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三支队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团结故事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团结故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起点。
在这个黑暗的时期里,民族团结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故事,讲述九一八事变中涌现出的令人感动的民族团结情景。
第一、民族团结保卫家园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地的民众纷纷响应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展示出了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
东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民兵组织和普通百姓团结一心,奋勇抵抗日军的入侵。
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家园与民族的尊严,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顽强的抵抗精神。
第二、不分民族的帮助与互助在九一八事变中,无论是汉族、满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他们之间都没有发生争斗,而是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东北地区,各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守望相助。
不论是疏散逃难的人群,还是临时避难的平民百姓,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没有看到民族之间的差异,而是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互助。
大家一起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第三、民族团结的抵制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广大民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以表达抗议和对侵略行为的不满。
从大城市到小村庄,人们举行示威游行,抵制日本货物,拒绝使用日货,表达了对日本侵略的愤怒。
在这场抵制运动中,人们不分阶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团结一致,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坚决反对。
这场抵制运动凝聚了民众的力量,激发了更多人的民族觉醒,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勇气和对国家的热爱。
第四、联合抗战的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众没有束手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国际支持,争取联合抗日的国际力量。
他们深知只有民族团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中国各界人士通过外交渠道,向国际社会呼吁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联合抗战的支持。
这一民族精神的表现,最终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启动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斗争。
东北抗联历史事迹

东北抗联历史事迹
东北抗联(即东北抗日联军,全称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救国临时政府)是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支以共产党为主导、各阶层群众参与的抗日武装。
其历史事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对日本侵略:东北抗联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抵抗。
特别是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地区沦陷,东北抗联成为中国对日抗战的重要力量。
2.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东北抗联倡导爱国主义,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抗日意识,招募更多的抗日志士。
3. 发动并领导群众斗争:东北抗联坚持以群众为基础的抗日斗争。
组织农民与工人参与武装斗争,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对日军进行袭击、破坏和骚扰。
4. 没收地主财产:东北抗联声称是为了抗日救国,实战中没收了大量富农、地主的财产,用于组织游击队、维持军事活动,以及救济群众。
5. 与国共合作: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武装力量,与国民党作战时期,东北抗联与国民党军队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抗战后期,东北抗联与国民党军队联合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总的来说,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群众在日本侵略时期自发
组织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与其他地区的抗日武装相比,东北抗联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动员力量强大以及武装斗争始终坚持的特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在中国抗战中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军队是()。
A:新四军B:八路军C:西北野战军D:东北抗日联军答案:D2.2017年春季开始,教育部正式把教材中“抗战八年”的说法更正为()。
A:“抗战十二年”B:“抗战十年”C:“抗战十四年”D:“抗战二十年”答案:C3.通过对东北抗联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可以()。
A:汲取历史智慧B:振兴经济发展C:坚定民族自信心D:开阔视野答案:ACD4.学习东北抗联精神,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A:对B:错答案:A5.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没有任何关系。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开始的。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中村事件D:万宝山事件答案:A2.1894年,在()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控制了朝鲜。
A:日俄战争B:甲午战争C:庚子之役D:中法战争答案:B3.1900年6月,日本参加()入侵北京。
战后日本军队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兵权。
A:中法战争B:日俄战争C:八国联军D:甲午战争答案:C4.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年的长期斗争。
A:12年B:14年C:8年D:10年答案:B5.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正确主张的是()。
A:改组派B:第三党C:中国共产党D:中国国民党答案:C6.1932年4月,伪满洲国秉日本之意,颁布(),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东北获得土地的承租权。
A:《外国人租用土地章程》B:《邻邦兵备略》C:《商租权登记法》D:《移民法》答案:A7.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是()。
A:坚持对内“剿共”B:幻想依赖国际联盟主持公道C:幻想会得到美国的支持D: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答案:ABD8.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原因是()。
A:资源缺乏B:国土狭窄C:国内市场狭小D:奉行军国主义答案:ABCD9.1881年,日本军阀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
民族团结讲座讲义

民族团结讲座讲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谈“民族团结”。
(幻灯片1)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幻灯片2和3)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从我国古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之上。
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秦汉时期,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
秦汉陆续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
从此,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
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个时期,唐朝先后统一东突厥和西突厥,并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
唐朝统一领导和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
宋朝虽然先后与契丹族的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并立,但各民族互相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交往十分密切。
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大力吸收了汉族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融入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为以后元朝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
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十三)

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十三)危机当年抗联部队在日军压力下纷纷入苏之际,中苏双方对于抗联未来命运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苏方一直以补给支援为凭,试图将抗联余部转化成苏军的特种部队和侦察部队,中方则极力维护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性,双方的矛盾不时闪现,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彭施鲁将军的长子彭越关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苏军联络员到中国部队驻地,要求几名侦察员随他们去执行任务。
这其中有些人正是彭施鲁所部,因为没有接到总部命令,彭施鲁当即拒绝了苏军要求。
苏方联络员对此十分不满,双方不免有些言语冲突,恰好另一名游击队指挥官金光侠走过来,看到这种情形便过来给彭施鲁助阵。
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但语言上多有说不通之处,于是动起手来,但这里毕竟是抗联的营地,主场优势明显,吃了亏的苏联军官只好找总联络官王新林少将求助,但这次任务也不得不取消,给侦察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工作受了影响自然要追究责任,王新林接到报告,对此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这次侦察任务是中苏双方早就商定的,怎么到执行的时候中国人不认账了?于是发文给中方询问端倪。
这边拿到苏方咨询,周保中也很奇怪,因为自己前一天明明发了命令给彭施鲁,一向稳重的彭施鲁怎么敢抗命?叫来金光侠和彭施鲁,两个人竟然理直气壮,明说没有奉到命令,而且把苏联人此前欺负人的事儿陈芝麻烂谷子地一通倾倒。
在和中国游击队打交道的时候,苏方有些人的确带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结果金彭的发言引来不少官兵的同情。
最后才查清楚,原来问题还是出在周保身上。
当时部队的命令是写在公文纸上传达的,而且因为保密,看过后一律烧掉销毁。
那一天给彭施鲁部队的指令有好几条,等周保中想起派侦察员这件事的时候纸上已经写满,于是写在了公文纸的背面。
问题是彭施鲁拿到命令只看了一面……后来这件事在抗联的历史资料中被记录为“金彭抗命事件”。
既然问题出在自己这边,周保中只好下令关了金光侠和彭施鲁的禁闭,不过最终都提前放出。
实际上周保中也明白,两个人哭得另有伤心之处,恐怕是想到出了自己的国家,在这儿经常受欺负还没地方说理的苦处。
东北抗联第三路军黑嫩平原抗日游击

伪警察署(所)。龙北部队在极端困难时期,英勇
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各部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利
地开展游击战,开辟了德都、讷河、嫩江、甘南、阿
用青纱帐起的有利时机,频繁出动,打击敌人。
荣旗等县(旗)游击区,建立了后方基地,发展了抗
龙北部队被改编为第三、第九支队。在第三
日武装组织,新发展了队员 180 多人,在一些地方
支队支队长王明贵的率领下,以德都朝阳山、五大
建立了党组织,摧毁了许多站镇等敌人据点,消灭
连池为后方基地,活动于嫩江、讷河、德都、甘南、
了大批敌人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 1939 年
布西、阿荣旗、景星等地。第三支队在 1940 年 3 月
春到 1940 年年初,龙北部队与敌人进行规模较大
至 5 月间,突袭北兴镇,夜袭沐河村伪森林警察所、
前,抗联部队多是依靠小兴安岭的山区,开展的是
苦斗(1940 年 3 月至 1941 年初);第四阶段:东北抗
山地游击战。西征后开展的平原游击战,战场转
联第三路军留守部队坚持小集群游击活动(1941
移到了青纱帐,在战术的运用上还处于摸索阶
年年初至 1943 年年底)。
段。在这一时期,北满抗联各支队牺牲了部分优
“在坚持恢复旧区不动摇拓展新抗日游击区的基
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部队按活动地域分别
础上,必须坚决肃清游击运动‘萎缩不前’状态,积
改编为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支队。3 月 24 日,
极开展平原游击运动” 。
中共北满省委为了配合全国抗战,掀起新的抗日
[2]865
1939 年 6 月下旬始,龙北部队在冯治纲的指
1940 年 3 月,在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
夜动、迂回作战的形式,冲破敌人布置的军事计
东北抗联

浩气长存
•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 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 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 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 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 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 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 猛烈向他开火。"
• •
• • • •
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 包围了杨靖宇。 • 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 年仅35岁。
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 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 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 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 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 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 取到有价值的情报,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 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 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身负重伤的赵 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 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 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 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
东北抗联战士
东北抗联转战深山
抗 联 战 士
视 死 如 归
坚持抗战,还我河山
团队内困外患
• 曾当处境恶劣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 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 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 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 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 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 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 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 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 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 宇带领士兵 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撕 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团队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 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团队甩掉一股又遇 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 而且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 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 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士兵们只好割下几根柔软 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 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 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 的。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谷曼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2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历经千难万险,在白山黑水间谱写了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将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到新的高度。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共赴国难的大局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
一、“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共赴国难的大局意识“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攘外必先安内”仍然是国民党的政策重心。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它主张“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要求国民“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对于中国共产党,它则加大了军事“围剿”的力度。
此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力量还很薄弱,但是面对着山河破碎的严峻局面,党毅然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中共满洲省委一方面派人支持和协助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另一方面着手组建了十余支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
1933 年1 月26 日,中共中央发表《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明确提出党在东北总的策略是“尽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地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
根据这一指示,1933 年9 月至1936 年2 月,各地的反日游击队陆续改组为人民革命军。
1935 年10 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这种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的正确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也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联三支队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深厚 隋谊
杨 丽雁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摘要 : 东北抗联是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 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 日武装 。在抗 日战争的艰 难岁月里, 抗联的斗争得到 了各 少
队在支 队长王 明贵率 领下攻 打讷河县拉 哈站 , 这对近 邻 的莫旗各族 群众又是一个 很大 的鼓 舞 。l 0 月, 第三 支 队攻 打嫩江县霍龙 门敌人 据点后 , 渡过水流 湍急 的 嫩江, 挺进 到大兴安 岭地 区开展游击 活动 。第 三支 队 由北而南 , 经 巴彦旗 于 1 1 月 4日到达 莫力达瓦 旗太平 桥 附近在此 , 第 三支队与 日军渡纲部队 、 伪军孙强部 队 展开激 战 。1 1 月 6日, 在格 尼河西 尚家 屯遭到 敌机轰 炸, 部 队隐蔽 山林 , 以后 皆与敌兵苦 战。在诺 敏河 、 格 尼河流域 , 抗联三支 队 的活动 得到达 斡尔族 同胞 的支 持, 每天 日落部队进屯休息时 , 都有群众给做饭 、 缝衣 , 帮助喂马 , 让 战士休 息好 , 养 足精神 , 以利战斗 。少数 民族 的大力 支持 , 给抗联指 战员 以很 大鼓舞 。第三支 队欲继续南 进 , 试 图与在热河 一带活 动的八路 军打通 联系 , 但是 由于敌人 围追 堵截 , 部 队这 一计 划难 以成 行 。部 队在穿越 中东 铁路 , 在蘑 菇气 与敌展开 激战后 返 回 。l 2 月 1日部队在阿荣旗鸡冠 山与 日伪军战斗 中 第 三支队政 委高禹 民不幸牺牲 。 1 9 4 1 年夏 , 抗联 部队第三次挺进 呼盟 。5 月下旬 , 抗 联第三支 队在支 队长王 明贵率领下 , 根据第 三路军 总指挥 部的战斗部署迅速 由德都 朝 阳山 向大兴安岭挺 进, 以开辟 抗 日游击区 , 破 坏敌人后方 , 牵制 日军 , 打击 敌人 。第 三支队以森林 为掩护 , 发扬顽强 的战斗作风 , 在进入爱珲 县境 , 连续袭 击罕达气金矿 、 八站 、 腰站 , 第 三支 队西 渡嫩江转 向阿荣旗 、 甘南一带活动 。 当时正值青纱 帐起 , 山林 繁茂 , 山地平原作战均为 有利 。7 月 3日部队过古里河 , 吸 收三名 朝鲜族青年入 伍 。7 月 6日、 9日, 第 三支 队连续 袭破“ 满鲜木业 ” 五号 和 四号 木营 , 缴 获大批 粮食 和其它 食 品等物 资 。7 月
关键 词 : 抗 联 三 支 队 ;达斡 尔 ; 少数 民族
中图分类文章编 号 : 1 0 0 1 — 0 4 7 5 ( 2 0 1 5 ) 0 7 — 0 0 0 8 — 0 2
1 9 3 9 年9 月抗联 第三路军第二 支队在队长冯治纲 率领 下与讷 河人民抗 日先锋 队紧密配合攻打 了讷河县 城, 战 斗的胜利极 大鼓舞 了嫩 江西岸 的莫力 达瓦旗达 斡尔族人 民群众 , 他 们为抗联 战斗胜 利而欢 呼。 同年 1 1 月, 根 据北满省委 的指示 , 为突破敌人对 讷河 、 嫩江 地 区的“ 讨伐 ” , 开辟 新的游击 区域 , 抗联第二支 队队长 冯治纲率部 1 2 0 余人 向嫩 江西部远征 。这支队伍深入 到巴彦旗 、 莫力达 瓦旗 、 阿荣旗 、 布 西一带开展 游击 活 动。抗联 部队的活动得到嫩江西部各少数 民族 的大力 支持 。l 2 月的一天 , 第 二支 队来 到莫旗北 部小库木 尔 屯。该 屯“ 嘎查” ( 村公所 ) 所长孟哈苏 ( 达斡 尔族 ) 主动 召集 四百 多名群众 开会 , 欢 迎抗联部 队 。第 二支 队政 治部 主任 王钧在群众大会上讲话 , 广泛进行抗 日宣传 , 号召各 民族团结起来 , 共 同打 日本 , 受到达斡尔族 民众 热烈欢迎 。会后 , 孟 哈苏组织 村 民分别 把抗联 指战员 请 到各家吃饭 、 喝牛奶 , 予 以热情招待 。抗联 战士严格 遵守群众 纪律 , 有 礼貌 , 守 规矩 , 受 到达斡 尔人 民的称 赞, 都 说没 有见 到过 这么 好 的军 队。他 们管 抗联 叫 : “ 新军 ” 。都表 示愿 意 支援抗 联 打 日本 。孟 哈苏 的儿 子, 二 十多岁的孟德仁还与部队政治部主任王钧 、 杨 副 官结拜 为义 兄弟 , 表 示为 救 中国 , 打1 3 本, 生 死 与共 。 孟 德仁 经 常为抗 联第 二支 队当 向导 , 帮助筹 集 给养 。 以后 , 他参 加 了革命 工作 , 成为呼盟较早参加革命工作 的同志 。在孟德仁等达斡尔族群众 的帮助 、 支持下 , 第 二支队在格 尼河 、 诺 敏河一带广泛活动 , 攻打敌人据点 取 得许 多战斗胜利 。达斡尔族 群众热 爱抗联 , 真心支 援抗联 。一次 , 第二 支 队教 导队班 长胡 庆荣 掉 队 了。 被 哪尔拉屯“ 嘎查” 所长敖索宝收 留下来 。他告诉胡庆 荣说 , 别人问你 , 你就说是我家 的长工 。就这样抗联 战 士受到 了保 护 。1 9 3 9 年末, 第二 支队在格尼河 西太平 桥活动 , 当敌军前来“ 讨伐” 时, 达斡尔族姑娘德兰英骑 着 快马 , 前来 向第 二支 队领 导报信 。部 队在冯 治纲指 挥下 , 打败 了敌 人 , 取得 了胜利 。1 9 4 0 年2 月 4日, 冯 治纲在 阿荣 旗任家 窝堡 与 日寇 战斗 中不幸牺牲 , 鲜血 洒在 内蒙 大地上 。达斡尔 、 鄂伦春人 民对抗 日英雄牺 牲深表痛惜。 1 9 4 0 年初冬 , 抗联 第二次进入 呼盟 。8 月, 第三支
数 民族的大力 支援 。在 东北抗联历 史上 , 抗联 第三路军指战 员纵横驰骋 , 有三进呼盟之说 。1 9 3 9 年一 1 9 4 1 年, 抗联 第三路 军所 属部 队第二支队、 第三 支队曾三次挺进 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 击活动 , 与达斡 尔等 少数 民族建立深厚情谊 , 在 兄弟民族 的支援 帮助下 , 打 击敌人 , 宣传群众 , 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