工具,所以早上姚老师也花了大半时间介绍罗盘的使用,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罗盘。

之后,老师还介绍了产状三要素的表达法以及明后两天实习的地点、线路及内容。

下午,我们观看了大坝工程地质录像,了解了大坝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还了解了大坝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让我收益匪浅,尤其在观看大坝工程地质问题录像中让我真真的感受到了大坝建设所要面临的种种压力和问题,也让我预感到了以后从事土木行业的艰巨性,然而我还是充信心。

总之,经过今天的动员大会及实习介绍,我对明天以及之后的各种实地实习充满了兴趣和期待,等待明天的到来!4月21日第11周星期二晴今天是野外实习的第一天,路线为福清路线。

由于兴奋,我老早就起床去超市买了午餐要吃的食物,在校门口等候。

今天的第一个观察点是青盛酒楼背后的土质边坡,该边坡为残积土构成,坡角和坡度均不大,故其采取了简易的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些排水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边坡防护,之前我只知其形不知其用,今天可算大开眼界,因此实践对丰富知识是相当有用的。

而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观察点,由流纹岩构成的整体块状弱风化岩质边坡,其有较多节理面,我们对其产状进行了测量,该坡存在较严重的失稳问题,这让我感到土木人应该把专业知识学扎实。

之后我们来到了地质灾害危险点,该点的边坡为强风化散体状岩质边坡,路旁采取路堑式边坡防护方式,这是我在实习中又一大收获。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五篇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五篇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五篇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18 月 27 日星期一今天是我们即将开始的实习的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在二教我们举行了实习动员大会。

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地点,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安排以及实习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贾老师跟我们讲了讲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机会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的帮助。

最后郭老师对我们说了说去实习基地需要带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那里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给当地人带来麻烦。

就这样我们期待着实习的到来。

最后我们坐上校车来到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充满兴趣!8 月 28 日星期二早上吃过早饭后,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着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亮甲山出发。

经过四十多分钟泥泞的步行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陡峭的崖壁。

眼前的崖壁是由一层一层的层理分明的沉积岩构成。

待大家集合之后,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岩层的三大性状即岩层的走向,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向。

还为我们演示了如何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在老师演示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岩层倾角、走向的测量。

之后我们到达崖壁的另一侧,看到了倾入岩,以及岩缝之间有水渗出的现象。

老师为我们一一讲解了这些现象的成因。

老师们给了我们照相留念的机会,每位同学都兴趣高涨,最后王老师教给我们在图纸上定位,然后整理了笔记,最后我们开始返回基地。

8 月 29 日星期三今天的地点是位于实习基地内的地学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布置着各种关于地学知识的墙面以及地球的立体空间,比如说小型的地球模拟,太空还有溶洞之类的。

博物馆分为三个厅,由博物馆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观看了各种地学图片,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他能描绘出各种奇特的景观。

在参观下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地球运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了柳江盆地的相关知识,比如说它的构造!最后还参观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岩石,讲解员对这次参观做了总结,最后我们对讲解员表示感谢!8 月 30日星期四今天的实习地点是沙锅店,早上吃过早饭后,我们开始向目的地进军,穿过小山村翻过几座小山,沿途中看到了当地农民种的各种庄稼。

工程地质详细实习日记

工程地质详细实习日记

工程地质详细实习日记
日期:2022年3月1日
今天是我开始在工程地质公司实习的第一天。

我来到办公室,和我的导师一起讨论了
我的实习计划和目标。

我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工程地质实习之旅。

日期:2022年3月5日
这几天我主要是在现场实地勘察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如何使用地质仪
器测量地质数据,并且跟随导师学习了如何分析地质特征和地下情况。

我发现这些实
践经验非常有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工程地质学的理论知识。

日期:2022年3月10日
今天我参与了一个工程地质评估的项目。

我和团队一起前往现场,对地质情况进行了
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我学到了如何通过地质数据评估土地是否适合建设工程项目,以
及如何准确地预测地质风险。

这个项目让我对工程地质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日期:2022年3月15日
今天我撰写了一份工程地质报告,总结了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经验。

在撰写报告的
过程中,我回顾了我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通过
写报告,我不仅整理了自己的思维,还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解。

日期:2022年3月20日
实习结束了,我感到非常感激和满足。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工程地质的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地质专业人士。

我会将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铭记在心,并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工程地质工作做好准备。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第一天今天是我进入这家工程地质公司实习的第一天,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和紧张。

一到公司,我就被导师介绍给了我的实习团队。

实习团队由几位资深的工程地质师组成,他们思维敏捷,工作经验丰富。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与他们一同合作。

在早上的会议上,导师给我们讲解了整个实习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他强调了实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虚心学习,多与团队沟通合作。

他对大家的期望很高,希望我们能够在实习期间磨练技能,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下午,我被分派到一个项目组,在该项目组中,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

我很兴奋地加入到他们的工作中。

第二天今天,有一个老师来到了公司,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工程地质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他用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启发了我们的思考。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提到了在一次工程中如何处理地质灾害,让我对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午,我参与了一项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

我们到达工地后,我发现那里的地质情况比预期要复杂。

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导师鼓励我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请教,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天今天,我和我的团队一同参与了一次地质勘探工作。

我们来到了一个地质断层带,任务是收集断层的相关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勘探现场,我亲自参与了测量工作,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

虽然有些操作不熟练,但导师和其他团队成员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断层特征和地质结构,这对我的学习和实践大有裨益。

第四天今天是一个工程地质勘探的室内工作日。

我们需要对前几天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以了解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导师教我如何操作实验设备,进行土壤和岩石的测试。

我非常仔细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并记录下了每一个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第一天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徐老师的实习动员大会以及吕老师关于突水突泥的地质讲座。

首先是徐老师的地质实习动员,主要讲述了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要去的地点。

这五天的实习流程是第一天实习动员大会与突水突泥的地质讲座;第二天盘龙山地质公园的实习;第三天华山地质公园实习;第四天11教北面沿青龙山马路练习地质罗盘仪的使用;第五天主要是对前四天实习内容的总结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编写。

接着徐老师给出了这两次野外实习的行车路线与集合地点。

并简要介绍了这两次野外实习的地点蟠龙山地质公园与华山地质公园。

蟠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济南东郊,地跨彩石、港沟两镇,距济南市区23公里,公园总面积8095亩,森林覆盖率达98%。

蟠龙山属于鲁中山地泰山余脉北缘,公园内沟壑纵横,孤峰突耸,绝壁陡峭,错落有致。

主要地质遗迹有溶蚀(溶洞)、崩塌、构造剥蚀、水体地质遗迹等。

华山地质公园:济南华山省级地质公园,2011年8月4日正式揭碑开园。

面积60.65㎞2 。

紧邻济青高速公路南侧交通便利,是以辉长岩奇石景观及华泉景观为鲜明特色,涵盖山体崩塌遗迹,中小型构造,典型基性岩体剖面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的地质公园。

然后就是吕老师关于突水突泥的讲座,吕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突水突泥:①突水突泥事故工程案例②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③突水突泥防范于对策突水突泥形成条件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有静水压作用和劲水压作用,这两种作用都能使岩体发生水力劈裂,使裂隙连锁增加,张开度增大,从而增加渗透力,使局部隔水屏障作用被突破,地下水位高出,从而形成突水突泥。

综合来看,“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突水突泥地质特点由于隧道通过的地质地段条件复杂,揭露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源补给量充足,所以有以下两个特点:(1)突水量大,压力大(2)突水突泥过程中,由于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通道,破坏了原有的补径,加速了径流循环,同时加速了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作用。

突水突泥的防治要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二是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突水突泥灾害是毁灭性的,必然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工期延误,同时可能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影响,因此,避免风险,确保工程安全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使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第二天今天的实习地点是蟠龙山地质公园,从山底向上爬的过程中吕老师依次向我们介绍了石灰岩,崩塌的形成,崩塌与滑坡的区别,马刀树,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背斜等。

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在沉积岩层面上保留有沉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裂等。

波痕是在沉积物未固结时,由水、风和波浪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泥裂是沉积物未固结时露出地表,由于气候干燥、日晒、沉积物表面干裂,形成张开的多边形网状裂缝,裂缝呈“V”字形,并为后期泥沙等物所充填,经后期成岩保存下来。

雨痕是沉积物表面受雨点打击留下的痕迹,后期被覆盖得以保留,并固化成岩形成的。

整合接触:沉积物连续堆积,新老地层之间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整合接触意义:表明地层是在沉积区持续稳定下降的背景上沉积的。

地层、时间连续+产状一致石灰岩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

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

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背斜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褶皱构造中,背斜是基本形态之一,与“向斜”相对。

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地质灾害崩塌与滑坡不良地质现象通常也较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我国是地质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500亿元,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其中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造成的损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类工程活动的数量、速度及规模越来越大,由人类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的损失已经超过自然地质灾害了。

因此,研究人类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滑坡在滑动过程中,滑体上的树木向滑动方向倾斜,叫做醉汉林;此后滑坡非常缓慢,甚至数年,十多年停止滑动,倾斜树木上部向上直长,形成下部弯、上部直的树干称为马刀树。

这就是今天实习的全部内容!第三天今天实习的地点是华山地质公园,到了华山后所有的人在山底集合,然后由吕老师带着先对华山的简介有了大体认识。

济南华山省级地质公园,2011年8月4日正式揭碑开园。

面积60.65㎞2 。

紧邻济青高速公路南侧交通便利,是以辉长岩奇石景观及华泉景观为鲜明特色,涵盖山体崩塌遗迹,中小型构造,典型基性岩体剖面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的地质公园。

然后就开始了爬山的过程,从下往上爬的过程中,吕老师依次向我们介绍了风化作用,节理的形成,以及断层构造,还有一些怪石的形成等。

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这次在华山看到的主要是生物的风化作用。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用称根劈作用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及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分解来进行的。

植物和细菌在陈代谢中常常析出有机酸及CO2。

这些物质一方面酸化土壤,另一方面腐蚀岩石。

节理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节理的断裂面称为节理面。

节理分布普遍,几乎所有岩层都有节理发育。

节理的延伸范围变化较大,由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

节理在空间的状态称为节理产状,其定义和测量方法与岩层产状类似。

节理常把岩层分割成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岩块,没有节理的岩石强度与包含节理的岩体强度明显不同。

岩石边坡失稳和隧道洞顶塌陷等往往与节理有关。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然后就是自己下山回学校,这就是今天实习的全部内容。

第四天今天实习的地点是十一教后边的青龙山山脚,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倾向、倾角和岩层走向。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面产状的测量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

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

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

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

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此次我们测量记录用的是象限角法,所测数据为第五天:今天的基本结束了地质实习的全部内容,所以今天没有出去,而是对前四天的实习进行总结,以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形式。

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总结等。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收获很多。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等;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及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

而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我们精确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能够鉴别各种矿物及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工程性质,更需要到实际的环境中观察比对,把课本讲的和实际看到遇到的相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

经过这次的实习,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习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时间有点短,学校应该多组织些这样的实习,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