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精编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内容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 理流程
3
130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1. 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如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门等。报告内容包括暴露时 间、地点、方式、暴露物种类等相关信息
131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2. 紧急处理
接种疫苗:根据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如乙肝疫苗、 流感疫苗等
82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相 关 内 容
3.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如果皮肤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应立即使用流动水清洗,并寻求专业帮 助 针刺伤:如果发生针刺伤,应立即挤压伤口,用流动水冲洗,使用碘酊消毒,并报告 相关部门 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如果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使用洗手液洗手,必要时进 行消毒处理 锐器伤:如果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如挤压伤口、冲洗消毒等,并根据 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化学物品暴露:如果暴露于化学物品,应立即离开污染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用流动 水清洗暴露部位,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3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4. 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和指导结果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如使用抗病毒药 物、接种疫苗、跟踪 观察等。同时,对暴 露事件进行记录,建 立档案
134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5. 随访与监测
对受到职业暴露的医 务人员进行定期随访 和监测,观察其健康 状况,及时发现和处 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般情况下,需在暴 露后进行定期检查和 监测,时间根据具体 情况而定
72 医 务 人 员 职 业 暴 露 相 关 内 容
2. 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5篇范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5篇范文)第一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学习记录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签名:内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应注意什么?1、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HIV职业暴露,但事实表明,工作有时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
如果不幸发生HIV职业暴露,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另外,需要替被暴露者保密。
2、暴露发生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3、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可以进行一定的估计。
一般而言,一次针头刺伤感染HIV的概率为0.33%(1/400~1/300),仅粘膜或皮肤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无局部损伤的情况下,被HIV感染的危险性大约为1/1000或更低,而当深度损伤、损伤器械上见血、器械接触感染者的血管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
若做为HIV传染源的病人在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时,接触者感染HIV的可能性会增加。
此外,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也和接触的血量及含HIV血中病毒载量有关,和接触者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关。
当然,如果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得当,那么危险性则会更低。
4、合理用药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如果风险较大,建议进行阻断治疗。
用药方案为双汰芝1粒Bid,连续使用30天。
双汰芝为专门用于HIV治疗的抗病毒药,在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传染病专科医院可以获得。
如果花钱买,一月的疗程需要1800元人民币,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可以免费获得。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89142精编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传染性疾病,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概念(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1.感染性职业暴露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设备设施维护等工作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主要是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2.化学性职业暴露从事化学性物品接触性操作发生的职业暴露。
危险人群主要是从事护理和药物调配的工作人员。
常見的职业暴露有:护理大剂量放化疗患者时,感到恶心、呕吐,为病人冲配青霉素等输液时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休克,调配抗肿瘤药物、消毒剂等高危害性物品导致的血象改变与中毒等。
3.放射性职业暴露接触射线与同位素药物时发生的职业暴露。
危险人群主要是从事放射设备与同位素诊疗的医务人员和维修人员。
慢性暴露于电离射线,即使是低剂量的,也可增加皮肤癌和血象的不良改变的危险性。
紫外线暴露会造成眼部伤害和皮肤色素沉着。
4. 其他职业暴露包括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其他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三)下列事件不属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范畴:1.违反劳动法的职业损害:如医务人员的孕期辐射等。
2.非直接接触病人与病人样本的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玻璃划伤,设备挤伤,砸伤,电击等。
二、适用范围由于工作内容需要,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带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以及暴露于物理、化学等有害因素的本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其他人员。
医疗服务人员职业暴露应对计划及处置步骤

医疗服务人员职业暴露应对计划及处置步骤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职业暴露应对计划及处置步骤,以便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暴露风险。
一、职业暴露分类职业暴露主要分为生物性暴露、化学性暴露、物理性暴露及心理性暴露。
二、职业暴露应对计划1. 生物性暴露应对措施:- 立即清洗受伤部位,使用有效消毒剂消毒;- 评估暴露级别,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报告事故,跟踪监测健康状况。
处置步骤:1. 清洗受伤部位: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受伤部位,时间不少于15分钟;2. 消毒:使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受伤部位,并敷料包扎;3. 评估暴露级别:根据暴露的生物物质类型、数量、毒性等因素进行评估;4. 疫苗接种:如高度暴露风险,根据具体情况接种乙肝、丙肝疫苗等;5. 报告事故:向上级汇报暴露事故,填写相关报表;6. 跟踪监测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2. 化学性暴露应对措施:- 立即脱离现场,冲洗受污染皮肤;- 根据化学物质性质选择合适的解毒剂;- 报告事故,监测健康状况。
处置步骤:1. 脱离现场:迅速脱离受污染环境,避免继续接触;2. 冲洗皮肤:使用清水或适当溶液冲洗受污染皮肤,时间不少于15分钟;3. 解毒:根据化学物质性质,选择合适的解毒剂,如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4. 报告事故:向上级汇报暴露事故,填写相关报表;5. 监测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中毒症状,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3. 物理性暴露应对措施:- 立即停止接触物理因素,如放射线、高温等;- 采取措施减轻物理因素影响,如佩戴防护用品;- 报告事故,监测健康状况。
处置步骤:1. 停止接触:立即停止接触物理因素,避免继续伤害;2. 防护措施:根据物理因素性质,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等;3. 报告事故:向上级汇报暴露事故,填写相关报表;4. 监测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Q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 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经现场处理后,当事人应填写《职业暴露调查登记表》(若当事人不能填写可由他人代填),并在院感科登记备案,院感科应对遭受感染员工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实填写处理记录,包括病人的资料,应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制定医学观察的期限,将员工遭受感染的经过、现场紧急处理、预防性治疗、跟踪观察等信息进行收集并记录。
3、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梅毒、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测结果,预防保健科应当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测结果,患者主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
预防保健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市疾控中心报告,由市疾控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二、乙肝暴露后治疗建议:1、医务人员未接种乙肝疫苗:1、1暴露源不明,在24小时内注射髙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乙肝疫苗。
1.2暴露源HbsAg(+),在24小时内肌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并观察乙肝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1.3暴露源HbsAg(-),则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2、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近一年内抗-HBs^lOmlu/ml, 只需对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学跟踪。
3、医务人员已接种乙肝疫苗,检查无抗-HBs反应,或在一年以前抗-HBs^lOmlu/ml: 3. 1暴露源不明时,检查医务人员抗-HBs,如果抗-HBs^lOmlu/ml,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 局部处理措施:(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
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天。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
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
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
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
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HCV、TP、HIV)处理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HCV、TP、HIV)处理方案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1、乙肝职业暴露1、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➀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 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➁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➂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2、丙肝职业暴露1、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全处理方案,值得收藏备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全处理方案,值得收藏备用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现在我们具体介绍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办法。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乙肝职业暴露挤压与消毒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抽血检查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特殊处理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及流程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
1.1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1.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
1.3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1.4 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
施预防性用药。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预防性用药。
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五、职业暴露登记表:暴露者签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记录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接触方式、发生经过、接触后的紧急处理、接触源评估、接触者的免疫水平、接触后的预防性措施、接触后随访以及对是否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结论等。
职业接触记录信息为保密性,并永久保存。
六、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附件1.2.3.
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4
附件1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附件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姓名:性别:年龄/职龄: / 部门:职别:
注:此单一式三份①科室②感染管理科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