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存像与共鸣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专业: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1班学号:2012100316姓名:聂依华纪录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融合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于一体,具有展示现实、传递观念、传承文化、提升审美等功能。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却令人眼前一亮。
这部原创大片自2012年5月14日十点半开播,连续七天播出。
首轮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5%,而第四集《时间的味道》收视最高,达到0.55%,这个成绩已经达到与BBC纪录片所能达到的收视率,并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
引发公众对纪录片的强烈兴趣,由“舌尖”引发公众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探讨。
之所以引发公众对此纪录片的热烈反响,笔者将从纪录片的制作精良、平民理念、社会文化认同以及商业化运作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审视与思考,以期对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一、纪录片制作精良,中国艺术审美的独特情怀《舌尖上的中国》制作精良,首先是人员的投入,该纪录片由美食家蔡澜、沈宏非两位专业人士担任顾问,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就有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为剪辑师剪辑完成。
另外,该摄制组跨越我国国内自北向南的60个地区,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基本展现我国地大物博的资源,风情迥异的饮食文化。
整个纪录片共七集,分别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7个主题,讲述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与文化传承。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在摄影方式上采用微距摄影。
摄像机在近距离的拍摄,为观众呈现食材本身的纹理构造,这样天然的图案都因此表现得非常唯美。
《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海报即是明显的例证,美丽的山水风光,远山近水与轻舟,其实是筷子与肉的微观特写。
该片通过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让人们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艺术的本质在于展现生命力,人的审美情趣则从人的本性上要求艺术回归本真,表达出人们的某些共同情感历程。
《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及答案

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ó()陆lǐn()冽默qì()dān()精竭虑juān()刻wéi()杆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一泻千里。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B.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C.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D.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⑴()眼花缭乱A.老眼昏花B.花言巧语C.走马观花D.花枝招展⑵()荡然无存A.碧波荡漾B.动荡不安⑶()丰功伟绩A.丰富多彩B.丰衣足食C.丰硕成果D.丰碑永存⑷()富丽堂皇A.对簿公堂B.相貌堂堂C.冠冕堂皇D.厅堂宽敞⑸()独一无二A.独出心裁B.独立自主C.独树一帜D.唯我独尊5.《新华字典》中对“名”字有下列几种解释,请为下面的“名”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A.名字;名称B.名字叫做C.名义D.出名的,有名声的E.说出F.占有G.量词,用于人⑴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
()⑵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光中依稀可见。
()()⑶李时珍年轻的时候就潜心医学,为了寻找各种珍贵药材,他遍访名山大川。
()⑷整个博物院工作人员很多,大约有三百多名。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势

、
散发 出浓郁 中国韵昧的审美情趣
《 舌尖上 的中国 》这部纪 录片不仅让 观众见识到 了中华美食 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 长 ,中国所特有 的食材 以及各种顺应 大 自然 的制作美食 的特色方法 ,同时 ,还展 示 了美食 背后所凝结 的中华 民族的勤劳 和智慧 。 《 舌 尖上 的中国 》触动 了无 数人 的味蕾 ,透 过屏 幕 , 观众们仿佛 嗅到 了家 的味道 、 童年 的味道 、 故 乡的味道 。 而 透过 《 舌尖 上的 中国》的火爆 ,作 为媒体人 ,我们更想 知道 , 这些 “ 触动人 心”的味道是 如何制造 出来?它 的背后又隐藏着 什 么样 的趋势变化 ? 拍摄美 食为主题 的纪录片并不少 见 ,以往展 现 中国美食 的影 像素材 ,更多 的是 以烹饪 大师或美食名 家 、菜 系流派 、地域特 色 来结构 ,展现 的是 精湛 的厨 艺和繁复 的过程 ,能够 看到的 电视节
目也多 以 “ 比赛 ”的形式 出现 。
《 舌尖 上的 中国》 却 另辟 蹊径 , 改变 以往 纪录片 “ 宏大叙事 ” 的表达方 式 ,以浓浓 的生活气 息和人文气 息成功突 围。拍摄视 角 上, 将 市井味与人文 味的和谐 “ 混搭” , 是该片成 功的突出 因素 , 用导演 陈晓卿 自己的话说 , 就是要 找 “ 对 中国美食认 同的交 集点 ” 。 打破 以往 “ 就食物谈食 物”的窠 臼 , 折射 出中 国纪录 片从 “ 仰视 ” 到 “ 平视 ”的变化趋势 。 片 中不见 “ 烹饪大师 ” ,不见 “ 美食 专家 ”,更像 是美食献 给普通劳 动者的颂歌 ,手工挖莲藕 、两小 时采 竹笋 、全 中 国只剩 5 人继承 的高跷式捕 鱼 ,7 0 多岁黑 龙江 “ 鱼把 头” 、卖 黄馍馍 的 陕北老汉 、陪外婆制作 年糕 的浙 江慈城小姑娘 ,这极大地 激发 出 了观众 的感情 共鸣 。这些 情节反 映的是对人 和食材 的关 系的微妙 理 解 ,更呈现 出该片与众不 同的魅力感 召。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二部分(选考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 •
(2017年全国Ⅰ卷)
• •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材料四可知,国 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 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8、【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由材料一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可知,选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 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误。D项,由材料二目 标观众年龄“55~64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岁及以 上”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述随着目标观众年 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断地攀升错误。E项,“在融 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 的问题”于文无据。由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频道化运营模式 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 存在这些问题。
• 9、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 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 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 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 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 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答对 三点给6分) •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取得这些成绩的原 因”一语在四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 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 二”中塞罕坝这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 果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三”中“已有上万 人被问责”和图片中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答案第③点; 根据“材料四”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 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可归纳出答 案第④点。
央视9套纪录片《时代》说明

化、有抱负,追求高品质生活、追求高定位人生的受众。
五、播出费用
标准: 播出三集(不含制作纪录片费用),折扣价费用共计约为_____万元 播出三集(包含制作纪录片费用),折扣价费用共计约为_____万元
备注: 拍摄及播出周期为以下
拍摄时长:20——35天
制作时长:2个月 播出时长:1周
中央电视台
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历史文献纪录片之 《挺进师》
央视9套纪录片《时代》栏目说明
一 、项目背景及目的 二、活动程序 三、播出形式及时间 四、栏目推荐理由
五、播出费用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
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 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 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有关记录中国革命的影片或纪录片都是进行共产 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材,它们真切生动地向世人展现 了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记载了一些革命先驱者的活动和贡献。本次项目 是为了通过纪录片《挺进师》使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革
(4)高效传达品牌诉求。
四、栏目推荐理由
5、《时代》栏目收视人群分析
本栏目的目标受众主要包括对社会发展、历史文化领域具、各类企业主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怀揣梦想的学生群体、潜力青年和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文化界、学术 界以及爱国精英等。观众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至60岁之间,是一群有文
栏目名称:《时代》 时长:25分钟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六 每天22:00首播
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策划方案

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央视新闻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下面的一个重要频道,致力于报道国内外各类新闻事件、深入调查报道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需要制定一套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的策划方案。
二、目标与意义•目标:通过深入调查报道,呈现真实的社会情况,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
•意义:通过央视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关注焦点问题的关注,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促进社会进步。
三、节目形式及内容1. 节目形式•选择真实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访谈、记录等方式进行报道。
•采用纪实、纪录片、新闻报道、微电影等形式呈现。
•打破传统的新闻形态,以多视角、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展现问题。
2. 节目内容•选择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
•通过深入调查和严肃分析展现事实真相,呈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的影响。
四、调查流程1. 确定调查主题•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选择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问题作为调查主题。
•各类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专业意见形成最终的调查主题。
2.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
•安排摄制组和调查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 实施调查•走访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采集相关信息和素材。
•进行深入访谈,听取各方意见,了解问题的各个层面。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展示事实真相。
•引入专家意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方案。
五、节目制作1. 剪辑与制作•将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剪辑,精心策划节目的形式和内容。
•添加配乐、字幕、解说等元素,增强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导演与制片•安排导演和制片人协调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
•控制节目的质量和时长,确保节目符合调查的初衷和目标。
六、分发与宣传1. 节目播出•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定期播出节目。
•采用晚间档期,以便更多人群关注并产生共鸣。
2. 节目宣传•利用央视新闻频道的宣传资源,加大节目的曝光度。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导读: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范文篇1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最近十分火。
我一口气将七集全部看完,还意犹味尽。
这档节目确实做得非常成功,很好看,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模式,整部片子唯美真实,充满了人情味,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和情感,摄影更是此部片子的一大特色。
《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所谓“天人合一”,在这里也能完美体现。
诚意面对食物,精心烹饪,然后有感情地把菜端上桌子,给心爱的人,这是厨房和美食的秘密。
一位澳门76岁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虾酱,老伴儿去世了,老阿婆自己默默制作虾酱,食物里满是对老伴儿的怀念。
其实,这就是节目想告诉我们的,有感情的东西才是美食。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朴素而精彩的故事,通过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家。
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修摄影,同年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美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他的美食理念:“美食不是技术,绝对来自民间”,做纪录片的理念:“摆事实,不讲道理”。
看完了陈晓卿的资料,对于此片在摄影上的成就也就有了完美的答案——只有具备极高美学修养和热爱生活的导演才能做出如此专业的片子。
陈晓卿说一部好看的片子决定于题材、预算和创作者,三者缺一不可。
此部片子的题材关于“吃”,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必然会受到关注。
一个好的制作团队更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所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然也。
这样想来,《舌尖上的中国》能出自这样的团队之手也是理所应当的。
“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诠释了一个精彩的美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话说运河 》等所深深吸引, 那个
代 的 电视 充 满 了对 历 史 的关 照 和 对 未 来
思考 , 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社会进步
守 望 者 。9 年 代 早 中期 , K 长 城 》开 始 0 望
纪实浪潮 ,人们发现生活本 身在 电视上:
口 雷建军
心 目中纪 录 片是 非 常 独特 的电视 产 品 , 更 时 候 观 众 把 纪 录 片 看 成 独 立 的作 品 ,而 立 的作 品 是 不一 定 归属 于频 道 的 , 因此 纪
频道 的观众大有 可能只是追作 品而不追 道, 是地地道道的隐形观众。 没 有 频 道概 念 的 上 世纪 8 年 代 , 0
纪录片 , 其节 目搭配似乎 更符合 观众收视 宣传的噱头。它们 的产品有 固定的模式, 采
为了国内纪录片的整体发展, 为了 “ 兄
是否可 以学习法 国和德国联合运 习惯, 它们往往在黄金 时间推出重量级的纪 取 故事化 的讲述、奇 观化 的镜 头以及快节 弟共生”, t 总部在法 国斯特 拉斯堡 的欧洲 联 录 片 , 而获 得 叫好 又叫 座 的结 果 。 中国 奏 的叙 事 ,而把 文化和艺 术诉求放 在 了背 营Are( 从 但
2 0:
麓
要 用 这 种 国 际通 用 的 影像 语 言 传 递 中国 崛 如此迷人, 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 自已
起 的信 息 , 立与 传 播 国 家形 象 , 与世 界 生 活 , 《 后 的 山神 》、 《 脊 和 八 树 要 最 龙 同 行对 话 , 世 界 观众 沟通 , 与 因为 崛 起 的 中 街》给观众带来了遥远的温馨 , 电视里充 国 迫 切 需 要 一 种 方 式 与 世 界 交 流 ; 专 业 了对 现实 的反 思和对个体 的关注 。但好: 在
失 公共 电视 网), 们 不 是 一 天 到晚 放 映 纪录 些专业的纪录片频道 无一不是采取产 品化 竞 争 而 失 去 在 艰 难 中得 来 的 市 场 份 额 , 他 片,因为再 狂热的观众 也不会2 / 时 只看 的运 营策略 。而作 品只是 重量级 的点缀和 去在产品购买时的定价优势? 4i s
层面 , 纪录 片 在 电视 领 域沉 寂 太 久 , 纪录 频 不 长 , 移 默化 中纪 录 片变 得 无声 无 息 。 潜
道 需要为专业 的复兴充当火车头 ,为纪录 人提供精神家园, 为纪录片提供播 出平台,
在 电视上的暗淡 ,并不代表纪录 片
没落 , 的 出现 催 生 了 中国 独 立 纪录 片
如何面对隐形观众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一
个 频 道 的核 心 应 该 是 观 众 , 观 而
存 像 @共 鸣
不 少 人 希 望 央 视 的 纪 录 频 道 能 带来 中 国 纪录 片 的春 天 , 者 至 或 少 是春天的萌芽 。而与此 同时 , 负责 吹这 场春风的央视 内部 , 纪 录 频 道 主 管 台 长 已 然 换 了三 个 , 来 要 在 春 节 当 日开 播 的 原 《 当卢浮 富遇见紫禁城》也十 然换成 了重播 《 肖 颐和园》 。
国际表达 ”为 定位 , 内 “ 对 为时 代 中国存 素 ,而这 些 因素 当 中承担 国 家形 象 传 播 的角 国崛起》、 《 公司的力量》等也在商业氛 像”, 对外 “ 与大干世 界共鸣”, 这些是纪 色 似 乎 随 时 可 能 改 变 这 个 频 道 的命 运 和 方 浓烈的电视竞争 中博得 一席之地 。在这 录 频道的理想 ,从 中我们 看到了不同的诉 向。 纪 这样的纪录频道不知是否恰逢其时, 不 年的发展 中, 录片似乎并没有 和频道 求: 在国家层面 , 作为官方媒体 , 纪录频道 知能否得偿所愿。
纪录频 道 的非 纪录 片 因素
纪 录 频 道 全 球 覆 盖 、中英 双 语 、 4 " 2 4, 时 免 费 播 出 ,以 “ 球 眼 光 、世 界 价 值 、 全
坊 式 的创 作状 态 , 形成 工 业化 的 运 作体 系 。
洞 、《 麦收 等等,感人至深的作 品不
故 如 此 看 来 , 时 此 刻 的 纪 录 频 道 虽 然 枚举 。而 电视 纪 录 片在 《 宫 横 空 出世 此 应 运 而 生 , 其 承 载 了 太 多 的 非 纪 录 片 因 带 领 下 , 入 大 片 时 代 , ( 和 园 、 。 但 进 ( 颐
10 I中 国报道 2 1 2 0 01 0
紧联系在一起 , 而是一部一部独 自 存在 。
口 器
H
I
、…
它 不会 成 为 纪录 频 道 的心 灵 羁 绊 。
竞争与合作
纪录频 道 的出现 ,是否会 对 已有 的区 按理说 ,专业的纪录片频 道不一 定是 纪录频 道就是要 面对这样 的境遇 , 要 域性 纪录与纪实 频道造成 影响?例 如成立 02 07 与接连抢播、 精心 于2 0 年 的上 海纪实频道 、改版于2 0 年 纪录片放映最 好的选择 , 公共 频道似 乎更 与喧嚣的娱乐节 目竞争 , 台以及成立于2 0 年的湖南金 08 适合纪录片的播出,  ̄B 例3 BC( I ] 英国广播公 宣 传的 电视剧竞争 , 并且只能全力争胜 。 为 的中央教 育3 鹰 纪实频道 ,它们是否 会因为纪录 频道的 发 司)、 NHK ( 日本广播协 会)或P S( B 美国 此 , 现 频 道 、历 史 频 道 、国家 地 理 频 道 这
为这个行业 在残酷的竞争 中找到失落 良久 繁荣 。离开 了对 电视 台设 备的依赖 ,纪.
于是有 《 铁路沿线》 的价值 ; 在产业层面, 纪录频道需要为行业 人只需要 真诚 的心 ,
立 标 准 , 市 场搭 平 台 , 为 改变 中国 纪录 片 作 《 西 区》、 《 民影像 计 划》、 三 铁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