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新解三字经台词

合集下载

三字经1140标准版全文

三字经1140标准版全文

三字经1140标准版全文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读物,是一本以三字为韵的儿童启蒙读物。

以下是三字经1140标准版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谓之色。

矢称谓之弩。

□□谓之律。

□称谓之度。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三字经节选二原文

三字经节选二原文

三字经节选二原文嘿,老伙计,今天咱们来摆摆龙门阵,聊聊那经典的《三字经》节选二,不过咱们得用咱四川话,才有味儿嘛!你晓得不,那《三字经》啊,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现在读起来还是亲切得很。

咱们这节选二,说的可是人间烟火气,五谷杂粮,六畜兴旺,还有人的七情六欲,外加那古代的八音之乐,听起来就巴适得很!“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你看这六谷啊,就像咱们四川的坝坝宴,啥都有,稻子、梁子、大豆、麦子、黄米、稷米,每一样都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宝。

小时候,奶奶煮的稀饭,那米香,简直能飘到隔壁老王家去,想起都流口水。

再来说这“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这六畜啊,就像咱们家里的成员一样,每天忙忙碌碌,给咱家添了不少生气。

早上鸡叫起床,晚上狗儿看门,牛羊满山坡,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特别是过年那会儿,杀年猪,那热闹劲儿,简直是年味儿的代表。

还有啊,“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人嘛,情感丰富得很,高兴了笑,难过了哭,生气了吼,害怕了躲。

爱嘛,就大胆说出来;恶呢,就躲远点;欲望嘛,每个人都有,关键是要懂得控制。

这些情感啊,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麻辣鲜香,啥味都有。

最后说说那“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这八音啊,就像是咱们四川的川剧变脸,一下子是匏笙的悠扬,一下子是鼓声的激昂,还有那琴声如丝,笛声似竹,各有各的韵味。

每次听到这些乐器声,就像是在听一场精彩的演出,心情都跟着起伏不定。

怎么样,老伙计,用咱们四川话聊这《三字经》节选二,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咱们四川人,就是要把传统文化讲得活色生香,让大家都爱听!。

新三字经全文

新三字经全文

《新三字经》全文共计 236句1416字分13部分1开篇:春日暖,秋水长,与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与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民篇: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历,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3尊师重道: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另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已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在互生。

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

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4学习: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

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

学女娲,补苍穹。

仿后惽,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

池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5讲礼仪:知荣辱,心礼仪,不知礼,无以立。

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者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已,树新风,从我起。

6五常: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

仁者爱,民年喜,义者刚,民年宜。

礼者雅,民年需,智者明,民年依。

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

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

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7真善美: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

真情在,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三字经浓缩了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我们要让这种文明传承下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欢迎阅读。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打印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打印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打印新三字经全文120句共1440字。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为方便阅读,每两句三字经原文为一段,共计60段原文及三字经解释译文。

仅供参考。

【新三字经全文原文(1440字)】【传统版三字经全文(1145字)】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相声新解三字经台词

相声新解三字经台词

新解三字经1.接下来,我们来给大家说段相声。

2.嗯,好的,1.其实,作变一个相声演员,我觉得是个社会学家2.这倒是1.各种的自然常识,社会上的知识都得了解2.说得太好了,我们就是得什么都得知道些。

1.你就拿我们来说吧,最近我在研究一个科研项目,2.你研究的什么呀?1.世界万物吧。

我在研究谁的嘴最快。

2.什么?1.谁的嘴最快2.是人是物啊?1.人啊,动物啊,什么都算上。

2.动物啊。

1.对对对……2.动物最快是小燕,小燕,你在厦门啊,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见着。

1.你想想,这是我的科研项目。

2.不用,这不用想,是小燕。

1.怎么会是小燕呢2.小燕嘴最快了1.错了2.那你说,什么动物嘴快?1.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有一种动物嘴最快,2.什么?1.蛤蟆。

2.这不乱了吗,蛤蟆嘴最笨哪,1.嗯,蛤蟆嘴最快了。

2.你这不抬杠吗。

1.干吗抬杠呀2.这么着1.怎么着,2.我来这小燕,你来这蛤蟆,咱们当场比赛,看谁嘴最快,1.咱怎么比呢2.咱就报数啊1.报数是吧?2.从一到十,1.行2.我来这小燕,你来这蛤蟆1.咱们看谁嘴快,2.看谁嘴快啊1.小燕先报数,2.我来这小燕了啊(作出小燕飞翔的动作)1.你这不像小燕啊2.我这个像什么呀?1.你这像烤鸭呀2.谁烤鸭,1.又白又胖的,2.我这还填完了的鸭子,是吗,我就给你学学1.讲假比真2.讲假比真,就看这嘴快啊,1.好,注意听,嘴快啊2.从一到十,1.报数2.12345678910,怎么样,12345678910 快呀!1.快呀?、2.快!1.分跟谁比2.跟你这蛤蟆比1.慢车2.你来来这蛤蟆1.蛤蟆报数啊2.从一到十1.听着啊,蛤蟆趴在水边上,(作出趴的动作)2.从一到十1.报数了啊2.来1.俩五啊!2.俩五啊?(惊讶的表情)1.快不快2.那要一百呢?1.俩五十.2.那要一千呢齐:俩五百.2.你找一凉快的地方待着行不行?1.怎么了,2.这不抬杠吗1.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2.什么?1.开个小小的玩笑2.好吗,玩笑,1.其实,我跟你说啊,我呀,是研究国学的2.研究什么的?1.国学。

通用新版三字经20凡训蒙须讲究

通用新版三字经20凡训蒙须讲究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者,必有初。
xiǎo xué zhōnɡ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至四书。
【译文】
对于求学的人来说,开始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只有读熟《小学》 后,才能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样的儒家经典 书籍。
为学者,必有初
对于求学的人来说,开始时一定要打好基础。
fán xùn ménɡ xū jiǎnɡ jiū
凡训 蒙,须 讲 究。
xiánɡ xùn ɡǔ mínɡ jù dú
详 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句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必有初。
xiǎo xué zhōnɡ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至四书。
一起读一读
小学终,至四书
只有读熟《小学》后,才能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样的儒家经典书籍。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者,必有初。
xiǎo xué zhōnɡ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 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 识。
小 学 终,至四书。
一起读一读
fán xùn ménɡ xū jiǎnɡ jiū
凡训 蒙,须讲 究。 详 xiánɡ训xùn诂ɡǔ,明mínɡ句jù读dú。
【词语注释】
【训蒙】指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训,教导。蒙,蒙昧无知,指 还没读书识人的小孩。 【究】彻底弄清楚。 【训诂】对古代词语的解释。 【句读】语句之间的停顿。完整的句子为“句”,句子中应该停顿 的地方为“读”。

三字经报幕词

三字经报幕词

二(1)班的朗诵《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下面请欣赏我们二(1)班的朗诵《三字经》。

二(2)班的朗诵《三字经》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之邦美名扬。

我们是祖国新一代,传承文明责任在肩。

下面请欣赏我们二(2)班的朗诵《三字经》。

二(3)班相声《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下面请欣赏我们二(3)班的相声《三字经》。

二(4)班的讲故事“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还有谁能体会,你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你的爱我无以为报.”请欣赏二(4)班的讲故事二(5)班的讲故事《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下面请欣赏我们二(5)班的讲故事二(6)班的快板《三字经》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军人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下面请欣赏我们二(6)班的快板《三字经》。

二(7)班的讲故事《孔融让梨》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说的是生于东汉末年的孔融,性情宽厚容上,他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下面请欣赏我们二(7)班的讲故事《孔融让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解三字经
1.接下来,我们来给大家说段相声。

2.嗯,好的,
1.其实,作变一个相声演员,我觉得是个社会学家
2.这倒是
1.各种的自然常识,社会上的知识都得了解
2.说得太好了,我们就是得什么都得知道些。

1.你就拿我们来说吧,最近我在研究一个科研项目,
2.你研究的什么呀?
1.世界万物吧。

我在研究谁的嘴最快。

2.什么?
1.谁的嘴最快
2.是人是物啊?
1.人啊,动物啊,什么都算上。

2.动物啊。

1.对对对……
2.动物最快是小燕,小燕,你在厦门啊,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见着。

1.你想想,这是我的科研项目。

2.不用,这不用想,是小燕。

1.怎么会是小燕呢
2.小燕嘴最快了
1.错了
2.那你说,什么动物嘴快?
1.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有一种动物嘴最快,
2.什么?
1.蛤蟆。

2.这不乱了吗,蛤蟆嘴最笨哪,
1.嗯,蛤蟆嘴最快了。

2.你这不抬杠吗。

1.干吗抬杠呀
2.这么着
1.怎么着,
2.我来这小燕,你来这蛤蟆,咱们当场比赛,看谁嘴最快,
1.咱怎么比呢
2.咱就报数啊
1.报数是吧?
2.从一到十,
1.行
2.我来这小燕,你来这蛤蟆1.咱们看谁嘴快,
2.看谁嘴快啊
1.小燕先报数,
2.我来这小燕了啊
(作出小燕飞翔的动作)
1.你这不像小燕啊
2.我这个像什么呀?
1.你这像烤鸭呀
2.谁烤鸭,
1.又白又胖的,
2.我这还填完了的鸭子,是吗,我就给你学学
1.讲假比真
2.讲假比真,就看这嘴快啊,
1.好,注意听,嘴快啊
2.从一到十,
1.报数
2.12345678910,怎么样,12345678910 快呀!
1.快呀?、
2.快!
1.分跟谁比
2.跟你这蛤蟆比
1.慢车
2.你来来这蛤蟆
1.蛤蟆报数啊
2.从一到十
1.听着啊,蛤蟆趴在水边上,
(作出趴的动作)
2.从一到十
1.报数了啊
2.来
1.俩五啊!
2.俩五啊?(惊讶的表情)
1.快不快
2.那要一百呢?
1.俩五十.
2.那要一千呢
齐:俩五百.
2.你找一凉快的地方待着行不行?
1.怎么了,
2.这不抬杠吗
1.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
2.什么?
1.开个小小的玩笑
2.好吗,玩笑,
1.其实,我跟你说啊,我呀,是研究国学的
2.研究什么的?
1.国学。

2.各位,你看出来了吗,这就是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刚才那是生物,这会儿又是国学。

1.唉哟,我们研究的东西可多了。

2.同学们,你们知道骗子什么样,就是这样的,你知道吗,满嘴跑火车
1.谁说的?
2.各位看看,这位从哪里看出来像是研究国学的。

你研究什么国学。

1.对啊,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啊,你别看我长得瘦小,那可全身都是学问啊!
2.研究什么成果了
1.研究酸字经
2.研究什么?(惊讶)
1.酸字经,你就没有尝过。

2.你那个嘴里头是不是有骨头,你把它吐出来。

1.你干吗呀,什么有骨头,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你饿啦
2.你才饿了呢。

1.那你要骨头干什么呀?
2.还酸字经呢,
1.怎么啦
2.你是不是想说“三字经”啊
1.噢!这个念三字经啊
2.唉呀,这个人可够糊涂的,这也读错,还研究国学呢,读三字经啊!
1.三字经,马上给你讲“新解三字经”
2.不过,研究国学,你要是会讲三字经,这个也是不错的,因为这个是小孩子启蒙学的
1.没错吧
2.这个是基础,
1.怎么样,今天咱们就以文会友
2.那么我要是作为观众代表,在这三字经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咱们大家互相切磋。

2.你给我们讲讲行吗,
1.那当然可以啊!
2.我们这样吧,我们就说说开头几句。

1.讲哪几句哪?
2.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1.就讲到这啊
2.这是四句
1.好,第一句什么词来着。

2.人之初
1.这太简单了,这都不用讲
2.怎么?
1.人之初嘛,
2.怎么讲呢
1.就是有一个人,叫之初。

2.哦,人之初,就是有一人叫之初
1.对,人,之初
2.唉,今天我可是碰到了“高人”啊
1.那是,这玩意儿,我跟你说,我这学问,比你的血压都高。

2.没有这么比的,这没有可比性的。

1.是是是,
2.好,这人之初就是有一人叫之初,
1.唉,对对对……
2.那性本善呢
1.什么
2.性本善
1.唉哟,背错了
2.没有啊
1.背错了
2.那应该是怎么样呢
1.当年印这个三字经啊,是活字印刷,那字反着刻,然后印到这纸上
2.是啊,
1.印错了,
2.应该是
1.不是性本善,是本姓善
2.这这,那怎么讲呢
1.刚才第一句说了,有一个人叫之初啊,有名无姓啊,第二句告诉你了,他本姓善,他叫善之初。

估计是当过会计,老做支出的事情嘛,善于支出,善之初。

2.噢,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这个人叫
1.本姓善,改
2.本姓善,叫善之初
1.唉,对了
2.善之初,哎呀,你这人都不是走着来的,您知道吗。

1.你这是什么意思。

2.你就是随着云彩一块来的,半天云,整个都是胡说八道
1.怎么是胡说八道呢?
2.这句就这么讲吗?,
1.新解三字经
2.有点儿道理,行,我们接着往下讲,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1.这是说善之初的家乡呀,他们家住的那地方,离杏乡特别近。

2.习乡远呢
1.离杏乡近,那离席乡哪,就远啦。

2.我要不佩服你啊,我是这么大的茄子,真高!
1.茄老师,茄老师好。

2.去你的,谁茄老师。

1.对对对,
2.我们接着来。

1.行啊。

2.苟不教,
1.别嚷嚷
2.去,这句说的是“苟不教”
1.我说啊,我听得见,你不用那么大声音
2.你解释这三个字
1.“苟不教,怎么回事呢
2.怎么回事呢
1.这善之初,喜欢宠物,养了一条狗,养狗什么意思呢,想让它看家护院,唉,结果这狗挺奇怪的,来了陌生人,来了熟人,来了谁这狗都不叫唤。

这善之初生气,嘿,我养条狗它不叫唤,这“狗不叫“
2.性乃迁
1.这狗不叫,善之初就不想要这狗了,打算给它扔了,结果让邻居看见了,
2.邻居,谁啊
1.杏奶奶
2.杏奶奶?
1.估计是杏乡嫁过来的,杏奶奶。

2.行了,杏奶奶就不要管了
1.杏奶奶看见了,就说了:“哎呀,这狗挺好的,你怎么不要了,你不要没有关系,你不要,给我,我给牵走。

”杏奶奶牵狗,“杏奶迁”(模仿杏奶奶说话)
2.你说的怎么都是善之初这点事啊?
1.对对对对……
2.再问这第四句
1.是是是是
2.教之道1.啊,你说这狗挺奇怪的,在善之初他家不叫唤,跑杏奶奶家这“汪汪汪”的不停叫唤2.叫了。

1.都是邻居,善之初,听见了,在院子里叉着腰:你别叫唤,我知道了(模仿说话)
2.知道了
1.叫知道
2.那儿叫,这儿知道了
1.对了
2.最后一句,贵以专
1.唉哟,这善之初太狠了,搬一椅子子,搬到杏奶奶她们家墙外边,跪在这椅子上,啪嚓一下,打这只狗一砖头,
2.这就叫
1.跪椅砖。

2.去你的吧
(两人鞠躬下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