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精品教案17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7《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17《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倡导人类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脆弱。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地球的热爱。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主题是倡导环境保护,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宝贵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听力、口语技能,对一些环保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球的宝贵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环保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环保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被称为只有一个地球吗?”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讲述地球的特点、地球面临的困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态度等方面仍需引导。
针对本课,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地球的特点、困境以及保护地球的方法,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地球的特点、困境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困境和保护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点,导入新课《只有一个地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地球的特点、困境和保护方法。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4.课堂交流:选取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保护地球。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只有一个地球特点:———————困境:———————保护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3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3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
朗读课文,表达自己学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衔接上文:1、接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
2、回忆:上节课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课文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这条主线,从四个方面选择了材料:一是人类活动范围小。
二是生态资源是有限的。
三是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四是精心保护地球。
一方面:通过具体数字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
尽管如此,人类还是把地球比作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第二方面:我们知道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制的开采,地球的矿物资源会越来越少。
地球上有些可再生的资源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及滥用化学品,它们也不能再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小结:你能结合实际说说人类的哪些做法给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吗?1、生活中人们随意排放污水,造成饮用水污染,鱼虾死亡、动物灭绝,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
2、生活中为了方便购物,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
造成的白色污染。
3、人类发明了电池,一节一号电池埋在地下,可使方圆10米内土地几年寸草不生,也可使600平方米的鱼塘中的鱼全部死亡。
4、现在我们人类经常遭到沙尘暴的袭击,那是人类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现在地球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灾难,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能为人类出个好点子吗?小结:你们的办法可行吗?看书,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要点: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组织汇报:你说到别的星球上去,可行吗?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小结:移到别的星球居住,这个想法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可能实现,但是现在是不可能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优秀8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
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二、尝读课文,读中自悟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三、师生共悟,深层理解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1、地球渺小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
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
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
”作结尾。
3、无法移居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的道理。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对地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课文内容来提高环保意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环保主题,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环保主题,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2.实际案例资料:用于进行案例分析。
3.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讲述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提醒人们要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环保这一话题,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认知水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壮观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地球,进行环保行动。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下17《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科学家詹姆斯·E·洛夫洛克和米歇尔·J·戈尔德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对月球和行星地球化研究的探讨》。
课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倡导人们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和教育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增强对地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地球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美丽和脆弱,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环保意识。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爱护地球的决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地球的认识,引出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部编版)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用词的严谨、准确,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4.联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播放从太空鸟瞰地球的视频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反馈字词
1.(出示地球图)大家看,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
2.师:那么,课文是怎样介绍我们的地球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本。
根据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3.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思考:进入太空中的宇航员看见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4.反馈:(1)出示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学生自由说一说)
三、梳理内容,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2.小组内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交流反馈:(提示: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说一说。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部分:(5~7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
第四部分:(8~9自然段)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
4.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5.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文标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
它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课文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二、感悟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理解“可爱”)
1.过渡: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感慨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你们想知道地球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回答)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地球母亲的神秘面纱吧!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地球可爱的一面。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思考:
(1)读到“母亲”“摇篮”这两个词时,你会想起什么?
(教师借机分析表示颜色的词以及“纱衣”等,以表现地球的美。
)
(2)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什么?
(3)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句子在表达方面有哪些好处?
4.宇航员说地球很可爱,不只是因为它很美丽,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1)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相机写下“慷慨”,并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地球母亲是慷慨的。
5.再次发出感叹。
师引读:同学们,地球不仅是那么美丽,还那么慷慨,所以,它被人们称为“人类的母亲”。
6.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思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有什么特点?(渺小)
7.师:地球的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作者却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交流)
8.师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类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三、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理解“易碎”)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
(1)明白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从“几百万年、几亿年”中体会矿产资源形成时间之长及它的来之不易。
(3)从“不加节制”等词语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1)理解“本来”一词在句中的作用。
(“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本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
(2)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师小结: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行吗?为什么?
四、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课件出示)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1)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四十万亿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
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感悟范围,即“四十万亿千米”有多远?(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坐飞机去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
2.教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
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指名说)
(因为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这些都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
4.师:学了这篇课文,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
思考: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学生自由交流)
五、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教师: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
这时,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教学板书】
18.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开课时,我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我们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对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兴趣。
接着,我又围绕“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来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对课文中“本来、至少”等词语的体会不够到位。
课后,我觉得直接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再来讲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的体会可能会更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