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章测验题B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 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2.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增大容器容积B .移去部分SO 3C .通入大量O 2D .降低体系温度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 2(g)+O 2(g)2SO 3(g),在10秒内反应物SO 2的物质的量由1mol 降到0.6mol ,则反应速率ν(SO 2)为A .0.02mol/(L·s)B .0.04mol/((L·s)C .0.2mol/((L·s)D .0.4mol/((L·s) 4.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锌锰电池B .氢氧燃料电池C .镍镉电池D .铅蓄电池5.A 、B 、C 三种金属片,把A 、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是负极;把B 、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发生还原反应。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A >B >C B .C >B >A C .A >C >BD .B >A >C 6.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7.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B .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键的断裂和生成都要释放能量G铜铜稀硫酸AG铜锌稀硫酸 CG银稀硫酸 BG铜锌乙醇 D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物理变化8.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2(g) 2NH3(g),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经济效益,最理想的措施是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C.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9.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A.双氧水中加入1~2滴1mol/L FeCl3,可迅速放出气体B.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10.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液,总反应为:2H2 + O2=2H2O,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2通入负极区B.O2通入正极区C.负极反应为2H2 + 4OH--4e-=4H2O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B卷

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B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80分)1. ( 4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2. ( 4分) 已知m,n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真命题是( )A. 若m⊥α,n⊥β,α⊥β,则m⊥B. 若m//α,n//β,α//β,则m//C. 若m⊥α,n//β,α⊥β,则m⊥D. 若m//α,n⊥β,α⊥β,则m//3. ( 4分) 下图中正确表示两个相交平面的是()A. B. C. D.4. ( 4分) 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BB1,则AB1与C1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 60°B. 90°C. 105°D. 75°5. ( 4分) 过直线l外两点可以作l的平行线条数为( )A. 1条B. 2条C. 3条D. 0条或1条6. ( 4分)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且a⊂α,下列三种说法:①a与β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②a与β平行;③a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7. ( 4分) 若关于直线与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且,则;②若,,且,则;③若,,且,则;④若,,且,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 ( 4分) 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是侧面对角线BC1,AD1上一点,若BED1F是菱形,则其在底面ABCD上投影的四边形面积()A. B. C. D.9. ( 4分)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 ,AC1⊥A1B,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给出下列结论:①C1M⊥平面A1ABB1,②A1B⊥NB1,③平面AMC1⊥平面CBA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 0B. 1C. 2D. 310. ( 4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1/ 13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11. ( 4分)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若AC=BD=a,且AC与BD所成的角为60°,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A. B. C. D.12. ( 4分) 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3. ( 4分) 异面直线l与m成60°,异面直线l与n成45°,则异面直线m与n成角范围是()A. [15°,90°]B. [60°,90°]C. [15°,105°]D. [30°,105°]14. ( 4分) 如图,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AD,则()A. MN∥PDB. MN∥PAC. MN∥ADD. 以上均有可能15. ( 4分) 设,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6. ( 4分) 下列命题中,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a,b,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①若m⊥a,n∥a,则m⊥n;②若a⊥γ,b⊥γ,则a∥b;③若m∥a,n∥a,则m∥n;④若a∥b,b∥γ,m⊥a,则m⊥γ.正确的命题是()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7. ( 4分) 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为矩形,,是上一点,若,则的值为( )A. B. C. D. 418. ( 4分) 若a、b、c、d是直线,α、β是平面,且a、b⊂α,c、d⊂β,且a∥c,b∥d,则平面α与平面β ( )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不能确定19. ( 4分) 正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为边的中点,动点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则动点的轨迹的周长为()A. B. C. D.20. ( 4分) 设a,b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则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B.C. D.二、解答题(共10题;共70分)21. ( 5分)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第3页共26页◎第4页共26页(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22. ( 5分)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E、F、G、H分别是AB、AC、PC、BC的中点,且PA=PB,AC=BC、(Ⅰ)证明:AB⊥PC;(Ⅱ)证明:平面PAB//平面FGH23. ( 10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1)求证:;(2)求多面体的体积.24. ( 10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菱形,PA=PB,且侧面PAB⊥平面ABCD,点E是AB的中点. (1)求证:PE⊥AD;(2)若CA=CB,求证:平面PEC⊥平面PAB.25. ( 5分)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P分别为A1C1,AC和AB的中点.求证:∠PNA1=∠BCM.26. ( 5分) 如图,在正方形ABCD-A1B1C1D1中,E,F,M分别是棱B1C1,BB1,C1D1的中点,是否存在过点E,M且与平面A1FC平行的平面?若存在,请作出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 ( 5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点D是AB的中点.求证:(1)AC⊥BC1;(2)AC1∥平面B1CD.3/ 1328. ( 10分)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C=2AB=4,∠ABC=60°,PA⊥AD,E,F分别为BC,PE的中点,AF⊥平面PED.(1)求证:PA⊥平面ABCD;(2)求直线BF与平面AFD所成角的正弦值.29. ( 5分) 如图,是圆的直径,垂直圆所在的平面,是圆上的点.(1)求证:平面;(2)设为的中点,为的重心,求证:平面.30. ( 10分) 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1A⊥底面ABCD,AB⊥AC,AB=1,AC=AA1=2,AD=CD= .用向量法解决下列问题:(1)若AC的中点为E,求A1C与DE所成的角;(2)求二面角B1﹣AC﹣D1(锐角)的余弦值.第7页共26页◎第8页共26页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空间图形的公理【解析】【解答】A中三点要不共线;B中空间四边形实际就是一个四面体;D中点要不在直线上这是一道立体几何概念题,选C.2.【答案】A【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解析】【分析】B项可能是平行,相交,异面;C,D项可能垂直还可能平行【点评】此题可联系正方体中的线面关系来判定3.【答案】D【考点】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解析】【解答】A中无交线;B中不可见线没有画成虚线;C中虚、实线没按画图规则画,也不正确.D的画法正确.画两平面相交时,一定要画出交线,还要注意画图规则,不可见线一般应画成虚线,有时也可以不画.故答案为:D.【分析】画两平面相交时,一定要画出交线,还要注意画图规则,不可见线一般应画成虚线,有时也可以不画.4.【答案】B【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解析】【分析】选出向量的基底,将,用基底表示,求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解答】设|BB1|=m,=,=,=则=+,=-?= (+)?(- )= 2-?=m2-m?mcos=0∴⊥∴CA1与C1B所成的角的大小是90°故选B5.【答案】D【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析】【解答】以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为例.令所在直线为直线,过外的两点可以作一条直线与平行,过外的两点不能作直线与平行,故答案为:D.【分析】结合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平行要么异面,即可得出答案。
必修2 第二章 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必修2 第二章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 )A.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2.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C.上图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焰色反应有能量变化,所以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答案 C3.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答案 C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往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答案 D5.甲:在试管中加入1 g粉末状大理石,加入4 mol·L-1盐酸20 mL(过量);乙:在试管中加入2 g颗粒状大理石,加入4 m ol·L-1盐酸20 mL(过量);下列CO2生成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V(CO2)同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答案 D6.(2020·湖北恩施月考)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NO2(g)+SO2(g)SO3(g)+NO(g)的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答案 B7.(2020·铜陵市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增加(b-a) kJ·mol-1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D.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答案 C8.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 2g 1 mol H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 kJ 能量2H g 12O 2g 12 mol O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249 kJ 能量O g 形成1 mol H 2O 的共价键释放930 kJ 能量H 2O(g) A .2 mol H 2(g)跟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吸收能量为490 kJ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C .1 mol H 2(g)跟0.5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l)释放能量为245 kJD .2 mol H 2O(g)的能量比2 mol H 2(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低答案 D9.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盐风化是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的物理风化作用过程。
右图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示意图,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84毫米。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不属于盐风化形成条件的是( )A.干湿交替的环境B.含有孔隙的岩石C.可溶性盐类物质D.坡度较陡的地势2.下列地理事象,可能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南岭地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C.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化剥落D.云南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题目信息可知,盐风化需要盐类结晶。
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后,形成含盐溶液渗透到岩石表层的空隙或微裂隙中,随着水分的蒸发,盐类逐渐结晶、膨胀。
故盐风化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和干湿交替的环境,而地势的陡缓对盐风化无明显影响。
第2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明显,地表盐分多,故可能受到盐风化的影响。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和云南喀斯特地貌均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盐风化在地貌上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显然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不是因盐风化作用形成。
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考察。
图1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图2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图3是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
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图1和图2景观判断( )A.图1属于背斜构造B.图2属于河流堆积地貌C.图1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D.图2山体由花岗岩构成4.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3“硅化木”的形成历史。
数亿年前,因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始被人发现。
(完整word版)高二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64,那么tan^的值等于第1页(共4页)11、已知二面角〉-AB-:的平面角是锐角二,内一点C 至U :的距离为 3,点C 到棱AB 的距离为咼中数学必修咼2第二章测试题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线段AB 在平面:内,则直线 AB 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 、AB 二很 B 、AB 二,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A 、平行B 、相交C 、异面4、 在正方体 ABCD - AiBGD i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PA 、AC i_ADB 、DQ i_ABC 、AC i 与 DC 成 45 角5、 若直线l //平面〉,直线a 二:工,则I 与a 的位置关系是A 、I // aB 、I 与a 异面C 、I 与a 相交D 、丨与a 没有公共点6、 下列命题中:(i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 、iB 、2C 、3D 、47、 在空间四边形 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 相交于点P ,那么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8、 a , b ,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 M , b// M ,贝V a //b ;②若b M , a //b ,贝U a // M ;③若a 丄c , b 丄c ,贝V a // b ;④若a 丄M , b ±M ,贝V a // 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9、 点P 为厶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PO 丄平面ABC 垂足为 0,若PA=PB=PC 则点 0是厶ABCW ( )A 、内心B 、外心C、重心D、垂心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 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平面〉和平面一: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D 、以上都有可能pD 、AC i 与 B i C 成 60 角,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317、如图,PAL 平面 ABC 平面 PABL 平面 PBC 求证:AB 丄BC (12分)CTD 、3—712、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点P 、Q 分别在侧棱AA i 和CC i 上,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VVVVA 、 —B 、 —C 、 一D 、一2 3 4 5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已知直线 a 丄直线b, a 〃 平面-,则b 与一: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__ . ________14、正方体ABC^ —A 1B 1C 1D 1中,平面AB 1D 1和平面BCQ 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PA 垂直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若 PC_BD ,平行则四边形ABCD 一 -定是___________ :16. a 、3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 n 是平面a 及B 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①m_ n ②a 13③m 13④n _a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三、解答题(共70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18、已知E 、F 、G 、H 为空间四边形 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且 EH // FG . 求证:EH // BD. (10 分)A'P ABC'Q CA19、已知ABC 中.ACB =90;, SA_ 面ABC, AD _ SC,求证:AD _ 面SBC. (12 分)20 .如图,P从平面ABC AE1 PB, AB丄BC, AF丄PC,PA=AB=BC=2( 1)求证:平面AEF丄平面PBC(2 )求二面角P—BC- A的大小;(3)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12分)BCC21、已知正方体ABCD -ABGD , O是底ABCD对角线的交点•。
人教B版必修2练习第二章 单元测验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单元测验班级姓名考号分数本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设直线与轴的交点是,且倾斜角为α,若将此直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 ).°≤α<°.°≤α<°.°<α≤°.°<α<°答案:解析:由于直线与轴相交,可知α≠°.又α与α+°都是直线的倾斜角,从而有(\\(°<α<°°<α+°<°,))∴°<α<°.故选..直线(+-)+(-)-+=与直线--=平行,则值为( ).-或.-或.-.答案:解析:因为两直线平行,所以有(-)+(+-)=即+-=,∴=-或.检验知=时不成立,故=-..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 )....答案:解析:直线--=的截距分别为、-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则等于( )...答案:解析:==..当<<时,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答案:解析:=得交点,在第二象限..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则三角形的重心坐标为( )答案:解析: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为(,,),(,,),(,,),则其重心为.故所求重心坐标为..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等于( )..-.-答案:解析:∵圆心(-),∴--+=,∴+=..两圆+--+=和+--+=的位置关系是( ).相离.相交.内切.外切答案:.如果点(,)在两条平行线-+=及-+=之间,则应取的整数值为( ).-..-.答案:解析:将=代入两直线方程得=,=,由<<得=..曲线+++-=上到直线+-=距离等于的点的个数为( )....答案:解析:圆心(-,-),半径=,==-=,∴共有个符合条件的点..已知点(,)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解析:由点(,)在直线+=上知,+=.则+=+(-)=(-+)=[(-+)]=+当=,=时,有最小值..如果圆+(-)=上任意一点(,)都能使++≥成立,则实数的范围是( ).≥--.≤--.≥-.≤-答案:解析:由++≥,得≥--,要使该不等式恒成立,只需≥(--),令=--,则++=.由≤,得--≤≤-.于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直线--=与圆(-)+(+)=交于,两点,则△(是原点)的面积等于.答案:解析:解方程组(\\(=()-(),(-(+(+(=))得--=,∵(\\(+=,=-(),))∴=-==,又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与两平行直线+-=和+-=相切,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是.答案:+=解析:设圆心为(,--),根据题意,有圆心到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为圆的半径,所以=⇒=-.所以圆心坐标为,半径==.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若,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解法一:由(-)+=,得=-(-)≥,故(-)≤,∴≤≤.∴==,由≤≤,得≤-≤,∴≤≤,则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过关检测卷(B)含答案

第二章过关检测卷(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上述作用力的是()。
①NaOH②SiO2③Na2O2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A.①③⑥B.①②④D.③④⑤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②SiO2是共价化合物,只存在共价键;③Na2O2是离子化合物,Na+与O22-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④金刚石中只存在共价键;⑤NaCl是离子化合物,只存在离子键;⑥白磷存在P—P共价键,白磷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故选A。
2.下列有关共价键的描述,错误的是()。
A.键能:C—N<C N<C≡NB.键长:I—I>Br—Br>Cl—ClC.共价键极性:H—F<N—H:NF3<NH3答案C解析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越多,键能越大,故键能大小关系为C—N<CN<C≡N,故A项正确;原子半径:I>Br>Cl,故键长大小关系为I—I>Br—Br>Cl—Cl,故B项正确;元素的电负性:F>N,故共价键极性:H—F>N—H,故C项错误;电负性:F>N>H,使成键电子对更偏向于F,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键角变小,所以键角NF3<NH3,故D 项正确。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氨水中含有多种分子间氢键B.H2O的沸点比HF的沸点高,可能与氢键数目有关C.氢键X—H…Y—的三个原子总在一条直线上,HF沸点最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NH3与H2O、H2O与H2O之间都存在氢键,A项正确。
氢键F—H…F的强度比O—H…O的强度大,但1个HF分子平均形成1个氢键,1个H2O分子平均形成2个氢键,所以H2O的沸点高于HF的沸点,跟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有关,B项正确。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直线和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B.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锐角或钝角C.与x 轴平行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80°D.每一条直线都存在倾斜角,但并非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解析】 选项A 成立的前提条件为直线和x 轴相交,故错误;选项B 中倾斜角α的范围是0°≤α<180°,故错误;选项C 中与x 轴平行的直线,它的倾斜角为0°,故错误;选项D 中每一条直线都存在倾斜角,但是直线与y 轴平行时,该直线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故正确.【答案】 D2.若A 、B 两点的横坐标相等,则直线AB 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45°,1B.135°,-1C.90°,不存在D.180°,不存在【解析】 由于A 、B 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所以直线与x 轴垂直,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故选C.【答案】 C3.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是135°,则y 等于( )A.1B.5C.-1D.-5【解析】 由斜率公式可得:y +34-2=tan 135°, ∴y +32=-1,∴y =-5.∴选D.【答案】 D4.若直线l 的向上方向与y 轴的正方向成60°角,则l 的倾斜角为(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解析】 直线l 可能有两种情形,如图所示,故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或150°.故选C.【答案】 C5.直线l 过点A (1,2),且不过第四象限,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最大值是( )A.0B.1C.12D.2【解析】 如图,k OA =2,k l ′=0,只有当直线落在图中阴影部分才符合题意,故k ∈.故直线l 的斜率k 的最大值为2.【答案】 D二、填空题6.a ,b ,c 是两两不等的实数,则经过P (b ,b +c ),C (a ,c +a )两点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b ≠a ,所以k =c +a -b +c a -b=1, 故倾斜角为45°.【答案】 45°7.已知三点A (-3,-1),B (0,2),C (m,4)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k AB =k BC ,∴2--0--=4-2m -0, ∴m =2.【答案】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ABC 的边BC 所在直线的斜率是0,则AC ,AB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和为________.【解析】 如图,易知k AB =3,k AC =-3,则k AB +k AC =0.【答案】 0三、解答题9.已知点A (1,2),在坐标轴上求一点P 使直线PA 的倾斜角为60°.【解】 (1)当点P 在x 轴上时,设点P (a,0),∵A (1,2),∴k PA =0-2a -1=-2a -1. 又∵直线PA 的倾斜角为60°,∴tan 60°=-2a -1,解得a =1-233. ∴点P 的坐标为⎝ ⎛⎭⎪⎫1-233,0. (2)当点P 在y 轴上时,设点P (0,b ). 同理可得b =2-3, ∴点P 的坐标为(0,2-3).10.已知A (2,4),B (3,3),点P (a ,b )是线段AB (包括端点)上的动点,求b -1a -1的取值范围.【解析】 设k =b -1a -1,则k 可以看成点P (a ,b )与定点Q (1,1)连线的斜率.如图,当P 在线段AB 上由B 点运动到A 点时,PQ 的斜率由k BQ 增大到k AQ ,因为k BQ =3-13-1=1,k AQ =4-12-1=3, 所以1≤k ≤3,即b -1a -1的取值范围是.1.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点A (3,5),B (a,7),C (-1,b )三点,则a ,b 的值分别为( )A.4,0B.-4,-3C.4,-3D.-4,3【解析】 由题意,得⎩⎪⎨⎪⎧ k AC =2,k AB =2,即⎩⎪⎨⎪⎧ b -5-1-3=2,7-5a -3=2,解得a =4,b =-3.【答案】 C2.已知直线l 1的斜率为1,l 2的斜率为a ,其中a 为实数,当两直线的夹角在(0°,15°)内变动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1)B.⎝ ⎛⎭⎪⎫33,3C.⎝ ⎛⎭⎪⎫33,1∪(1,3)D.(1,3)【解析】 ∵l 1的倾斜角为45°,∴l 2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30°,45°)∪(45°,60°),∴a 的取值范围为⎝⎛⎭⎪⎫33,1∪(1,3),故选C. 【答案】 C3.已知直线l 1的倾斜角α1=15°,直线l 1与l 2的交点为A ,把直线l 2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l 1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为60°,则直线l 2的斜率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设直线l 2的倾斜角为α2,则由题意知:180°-α2+15°=60°,α2=135°,k 2=tan α2=-tan 45°=-1.【答案】 -14.点M (x ,y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时,求y +1x +1的取值范围.【解】 y +1x +1=y --x --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点M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且x ∈,∴设该线段为AB 且A (2,4),B (5,-2),设直线NA ,NB 的斜率分别为k NA ,k NB .∵k NA =53,k NB =-16,∴-16≤y +1x +1≤53. ∴y +1x +1的取值范围是⎣⎢⎡⎦⎥⎤-16,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2010学年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2011.04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2.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增大容器容积B.移去部分SO3
C.通入大量O2D.降低体系温度
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 2(g)+O2(g)2SO3(g),在10秒内反应物SO2的物质的量由1mol降到0.6mol,则反应速率ν(SO2)为
A.0.02mol/(L·s) B.0.04mol/((L·s)
C.0.2mol/((L·s) D.0.4mol/((L·s)
4. 以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与稀硫酸的反应B.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
C.煤的燃烧 D.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5.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发生得电子的氧化反应
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 铜片上有H2逸出
6.A、B、C三种金属片,把A、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是负极;把B、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发生还原反应。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 B.C>B>A
C.A>C>B D.B>A>C
7. 在室温下,一定量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25 mol·L-1盐酸50 mL B.0.2 mol·L-1盐酸12 mL
C.0.50 mol·L-1盐酸20 mL D.18 mol·L-1硫酸15 mL
8. 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两者的速率完全相等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两者的浓度相同
③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A.①B.①③C.②D.①②③
(g)+3H23(g),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 ,在一定条件
9. 反应N
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10. 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不也就达到化学反应的最大限度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二、双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2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未选均不得分,只选一个答案且正确的给2分。
)
11.对于100mL 1 mol·L-1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B.改用100mL 3 mol·L-1盐酸
C .多用300mL 1 mol·L
-1
盐酸 D .升高温度
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4. 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 .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温度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1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1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H 2O 2分解制O 2,加入MnO 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 .实验室用H 2O 2分解制O 2,加入MnO 2后,生成O 2的总气体量增多
C .2SO 2+O 2
3反应中,SO 2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D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 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17.(14分)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段收集的氢气最多。
(2)将锌粒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 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影响因素是
,一定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 。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固体 C .氯化钠溶液 D .浓盐酸 E .降低温度 (4)EF 段产生H 2的反应速率为 mL·min -
1。
18.(12分) 将Zn 棒和Cu 棒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某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如下图所示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Zn 棒为原电池的 极,
Cu 棒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用电极反应式表示该现象 。
(2)若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则Cu 棒上发生 反应,
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在上述两个过程中,Zn 棒减少的质量相等,则Cu 棒上(1)和(2)所析出物质的质量之比
为 。
溶液
V (H 2)/mL
反应时间t /min
O
19.(6分)氢气被公认是21世纪替代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①;
②;
③。
2010学年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二、双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每小题有2个选项正确,少选且正确得2分,错选、未选不得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17.(16分)
(1)EF(2分),EF(2分)
(2)该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3分)
盐酸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率减缓。
(3分)
(3)ACE(3分)
(4)7.0 (3分)
18.(18分)
(1)负极,有气体析出,2H+ + 2e-=H2↑ (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