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1]

合集下载

《英语教学论》课程作业与思考题

《英语教学论》课程作业与思考题

《英语教学论(一)》作业与思考第一单元语言观与语言学习观1. What are the three views on language?2. What are the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3.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第二单元交际教学原则和任务型教学思想1. What i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 What are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3. How is TBLT different from PPP?4. What i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第三单元国家英语课程标准1. What are the designing principles for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2001?2. What are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3.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ac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第四单元备课与写教案1. Why is lesson planning necessary?2.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good lesson planning?3. What are macro planning and micro planning?4.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a lesson plan?5. What are the 3P’s model and 3-stage model?1.What are the main roles teachers can pla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lass?2.How to give effective classroom instructions?3.What are the different ways for student grouping?4.How to ask effective questions?5.How to treat students’ errors in the classroom?第六单元语音教学1.What is the goal of teaching pronunciation?2.What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do we need to teach?第七单元语法教学1.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grammar presentation methods?2.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grammar practice activities?第八单元词汇教学1. What does knowing a word involve?2. How can we present new vocabulary items effectively?3. What are some effective ways to consolidate vocabulary?《英语教学论(二)》作业与思考第九单元听力教学1.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stening process?2.What are the models of teaching listening?3.What are the common activities in teaching listening?1.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poken language?2.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speaking activities?3. What are the main types of speaking activities?第十一单元阅读教学1. What are the main reading skills?2. What are the main reading models for teaching reading?3. What types of activities can we use in teaching reading?第十二单元写作教学1.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writing tasks in existing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teaching?2. What is called process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3. What are the main procedures of process writing?第十三单元综合技能教学1. Why should we integrate the four skills?2. How do we organize activities of integrated skills?3.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ng teaching?第十四单元语言教学中的道德教育1. What does morality involve according to William J. Hutchins?2. State briefly the four models to moral development.第十五单元语言教学中的评价方法1. What is assessmen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st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2. 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assess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3. What are the methods of assessment?4. What are the assessment principles?第十六单元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1. What is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What are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2. What is learner training?第十七单元英语教育资源与技术的开发与利用1. How to use available resources?2. How to explore hidden resources?第十八单元教材的评估与改编1.What are the purposes for the teacher to evaluate and adapt textbook?2.What are the methods of evaluating textbooks?3.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good textbooks?4.How should the teacher select textbooks?5.What are the methods of adapting textbooks?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编写。

教学论课件ppt

教学论课件ppt

总结词
需要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 备
详细描述
实验法需要学校具备相应 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以确 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 性。
情境模拟法
总结词
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
01
总结词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总结词
促进团队合作与沟通
05
02
详细描述
情境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和问题,使学生亲身 体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
在线教育平台是指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的平台,如 MOOC、网易云课堂等。
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提高学 习效果。
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学习资源,满足学 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在线教学能力和课程 设计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CHAPTER 05
讨论法
01
总结词
激发思维活跃
02
03
04
详细描述
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 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词
需要良好的组织与管理
详细描述
讨论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 织和管理能力,以确保讨论的
顺利进行和有效。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基于实际案例
详细描述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 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 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讲授法
总结词
传统的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讲授法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知识。
讲授法
总结词
适合大班教学
详细描述

教学论第一章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论第一章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它包括讥讽(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自陷矛盾最 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 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 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 概念)四个步骤。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
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的。 教学目的就是恢复人固有的知识,教
教学论
任课教师:崔英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教育? 教学=智育? 教学=上课?
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 学
课外 活动
教育
生产 劳动
社会 活动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 上却是成绩卓著的。孔子在30岁左右,创办私学,开 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 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工作达 四十余年。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 《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 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二元独立论 相互包含论 相互影响论
二元独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影响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包含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教学论发展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 教学论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 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现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任务 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教学论1

教学论1

教学论第一章:导论1、科学教育广域4目标: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过程、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技能。

2、学习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3、学科课程: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4、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基础课程: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具有统一、共性的基础要求,为必修课程。

6、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

7、研究型课程:旨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属于必修课程。

8、分科课程:以比较简约的方式将学科发展的序列通过概念、原理的组合展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

9、综合课程:至少有二门学科整合出的课程。

10、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1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形成过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必修课程模块的内容和要求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和要求12、化学课程目标的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1、先行组织者含义: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2、如何进行教材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课标: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教材的组织及功能、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化学课程的结构、理念、内容标准、生活经验与生活需求。

2)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建构单元内容的基本思路、设置单元的先行组织者。

生物教学论(1)

生物教学论(1)

绪论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专业技能课程,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2.如何理解面向全体学生?答:(1)传统学生观(2)新课程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是发簪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其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是独立的人:是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的,是学习的主体,在责权主体。

(3)对“面向全体学生”再认识①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②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需要。

④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平等的。

⑤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和具有鼓励性。

第一章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答:(1)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2)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加强生物技术,是我国生物学课程进入21世纪之后的突出变化之一。

(3)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为学生涉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国家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很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区别答:(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教学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教学论chapter1TheNationalEnglishCurriculum

教学论chapter1TheNationalEnglishCurriculum

❖ 中国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初在中国的英国传教士,而中国人自己的英语教育则一般以1862年京 师同文馆的成立为正式开端(李良佑等,1988;付克,1986)。到1903年,我国大中学校开始普 遍开设外语课(付克,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 规划纲要》,“首次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胡文仲, 2001)。21世纪伊始,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人学英语的第三次高潮已经 到来(王力第,2002)。保守地说,中国目前至少有两亿人在学英语,就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 化背景学习同一外语而言,可谓人类外语学习史上之最。中国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 (张吉生、周平,2002),但能否成为世界英语教学强国,则需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准确把 握中国英语教育的时代脉络,了解其发展趋势,当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我们将首先放眼世界的宏观教育思潮,接着介绍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后将描述当下 中国英语教育日趋明朗的时代特征。
3.2 Designing principles for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1) Aim for educating all students, and emphasiz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2) Promote learner-centeredness, and resp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 Develop competence-based objectives, and allow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4)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advocate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5) Attach particular importance to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give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课程的定义: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

A理想课程。

B正式课程。

C感知课程。

D运作课程。

E体验课程。

课程有两层基本含义: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种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是学校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习进程。

2、课程表现形式:A课程改革方案。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材料。

E课程表。

3、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1806年《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诞生(或发展成熟)的标志。

4、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5、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6、教学的定义:从广义上教学就是教的人引导学的人学习一定文化的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门环境里以特定的文化为内容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三要素说: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7、教学的基本规律:A教和学统一辩证的规律。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规律。

C传播知识、发展智能的规律。

D 知识能力教学和思想教育的规律。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1、关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P25)2、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知识本位。

B社会本位。

C学生本位。

3、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A课程内容规定的是学科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标准或要求;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应对具体教学情境的,是具体的、个别的,并存在差异的。

B课程内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能作为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教学内容是具体、生动并动态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操作的对象;C课程内容是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教学内容则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字和非文字手段进行表征,不仅包括形式各异的素材内容,也包括一些活动、方法、观念、实践操作等。

4、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微观角度,A连续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学语文课程结构
(1)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学习领域。它包含了 “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组织参 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 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2. “文”即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
“语文”的“文”分别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 (1) 语文的“文”指文字。 (2) 语文的“文”指文章。 (3) 语文的“文”指文学。 (4) 语文的“文”指文化。
3. “语”和“文”的关系
(1)从渊源关系来看,“文本于语”。语言是从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开始的。书 面语言是记录口头语言的。可见,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口头语言能力是听和说,书面语言能力是读和写。读和写都要借助于文字(汉字),而 且要包含文章学、文学、文化的知识,所以说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也都是“语文” 二字的含义。
一、 “语文”辨析
(二) 对“语文”的辨析
1. “语”即语言与言语
“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与言语。1962年我国语言学家已把这两者区分开 来:“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一、 “语文”辨析
(一) 对“语文”的解释
(1)“语言文字”说。即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这里的“语言”指口 头言语,这里的“文字”指书面言语。
(2)“语言文章”说。1950年6月出版的《初中语文》的“编辑大意”中说:“说 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 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二、 语文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2、体育教学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具有特殊职业性的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课程实施条件等若干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3、体育教学策略就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4、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

5、纠正错误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6、递进分解法先教第一部分,然后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会后再教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学会后,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教学,如此递进地教学,直到完整地掌握动作7、顺进分解法先教第一部分,学会后再加教第二部分,第一、二部分学会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进,直到完整学会为止。

8、逆进分解法与顺进分解法相反,先学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第一部分,最后完整掌握。

9、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并采用适宜的教法,增强学生体能,使学生得到理性的快乐体验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

10 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11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行动方案的可靠性,同时做出修正,直到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为止12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我国通常称为教学任务,前苏联称为教学职能。

在西方,一般把教学目标分为终极目标、行为目标和作业目标13 循环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定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循环练习的方法。

14 游戏法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

15 讲解法是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方法16 示范法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17观察法是学生通过感官对所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动作。

18体育教学组织就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狭义讲就是授课的类型、课的结构、队形组织。

19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的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模式。

二、填空1、体操科在1809年形成2、体操在1896 年被正式设为学校正规课程3、青少年形态指标变化的四个阶段匀速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相对稳定4、体育教学资源的分类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5、按照示范动作的空间位置可将示范法分为正面动作示范、镜面动作示范、侧面动作示范、背面动作示范6、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身体形态突增1-2年后7、注意的形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8、口令的六个总体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宏亮、重音重点突出。

9、体育教学设计的步骤,三个阶段分析阶段,决策阶段,评价阶段10、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定;技能的评定;情意表现和学习态度11、体育说课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说教材,说教学设计理念及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12、按观察对象可将观察法分为自我观察法和他人观察13、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确定的设计思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14、110米栏的技术环节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15、按示范动作的结构可将示范法分为,完整动作示范、分解动作示范、组合动作示范、重点动作示范16、根据学生在课上身心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结构分为引发动机阶段——满足运动愿望阶段——适当降低强度、保持活跃情绪阶段——发展运动技能阶段(掌握技术)——身心恢复调整阶段——小结和布置作业阶段。

17、女生的身体素质的增长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停止或下降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18、新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9、体育学习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主动积极性原则2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七大体系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冰雪或水上运动,新兴运动,健康教育三、单选1、癸卯学制是仿效日本设置的2、快乐体育在什么年代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3、健康五要素,身体、情绪、精神、智力、社交五方面都健康。

4、六个水平代表的年纪,水平一对应学段1-2年级;水平二对应学段3-4年级;水平三对应学段5-6年级;水平四对应学段为初中1-3年级;水平五对应学段为高中1-3年级;水平六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为适应各年级差异性,加大选择性,针对那些有特长的学生。

5、武术课中方向变为相反时教师应采用那种示范镜面示范四、多选1、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特点(1)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趋于理性化、开放化、人文化(2)发展目标明确化、可操作化(3)培养对象体现出自主性、创造性 (4) 实施者角色具有多重性 (5)课程结构多极化,立体化2、三维健康模式强调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人的生命状态。

3、三段式体育课的结构模式包括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技术教学部分、身体锻炼部分)、结束部分4、教学论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5、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6、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自我评价五、简答1、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讨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具体问题及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1、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2、体育教学策略的特征答:1目标指向性。

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解决现实教学问题。

可操作性。

任何体育教学策略都要转化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

2整体综合性。

体育教学策略必须对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3教学调控性。

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要及时把握和调整,具有动态性。

4灵活性。

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体育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

体育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可随着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3、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大类)答: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纠错法4、简述示范法如何分类(1)按照示范主体分为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2)按照示范主体的数量可以将示范分为一人示范、两人示范和群体示范三类。

(3)按照示范主体发出的信息分类①按照示范动作的结构可以将示范分为:完整动作示范、分解动作示范、组合动作示范、重点动作示范②按照示范动作的速度可以将示范分为:动态示范和静态示范。

动态示范可以分为:常速动作示范、慢速动作示范、快速动作示范、混合动作示范、静态动作示范③按照示范动作的空间位置可以将示范分为:正面动作示范、镜面动作示范、侧面动作示范、背面动作示范④按照示范动作的正误可以将示范分为:正确动作示范、错误动作示范、正误对比示范(4)按照示范时的队形划分为,横队示范法,纵队示范法,圆队示范法,特殊队形示范法5、简述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纠错时机答:1对技术动作概念认知不清楚而产生错误动作2因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而产生错误动作3因学生心理因素而产生错误动作6、在体育教学中用竞赛法注意哪些问题?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1)竞赛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择,结果的证实都要服务、服从于教学任务。

(2)合理配对、分组。

要注意学生的实力均衡,或创造较为均衡的条件。

(3)适时运用:竞赛法通常是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并注意对学生完成动作质量的评价和要求。

7、在体育教学中用完整法注意哪些问题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8、在体育教学中用讲解法注意哪些问题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10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依据答:1依据体育课具体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2依据教材内容及课的类 3依据学生的特点及准备状态4依据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5依据教学的外部综合条件11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般包括哪几个环节分析体育教学对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编制体育教学目标12直观性、启发性、与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的要求原则:教师通过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引得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通过身体活动,使其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完成学习任务。

贯彻要求:1、综合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扩大直观效果。

2、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正确处理直观、思维与练习的关系。

六、论述1、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

关系: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体育教学目标起着导向作用。

形成确定后的体育教学目标,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即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