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2.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课时安排]:1-1.5课时[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总结“暖锋”(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高,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水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水平气压梯地转偏向风向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板图。

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

【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统——锋面系统,
动运动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名师教案1-《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名师教案1-《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3节锋与天气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安排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和“气压带和风带”之后,是在1、2节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深化,将地理基本原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将地理基本原理同生活相联系,讲述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节看似简单,实则抽象,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气团、锋面;锋前、锋后;辐合、辐散等。

一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比如为什么气旋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锋面出现的位置为什么会在低压槽附近等。

本节内容也是对前两节所学知识的运用,比如用到风、高压中心气流上升、低压中心气流下降等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征【教学难点】1.区分冷锋与暖锋。

区分的关键是让学生分清谁是主动运动的气团。

另外,冷锋和暖锋造成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冷锋天气很复杂,暖锋天气比较简单。

2.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天气预报,配简易天气图(或P45活动)。

(1)提问:给你简易天气图,你能播报吗?(2)在图中找出标示的锋线,与卫星云图比照,看看其特点。

1.一般锋面图(修改图2.18或另绘图,先不标冷暖气团运动箭头)。

标示冷暖气团的位置,降水区域、锋线。

学生观察、比较、绘图。

(1)冷锋-“直去”,暖锋-“回头”。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锋系统等。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2. 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

3. 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影响。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天气现象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种类及其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锋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图,让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系统,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天气系统的了解。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整理笔记。

2. 收集有关天气系统的图片,分析并描述其特征。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天气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天气现象的能力。

3. 收集和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天气系统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天气图、天气预报视频、相关文章和案例。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第二课时:讲解冷暖锋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1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2. 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3. 授课时间:2023年2月16日,第3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种类和特点,如高气压、低气压、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天气系统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图,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中应用常见天气系统。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5. 思维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学习者分析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图、地球仪、地形、气候等。

他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风等。

这些知识为学习《常见天气系统》奠定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知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推测天气变化。

2.3 常见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3  常见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科目:地理授课时间:第九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本节课题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学科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认识天气变化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区域认知:能够形成从人类与天气关系视角认识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使学生对天气变化充满好奇。

教学重难点重点:暖锋与天气、冷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

提炼的课题锋面与天气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冬季天气形势分布图图片讲解下载夏季天气形势分布图图片讲解下载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导入新课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例如:宋·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对江南风景的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我国古代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流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

都是对不同天气现象形象生动的描写。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说天气、谈天气、学天气。

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问题引领]1.天气预报主要预报的是哪些天气要素?2.天气预报图中有哪些主要图例?[问题引申]1.在天气预报中,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将会有哪些天气现象?(视频中天气图)2.我国西南地区持续阴雨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视频中天气简易图)教师小结:因为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阴晴、冷暖、风雨等天气现象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一、气团PPT展示天气预报图,引出气团1.气团概念:回答问题。

(1)什么是气团?按性质如何划分?(2)影响气团性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师小结给出正确的概念。

2.气团分类: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按性质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3.对天气的影响(3)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有什么特点?两个不同性质的气团交替控制时天气会怎样?(板图)画出气团小结过度:单一气团控制,天气单调,气团交替,冷暖气团相遇,天气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2:2.3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2:2.3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教案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时候,会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就会在一个地区停留或来回摆动,会给当地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板书)3.准静止锋与天气
师:我国在哪几个地区哪几个季节会受到哪几个准静止锋的影响?初夏时,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俗称“梅雨”师: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叫江淮准静止锋。冬季在云贵高原上还有一个昆明准静止锋,这是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削弱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气团的势力,盘踞在云贵高原上的暖气团与之势力相当,这两个冷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昆明、贵阳也是阴雨连绵。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提炼的课题
锋面与天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锋面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教学难点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环节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的区域也不同。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呢?
师:甲、乙、丙三个城市分别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甲城市还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正好移动到乙城市区域,乙城市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丙城市则是冷锋过境之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word 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从容说课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
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书中给出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 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有二:①冷锋及天气。

我国冷锋活动普遍,冬季可遍及全国,夏季主要在黄河以北。

②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


季东南沿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大陆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影响。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知识的学习是分析、理解和预测我国天气和
气候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原理性知识。

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和降水的不同有力地证明了
季风的存在,我国冬天的寒潮、夏季东南沿海的台风存在有力地证明了天气系统的存在,等等。

目的让学生感到所学是实际中存在的、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的纯理论解释。

本节课的难点也较多,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区分冷锋与暖锋时关键是让学生分清冷、暖气团中,谁是主动运动的气团;另外,冷锋和暖锋造成的天气有很
大不同,冷锋天气很复杂,暖锋天气比较简单。

可用动画演示某地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
天气变化规律。

在教学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时,可从分析成因入手,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的规律画出风向。

讲解锋面气旋天气的形成时,
可用多媒体演示:气旋中心辐合上升的气流,而在气旋所在的低压槽部容易产生不同性质气
流的相遇,形成锋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收集1~2条天气谚语)
[新课导入]
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如何?
生:(据现实情况回答)
师: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

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
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能与地面垂直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能平行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