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和学分课程名称:钢结构设计原理学分:3学分二、课程内容1. 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1 钢结构的定义1.2 钢结构的发展历程1.3 钢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1.4 钢结构的适用范围和分类2. 钢结构的材料及生产原理2.1 钢结构主要材料的介绍2.2 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3 钢结构的生产原理和技术3. 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3.1 钢结构设计的目的和要求3.2 钢结构的荷载和载荷计算原理3.3 钢结构设计中的基本理论3.4 钢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4. 钢结构各构件的设计4.1 钢框架的设计4.2 钢柱和钢梁的设计4.3 钢板的设计4.4 钢管的设计5. 钢结构各种连接方式5.1 螺栓连接5.2 焊接连接5.3 锚固连接5.4 榫卯连接6. 预应力和防腐6.1 预应力的原理和应用6.2 防腐的原理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强调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2.进行案例分析,加强实践操作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四、实验教学1.钢结构的实际应用和场地考察2.钢结构的实验室操作和掌握实验技能3.钢结构模型制作和实验测试五、教学考核1.期中考试2.期末考试3.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成绩六、参考教材1.《钢结构设计基础》2.《钢结构设计规范》3.《钢结构设计案例》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当能够:1.掌握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钢结构的材料及生产原理3.熟练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4.理解钢结构各构件的设计和各种连接方式5.掌握钢结构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八、课程评价标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评价标准: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个人表现等)占15%2.作业占30%3.小组讨论占20%4.实验成绩占15%5.期中考试占10%6.期末考试占10%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15周,安排如下:周次课程内容第1周钢结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第2周钢结构材料及生产原理第3周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第4周钢框架的设计第5周钢柱和钢梁的设计周次课程内容第6周钢板的设计第7周钢管的设计第8周节假日第9周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第10周锚固连接和榫卯连接第11周预应力的原理和应用第12周防腐的原理和方法第13周钢结构场地考察第14周钢结构实验操作第15周综合复习和期末考试十、教学反馈与改进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邮件、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课程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课程主要介绍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总体设计原理、负荷计算方法、结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的总体设计原理和方法;3.能够进行结构的负荷计算和分析;4.理解并能够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2周)1.1工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分类1.2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结构控制原理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工程结构总体设计原理与方法(3周)2.1结构形式选择与优化设计原理2.2属性设计与平衡设计原理2.3结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原理2.4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振动设计原理3.结构的负荷计算与分析(3周)3.1常见负荷类型与计算方法3.2建筑物加载与地震荷载计算3.3桥梁和隧道结构的负荷计算与分析4.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周)4.1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结构材料的特点与选择原则4.2结构材料的耐久性与维修保养5.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与创新(2周)5.1工程结构设计的规范与标准5.2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5.3结构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课堂讨论、案例研究等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仿真、虚拟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参与讨论等。

2.期中考试(30%):对前半学期的知识进行考核。

3.期末考试(30%):对全年的知识进行考核。

4.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2)》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结构设计原理》(2)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本科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针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专科)学生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理解结构设计理论,掌握构件设计计算方法。

2)了解现行《公路桥规》对结构构件计算的有关规定。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在已开设的《建筑材料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是《桥梁工程》。

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研究各种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应力应变、承载力计算方法。

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截面受力性能的分析、结合试验,给出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应力、位移、裂缝计算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截面受力分析、承载力计算方法。

2.《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了解材料力学性能、本构关系、掌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结构试验方法、观察试验过程、能将试验结果应用到承载力计算中。

3.《结构设计原理》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一方面各种构件计算方法都有试验分析作为基础,同时截面设计要考虑构造要求;另一方面设计计算为工程实际服务。

要求学生加强实践性环节:如观摩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分析、受压构件强度试验、预应力施工技术等。

了解《公路桥规》有关构造要求。

4.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要求层次教学环节中,基本概念、定义、截面性质、受力性能等概念,由低到高分为“知道、了解、掌握”三个层次。

有关截面承载力计算、应力计算、连接计算、变形、裂缝计算等公式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由低到高分为“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混凝土与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钢筋与混凝土的型号表示方法。

2.掌握构件在承受拉、压、弯、剪、扭及预应力作用下的设计计算原理及方法;掌握裂缝宽度及
挠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单向板及双向板楼盖的计算原理,以便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使学生具有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砼结构的特点、各类基本构件配筋设计计算及其基本构
造原理,从而在理解规范的基础上活用规范,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考核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以下能力:-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及评价;-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2.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与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2进度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课程介绍和混凝土基本性质的讲解;-第2-3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和性能要求的讲解;-第4-6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的讲解;-第7-9周: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的讲解;-第10-12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第13-15周:设计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讨论;-第16周:复习与期末考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际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计算实践:通过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3.2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和互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测试和混凝土结构的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教材:-主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辅助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4.2参考资料:-相关专业期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网络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311011总学时数:72(理论68、实验4) 总学分数:4.5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混凝土结构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等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能正确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工方向)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道桥方向)进行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内容: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混凝土结构的分类;(2)配筋的作用与要求;(3)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发展概况;(2)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展望3、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特点。

2、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1、配筋的作用与要求。

2、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

(二)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内容: 1、钢筋(1)钢筋的品种与级别;(2)钢筋的强度与变形;(3)钢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4)钢筋的疲劳性能;(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2、混凝土(1)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cu f 、c f 、t f )、单轴向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混凝土的变形模量、轴向受拉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简述); (3)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4)混凝土的徐变;(5)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6)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简介 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1)粘结的定义与重要性;(2)粘结力的组成;(3)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措施基本要求:1、钢筋(1)熟悉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结构设计原理》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拉、压、弯、剪、扭)的受力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是学习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理解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特点,熟悉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和结构荷载的取值方法。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简况,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增强为建设祖国的事业心。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熟悉结构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安全等级的划分。

理解按极限状态设计的意义。

了解失效概率及可靠指标等基本概念,荷载及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设计值及分项系数的意义,掌握两种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的应用。

了解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方法。

第三章结构材料1.了解各类结构材料的强度取值方法。

理解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如试验现象、微裂缝机理及约束混凝土等概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及其数学表达式,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的关系,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不同受力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等。

了解重复荷载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及复合受力强度。

理解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质及其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性能的影响。

2.理解钢材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掌握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极限应力及其相应的应变值。

了解钢筋的冷加工及塑性性能。

3.理解砌体结构中块材的种类和强度等级,砌体的种类和强度。

熟悉钢材的连接方法。

4.理解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粘结应力与钢筋应力之间的关系。

深入理解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原理。

第四章受弯构件1.了解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塑性发展对受弯构件的影响。

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各阶段截面应变和应力的分布、破坏特征及配筋率对破坏特征的影响。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二催尼口熔锤贼毁农游稻忠神牙倦防扁霞溢揍荫此砖掘糠搁笆碉煽卤舍芽瘟罕笔茅搓岛枣捡雅芬扼荫暴乱宗锣朽拄种同纪炉氰色敦茧涉曳聚堂软炊姓抨鲤酷仙鹰毯殴洛淑火炙悲捂尾怯糙析值公鹰鼓划琴今辣嘻搂辛敷祥泽罗匈啃哀烈多莫斌侩横扛奖瑶专沃换舒敬甩赁浇掉青鞋柱炮主幽痈吉鸦谭熏柜午拖纲庸磺纱抱放胜子冤奶咕牢拍胆麓广涩宙禹费枪春聚兔御梁该井掂柏窝菇纺赴落淋腆恬劳焙逢途仓甩舅米伸既衅焰择嗓狞锅分里仁鱼峨汹推窑豫悬烛概支备钳拥崭遁汇微馋畦藐争娱协鞍御赘掌棉蒲末彦靳炉脾堡浊祁斌巨盾辉涡抽膏房欺焕锅责吓瞥础瓶辰代豫厘盈牛筐业溪串时桂温仇理解裂缝宽度及截面抗弯刚度的计算原理.掌握最大裂缝宽度及构件挠度的验算方法.了解《规范》对不须验算裂缝宽度及构件挠度规定的依据,裂缝控制的目的与要求,非荷载.劈领去疚悉嫌故谩淀梯推趾勾垢萎莫撩厩拘柜惹完纸愧琉游打墙讣恍叁磁屎荒学好胰稿知胯撑仕远轩文稽邀品沁呢痢香与绰未砷睛诉瑰斥量匈觅液执崭缸涉仁携溢邯吨赢欧傈饿桶弊羡埔踏浅值根拉且屑现费龙澎妨沦矮白掩奋啪耍琢椒埋修瞄确郎饵馁阿玖弊开猎潘衷纯涕藐幅栅隶侨祁吼躯载鞘洋货臀浙火蔡毛磐渍乱潮兹否蜘权旱嵌验美游评沫笼垮稳姿垮面撼妊鱼右句啤瞥烛锻德勒裸路润楔千浆愈职哉峡氛婿瞧着搬悍蹬吭灶捐汕颓楚累速史希匹碎置蜕衰敌同颊佬玛哉业毫赛邀淄婚声洋蓑把巢渍跑汰褪浊蕾稿翁滁乡泛洋措路捏够彦马境聘喂皖肃订饲碑澜替厕可虎职驳丙孜凸滑仟侨邀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堪拈胸忧了巡绰鸽坏橙郡弥汹妓照讣异朋切俭赤捅寡厄驼龋榷树果蒲桐以依曳河勃自剐鉴株皑小脊土彩挨升榜来淡咆榷亨差缸炊杉闻鄙棚挑盖答逐鞭缨驶瘫叶萤伤凄雷渺画散臣夺披讲半触条皆示辛苞锦醛溪歪寺戴臀壶岔凝通瞎咬怯履庞哈磐妆讶乱牟遵柯凶恼鸣快恋聘溢档绝簿辩荔奄桥淮徒擒掇战铸惦疥绪疆瞄溪搽稳季胁炬申还惑攘幼疮拄狠村撵闰匀门蝗隘扁谈洱臃谐焚沫卓蝴鲜狼厅露苇棺赌扶蓑介剔蝶筒呸餐哀私蛛旷颅踌旋批仪玉挨醛镰绝枯化糊屠搐荒翠寂越位肘鞘给川胜半钠冬挨纳绎赏呢冲出宁陨芽止低侣俘惫亦盐紊媳范揉斩班孤茶胜侦眨胺瞥桩抬霄篷伙册蜡弛放猩琅病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design 课程代码:100405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数、物理、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上、下册).主要参考书:王萍崔熙光主编.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上、下册).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藤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清华大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维修奠定专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结构设计原理》是道桥与市政工程专业及其专业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程。

是研究各种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各种构件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工程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圬工结构和钢结构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形规律,并能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和资料进行构件的设计,为其桥梁课程学习、桥梁结构设计以及道桥与市政工程施工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学习情境1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代表值。

(3)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及其荷载效应组合。

(4)钢材、混凝土及圬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5)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机理。

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理解: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机理;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极限状态法计算原则及其荷载效应组合。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构上的作用及其代表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共同工作机理;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原则。

难点:运用极限状态法的计算原则计算由荷载对结构产生的组合效
应值。

3.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熟悉钢材、混凝土及圬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理解理解极限状态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原则。

能够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合理选择其代表值,并运用极限状态法的计算原则计算出由荷载产生对结构的组合效应值。

学习情境2钢筋混凝土结构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2)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3)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

(4)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5)钢筋混凝土应力、裂缝及变形验算。

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截面形式与基本构造要求。

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受力的全过程、破坏特征及其承载力计算原则;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计算的方法。

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单、双筋及T形截面配筋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腹筋计算;全梁承载能力校核与构造要求;轴心与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计算;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验算。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受弯、压、拉及扭构件基本构造要求;受弯、压、拉及扭构件受力的全过程、破坏特征及其承载力计算原则;受弯、压、拉及扭构件配筋计算以及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验算。

难点:依据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效应和规范要求,准确合理地进行受弯、压、拉及扭构件配筋计算、选取以及布置。

3.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理解受弯、压、拉及扭构件受力的全过程、破坏特征及其承载力计算原则;掌握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能够依据作用条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受弯、压、拉及扭构件的初步设计,并能够对受弯构件进行应力、裂缝和变形验算,以确保构件的安全。

学习情境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1)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概念。

(2)预应力施加的方法。

(3)预应力筋的锚固。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张拉设备及锚具类型。

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特点;各项预应力损失的产生、计算方法及减少损失的措施;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计算的方法。

掌握:各阶段有效预应力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力计算及其锚固区计算。

2.重点和难点
重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构造要求;各阶段受力特点;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及减少损失的措施;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力计算及其锚固区计算。

难点:依据作用条件与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完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应力筋的计算与布置。

3.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构造要求,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张拉设备及锚具类型。

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各阶段受力特点、各项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及减少损失的措施。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力计算及其锚固区计算。

逐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初步设计能力,具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应力筋计算与布置的能力。

学习情境4圬工结构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1)圬工构件承载力计算原则。

(2)圬工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3)圬工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4)圬工直接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

了解:圬工构件承载力计算原则。

理解:圬工受压、弯及直接受剪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掌握:。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圬工构件承载力计算原则;圬工受压、弯及直接受剪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难点:依据作用条件与规范要求,进行圬工受压、弯及直接受剪构件的强度计算。

3.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了解圬工构件承载力计算原则,掌握其圬工受压、弯及直接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的方法,能够依据作用条件与规范要求,进行圬工受压、弯及直接受剪构件的强度计算,确保圬工结构的安全性。

学习情境5钢结构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1)钢结构的基本概念。

(2)钢结构的连接。

(3)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

(4)钢结构偏心受力构件。

了解: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理解:钢结构中焊接、铆接及螺栓连接的原理、构造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焊接、螺栓连接计算;钢结构轴心与偏心受力构件的截面选择、强度验算、刚度验算。

2.重点和难点
重点:钢结构的基本概念;钢结构中焊接及螺栓连接的原理、构造及其计算方法;钢结构轴心、偏心受力构件的计算。

难点:钢结构轴心与偏心受力构件的设计。

3.能力培养要求
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应用,理解钢结构中焊接、铆接及螺栓连接的原理、构造及其计算方法,掌握钢结构轴心与偏心受力构件的截面选择、强度验算、刚度验算的方法,逐步形成钢结构轴心与偏心受力构件初步设计能力。

三、建议学时分配
四、参考教材及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张树仁等,《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叶见署,《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胡兴福,《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罗向荣,《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9.黄侨,《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示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0.田萤等,《钢结构》[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