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族特点

合集下载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嫩江流域,以渔猎和农业为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也成为了我们了解这个民族的重要窗口。

一、服饰文化达斡尔族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

男装以皮帽、皮衣、皮裤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以黑色、灰色为主。

女装则更为丰富多彩,头饰、衣领、衣袖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扮,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二、饮食文化达斡尔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主要以渔猎和农业为食源。

他们喜欢吃炖鱼、手扒肉、炒菜等,尤其喜欢用大锅炖菜,味道鲜美。

达斡尔族的饮食习俗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不吃狗肉、不喝马血、不吃虾蟹等海鲜。

这些禁忌体现了达斡尔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三、节庆文化达斡尔族的节庆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阿涅”节了,这是达斡尔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阿涅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摔跤、射箭等,还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编织等,这些艺术形式也是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婚姻习俗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也很有特色,主要有“姑表通婚”和“姨表通婚”两种。

由于历史原因,达斡尔族女性地位较高,男性通常要娶至少两个妻子才能保证血统的纯正。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政策的调整,这种传统的婚姻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

现在,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更加开放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伴侣。

五、信仰文化达斡尔族的信仰文化主要是萨满教和佛教。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神灵和鬼怪无处不在。

萨满教信仰在达斡尔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如祭祖神、祈求丰收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在达斡尔族中传播开来,一些人信仰佛教,并把佛教的一些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达斡尔族_精品文档

达斡尔族_精品文档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支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

本文将介绍达斡尔族的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发展情况等方面。

一、人口分布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份。

据统计,截至2010年,达斡尔族的人口约为4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02%。

二、历史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是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后裔。

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几次游牧民族南下的浪潮中,达斡尔族逐渐形成并定居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

达斡尔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辽金元时期的蒙古在中国东北的统治者之一。

他们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也擅长驯服马匹。

在这一时期,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1. 语言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为通古斯语系的一种语言,与鄂温克语等相似。

虽然达斡尔语使用范围较窄,但它是达斡尔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2. 婚礼习俗达斡尔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

传统上,达斡尔族男女自由选择配偶,婚姻是双方家庭商议后由结婚对象相互给予确认。

在婚礼上,达斡尔族人会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展示他们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3. 艺术表达达斡尔族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

其中,达斡尔族的原生态舞蹈非常有名,舞蹈动作优美多姿,融合了狩猎、牧羊等生活场景的元素。

四、现代发展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许多达斡尔族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振兴的活动中。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达斡尔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前,许多达斡尔族的文化节日和艺术表演活动已成为吸引游客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

总之,达斡尔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其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达斡尔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关于达斡尔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达斡尔族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禁忌习俗。

达斡尔族的禁忌主要集中在宗教、家庭和社会等领域。

宗教方面,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他们认为宗教禁忌可以保护自己免受灾祸和不幸。

例如,在达斡尔族的宗教禁忌中,不能在某些特定的日子猎杀动物或采摘植物,因为这些日子被认为是神祇的“休息日”,这样做会招致神祇的愤怒。

在家庭方面,达斡尔族有着严格的家庭禁忌,例如兄弟姐妹之间不能互相借债,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互相继承财产。

在社会方面,达斡尔族有着严格的社会禁忌,例如达斡尔族男子不能与其他族群女性发生性关系,这是为了保持达斡尔族的纯洁和种族纯净。

总之,达斡尔族的禁忌是由他们的宗教信仰、家庭习俗和社会传统组成的,并在保护社群传统、避免社会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 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 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 疆、辽宁。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但无本民族文字,现在 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 语和汉文,与蒙古族杂 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 通晓蒙古族语。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 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 多钟形式。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 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 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 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 榛仁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 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 道可口。
达斡尔族——名人

斡尔族语称曲棍球为 “波 列”,这是达斡尔族最具代 表性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也 是达斡尔人最喜爱的传统体 育活动。 曲棍球在达斡尔族民间有着 悠久的历史,数百年前便开 始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 1989年,国家体委将莫力达 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命名为 “曲棍球之乡”。
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达斡尔族——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 (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 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 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 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 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 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 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达斡尔族——民居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 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 齐。一幢幢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 方粗犷的印象。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 的“介”字形草房,内 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 案,大方雅观。家家户 户的院墙围绕着红柳条 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 篱笆。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深受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以下是对呼伦贝尔达斡尔族服饰的详细介绍:
1. 男子服饰:
男子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通常包括长袍、长裤和马褂。

长袍多为蓝色或黑色的棉布或绸缎制成,领口、袖口和下摆通常会镶有彩色的布条或图案。

马褂则多为短袖或中袖,颜色与长袍相似,有时还会在衣襟上钉上铜扣或银扣。

男子还会穿长筒袜和布鞋,这些鞋袜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的。

2. 女子服饰:
女子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同样包括长袍、长裤和马褂。

长袍通常为红色或蓝色的棉布或绸缎制成,领口、袖口和下摆也会镶有彩色的布条或图案。

马褂与男子的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有时还会在衣襟上钉上珠片或玉片。

女子还会穿长筒袜和绣花鞋,这些鞋袜也是自家手工制作的。

3. 特色装饰:
达斡尔族服饰中还有一些特色的装饰,如腰带、荷包和烟袋等。

男子通常会系一条宽腰带,荷包则是一种装饰性的小袋子,用于装烟丝或烟叶。

女子则会在腰间系上一条细腰带,有时还会挂上一些小饰物或香囊。

4. 特色款式:
达斡尔族服饰还有一些特色款式,如对襟长袍、马蹄袖长袍等。

对襟长袍是指衣襟从左至右对折,并在胸前用纽扣或系带固定。

马蹄袖长袍则是指长袍的袖口呈马蹄形,这种款式在达斡尔族中非常流行。

总的来说,呼伦贝尔达斡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这些服饰的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都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逐渐被现代服饰所取代,但它们依然是达斡尔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吾尔族和达斡尔族区别

达吾尔族和达斡尔族区别

达吾尔族和达斡尔族区别
相同点:
1.分布地区相同达斡尔族和蒙古族大多都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

2.宗教信仰相同达斡尔族同其他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一样,主要信奉萨满教。

外来的宗教和神祗没有动摇传统的萨满教在达斡尔人精神文化中的原有地位。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萨满教仍是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达斡尔人共同信仰的宗教。

不同点:
1、语言不同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蒙古语。

2、起源不同
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

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

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达斡尔族民族历史及现状情况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另外两个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2013年达斡尔族3.2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占全旗少数民族人口的47.81%。

全国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2.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三个省区。

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

莫旗是全国达斡尔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达斡尔族文明的发源地。

3、民族由来据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达斡尔人是古代契丹人的后裔。

唐宋年间,达斡尔先人在我国北方建立辽朝,后被金朝取代。

金元时代,达斡尔先民除一部分北避到黑龙江上游南北岸外,还有一部分从属于金朝,仍聚居在讨浯河(今洮儿河)流域,直至元末才北迁。

元代的达斡尔族是蒙古势力扩大以后,汇入蒙古的契丹达斡尔族,所以,他们一直将契丹达斡尔的传统保留下来。

元灭后,达斡尔先人遗留于黑龙江上、中游地方,主要在北岸。

明初,曾设奴儿干都司、海刺儿千户所以及许多卫来管理达斡尔族。

清初,达斡尔又成为扩大后的满洲的一部分,被套满族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进来的满洲之意),直至清末、民国年间,达斡尔族在蒋介石实行的只承认五族共和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下,只能被称为“达斡尔蒙古”。

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关照下,达斡尔族才被承认为单一民族。

4、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在服装上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并受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过去以皮制服装为主。

后来,随着产品交易的发展,纺织物服装在达斡尔族中流行。

直到解放前后,皮制衣物仍为达斡尔族群众所钟爱、穿用。

时至今日,达斡尔族在喜庆活动和节日里都要身着西装或精心制作的艳丽的本民族服装。

在饮食构成上,以前达斡尔人因狩猎、放牧等原因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为粮食为主,但在节日和宴宾待客时,有些传统的食品和吃法如“手把肉”、“坤必乐菜”等仍为绝大多数达斡尔人所偏爱。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斡尔族民族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知识,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m.)查看。

达斡尔族民族特点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较发达。

语言: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无本民族文字。

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

在清代,达斡尔族多使用满文,少数人兼用蒙文和哈萨克文。

辛亥革命后至今,普遍使用汉文。

生产方式;初始以猎、渔、排木业为主,后来发展为农、牧、林各业。

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过去以空皮制服装为主,现多以布质为主。

饮食:在饮食构成中,过去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变为以食粮为主。

喜食“稷子米”,经常吃加牛奶的热稷子米饭或加牛奶的荞麦面、饼,带牛奶和狍肉的燕麦和荞麦粥是老年人喜欢的食物。

珍贵菜有“瓦奇”(猪肘子)、“手扒肉”。

喜欢吸烟、喝茶和饮酒。

住房:达斡尔族人的村屯一般都建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地势较高的岗坡或山脚下,即使在平原地区,村屯也建在临近河川的高地。

住房多为砖瓦房,也有草房。

家家筑有矮院墙,上有柳条篱笆。

婚俗:在旧社会,达斡尔中封建的婚姻观念较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包办,送亲乘车、骑马,新娘乘坐蓬车,由她的亲弟弟或近亲弟弟驾车,女婿先驰马回报。

时至当代,那些封建道德观念早已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简办等新风俗所替代。

婚姻以入赘婚较普遍,婚礼一般在春暖花开时举行,新郎要迎着新升的太阳去接新娘,希望家庭像旭日东升一样美好。

丧葬:家中有人逝世,在院门外立几米高杆,在顶端横棍上挂三四
尺长的白布,以示家有丧事。

从前,灵柩要抬到墓地,后来多用马车。

墓地位置由长子事先在明白人指点下选好,提前破土开挖。

灵至各家大门口,各家老者为之洒酒,以示告别送行。

在整个葬礼过程中,娘家亲属的地位最为重要,可以当场挑剔不周之处,办葬者对娘家亲的招待最为勤谨。

3日后子女等去填土圆坟,烧七、烧周年等与汉族无异。

长者故去,晚辈和小于死者的近亲都要服孝。

文化艺术: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十分丰富,既有达斡尔族文人创作的优秀作品,又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

如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近代达斡尔族文人钦同普创作的《农夫歌》、《打渔歌》、《伐木歌》等作品,都在达斡尔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