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三学案第1单元1黄山记Word含解析

合集下载

粤教版必修三《黄山记》word教案

粤教版必修三《黄山记》word教案

黄山记》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3.了解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1914 年10月15日生。

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

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

1933 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 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 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 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为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二、字词※正音:煞(sha)费心机前拥后簇(cu)高矮参(can)差(c 1)毫不悭(qi①)吝(I in)铁骨冰肌逸兴横飞菡(h a)萏(dan)蹑(ni a)汪瓘(gu a)糗(qi u)琢(zhu o)凿(z co)龙蟠(p cn)坡踵(zh <3ng)其险狭仄(za)战栗(I i)化险为夷氤(y in)氲(y m)甫f u (刚刚)瞬息万变翩(pi m)然起舞凝眸(men)琉璃喑(yin)呜变色褶(zh e)皱※词解: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

煞:极,很。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悭吝:吝啬,小气。

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逸兴横飞: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洋溢。

菡萏:荷花。

糗:炒米或炒面之类的干粮。

卓绝云际:超过一切,直达云际。

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

大手笔: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

踵:①脚后跟;②亲到;③跟随一苇可航:有一叶小船,可以渡河。

载沉载浮:又沉又浮。

载:又。

款步:缓慢地步行。

※名句:李白:“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2018版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黄山记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黄山记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黄山记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2.品味精彩语句的语言表达效果,分析议论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描写山的古诗文名句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7.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肩糗.()②菡萏..()③褶.皱() ④狭仄.()⑤战栗.() ⑥氤氲..()⑦凝眸.( )⑧诡.奇( ) ⑨绮.丽( ) ⑩虔.诚( ) ⑪龙蟠.坡( )⑫摄.身光( ) ⑬前拥后簇.( ) ⑭毫不悭吝..( ) ⑮翩.然起舞( ) ⑯瞬.息万变( ) ⑰喑.呜变色( ) (2)多音字 ①⎩⎪⎨⎪⎧参.加( )参.差( )人参.( )②⎩⎪⎨⎪⎧刹.那( )刹.车( ) ③⎩⎪⎨⎪⎧ 煞.费心机( )煞.尾( ) ④⎩⎪⎨⎪⎧翘.首( )翘.尾巴( ) ⑤⎩⎪⎨⎪⎧拾.级( )捡拾.( ) ⑥⎩⎪⎨⎪⎧削.壁( )削.皮( )⑦⎩⎪⎨⎪⎧逸兴横.飞( )飞来横.祸( ) 2.辨形组词 (1)⎩⎪⎨⎪⎧ 缭()瞭( )燎( )潦( )(2)⎩⎪⎨⎪⎧ 缥( )漂( )瞟()剽( )(3)⎩⎪⎨⎪⎧拔( )拨( )跋( )泼()(4)⎩⎪⎨⎪⎧誉( )誊( )眷()券()3.理解词义 (1)氤氲: (2)悭吝: (3)大手笔: (4)煞费心机: (5)高风峻骨: (6)扑朔迷离:(7)逸兴横飞:(8)卓绝云际:4.选词填空(1)暴发·爆发①由于连日下雨,引发山洪________,导致泥石流灾害。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第1课黄山记

2019春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必修3第1课黄山记

cēn/cān/shēn
huá /huà (2)①yù n
yūn
②jiá ɡā
3.易混辨析 (1)奔泻· 倾泻 奔泻:指(水流)向低处急速地流。 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①逢旱时,流水全部从左渠绕伊山而过,滋润着大片大 片的农田;逢雨季,多余的水会从弧形溢水口________ 而出,声如雷鸣,成一大景观。 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路火炉山内的一灌溉用小型水库
鳌 鱼( . 喑呜 ( .. 帆桅 ( .
) )( ) )
散花坞 ( . 叱咤 ( .. 花茎 ( . )( )
) )
答案:zhuó shū pá n jì zè ruǐ
shuò qǐ yīn yūn
hà n á o
dà n
ɡuà n wū
qiǔ chì
wù yīn
zhà wé i jīnɡ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三、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 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 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 在的先进人物, 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 揭露为人们嗤之以 鼻的丑恶事物。
四、相关知识 1.单音字。 卓 越( . 扑朔 ( . 菡萏 ( .. 肩糗 ( . 鲫 鱼( . 莲蕊 峰( . ) ) )( ) ) ) ) 倏 来倏去( . 绮 丽( . 汪瓘 ( . 龙蟠 坡( . 狭仄 ( . 氤氲 ( .. ) )( ) ) ) ) )
) 煞车( 煞 煞费心机( 翘望( 翘 翘尾巴( 分寸( 分 情分(

参差( 参参加( 人参(
舌苔( 苔 苔藓( 华盖( 华 华山(
) ) ) ) ) )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1 黄 山 记 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1 黄 山 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林撷英
黄山名句集锦
1.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唐·李白)
2.黄山一夜雪,渭水泻声多。(唐·张仲素)
3.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唐·郭震)
4.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宋·黄庭坚)
5.黄山,水石云霞未得攀。(宋·徐师)
7.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宋·朱彦)

舌苔
tāi

拾掇
shí
苔藓
tái
拾级而登
shè

翘望
qiáo

光晕
yùn
上翘
qiào
晕头转向
yūn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
(2)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3)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4)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大量引用传说、诗文?这一部分与全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名师指津]第一问:扣住突出黄山魅力、特点及丰富内容作答。第二问:说明本部分突出“难以攀登”对表现下文新时代的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写李白等人的诗文,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一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了伏笔。
徐迟
生卒年
1914~1996
籍贯
浙江吴兴
相关资料
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等。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曾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

语文:《黄山记》学案(粤教版必修3).doc

语文:《黄山记》学案(粤教版必修3).doc

黄山记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一、基础知识和积累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2题。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拔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溯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或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种子,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渺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倏()(2)绮()(3)悭( )[来源:学科网]2、从文中找出3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 ・ (2)(3)3、你自氐把下列空缺的诗句填写出来吗?担崖夹石柱,,伊昔升绝顶,o (李白)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4——6题。

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

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

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

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

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焰火正飞舞。

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笙管齐鸣,山呼谷应。

风急了。

西海门前,雪浪滔滔。

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黄山记+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黄山记+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 黄山记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95012003】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C[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

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

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使用正确。

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高二语文 1.1黄山记学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二语文 1.1黄山记学案 粤教版必修3

1.1黄山记学案(粤教版必修3)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喑.呜(yīn)叱咤.(chà)菡萏.(dàn)摩肩接踵.(zhǒng)B.鲫.鱼(jì)悭.吝(jiān)氤氲.(yūn)惊魂甫.定(fǔ)C.褶.皱(zhē)糗.事(qiǔ)倏.忽(shū)前拥后簇.(cù)D.凝眸.(móu)绮.丽(qǐ)绯.红(fēi)翩.然起舞(piān)解析:A项,“咤”应读“zhà”;B项,“悭”应读“qiān”;C项,“褶”应读“zhě”。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区域里, 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②作为最高的奖赏,它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是极罕见的摄身光。

③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友谊的,无论是闭关自守的古代,还是改革开放的现代。

A.分布意外一直B.分布格外一向C.分配格外一直D.分配意外一向解析:分布:散布在一定的地区内。

分配: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分(东西)。

格外:额外,另外。

意外:意料之外。

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

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B.这是在两大瀑布光滑的奔泻而下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

C.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都的云梯。

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

D.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

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解析:B项,语序不当,“光滑的奔泻而下的”应改为“奔泻而下的光滑的”。

答案:B4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

①松影之阴,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

②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

③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卓.越(zhuó)煞.费心机(shà)悭.吝(jiān) 倏.来倏去(shū)B.缥.缈(piāo) 汹涌.澎湃(yǒnɡ)剑戟.(jǐ) 万仞.之巅(rèn)C.陡峭.(qiào) 喘息甫.定(fǔ)铺砌.(qì) 喑呜叱咤.(zhà)D.摄.身光(shè) 笙.管齐鸣(shēnɡ)狭仄.(zè) 载.沉载浮(z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高风俊骨鼎足而立前拥后簇高矮参差B.善于攀援菡萏芙蓉狼狈不堪卓绝云际C.削璧千仞云气氤氲拾级而登临虹款步D.光采异常千变万化漂泊无定矫健多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B.登山者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C. 这个案件极为复杂,案情扑朔迷离....,现场又没留下线索,破案难度很大。

D.在这次联赛中,广东队和北京队势力相当,经过几番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打成平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李白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大约1 860米左右的黄山最高峰的绝顶——莲花峰。

B.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C.这里虽然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D.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泰山很大汪曾祺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

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黄山记[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扑朔.(shuò) 绮.丽(qǐ) 菡萏..(hàn)(dàn) 狭仄..(xiá)(zè) 脚踵.(zhǒnɡ) 氤氲..(yīn)(yūn) 凝眸.(móu) 绚.丽(xuàn) 叱.咤(chì) 喑.呜(yīn) 诡.奇(ɡuǐ) 褶皱..(zhě)(zhòu) 帆桅.(wéi) 甫.定(fǔ) 倏.来倏去(shū)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翘⎩⎨⎧(qiáo )翘首(qiào )翘尾巴 拾⎩⎨⎧(shè)拾级而上(shí)路不拾遗 2.语境辨析法(1)大都.(dū)市人口都.(dōu)很多。

(2)度.(dù)老师宽宏大度.(dù),一向度.(duó)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人。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ji ǎo (矫)健jiāo (骄)傲 ⎩⎨⎧ni è(蹑)足shè(摄)影 ⎩⎨⎧f ēi (绯)红fěi (菲)薄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煞费心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鼎足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扑朔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万仞之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碧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虚无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翩然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费尽心思。

(2)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3)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形容很高的山峰。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5)形容整个天空是碧蓝色的。

(6)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形容空虚渺茫。

(7)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

2.理解辨析(1)部署·布置部署: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

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安排配置。

布置: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

(2)简洁·简捷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

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2)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3)在这次联赛中,广东队和北京队势力相当,经过几番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打成平局。

()(4)站在万仞之巅俯瞰大海,那一碧万里....的景象真让人心旷神怡。

() 【答案】(1)√(2)√(3)×不合句意。

(4)×用错对象。

[常识·速览]识作者“诗人气质”的报告文学家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浙江省吴兴人。

1931年至1933年,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

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全面爆发后,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

这期间,他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

抗战胜利后,他由重庆抵达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入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

代表作是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练。

识背景黄山,“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歙(Shè)县、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它方圆154平方千米,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明代徐弘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990年12月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徐迟游览黄山后,被黄山伟、奇、幻、险的景色所折服,挥笔写下了此文。

识常识“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它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作者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载体,用独特的手法勾勒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黄山的自然景物,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通过黄山道路古今险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登山的难易,抒发了征服自然天险,让高山低头,使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情怀。

同时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旨。

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①对比②呼应前文[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黄山的形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

好处: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实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二、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在这一部分,作者糅合了黄山的历史和文化内蕴,简析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回顾了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并选用了“黄帝在黄山飞升”的神话传说和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诗文,这些内容增添了黄山的历史厚重感和神秘色彩。

三、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比:把前人攀援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突出了文章中心。

②通过恰当的详略处理来突出中心。

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

这些句子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

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四、阅读第四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忽隐忽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

②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