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研究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马士华, 孟庆鑫, MA Shi-hua, MENG Qing-xin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英文刊名: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年,卷(期):2005,11(3)被引用次数:60次1.DAUGHERTY P;STANK T;ELLINGER A Leveraging logistics/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the effect of logistics service on marketshare 1998(02)2.Clinton S;CLOSS D Logistics strategy:does it exist? 1997(01)3.MORASH E;DROGE C;VICKERY S Strat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 success 1996(01)4.Cho J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E-commance market: 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logistics outsouring 20015.Anonymous World-class logistics: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 1995(12)6.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 20027.Bowersox D;CLOSS D;林国龙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 19988.FAWCETT S;STANLEY L;SMITH S Developing a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19979.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 200010.Thomas J The quest continues 1998(08)11.FAWCETT S;STANLEY L;SMITH S Developing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199712.FAWCETT S;CLINTON S Enhancing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a triad perspective 1997(01)13.BALLOU R;王晓东;胡瑞娟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 200214.Lynch D The integration of firm resources:the role of capabilities in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199815.Lynch D;KELLER S;OZMENT J 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 2000(02)16.ELINGER A Improving marketing/logistics 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2000(01)17.DAUGHERY P J;PITTMAN P H Utilization of timebased strategies: creating distributionflexibility/responsiveness 1995(02)1.王岳峰.刘伟信息混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盲数测评模型[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10(3)2.汪义军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6)3.赵选民家电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周荛阳基于物流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10(6)5.李少蓉.赵启兰基于熵权-双基点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6.李陶然提升中小企业物流协同运作能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0(22)7.王笃鹏.王虹.周晶基于实物期权的物流企业能力外购策略[期刊论文]-运筹与管理 2010(5)8.谢天保.巨莹供应链物流协同模型[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9)9.赵启兰.丁慧平.王芮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能力的构成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周俊杰卷烟配送中心物流要素能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10(1)11.李明.张超.梅瑞食物链算法在分销网络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09(13)12.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9(23)13.徐文彦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10)14.陈莹.张席洲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8)15.尚玲.孙利辉.李美燕.李霞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9)16.刘新平.王秀华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的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疗设备 2009(6)17.余吉安.李学伟.申向阳企业物流能力与物流资源集成[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6)18.刘俊华.李弘.周黎.长青基于客户服务、成本与利润的企业物流服务有效性管理[期刊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19.李果.马士华分布式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能力柔性价值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9(2)20.夏文汇.文洁基于价格等多因素控制机制的物流外包服务[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9(5)21.彭禄斌.吴冰.刘仲英.苏涛永基于声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任评价模型[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4)22.夏文汇基于价格、权力和社会学信任控制的物流外包战略[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09(3)23.李隽波.沈菲菲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途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3)24.王岳峰.刘伟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的内涵、特点与概念模型[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9(1)25.黎建强.曾立彪.周艳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9(1)26.周荛阳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12)27.陈建国.魏修建.朱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研究[期刊论文]-新疆财经 2008(6)28.刘莉.罗定提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构成因素及差异性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8(12)29.黄毅企业物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30.李伊松.姜文生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物流系统及其重构方法模型[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8(1)31.张阐军.杨明忠.郭顺生.刘雪红基于虚拟库存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8(2)32.刘伟华.季建华.包兴.顾巧论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2)33.王恩创.任玉珑.刘贞农工贸一体化企业的供应物流分级库存管理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经纬 2008(4)34.梅晚霞.马士华供应链中转节点物流能力计划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8(2)35.方威.李夏苗企业物流战略问题之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7(45)36.马士华.申文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模型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7(4)37.朱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探讨[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7(4)38.马士华.谭勇.龚凤美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7(4)39.谭勇.马士华.龚凤美物流运作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0.桂华明.马士华供应链物流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07(4)41.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7(2)42.程世平.彭其渊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7(6)43.郭祥栋.李弘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7)44.梁雅丽.吴清烈基于能力的供应链物流优化途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45.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4)46.马士华.赵婷婷基于供应链节点和线路的物流能力核算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7(2)47.夏文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战略决策[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48.王岳峰.刘伟对区域物流能力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6(11)49.姚娟.杨琴灵捷时代企业物流能力分析[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6(10)50.桂华明.马士华基于收货时间约束的节点物流能力与服务水平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6(12)51.马士华.张晓龙基于物流能力约束的整车物流计划[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6)52.甘信华.顾晓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3)53.甘信华.顾晓军基于物流能力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6(4)54.任丽霞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5.罗海平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6.吴保峰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57.吴保峰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58.吴保峰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59.宁方华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60.桂华明.马士华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路径及外包战略[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5(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jsjjczzxt200503001.aspx。
第三方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研究

第三方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研究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多,但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小,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不能做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因此,研究企业的物流服务成长能力,指导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不断成长,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服务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与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此基础上,将三者相结合,提出了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的构成。
根据物流服务成长能力构成要素所需的资源,确定出其所需的关键资源。
结合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的关键资源与对资源的应用能力,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熵权-双基点法,构建了物流服务成长能力评价模型。
依照构建的模型,分别对中储、中国外运、GC三个企业的物流服务成长能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价,并对中储物流服务成长能力的提升给出了建议,验证了模型的应用性。
论文提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希望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成长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探讨

LogisticsSci-Tech2007.4物流科技2007年第4期LogisticsSci-TechNo.4,2007・物流商坛・收稿日期:2006-09-11作者简介:朱丹(1980-),男,福建建阳人,厦门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
摘要:探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物流能力应包括物流要素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创新能力及物流规划能力,并对各种能力的内涵与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要素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4-0048-03Abstract:Ananalysisaboutth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andcomponentfactorsofthird-partylogisticsprovider'slogisticscapa-bilitiesismade.Abovethat,weputforwardthatthethird-partylogisticsprovider'slogisticscapabilitiesshouldbeinvolvedlogis-ticsfactorcapability,logisticsmanagementcapability,logisticsservicecapability,logisticscreationcapabilityandlogisticsprogram-mingcapability.Furthermore,wediscussestheconnotationandevaluationindexesofeachcapability.Keywords:third-partylogistics;logisticscapability;componentfactor能力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动力量,其强弱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企业物流能力研究综述

适应 这种变 化 , 而第 三方 物流 服务商 提供 的标准化 物 流服务不 能满足企业 的个性化需求 , 因此 , 厘 清物 流能 力 的来源及其对 企业 的作用结果能够为企 业构建 物流 能力提供决策依 据 , 为企 业带来持久 的竞争优 势。
一
力( 客户服务和物流 质量 ) 、 供 应管 理能 力 ( 低成 本 的 供应和配送 ) 、 信 息管理 能力 ( 通过信 息技术及 其连接 实现 信 息 共 享 ) 等 三 个 维 度 构 成。 [ 5 3 F a w c e t t e t a 1 . ( 1 9 9 7 ) 将物流能力归纳 为配送 能力 、 质量、 柔性 、 成本 和创新五个方 面。柔性 物流能力 的观点 主要 强调企业 物 流活 动的性能特 征 , 即企业 配置物 流资源 以满足顾 客需求 、 实 现企业 目标 的过程 。
理物流 资源 的积 累性知识 和方法 , 物 流能力有 内部和 外部 两个维 度 , 从企业 内部来看 , 物流与其他 职能 紧密 地联 系在一起计划 、 协调 和整合跨职能 活动。 …从企业 外 部来看 , 超 越企业 的扩展性 物流活 动能够产生 诸如 资产 生产率 、 运 营效率 以及提高客户价值 。 _ 2 已有 的研究 中关于物流能力 的内涵存在着 两种不
第3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惠州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URN AL OF HUI ZHOU UN I VER S I T Y
V0 1 . 3 3. No . 5 0c t . 2 01 3
企 业 物 流 能 力研 究 综 述
胡 玉 洲
另外一种观点从资源基础观 的视角将企业 的物质
作者简介 : 胡玉洲( 1 9 7 9一) , 男, 湖北安陆人 , 讲师 , 管理学博士 , 研究方 向为企业物流管理。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探讨

b l is i d .Ab v h t e p t f r a d t a h tid p r o i i s r vd rs lg s c c p b l is h u d b n ov d lg s i t s ma e ie o e ta ,w u o w r h t t e h r - a y lgs c p o i e ' o it s a a i t s o l e i v le o i・ t t i ie
朱 丹 (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1 5 60 ) 0
Z UDn H a (il n U ie i f Tc n l y a e 6 0 5 hn ) X a e nvr t o eh o g,Xi n 3 1 0 ,C ia n sy o m
摘 要 :探 讨 第三 方物 流 服 务 提 供 商 物 流 能 力 的 内涵 、特 征 及 其 构 成 要 素 ,提 出第 三 方 物 流服 务 提 供 商的 物 流 能 力 应 包括
关键 素 .找 到 提 升其 物流 能 力 的方 法 和 途 径 ,扬 长 避 短 ,进 而 提 升 其 市 场地 位 ,增 加 核 心 竞 争 力 。 l 第 三 方 物流 服 务 提 供 商 物 流 能 力 的概 念 物 流 活 动 是 一 种 经济 活 动 .是 指 人 仃 企业 )为 了实 现 物 质 资料 从 供 应地 到消 费 地 的实 体 流 动 而进 行 的各 种 活 动 。物 流 活 】( 动 涉及 到流 通 过 程 的 各 个 环 节 ,包 括 运 输 、仓 储 、包 装 、装 卸 搬 运 、流 通加 T 、配 送 、信 息 处理 等 . 业 存 履 行 这 些 活 动时 所 .企
能 力 是 指 行 为 主体 在 认 识 和 实 践 活 动 中形 成 、发 展 的完 成 某 种 活 动 的能 动 力量 ,其 强 弱 将 直 接 影 响 活 动 的效 率 。物 流 能 力 是 衡量 企 业 物流 状 况 的一 个 综 合指 标 .是企 、 物 流绩 效 的 重 要 体 现 ,其 能 力 的 大 小 直 接 关 系 到 企业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的优 劣地 位 。
第三方物流分析

摘要:随着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对物流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物流业正日益成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则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物流平台,因为一个不完善的物流平台是难以支撑高效的现代经济的。
第三方物流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动向,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经过几年实践的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与发展,他对于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对其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理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设最优物流方案,进行物流全过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背景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都使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一方面,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己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的发展,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被弱化或者外包;另一方面,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降低物流费用存在很大的困难,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包括物流外包,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这个企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1)历史条件A、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企业要不断为占领市场寻求利润的路子。
B、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使企业立志要有某些方面是最优秀的。
C、企业自营物流的现实不容乐观,迫使企业改变思维,重新调整物流战略。
D、企业物流外包,主要是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相当大的规模,能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报告

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成为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合作伙伴,承担着商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任务。
本文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背景介绍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定义: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独立于生产者和销售者之外的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
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为电子商务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 行业规模: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达到了数百家。
2. 服务范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快递、仓储、配送等多个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企业还开始尝试物流无人化配送、智能仓储等新技术应用。
3. 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着生存压力。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 1. 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 科技的应用:物流领域的科技创新将持续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例如无人机配送、人工智能智能仓储等技术应用将逐渐普及。
3.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物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关注环保要求,加大绿色物流的投入。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挑战与对策 1. 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物流解决方案、提升服务品质等方式来应对。
2. 技术创新的压力:科技创新的加速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 环保要求的增加:环保要求的增加将对企业的运营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关注环保标准,加大对绿色物流的发展和应用。
什么是第三方物流体系

什么是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英语:Third-Party logistics,3PL),也称作委外物流或是合约物流,指的是一个具实质性资产的企业公司对其他公司提供物流相关之服务,如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管理、资讯整合及附加价值等服务,或与相关物流服务的行业者合作,提供更完整服务的专业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一直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最容易被误解的名词。
概念定义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
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
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生产、销售和消费,物流活动日益庞大和复杂,而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把不属于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外包出去。
于是,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起源我国最早的理论研究之一是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
最常见的3PL 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服务业的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Logistics)”。
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
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
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第三方物流因其所具有的专业化、规模化等优势在分担企业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再造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资经济・《新疆财经》2008年第6期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研究3陈建国1,魏修建2,朱 丹3(1.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830012;2.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3.厦门理工大学,福建361000)内容提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物流服务的主体,其物流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水平与效率。
本文认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能力主要由物流要素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创新能力以及物流规划能力等五大能力构成。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中图分类号:F25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76(2008)06-0070-05 一、引言物流服务能力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因而如何强化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而要强化物流服务能力,首先要掌握物流服务能力的构成。
关于物流能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M ichigan(1997)全球物流研究队从32种方法中识别通用的物流能力,并将这些活动归为四类能力:定位(Positi o2 ning)、整合(I ntegrati on)、敏捷性(Agility)和测量(Measure ment)方法;Fa wcett和Clint on的研究发现,在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制造企业中,库存管理、客户服务柔性以及物流战略是企业最关键的物流能力;[1]T omas(1998)的研究表明,有五个领域与物流的质量有重要关系,按重要性的程度先后排列,分别是及时性、服务的价值、信息技术、客户服务以及设备和运作;[2]Ellinger(2000)等研究认为,对重要客户的反应能力、客户服务、交货期的一致性、按要求数量提供货物的一致性、对延期和缺货的提前通知构成了物流能力的五个维度;[3]根据MS U的研究,Morash,D r oge和V ickery (1996)确定了交货的可靠性、售后服务、对目标市场的反应能力、送货速度、售前客户服务、广泛的配送覆盖面、选择性分布和低成本配送八种物流能力;[4]唐纳德・沃特斯教授认为,所谓供应链的容量或能力(capacity)是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供应链的物料的最大流量。
在一条供应链中,各部分的容量并不完全相同,整条供应链的容量由其容量最小的那部分决定,这一部分便形成瓶颈。
[5]唐纳德・鲍尔索克斯教授提出,物流能力(l ogistics competency)是对企业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的能力(a fir m’s capability)的一种相对评估。
他认为物流能力是在物流的基本工作、物流功能领域和工作周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层层整合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而物流能力的地位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
[6]Am it和Schoe maker认为从企业能力角度指出企业的物流能力就是利用物流资源达到预定结果的能力;[7]Stanley E.Fa wcett等认为物流 收稿日期:2008—10—283本文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H02A19)《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生产资料数字化储运服务示范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建国(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产业经济;魏修建(1962-),男,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电子商务、产业经济;朱丹(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07企业的物流能力主要与它的信息系统能力、运作计划能力和规模效应有关,并提出计算物流能力的一个回归函数。
[8]在我国,尽管对物流能力的研究较晚,但也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汪鸣和冯浩认为,物流能力通常是指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及过程实施的能力。
物流能力既包含了企业物流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等静态能力,也包含了企业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企业对上述二者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9]谭清美等认为,物流能力是指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
从微观角度看,物流能力是指微观物流供给主体向微观物流需求主体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
从宏观角度看,物流能力指国民经济物流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物流支撑和服务的能力。
[10]马士华等认为物流能力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物流能力是指物流设施设备或物流系统的容量或能力;广义的物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力,它反映的是组织的综合物流功能水平。
总的来说,物流能力(l ogistics capability),就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物流能力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l ogistics p r ocess)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11][12]姜继锋等认为,从物流企业层面界定物流能力就是指物流服务商(物流企业)利用所拥有和所控制的资源满足客户物流及相关需求的能力,它包括物流硬件能力和物流软件能力。
[13]李夏苗等认为,物流能力是物流生产主体在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关物流活动所具有的设施设备条件以及管理水平等的一个综合评价。
[14]闫秀霞等认为,物流能力就是企业创造和开发资源、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更好服务绩效的能力。
[15]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的构成其实物流能力与生产能力相类似,生产能力是针对企业开展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运作过程而言;同理,物流能力是针对企业开展所有与物流相关的运作过程而言。
从企业的物流运作过程来看,它涉及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还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信息传递、订单处理、网络设计等。
因此,本文认为,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维持、组合、使用、优化而形成的满足客户物流及相关需求,实现客户物流价值创造的能力。
它既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能力,也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辖设施、设备的生产能力等物流要素能力,还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物流服务项目的管理与经营等动态能力,以及对这些能力进行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其物流能力具体体现为:物流要素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创新能力与物流规划能力。
这些物流能力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共同组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物流要素能力物流要素能力(也称静态物流能力或客观物流能力)是指输入物流系统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物流设施、劳动力、资金、信息等的综合能力。
从可评价性的角度讲,物流要素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拥有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设施面积的能力(机械设备或仓储设施面积的数量、生产率、劳动时间等诸要素的综合)。
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机器工业时代,主要的物流活动不是由人来完成,而是依靠机器设备来完成,机器运转正常与否、设施设备是否满足企业对外提供服务的需求、相应的配备是否合理都会对企业的市场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的重要组成,物流要素能力的大小对服务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流通能力主要体现为各物17流要素周转货物能力的大小,是物流服务商的基础能力之一。
运输能力与仓储能力是两个主要构成。
运输能力主要是指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系统中用于运输服务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和运输组织方法等,按照车辆和作业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数量。
这种能力受到车辆数量、车辆类型、作业人员、运输距离、线路条件、运输组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运输能力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对其能力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转量、运输能力指数、运输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数以及特种车辆的比重等指标。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由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的吨数与其运送距离的累计数,计算单位为吨公里(或吨海里),由于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运输对象的数量,还包括运输距离的因素,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的能力。
运输能力指数指的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报告期内的运输能力与计划期的运输能力的比值。
运输设备的工作时间可分为制度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间。
日历天数减去规定节假日天数为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再与每天制度工作小时数相乘即得全年的制度工作小时数。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后的工作时间数即为有效工作时间数。
运输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数占制度工作时间数的比重越大,运输设备在全年时间内可保障物流运输的能力越强。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能提供的特种车辆(如冷冻车、冷藏车、罐体车等)占总车辆数的比重越大,说明其所能提供的运输服务种类越齐全,越能够满足市场不同类型的运输服务需求,其运输能力也越强。
仓储库存是为保障企业生产及满足顾客需求而设立的,这部分库存资产占用企业较大的流动资金。
因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仓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最终的市场绩效。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的仓储服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客户企业由于批量订货而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仓库中进行的货物存储,称为批量订货库存;另一类是客户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与供应能力变化而进行的货物存储,称为安全库存。
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仓储能力是指在其物流系统中所有仓库等存储设施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优化周转量的度量,其大小受到存储设施的面积、类型及存储方式等条件的限制。
仓储能力可以通过库存能力、在途库存保有率、单位面积利用率等指标来进行衡量。
库存能力是存货周期内的库存量与单位时间的存货周期数的乘积,在保障安全生产以及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存货周期内的库存量越小越好,同时考虑库存成本最小。
在途库存保有率是指在途库存量与库存总量的比率。
一般而言,在途库存保有量越大,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客户企业的物品供应、生产、分销的保障能力也就越强。
单位面积利用率是指物流服务商仓储设施的单位面积利用率,它是存货吨数与仓储面积的比率。
仓储设施单位面积上所能储存的货物重量越多,说明仓储设施的功能越先进,仓储能力越强。
(二)物流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相应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实现对现有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综合物流能力与整体效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