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反思一、导入师:你们知道石泉吗?老师从石泉到汉阴,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
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
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想:“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经典的老课,四年前我曾在省名师班课堂教学展示会上作过此课,教学过程与今天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所编写的方案如出一辙: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拼摆等一系列活动,充分经历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由于这样的方案实施,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研究空间,40分钟根本没有办法完成。
几年来,我一直被这个两难问题所困扰。
而最近我在研究数学概念中,认识到面积是一种陈述性的概念,面积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知识,我就想诸如此类的概念教学是否可以创新一种上法,把教材用活,让课堂上得更轻松有效,彰显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靓丽生命呢?预设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并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规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形状的合理性。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课堂回放:一、谈话揭题,直面现实师:为昨天的照片配镜框,该怎么计算镜框的长度,要给镜框里面装上玻璃压住照片的话,你知道要多少玻璃吗?要算的是玻璃的什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生:我家买新房子时听说过。
生:我爸爸建房子时说过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 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7厘米、宽:3厘米),一张黄色纸(长:6厘米、宽:4厘米),一张绿色纸(边长:5厘米);每组一袋学具,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1 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小鸟和小狗要哦进行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猜猜看谁能赢?为什么?师:同学们都认为小鸟先涂完,因为它的纸面小,及时鼓励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那现在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在哪里?铅笔盒的面呢?(生摸。
)师: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师:你再摸一摸练习本的面,课桌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师:谁想再上来摸一下黑板的面?(生摸。
)师:有什么想说的?[评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2 小结面积定义。
师:刚才通过观察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相应板书)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表面,然后说一下它们的面积吗?(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铅笔盒面的大小是铅笔盒面的面积。
)3 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不少的图形,图形也有它的面积。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像这样的首尾相接的无缺口的的图形,我们叫它封闭图形。
小学数学三下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例、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例1的编排意图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面积概念,具体编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表面,通过比较感知面的大小。
(2)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
(3)用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面积概念。
(4)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例2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包括为什么要有单位和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两方面。
【学情分析】面积是一个很难的概念,这次又是学生初次接触面积这个知识点,在教学上更要引起重视。
根据学生初次感受的情况,在教学时必须以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操作为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感知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学会用观察、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教师课件展示教材第60页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引出面积的意义)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1.面积概念。
(教材第61页例1)(1)物体表面面积。
教师示范:教师手举数学课本,边摸封面边说,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摸一摸黑板表面,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教师提问:你能像教师刚才说的那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提出:黑板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数学课本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封面的面积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教师提问: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并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考一考。
教师考考学生:教师摸一摸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周长,让学生说一说摸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进而区分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清河县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案新人教版

5 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指导】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 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练习课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1课时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通许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案 西师大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导学内容】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面积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
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
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学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95---97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并理解面积单位。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反思的等探索面积大小的过程,发展空间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动空间观点的发展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大小不同的纸张若干份,课件学具准备每人一份蓝色纸板(长:12厘米,宽:6厘米),黄色纸板(边长8厘米)。
每组一袋学具: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
剪刀一份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涂色的游戏,看谁能把这张纸涂满。
(给两组发纸张大些的纸,另外两组发小些的纸)2、师:有的学生涂的快,有的学生涂的慢,原因是什么?(生:纸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所用的时间不一样)3、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指生答。
课件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4,师:两张纸面的大小不一样,我们也能够说成纸的面积不一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面积的秘密。
二、探索新知1、探讨物体的面积师:纸面的大小就是纸的面积。
那你能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桌桌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生: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师:你还能再举例说明别的物体的面积吗?指生答师:足球有面积吗?指生答师:足球外面曲面的大小就是皮球的面积,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面积?(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2、探讨平面图形的面积师:我们知道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那平面图形的面积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规则的图形,不规则的图形。
师:指名生回答平面图形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由线段围成的,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你能指出他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不封闭图形)(生:它没有面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平面图形)师:现在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生答。
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归纳1

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归纳(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开关盒)、1平方米(教室里前面的小黑板)。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错)。
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熟练掌握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长=面积÷宽宽=面积÷长面积是36的正方形边长是6(想六六三十六)已知周长: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边长=周长÷42.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3.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面积和面积单位.1doc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⒈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⒉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⒊会用相应的面积单位去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往复不断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创新素质:充分凭借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面积分别为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2个。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段时间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有很大进步,想不想表现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迅速估计黑板的长度和宽度?生:长大约3米,宽大约1米师:你估计的可真准,能不能用不同的单位估计一下?生:长大约30分米,宽大约10分米生:长大约300厘米,宽大约100厘米师:你们掌握的知识可真多,刚才你们估计用的单位厘米(米、分米等)都是长度单位,要想知道黑板实际的长度和宽度,我们用什么工具测量长度?生:尺师:生要知道这块黑板面的大小还能用尺量吗?要测量板面的大小需要学习新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生: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生: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学了这些知识以后有什么作用?……师:你们真是一些爱动脑,爱提问题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新授。
㈠教学面积的意义⒈认识物体的表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
老师又触摸到黑板的表面,指出这就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请比较一下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
你发现什么了?生:通过这一比较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具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主备课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