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题李凝幽居》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
济南市历下区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题李凝幽居》同步练习

济南市历下区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题李凝幽居》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5分)1. (2分)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B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C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D .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2. (2分) (2019八下·滨海期末) 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掠夺给劳动人民造成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
C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大胆反抗。
3. (2分)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黄山记》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某某记》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喧腾(xuān) 深邃(suì) 踟蹰(zhí chú)舸争流(kě) 寥廓(liáo) 峥嵘(zhēgɡróng)遏飞舟(è) 佝偻(ɡōu lóu) 叫嚣(xiāo)羹(ɡēng) 长篙(hāo) 憩息(qì)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读音。
A中“踟”应读“chí”;B中“舸”应读“ɡě”;D中“篙”应读“ɡāo”。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通谍弊病不卑不抗墨守成规B.真缔气慨手屈一指别出新裁C.锻练崛起世外桃源东施效颦D.演绎坦护乔妆打扮肆无忌殚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识别。
A中“谍”应为“牒”,“抗”应为“亢”;B中“缔”应为“谛”,“慨”应为“概”,“手”应为“首”,“新”应为“心”;C中“练”应为“炼”;D中“坦”应为“袒”,“妆”应为“装”,“殚”应为“惮”。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形辨析。
对汉字的拼写,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写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我国大型深水港——某某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②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一连好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却很冷淡。
A.截止启用反应B.截至起用反应C.截止起用反映D.截至启用反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同音近义词的辨析。
“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起用”是指“重新任用已退职与免职的人员”;“反应”是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是名词,“反映”是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是动词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诗词八首课后练习八十九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天人对话诗词八首课后练习八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西江月·遣兴》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______,后两句写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西江月·遣兴》的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修辞方法我知道。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默写①《陋室铭》中点明中心的语句是:,。
② 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北师大版八下语文第四单元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故人庄》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 这首诗提到: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你会想到哪首诗中也写到菊花?答案:《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分析:只要是看句子中有“菊花“二字,书写正确即可。
点评:此类题要运用相关联想,根据所学所记,根据同一作者这一信息,分析不同作品中的相同内容来作答。
2.你喜欢田园风光吗?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田园风光?答案:示例:当秋风拂过稻田,窸窸窣窣,呼出千层的波浪;当夕阳倚着山峰,迟迟疑疑,撒开温和的暮光;当炊烟绕出村外,断断续续,牵起喧闹的欢声。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只要写出田园风光,语言简洁优美,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点评:考查对句子通顺优美的训练。
3.诗的三四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答案:写出了故人庄群山环绕,绿树成阴的优美环境。
解析:分析: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点评:体会写景句子的妙处。
4.从本诗中找出描写优美迷人的乡村风光的句子?答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找出描写优美迷人的乡村风光的句子即可。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句子,字要写正确。
5..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浑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从最后两句诗集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的。
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应该是贯穿全诗。
因为无论是前面的叙事写景,还是友人家中的谈话,都体现了主客间的情谊,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点评:本题有难度。
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背景来解答。
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句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佛刹.(chà)更著.(zhuó)万籁.( lài )将.(jiāng)进酒B.镌.(juān)刻钟磬.(qìng)鸿.(hóng)影无人省.(xǐng)C.米芾.(fèi )孤蓬.(péng)拣.(jiǎn)尽卜.(bǒ)算子D.驿.(yì)外疏.(shū)桐北麓.(lù)不肯栖.(x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缥缈慢游曲径悦鸟性B.禅院钟罄万籁此俱寂C.孤蓬零落斑马碾作尘D.驿外寂寞疏桐群芳妒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潭影空人心..(指人的内心)。
B.此地一.(一次)为别。
C.谁见幽人..(没有主人)..(幽居之人)独往来 D.寂寞开无主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送友人》一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C.《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6、文学常识填空⑴常建,_____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_______________为描写对象,善于用_____________构成幽静的境界。
⑵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_,唐朝_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第一篇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题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词牌。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可能有不同的规格。
C、词的好几句由一个字领头,这个字叫一字豆(“豆”指句中稍有停顿,即“句读”的“读”字),如《沁园春长沙》上片中的“望”,下片中的“惜”。
D、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时始创并发展的一种新体诗。
我国的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则可称作旧体诗。
在现代诗人中也有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这些诗应属于现代诗歌。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题李凝幽居》课件

了解作者
贾岛(779~843),字浪仙,唐代(中唐)诗人,范阳 (今河北涿州)人。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屡举进士不 第。元和六(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文宗时 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武宗会昌三年(843), 卒于普州。 贾岛擅长五律,苦吟成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流。”(贾岛《题诗后》),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 岛瘦”。其诗遣词造句,刻意工求,常写荒寒枯寂之景, 表现愁苦幽独之情。其集中300多首存诗,绝大部分是 寄赠酬唱之作,题材狭窄,偏重炼句,忽视完整艺术境 界的创造。贾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著有《长 江集》10卷。郊寒岛瘦:语出苏轼《祭柳子玉文》。寒 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 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破碎,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 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居 径 宿 敲 桥 石 去 期
少 入 池 月 分 动 还 不
邻 荒 边 下 野 云 来 负
并 园 树 门 色 根 此 言
01 入境法 悠闲独居,无邻为伴。 , 草覆小路,直通荒园。 。 鸟儿栖息,僧人敲门。 , 景色可分,云石难辨。 暂去复来,君莫食言。
。 , 。 , 。
02 串字法
合作探究 链接:关于贾岛的“推敲”
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意境?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 中的“ 僧”,是作者自称。诗人写景,难在捕捉 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 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 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 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 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 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 “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 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 合得多么和谐!
北师大版八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3分)①他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shū( )来shū( )去的云,扑朔.( )迷离的雾,qǐ( )丽多彩的霞光。
②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翩.()然起舞。
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liáo( )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蝉者千转不穷B.略无阙处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D.有为者辟若掘井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山情水意,了不相属.D.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互相轩.邈 D.恐前后受其敌.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与朱元思书》的“书”、《童区寄传》中的“传”、《黄生借书说》中的“说”《小石潭记》中的“记”等都是古代文体。
B.现代文《三峡》的作者是余光中,通过对三峡的美景、历史进行描述,表达对三峡的喜爱以及引发的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索。
C.文言文《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课文主要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各种景色和雄峻的气势。
D.《西江月。
遣兴》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借酒浇愁,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6. 上课钟响了,一位同学还慢悠悠的往教室里走。
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地回到座位上。
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悦:“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追打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钤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当时会怎么说?(4分)(1)言外之意:(2)你说的话: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李凝幽居》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必须把握全诗,抓住主旨。
诗以“幽”字为眼,以“隐居”为主题,首联写的是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一条草遮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也无人居住。
淡淡两笔,“幽”字毕现,而C项对此句的解释不准,因“少”有表示数量少、年龄小的义项,而把“少(shǎo)邻并”,误为“少(Shào)邻并”了。
故答案为C。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2. 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B解析:分析:B“少邻并”的意思是“很少有邻居往来”。
解释诗句意思,要把它放到整首诗中去理解,同时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B错。
点评:阅读各项内容,了解所涉及的B项的错误主要是对诗歌写法的理解错误。
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C解析:分析:A项第一联是描写李凝居住的环境,突出写了“幽”字,暗示了李凝隐者的身份,因而正确,这一句是从语言的运用上说。
B项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刻画环境之“幽静”,的确是以响衬静,这一句是从表达技巧上说。
C项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
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
D项具有综合性,涉及诗的内容、人物心情、语言运用及阅读效果,感情无跌宕,注重炼字,所以读来回味无穷,因而正确故C错误。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4. 表达诗人内心情怀的诗句是哪句?诗人的向往是什么?答案:“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诗人心中的幽情,正是这一联点出。
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首联写出了李凝幽居周围的环境,中间两联叙事写景,尾联点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点评: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哪句?你知道有关这句诗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的故事,要讲究炼字解析:分析:这首诗的名句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就来自于“推敲”这个故事,将的是如何炼字的问题。
点评:积累诗歌名句及相关的故事。
人物、情节等。
6.. 全诗体现了李凝居住环境的什么特点?答案:幽静解析:分析:“草径”“荒园”突出写了“幽”字。
点评:抓住关键字来理解。
7.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幽居”的意思是。
答案:写|幽僻的居处解析:分析:解释题目中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
“题”在这里是“写”,幽指幽静,居指居住。
点评:解答此题根据语境不难写出答案。
8. “僧敲月下门”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之。
答案:“僧敲”句,用了反衬手法。
此联写在皎活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但突然发出了几下敲门的声响,这毕毕剥剥的声响进一步衬出了月下幽居的安静,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句一样有异曲同工之解析:分析: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响衬静的手法。
点评:学习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要在理解全诗内容思想的基础来分析。
9. “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以动衬静。
解析:分析:都是用声音来衬托周围的寂静。
点评: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的妙处。
10.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鸟宿池边树答案:鸟宿/池边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
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1. 按要求默写。
①以动写静的句子:②写作者居所幽静的一句:答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宿”“敲”“径”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
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2. 按要求默写。
①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句子:②写回归路上所见的句子:答案: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暂”“幽”“移”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
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3. 解释字的意思:少(shǎo):分:野色:答案:不多|分开|山野景色解析:分析:理解诗歌,实词是关键。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点评:词语意思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14. 为什么说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答案: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
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
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解析:分析: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出自《题李凝幽居》。
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选用了“敲”字而不用“推”字。
答案:“敲”字使静夜中有了清脆的敲门声,更能衬托出夜的静,并留给人无限的想像余地。
而“推”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信息“距离”,“时间”来作答,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6.《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作者是朝诗人。
答案:五言律诗|唐|子美|贾岛解析:分析:积累记忆常见作家朝代、称号、作品及风格流派特色。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积累著名作家作品,加强记忆。
17.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僧敲月下门答案:僧敲/月下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
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18. 根据拼音写汉字Xián__________ jū__________ shǎo__________ lín __________bìng__________答案:闲|居|少|邻|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
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9. 根据拼音写汉字cǎo _____________jìng _____________rù_____________huāng_____________ yuán _____________答案:草|径|入|荒|园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
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0. 多音字组词:少s hào_____________shǎo_____________还hái_____________huán_____________答案:少年|多少|还是|还价。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
写拼音时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书写。
结合语境组词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1. 根据拼音写汉字niǎo_____________sù_____________chí_____________biān____________shù_____________答案:鸟|宿|池|边|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拼音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